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紫红底黄斑钧瓷的烧制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64700阅读:100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釉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紫红底黄斑钧瓷的烧制工艺。



背景技术:

陶瓷的发展史是中华文明史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其中陶瓷的发明和发展更具有独特的意义,中国历史上各朝各代有着不同艺术风格和不同技术特点。英文中的"china"既有中国的意思,又有陶瓷的意思,清楚地表明了中国就是"陶瓷的故乡"。早在欧洲人掌握瓷器制造技术一千多年前,汉族就已经制造出很精美的陶瓷器。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应用陶器的国家之一,而中国瓷器因其极高的实用性和艺术性而备受世人的推崇。

河南禹州的钧窑为北方青瓷窑系,目前仍然有着很大的成就,一般采用柴、煤、炭和天然气烧制,不同的烧制工艺产生的釉色变化也不同。外部是釉料在经过高温熔融时产生绚丽的色彩斑斓变化,原因主要在釉料的配方,这是影响钧瓷成品外色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造成钧瓷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关键因素。

釉料就是钧瓷表面的一层装饰层,是决定钧瓷釉色形成的主要因素。利用天然的矿物原料或加入某些化工原料按一定的比例配合,在高温还原气氛作用下熔融而覆盖在胚体表面的富有莹润光泽和色彩斑斓的玻璃体层。窑变陶瓷最为人所称道的是五彩缤纷的色彩与纵横成趣的纹路幻化出的神妙流画,可谓入窑一色,出窑万彩,各种色彩的微妙变化和合理搭配,产生丰富、厚实、华丽等丰富的美感,外部是釉料在经过高温熔融时产生绚丽的色彩斑斓变化,原因主要在釉料的配方,这是影响钧瓷成品外色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造成钧瓷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关键因素。

在如今的环保形势下,液化气窑的烧制成神垕钧瓷的主流,但液化的缺点是升温太快,比如以前用柴煤烧窑要用20几个小时,液化气9至10个小时就可以停火了,这样造成烧成时间短,窑变效果一般。如何延长液化气窑的烧制时间是当前钧瓷人十分困惑的难题。

因此,本发明提供一种节能环保,科学有效同时能够达到很好的烧制效果的一种紫红底黄斑钧瓷的烧制工艺具有广乏的市场前景。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节能环保,科学有效同时能够达到很好的烧制效果的一种紫红底黄斑钧瓷的烧制工艺具有广乏的市场前景。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紫红底黄斑钧瓷的烧制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制备胚料,釉料

所述胚料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火石坡土60~80份,黄矸20~40份,紫砂黏土10~20份;

所述的釉料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钡长石30份~90份,铜灰1~3份,石英20~40份,汝蓝石2~5份,方解石0.3~0.5份,牛骨3~5份,玻璃0.1~0.3份。

(2)制坯;用步骤(1)的制得的坯料经过拉制制成坯体,拉制好的坯体干燥~一定程度时,进行修坯,最后制得设计好的胚体;

(3)素烧;把步骤(2)制得的胚体入窑烧制得到素坯体;

(4)施釉;将步骤(1)制得的釉料均匀的附着在步骤(3)制得的素胚体上;

(5)釉烧;将步骤(3)制得的施釉过的胚体装入匣钵中,然后将匣钵放入窑内,然后将窑内的压力将至0.03,点火,温度上升至950℃,保持2~3个小时,然后将窑内的压力升至0.12,减少进风量,使燃料燃烧不充分,使窑内的温度在6-9h均匀升至1250℃,然后让窑内温度保持在1250℃并且保温2~3个小时,然后将窑内的压力将至0.01,温度升至1300℃,停火。

本发明具有如下的积极效果:本发明采用液化气窑烧制,点火前期先将压力降至0.03再点火,有利于胚体的烘干,然后升温的时候再将压力升至0.12,在1250℃并且保温2~3个小时,这样有利于釉面的封闭,提高产品的光滑度,使窑变效果更好,釉面更加温润如玉。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紫红底黄斑钧瓷的烧制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制备胚料,釉料

所述胚料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火石坡土60~80份,黄矸20~40份,紫砂黏土10~20份;

所述的釉料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钡长石30份~90份,铜灰1~3份,石英20~40份,汝蓝石2~5份,方解石0.3~0.5份,牛骨3~5份,玻璃0.1~0.3份。

(2)制坯;用步骤(1)的制得的坯料经过拉制制成坯体,拉制好的坯体干燥~一定程度时,进行修坯,最后制得设计好的胚体;

(3)素烧;把步骤(2)制得的胚体入窑烧制得到素坯体;

