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大棚连作障碍的土壤调理剂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438281阅读:25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种植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土壤调理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各地建设了较多日光温室大棚进行蔬菜种植生产,大棚连续使用几年之后,会出现病虫危害加重,土壤化学性质变差,土壤酸化加重等连作障碍问题,从而导致农药和化肥用量不断增加,蔬菜产量降低,品质下降,严重影响经济效益,有些大棚甚至不得不因此而废弃。

连作障碍主要是指蔬菜大棚内种植结构较为单一,目前多以种植西红柿、茄子、辣椒、黄瓜等少数几种蔬菜为主,长期种植单一品种引起土壤肥力失衡,植株抗病能力减弱,造成大棚蔬菜减产的现象。同时,大部分菜农为追求高产量,大量使用养分单一的化肥,导致土壤性质发生变化,引起土壤板结、盐渍化、病害加重等情况。

现有的土壤调理剂虽然对于解决土壤板结、缓解土壤盐碱危害、调节土壤酸碱平衡、增强土壤保肥保水问题具有一定意义,但农作物并不能很好的吸收土壤中的有机物和微量元素,使得土壤调理剂不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连作障碍不能得到有效解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针对大棚连作障碍的土壤调理剂及其制备方法;该土壤调理剂不但富含丰富的有机质、微量元素等营养物质,而且能有效解决土壤板结问题,改善土壤透气性,调节土壤酸碱平衡,增强土壤保肥保水能力,还能促进植物对蛋白质以及钙、铁、锌等微量元素的吸收,有效解决大棚连作障碍;其制备方法简单易行,投入成本低,适合大面积推广。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针对大棚连作障碍的土壤调理剂,它由基料和辅料均匀混合而成,以重量份计,所述基料由45~65份泥炭土、25~35份豆粕渣、20~30份中药渣、24~36份葡萄泥、20~30份苹果泥、18~28份柠檬泥、10~20份乳酸菌、10~16份蛋白水解酶、4~8份固氮菌、5~9份根瘤菌、4~6份解磷菌、4~6份解钾菌、6~8份纤维素分解菌、4~6份抗生素产生菌和60~80份水混合发酵而成;所述辅料由40~60份蚯蚓粪、25~35份生物炭渣、24~36份麦饭石粉和8~12份石灰粉均匀混合而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辅料中的蚯蚓粪和麦饭石粉能够提供农作物生长所需的有机质、微量元素等营养成分,生物炭渣和石灰粉能够有效解决土壤板结问题,改善土壤透气性,调节土壤酸碱平衡,增强土壤保肥保水能力;

基料中的泥炭土、豆粕渣、中药渣、葡萄泥、苹果泥和柠檬泥在各种微生物菌种的作用下能够更加充分有效的发酵分解,分解后的小分子产物(例如氨基酸等)更加有利于农作物吸收;

并且葡萄泥、苹果泥和柠檬泥在有乳酸菌的情况下可以形成大量l-苹果酸、柠檬酸和乳酸(由水果汁液中的葡萄糖等通过乳酸菌发酵而得到),既能调节土壤酸碱平衡,又能促进氨基酸与钾、钙、铁、锌等微量元素发生螯合反应形成金属盐的氨基酸螯合物,还能与钙盐形成亚稳定的柠檬酸乳酸钙和苹果酸乳酸钙,更加有利于植物对钾、钙、铁、锌等微量元素的吸收;

而基料和辅料混合均匀后使用相辅相成,效果更佳,能够更加快速高效的实现土壤改良,有效解决大棚连作障碍,进一步改善农作物品质,提高农作物产量。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蚯蚓粪由生活污水处理厂的污泥喂养的蚯蚓所产出。

采用上述优选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生活污水处理厂的污泥富含有机腐殖质,并且一般不含有害化学成分,喂养出的蚯蚓更加健康,产出的蚯蚓粪含有的有机腐殖质、腐殖酸等营养成分更多,用于农作物种植价值更高。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生物炭渣由一种或多种选自玉米秆、玉米芯、秸秆、稻壳、花生壳的农作物废物在低氧环境下通过高温裂解碳化而制成。

