一种酸性土壤改良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25605阅读:18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土壤改良剂,尤其是一种酸性土壤改良剂。



背景技术:

酸性土壤是指ph<6.5的土壤,酸性土壤约占全世界耕地面积的40%。我国酸性土壤主要包括砖黄壤、红壤、燥红土和暗棕壤等,其酸性来源主要包括:雨水和空气中的c02溶于水形成碳酸;微生物和植物根部代谢产物;施用有机肥中的有机物在土壤中分解产生的有机酸等。

酸性土壤中有高浓度的h+、a13+、mt12+和fe2+等,土壤酸化以后可以影响到植物对养分吸收与利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在酸性土中,由于铝离子有较强的吸附性能,它能与交换性盐基离子争夺胶体上的负电荷,使钙、镁、钾等盐基离子淋失,盐基饱和度下降:2、由于酸性土壤中活性铁、铝增加磷酸根很容易与其结合,并形成不溶性沉淀,降低磷的有效性:3、土壤中的细菌和放线菌(如固氮菌和纤维分解菌等)均适合于在中性和微碱性环境中生长繁殖,在酸性土壤中活性逐渐降低,从而影响有机物的分解和土壤肥力,而真菌在强酸性土壤中占据优势,导致植物病害严重;4、酸性土壤胶体负电荷少,盐基饱和度下降,使土壤缓冲性能弱:5、由于钙的淋失,土壤团粒结构和团聚体减少,导致土壤物理性状劣变,保水保肥能力下降:6、酸性土壤降低了土壤养分有效性,且al和其他重金属的含量通常都很高,对植物体还能形成毒害。

目前生产上改良酸性土壤方法是在土壤表面施用生石灰,然后与耕层土壤混合,这种方法的缺点主要是:若生石灰施入不均匀可能直接接触到植物芽孢,影响出苗率或不能出苗,若直接与植物根系接触,会造成烧苗和烂根;生石灰溶解度小,在土壤剖面上的移动性很慢,大量或长期施用生石灰会引起土壤板结,同时还会引起土壤钙、钾、镁等元素失调导致作物减产;过量施用生石灰会降低土壤水分的绝对含量,导致植物缺水,也就是通常被认为的石灰“烧苗”的现象;生石灰在混入土壤初期,会使土壤ph指标迅速升高,破坏土壤的生物学性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酸性土壤调理剂,改善土壤的酸环境,克服已有单纯施用生石灰的缺点和不足,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一种酸性土壤改良剂,由以下组分按质量配比制成:

石灰石粉40-80份;氨化腐植酸原粉5-30份;秸秆粉5-30份;二氧化硅5-10份;钙镁磷肥10-30份;沸石粉1-5份;氧化锌0.2-1份;硼砂0.2-1份;钼酸铵0.05-0.2份;

将以上组分均匀混合制成。

石灰石粉由石灰石磨细而成,越细中和土壤的酸度能力越强,它可大量施用而不会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当土壤酸度越大,它中和能力越强;当土壤呈中性或碱性时,即停止中和,不会像生石灰和熟石灰那样中和剧烈,也不会像生石灰和熟石灰那样因施用过量而造成土壤呈碱性,石灰石粉是一种智能中和酸性土壤的理想原料;

石灰石粉比石灰和熟石灰持效期长;生石灰和熟石灰施用一次,不论土壤酸碱性如何,过期即失效,而石灰石粉施用一次,当土壤呈酸性时立即中和,当土壤呈中性或碱性时,石灰石粉不中和,还保留在土壤中,不会失效,留到土壤变酸时继续发挥其作用;

氨化腐殖酸原粉,是由氨水与腐殖酸原粉氨化而成,它比腐殖酸原粉更易溶于水,农作物更能吸收利用;

氨化腐殖酸原粉比腐殖酸原粉综合微量肥料的效果更好,置换农作物根部重金属离子的能力更强,有效防止农作物被重金属危害,也更有效阻止农作物吸收重金属,间接阻止人类受重金属的毒害;

