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熔附着型玻璃隔离防霉粉体微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08978阅读:49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粉体微观构型设计和玻璃表面防护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热熔附着型玻璃隔离防霉粉体微结构。
背景技术
:成品玻璃板在发运后储存前需要打包,为防止玻璃表面刮花受损,打包时,相邻的两片玻璃之间要有隔离层,隔离层还可以防止玻璃板因静电吸附在一起。玻璃产品(如平板玻璃及其加工制品)如储存运输不当,会因玻璃之间的摩擦而刮伤或产生腐蚀(发霉),影响玻璃的最终使用,从而导致严重的经济损失。玻璃为硅酸盐制品,在潮湿环境中,其表面可因水的作用,发生水解反应;反应产生的oh-,可进一步催化玻璃表面的水解而发生侵蚀性反应。反应产物的一部分溶入水中,造成所谓的玻璃霉变,使玻璃外观严重污损。专利cn101113078b提出的玻璃防霉隔离粉,配方中加入0.05~0.5%的纳米材料,纳米材料可以占据原来酸性成分颗粒的不规则表面的空穴,令其流动性得到很大的改善,顺利通过管道、机器,均匀喷至玻璃表面。还可以改善原先局部防霉效果较差以及难以清洗的缺点。专利cn101475316b公开了一种基于天然高分子材料颗粒的玻璃防霉隔离粉天然高分子材料颗粒30~60,有机酸颗粒30~60,流动促进剂0.05~1。该材料环保易得、易降解,有良好的粘附性能,对人体无害,对环境无污染,原料可大量供应,在成本低廉的同时兼具较佳的性能。但是,随着适应于高档电子玻璃和太阳能玻璃的椰壳粉防霉隔离粉问世后,由于椰壳粉这种生物质粉体的静电吸附力很弱,在玻璃生产线进行静电喷粉时不易附着于玻璃表面而造成掉粉,既影响防霉隔离效果,又污染车间环境。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玻璃防霉隔离粉的不足,针对生物质粉体的静电吸附力很弱,在玻璃生产线进行静电喷粉时不易附着于玻璃表面而造成掉粉的问题,提供了一种热熔附着型的玻璃隔离防霉粉体微结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热熔附着型玻璃隔离防霉粉体微结构,它包括位于中心的核颗粒和附在所述核颗粒上的多个外围颗粒,其中所述核颗粒为粒径较大的隔离材料颗粒,所述外围颗粒为粒径较小的低熔点酸颗粒。其中隔离材料颗粒的粒径为50~1000微米,优选为100~500微米。其中低熔点酸颗粒的粒径为10~300微米,优选为10~100微米。本发明的热熔附着型玻璃隔离防霉粉体微结构中,隔离材料颗粒的质量含量为50~95%,所述低熔点酸颗粒的质量含量为50~5%。本发明中的隔离材料颗粒为生物质粉体颗粒,优选的,它可以选用椰壳粉、木粉、竹粉或秸秆粉颗粒中的一种或几种。本发明中的低熔点酸颗粒为熔点为50~200℃的酸性物质颗粒。优选的,本发明中的酸性物质可选用丙二酸、丁二酸、己二酸、马来酸、苯甲酸、邻苯二甲酸、水杨酸、柠檬酸、酒石酸、苹果酸中的一种或几种,对应的,低熔点酸颗粒可选用为丙二酸颗粒、丁二酸颗粒、己二酸颗粒、马来酸颗粒、苯甲酸颗粒、邻苯二甲酸颗粒、水杨酸颗粒、柠檬酸颗粒、酒石酸颗粒、苹果酸颗粒或者至少两种前述低熔点酸组成的混合颗粒。本发明的热熔附着型玻璃隔离防霉粉体微结构通过将质量含量为50~95%的隔离材料颗粒与质量含量为50~5%的低熔点酸颗粒混合均匀即得。本发明的热熔附着型玻璃隔离防霉粉体微结构,优选的,可以将质量含量为50~95%的隔离材料颗粒先进行预混,再与质量含量为50~5%的低熔点酸颗粒混合均匀后制得。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热熔附着型玻璃隔离防霉粉体,它由多个上述的热熔附着型玻璃隔离防霉粉体微结构组成。本发明的热熔附着型玻璃隔离防霉粉体微结构,其中的低熔点酸颗粒在施粉时接触到玻璃高温表面(50~200℃)受热融化,附着于玻璃表面,达到玻璃表面增强防霉目的。