采用上述优选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生物炭富含微孔,不仅可以补充土壤的有机物含量,还可以有效地保存水分和养料,并且孔洞结构十分容易聚集营养物质和有益微生物,从而使土壤变得更加肥沃,利于植物生长,实现增产的同时让农业更具持续性;其中,由玉米秆、玉米芯、秸秆、稻壳和花生壳制成的生物炭效果更佳。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豆粕渣由大豆压榨制油过程中得到的豆粕粉碎而成。

采用上述优选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压榨制油产生的豆粕更加绿色环保,蛋白质等有机物质含量更高,并且可有效避免浸出溶剂对肥料造成污染,影响农作物生长。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中药渣为中药煎熬后废弃的残渣。

采用上述优选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中药渣不但材料来源广泛,成本低,处理步骤操作简单,容易实施,而且更加容易发酵,添加入土壤后更加利于农作物生长。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葡萄泥由葡萄捣碎后制成,所述苹果泥由苹果捣碎后制成,所述柠檬泥由柠檬捣碎后制成。

采用上述优选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处理步骤操作简单,容易实施,更加容易发酵分解,有利于制作满足需求的土壤调理剂;并且葡萄泥、苹果泥、柠檬泥既能提供农作物生长所需的多种营养物质,还能够提供大量苹果酸、柠檬酸和葡萄糖,形成乳酸后可促进氨基酸与钾、钙、铁、锌等微量元素发生螯合反应形成金属盐的氨基酸螯合物,还能与钙盐形成亚稳定的柠檬酸乳酸钙和苹果酸乳酸钙,更加有利于植物对钾、钙、铁、锌等微量元素的吸收。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葡萄泥由烂葡萄捣碎后制成,所述苹果泥由烂苹果捣碎后制成,所述柠檬泥由烂柠檬捣碎后制成。

采用上述优选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不但材料来源广泛,成本更低,变废为宝,而且更加容易发酵,作为土壤调理剂的成分添加入土壤后更加利于农作物生长。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以重量份计,所述基料由55份泥炭土、30份豆粕渣、25份中药渣、30份葡萄泥、25份苹果泥、23份柠檬泥、15份乳酸菌、13份蛋白水解酶、6份固氮菌、7份根瘤菌、5份解磷菌、4份解钾菌、7份纤维素分解菌、5份抗生素产生菌和70份水混合发酵而成;所述辅料由50份蚯蚓粪、30份生物炭渣、30份麦饭石粉和18份石灰粉均匀混合而成。

采用上述优选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组分配方更加合理,不但能够有效解决土壤板结问题,改善土壤透气性,调节土壤酸碱平衡,增强土壤保肥保水能力,而且能够使农作物对蛋白质和微量元素的吸收效果更佳,更加有效的解决大棚连作障碍。

一种如上所述的针对大棚连作障碍的土壤调理剂的制备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

a、制备基料

按照上述重量份将泥炭土、豆粕渣、中药渣、葡萄泥、苹果泥、柠檬泥、乳酸菌、蛋白水解酶、固氮菌、根瘤菌、解磷菌、解钾菌、纤维素分解菌、抗生素产生菌和水在容器中混合均匀,然后在温度为35℃至55℃的条件下密封发酵1至3天,冷却后即得到基料;

b、制备辅料

按照上述重量份将蚯蚓粪、生物炭渣、麦饭石粉、石灰粉均匀混合,即得到辅料;

c、制备土壤调理剂

将步骤a得到的基料和步骤b得到的辅料混合均匀,即得到所述针对大棚连作障碍的土壤调理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中的制备方法不但简单易行,投入成本低,适合大面积推广,而且可以使原料发酵分解更加充分彻底,制备的土壤调理剂不但富含丰富的有机质、微量元素等营养物质,不仅能有效解决土壤板结问题,改善土壤透气性,调节土壤酸碱平衡,增强土壤保肥保水能力,还能促进植物对蛋白质以及钙、铁、锌等微量元素的吸收,快速高效的实现土壤改良,有效解决大棚连作障碍。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将步骤a得到的基料和步骤b得到的辅料混合均匀,然后密封静置12~24h,再混合均匀,即得到所述针对大棚连作障碍的土壤调理剂。

采用上述优选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不但能够使基料发酵、水解、螯合等反应更加充分、彻底,而且能够使基料和辅料混合的更加均匀,更加有效的发挥协同作用,使用后改良土壤的效果更佳。