秸秆粉,用开水蒸或煮至松软,去除毒素和油脂,分别拌硼砂氧化锌、钼酸铵,晒干而成;

去除有害成分和油脂的秸秆粉比未加工的秸秆粉更易分解,分解时不易与农作物争土壤中的氧气与氨肥;

拌微肥的秸秆粉,是缓释微肥,微肥不易伤害农作物种子和根部,比直接施微肥安全,肥效持久。

本发明能调升同样的ph值,当土壤的ph低(ph<6.5)时,植物出现生理病害,根部变黑、不长新根,铝离子fe+3等重金属会毒害植物,农作物长势受阻,出现叶黄、病斑、矮小、空心、籽小等一系列后果,严重影响产量、品质。

当施用该酸性土壤改良剂时,土壤ph值接近7,变成微酸或中性土壤,非常适合农作物生长,植物根部变白,长出新根,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得到大幅的提升。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石灰石粉60千克份;氨化腐植酸原粉10千克;秸秆粉10千克;二氧化硅千克;钙镁磷肥15千克;沸石粉3千克;氧化锌0.5千克;硼砂0.5千克;钼酸铵0.1千克;

2015年8月份初,发明人播种的莴笋,在同一块土地上做试验,半亩不施该改良剂,半亩施该改良剂;9月份移栽时,不施改良剂的出现根短、细根少、根部有黑褐色、老化、叶卷、有叶斑病,植株高15厘米;施了改良剂的根长粗、细根多、根部白色正常,叶片光滑正常,植株高22厘米。

10月份查看时,不施改良剂的长一点新根,细根还是少、根黑色,叶子不开盘,有叶斑病、霜霉病,全株重0.1千克;施了改良剂的,长很多新根,根长15厘米,根白色,叶子开盘,无叶斑病,有霜霉病,全株重0.5千克。

12月初收获时,不施改良剂的,全珠重0.5千克,去叶的莴笋重0.2千克,半亩总产300千克莴笋(1500株),出售时价1元/千克,收入300元;施了改良剂的全株重1.5千克,去叶的莴笋重1.1千克;半亩总产1650千克(1500株);出售时价2.4元/千克,收入3960元,施改良剂的产值是不施改良剂的产值的13.2倍。

另外土壤经过多年只施n.p.k复合肥,大部分土壤都板结,酸化中微量元素缺乏,该改良剂中添加有微量元素,纠正土壤元素的不平衡,提高农作物产量品质。

例如,2015年冬季,发明人在一块田中试验种植油菜,由于该改良剂中有硼肥,油菜比别人的结籽率、饱满度明显高。

例如,2016年春季,发明人在同一块田中试验种植白菜,半块田不施改良剂,白菜叶片出现叶斑病,几乎绝收,施了改良剂的,叶片厚实、光滑、无病斑,丰收在望,因为该改良剂中添加有锌肥。

改良剂中有氨化了的腐殖酸原粉,腐殖酸在农业上是一种神奇的物质,能综和各种微肥,提升肥效;阻止重金属毒害植物;胶体能使土壤产生团粒结构,保肥、保水。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酸性土壤改良剂,由以下组分按质量配比制成:石灰石粉40‑80份;氨化腐植酸原粉5‑30份;秸秆粉5‑30份;二氧化硅5‑10份;钙镁磷肥10‑30份;沸石粉1‑5份;氧化锌0.2‑1份;硼砂0.2‑1份;钼酸铵0.05‑0.2份;将以上组分均匀混合制成。本发明能调升同样的PH值,当施用该酸性土壤改良剂时,土壤PH值接近7,变成微酸或中性土壤,非常适合农作物生长,植物根部变白,长出新根,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得到大幅的提升。

技术研发人员:吴述和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贵州万家和农业科创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04.15
技术公布日:2017.08.0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