相比于已有技术,本发明的优势是粉体在玻璃生产线上喷粉时对玻璃的表面附着远大于传统粉体,增加生产效率,减少浪费。本发明的粉体制作简单,生产商利用现有的生产设备即可方便生产。本发明的这种热熔附着型玻璃隔离防霉粉体与现有玻璃隔离防霉材料相比,具有更好的吸附性、更充分的防霉隔离性、更小的飞扬性、更好的安全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发明热熔附着型玻璃隔离防霉粉体微结构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中,1-热熔附着型的玻璃隔离防霉粉体微结构,2-隔离材料颗粒,3-低熔点酸颗粒。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例1:如图1所示,本热熔附着型的玻璃隔离防霉粉体微结构1包括核颗粒和外围颗粒,其中核颗粒位于中心,为粒径较大的隔离材料颗粒2;多个外围颗粒附在所述核颗粒上,外围颗粒为粒径较小的低熔点酸颗粒3。隔离材料颗粒2的平均粒径为300微米;低熔点酸颗粒3的粒径为50微米。本玻璃隔离防霉粉体微结构在施粉时,先由低熔点酸颗粒3接触到玻璃高温表面(50~200℃)并受热融化,使低熔点酸材料和隔离材料颗粒2附着于玻璃表面,达到玻璃表面增强防霉目的。实施例2:椰壳粉(平均粒径180微米)与己二酸颗粒(平均粒径60微米)按55:45(质量比)的比例混合均匀后得到本发明热熔附着型玻璃隔离防霉粉体,将其以喷粉机均匀喷于150℃的玻璃表面。实施例3:木粉(平均粒径250微米)与酒石酸颗粒(平均粒径80微米)按65:35(质量比),混合均匀后得到本发明热熔附着型玻璃隔离防霉粉体,将其以喷粉机均匀喷于175℃的玻璃表面。实施例4:秸秆粉(平均粒径200微米)与马来酸颗粒(平均粒径75微米)按75:25(质量比),混合均匀后得到本发明热熔附着型玻璃隔离防霉粉体,将其以喷粉机均匀喷于140℃的玻璃表面。实施例5:秸秆粉(平均粒径200微米)与苹果酸颗粒(平均粒径85微米)按75:25(质量比),混合均匀后得到本发明热熔附着型玻璃隔离防霉粉体,将其以喷粉机均匀喷于140℃的玻璃表面。对比例1:pmma(平均粒径200微米)与富马酸颗粒(平均粒径90微米)按50:50(质量比),混合均匀后得到玻璃隔离防霉粉体,将其以喷粉机均匀喷于150℃的玻璃表面。对比例2:pe(平均粒径350微米)与对甲苯磺酸颗粒(平均粒径90微米)按60:40(质量比),混合均匀后得到玻璃隔离防霉粉体,将其以喷粉机均匀喷于85℃的玻璃表面。对比例3:pe(平均粒径450微米)与苹果酸颗粒(平均粒径85微米)按40:60(质量比),混合均匀后得到玻璃隔离防霉粉体,将其以喷粉机均匀喷于90℃的玻璃表面。与对比例相比,本申请的各实施例的吸附性能可达96%以上,防霉时间延长至空白组的3倍以上,且在施用时无飞扬情况发生,下表列举了典型实施例与对比例在防霉粉各项性能上的比较情况:防霉粉性能实施例2实施例4对比例1对比例2对比例3吸附性98.5%97.6%86.6%78.4%72.6%防霉性t2>3t1t2>4t1t2>2t1t2>2t1t2>2t1飞扬性无飞扬无飞扬有飞扬轻微飞扬轻微飞扬注:表中在测试防霉性的同时,以不施加隔离粉的玻璃作为空白组,其他样品组分别在同等大小的玻璃上喷相同质量的实施例和对比例所得粉体,其中t1表示空白组的防霉性能(出现发霉迹象的时间),t2表示样品组的防霉性能(出现发霉迹象的时间)。由于实施例所述仅用以解释本发明的较典型实例,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在相同发明精神下所作有关本发明的任何修饰或变更,都应包括在本发明意图保护的范畴之内,即以熟悉此项技术者,可以不脱离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下将其外观作不同形状的变化,以图达到等同或类似效果,然其均应被视为未脱离以上所述的专利范围所界定中。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