本发明中的原料配方组成合理,功效明显,可有效实现协同作用,快速高效的实现土壤改良,有效解决大棚连作障碍。

近年来,蚯蚓养殖规模一直呈直线上升的趋势,很多污水处理厂及造纸厂的污泥通过养殖蚯蚓进行无害化处理,也产生了大量的蚯蚓粪资源。蚯蚓排出的粪粒无毒、无臭、干净卫生,富含腐植酸,能调节土壤酸碱度;蚯蚓粪有机肥腐质酸含量在21%~40%之间,并且含有多种消化酶和中和土壤酸碱度的菌体物质,能提高土壤中性磷酸酶、蛋白酶、脲酶和蔗糖酶的活性,从而提高土壤的供肥能力,改善土壤结构和平衡酸碱度;另外,施用蚯蚓粪可改变土壤物理性能,使粘土疏松,使砂土凝结,并可加速微生物及土壤动物的繁殖、增加土壤孔隙度、提高土壤的综合性能。

麦饭石是一种天然的药物矿石,含有人体所必需的钾、钠、钙、镁、磷常量元素和锌、铁、硒、铜、锶、碘、氟、偏硅酸等十八种微量元素;它能够稳定的提高与平衡土壤的物理机能,经济、有效的改善土质,保护环境;其主要作用包括:a.促进草地的生长。b.加快农作物的生长,提高作物的质量,增加产量。c.降低和吸收残余农药,确保农作物可发安全食用。d.是一种有效的土壤改良剂,活化矿物质。

泥炭土(peatsoil)是指在某些河湖沉积低平原及山间谷地中,由于长期积水,水生植被茂密,在缺氧情况下,大量分解不充分的植物残体积累并形成泥炭层的土壤。泥炭土土类划分3个亚类,本区均有分布。低位泥炭土亚类分布于低湿地,其造炭植物属富营养型,主要为灰分含量较高的苔草类草本植物,泥炭层有机质含量多为30-70%,ph值6.0-7.0;本发明中优先采用低位泥炭土,其作为土壤调理剂的原料,能够提供丰富的有机质,使得土壤调理剂改良土壤的效果更佳。

石灰粉是以碳酸钙为主要成分的白色粉末状物质,作为土壤调理剂的原料,既能起到补充钙元素的作用,又能改善酸性土壤,还能起到杀虫剂的作用,使得土壤调理剂改良土壤的效果更佳。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发明,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1

一种针对大棚连作障碍的土壤调理剂,它由基料和辅料均匀混合而成,以重量份计,所述基料由55份泥炭土、30份豆粕渣、25份中药渣、30份葡萄泥、25份苹果泥、23份柠檬泥、15份乳酸菌、13份蛋白水解酶、6份固氮菌、7份根瘤菌、4份解磷菌、5份解钾菌、7份纤维素分解菌、5份抗生素产生菌和70份水混合发酵而成;所述辅料由50份蚯蚓粪、30份生物炭渣、30份麦饭石粉和10份石灰粉均匀混合而成;

其中,所述蚯蚓粪由生活污水处理厂的污泥喂养的蚯蚓所产出,所述生物炭渣由玉米秆、玉米芯、秸秆、稻壳和花生壳在低氧环境下通过高温裂解碳化而制成,所述豆粕渣由大豆压榨制油过程中得到的豆粕粉碎而成,所述中药渣为中药煎熬后废弃的残渣;

所述葡萄泥由烂葡萄捣碎后制成,所述苹果泥由烂苹果捣碎后制成,所述柠檬泥由烂柠檬捣碎后制成。

一种如上所述的针对大棚连作障碍的土壤调理剂的制备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

a、制备基料

按照上述重量份将泥炭土、豆粕渣、中药渣、葡萄泥、苹果泥、柠檬泥、乳酸菌、蛋白水解酶、固氮菌、根瘤菌、解磷菌、解钾菌、纤维素分解菌、抗生素产生菌和水在容器中混合均匀,然后在温度为55℃的条件下密封发酵3天,冷却后即得到基料;

b、制备辅料

按照上述重量份将蚯蚓粪、生物炭渣、麦饭石粉、石灰粉均匀混合,即得到辅料;

c、制备土壤调理剂

将步骤a得到的基料和步骤b得到的辅料混合均匀,然后密封静置24h,再混合均匀,即得到所述针对大棚连作障碍的土壤调理剂。

使用时,只需要先手工或利用翻耕机翻挖农作物种植地的土壤,翻挖深度最好为10cm左右,然后将本发明中的针对大棚连作障碍的土壤调理剂均匀添加至翻挖后的土壤中,每亩土地一般添加250kg即可,再重新将土壤填平,等待一周左右后即可进行农作物的种植,种植马铃薯、红薯等根茎类农作物一般可增产80%,种植豆科类农作物一般可增产75%,种植禾本科类植物一般可增产82%;并且持续本发明中的土壤调理剂和适当有机肥后,连续种植同类农作物也没有明显减产。

实施例2

一种针对大棚连作障碍的土壤调理剂,它由基料和辅料均匀混合而成,以重量份计,所述基料由65份泥炭土、35份豆粕渣、30份中药渣、36份葡萄泥、30份苹果泥、28份柠檬泥、20份乳酸菌、16份蛋白水解酶、8份固氮菌、9份根瘤菌、6份解磷菌、6份解钾菌、8份纤维素分解菌、6份抗生素产生菌和80份水混合发酵而成;所述辅料由60份蚯蚓粪、35份生物炭渣、36份麦饭石粉和12份石灰粉均匀混合而成;

其中,所述蚯蚓粪由生活污水处理厂的污泥喂养的蚯蚓所产出,所述生物炭渣由玉米秆、秸秆、稻壳在低氧环境下通过高温裂解碳化而制成,所述豆粕渣由大豆压榨制油过程中得到的豆粕粉碎而成,所述中药渣为中药煎熬后废弃的残渣;

所述葡萄泥由烂葡萄捣碎后制成,所述苹果泥由烂苹果捣碎后制成,所述柠檬泥由烂柠檬捣碎后制成。

一种如上所述的针对大棚连作障碍的土壤调理剂的制备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

a、制备基料

按照上述重量份将泥炭土、豆粕渣、中药渣、葡萄泥、苹果泥、柠檬泥、乳酸菌、蛋白水解酶、固氮菌、根瘤菌、解磷菌、解钾菌、纤维素分解菌、抗生素产生菌和水在容器中混合均匀,然后在温度为45℃的条件下密封发酵2天,冷却后即得到基料;

b、制备辅料

按照上述重量份将蚯蚓粪、生物炭渣、麦饭石粉、石灰粉均匀混合,即得到辅料;

c、制备土壤调理剂

将步骤a得到的基料和步骤b得到的辅料混合均匀,然后密封静置18h,再混合均匀,即得到所述针对大棚连作障碍的土壤调理剂。

使用时,只需要先手工或利用翻耕机翻挖农作物种植地的土壤,翻挖深度最好为10cm左右,然后将本发明中的针对大棚连作障碍的土壤调理剂均匀添加至翻挖后的土壤中,每亩土地一般添加300kg即可,再重新将土壤填平,等待一周左右后即可进行农作物的种植,种植马铃薯、红薯等根茎类农作物一般可增产73%,种植豆科类农作物一般可增产69%,种植禾本科类植物一般可增产75%;并且持续本发明中的土壤调理剂和适当有机肥后,连续种植同类农作物也没有明显减产。

实施例3

一种针对大棚连作障碍的土壤调理剂,它由基料和辅料均匀混合而成,以重量份计,所述基料由45份泥炭土、26份豆粕渣、21份中药渣、24份葡萄泥、22份苹果泥、18份柠檬泥、10份乳酸菌、10份蛋白水解酶、5份固氮菌、5份根瘤菌、4份解磷菌、4份解钾菌、6份纤维素分解菌、4份抗生素产生菌和60份水混合发酵而成;所述辅料由40份蚯蚓粪、25份生物炭渣、24份麦饭石粉和9份石灰粉均匀混合而成;

其中,所述蚯蚓粪由生活污水处理厂的污泥喂养的蚯蚓所产出,所述生物炭渣由稻壳、花生壳在低氧环境下通过高温裂解碳化而制成,所述豆粕渣由大豆压榨制油过程中得到的豆粕粉碎而成,所述中药渣为中药煎熬后废弃的残渣;

所述葡萄泥由烂葡萄捣碎后制成,所述苹果泥由烂苹果捣碎后制成,所述柠檬泥由烂柠檬捣碎后制成。

一种如上所述的针对大棚连作障碍的土壤调理剂的制备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

a、制备基料

按照上述重量份将泥炭土、豆粕渣、中药渣、葡萄泥、苹果泥、柠檬泥、乳酸菌、蛋白水解酶、固氮菌、根瘤菌、解磷菌、解钾菌、纤维素分解菌、抗生素产生菌和水在容器中混合均匀,然后在温度为40℃的条件下密封发酵1天,冷却后即得到基料;

b、制备辅料

按照上述重量份将蚯蚓粪、生物炭渣、麦饭石粉、石灰粉均匀混合,即得到辅料;

c、制备土壤调理剂

将步骤a得到的基料和步骤b得到的辅料混合均匀,然后密封静置12h,再混合均匀,即得到所述针对大棚连作障碍的土壤调理剂。

使用时,只需要先手工或利用翻耕机翻挖农作物种植地的土壤,翻挖深度最好为10cm左右,然后将本发明中的针对大棚连作障碍的土壤调理剂均匀添加至翻挖后的土壤中,每亩土地一般添加330kg即可,再重新将土壤填平,等待一周左右后即可进行农作物的种植,种植马铃薯、红薯等根茎类农作物一般可增产70%,种植豆科类农作物一般可增产65%,种植禾本科类植物一般可增产70%;并且持续本发明中的土壤调理剂和适当有机肥后,连续种植同类农作物也没有明显减产。

实施例4

一种针对大棚连作障碍的土壤调理剂,它由基料和辅料均匀混合而成,以重量份计,所述基料由45份泥炭土、25份豆粕渣、20份中药渣、24份葡萄泥、20份苹果泥、18份柠檬泥、10份乳酸菌、10份蛋白水解酶、4份固氮菌、5份根瘤菌、4份解磷菌、4份解钾菌、6份纤维素分解菌、4份抗生素产生菌和80份水混合发酵而成;所述辅料由40份蚯蚓粪、25份生物炭渣、24份麦饭石粉和8份石灰粉均匀混合而成;

其中,所述中药渣为中药煎熬后废弃的残渣;所述葡萄泥由葡萄捣碎后制成,所述苹果泥由苹果捣碎后制成,所述柠檬泥由柠檬捣碎后制成。

一种如上所述的针对大棚连作障碍的土壤调理剂的制备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

a、制备基料

按照上述重量份将泥炭土、豆粕渣、中药渣、葡萄泥、苹果泥、柠檬泥、乳酸菌、蛋白水解酶、固氮菌、根瘤菌、解磷菌、解钾菌、纤维素分解菌、抗生素产生菌和水在容器中混合均匀,然后在温度为35℃的条件下密封发酵1天,冷却后即得到基料;

b、制备辅料

按照上述重量份将蚯蚓粪、生物炭渣、麦饭石粉、石灰粉均匀混合,即得到辅料;

c、制备土壤调理剂

将步骤a得到的基料和步骤b得到的辅料混合均匀,即得到所述针对大棚连作障碍的土壤调理剂。

使用时,只需要先手工或利用翻耕机翻挖农作物种植地的土壤,翻挖深度最好为10cm左右,然后将本发明中的针对大棚连作障碍的土壤调理剂均匀添加至翻挖后的土壤中,每亩土地一般添加350kg即可,再重新将土壤填平,等待一周左右后即可进行农作物的种植,种植马铃薯、红薯等根茎类农作物一般可增产65%,种植豆科类农作物一般可增产60%,种植禾本科类植物一般可增产66%;并且持续本发明中的土壤调理剂和适当有机肥后,连续种植同类农作物也没有明显减产。

由上述实施例可知,使用本发明中的土壤调理剂后,种植马铃薯、红薯等根茎类农作物一般可增产65%-80%,种植豆科类农作物一般可增产60%-75%,种植禾本科类植物一般可增产66%-80%;并且持续使用本发明中的土壤调理剂和适当有机肥后,连续种植同类农作物也没有明显减产。

可见,本发明中的土壤调理剂不但富含丰富的有机质、微量元素等营养物质,而且能有效解决土壤板结问题,改善土壤透气性,调节土壤酸碱平衡,增强土壤保肥保水能力,还能促进植物对蛋白质以及钙、铁、锌等微量元素的吸收,从而快速高效的实现土壤改良,进一步提高农作物产量,改善农作物品质,有效解决大棚连作障碍。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它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