(4)施釉;将步骤(1)制得的釉料均匀的附着在步骤(3)制得的素胚体上;

(5)釉烧;将步骤(3)制得的施釉过的胚体装入匣钵中,然后将匣钵放入窑内,然后将窑内的压力将至0.03,点火,温度上升至950℃,保持2~3个小时,然后将窑内的压力升至0.12,减少进风量,使燃料燃烧不充分,使窑内的温度在6-9h均匀升至1250℃,然后让窑内温度保持在1250℃并且保温2~3个小时,然后将窑内的压力将至0.01,温度升至1300℃,停火。

实施例1:

一种紫红底黄斑钧瓷的烧制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制备胚料,釉料

所述胚料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火石坡土60份,黄矸20份,紫砂黏土10份;

所述的釉料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钡长石30份份,铜灰1份,石英20份,汝蓝石2份,方解石0.3份,牛骨3份,玻璃0.1份。

(2)制坯;用步骤(1)的制得的坯料经过拉制制成坯体,拉制好的坯体干燥~一定程度时,进行修坯,最后制得设计好的胚体;

(3)素烧;把步骤(2)制得的胚体入窑烧制得到素坯体;

(4)施釉;将步骤(1)制得的釉料均匀的附着在步骤(3)制得的素胚体上;

(5)釉烧;将步骤(3)制得的施釉过的胚体装入匣钵中,然后将匣钵放入窑内,然后将窑内的压力将至0.03,点火,温度上升至950℃,保持2~3个小时,然后将窑内的压力升至0.12,减少进风量,使燃料燃烧不充分,使窑内的温度在6-9h均匀升至1250℃,然后让窑内温度保持在1250℃并且保温2~3个小时,然后将窑内的压力将至0.01,温度升至1300℃,停火。

实施例2

一种紫红底黄斑钧瓷的烧制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制备胚料,釉料

所述胚料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火石坡土70份,黄矸30份,紫砂黏土15份;

所述的釉料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钡长石60份,铜灰2份,石英30份,汝蓝石3.5份,方解石0.4份,牛骨4份,玻璃0.2份。

(2)制坯;用步骤(1)的制得的坯料经过拉制制成坯体,拉制好的坯体干燥~一定程度时,进行修坯,最后制得设计好的胚体;

(3)素烧;把步骤(2)制得的胚体入窑烧制得到素坯体;

(4)施釉;将步骤(1)制得的釉料均匀的附着在步骤(3)制得的素胚体上;

(5)釉烧;将步骤(3)制得的施釉过的胚体装入匣钵中,然后将匣钵放入窑内,然后将窑内的压力将至0.03,点火,温度上升至950℃,保持2~3个小时,然后将窑内的压力升至0.12,减少进风量,使燃料燃烧不充分,使窑内的温度在6-9h均匀升至1250℃,然后让窑内温度保持在1250℃并且保温2~3个小时,然后将窑内的压力将至0.01,温度升至1300℃,停火。

实施例3:

一种紫红底黄斑钧瓷的烧制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制备胚料,釉料

所述胚料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火石坡土80份,黄矸40份,紫砂黏土20份;

所述的釉料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钡长石90份,铜灰3份,石英40份,汝蓝石5份,方解石0.5份,牛骨5份,玻璃0.3份。

(2)制坯;用步骤(1)的制得的坯料经过拉制制成坯体,拉制好的坯体干燥~一定程度时,进行修坯,最后制得设计好的胚体;

(3)素烧;把步骤(2)制得的胚体入窑烧制得到素坯体;

(4)施釉;将步骤(1)制得的釉料均匀的附着在步骤(3)制得的素胚体上;

(5)釉烧;将步骤(3)制得的施釉过的胚体装入匣钵中,然后将匣钵放入窑内,然后将窑内的压力将至0.03,点火,温度上升至950℃,保持2~3个小时,然后将窑内的压力升至0.12,减少进风量,使燃料燃烧不充分,使窑内的温度在6-9h均匀升至1250℃,然后让窑内温度保持在1250℃并且保温2~3个小时,然后将窑内的压力将至0.01,温度升至1300℃,停火。

钡长石,长石属于硅酸盐矿物盐,其内部含量为钾元素、钠元素和钙元素等,分为黄色、白色和红色等,是釉料的主要成分,主要对于釉料的形成起到重要作用。禹州分布有众多矿藏。

铜灰,铜灰自制,主要成分一氧化铜含量98﹪。

石英,石英是变质岩,其含量为二氧化硅,主要增加釉料的光泽度,不能过多,也不能少,否则会造成釉面变化色彩减少。

汝蓝石,汝蓝石是河南当地出产的一种制备钧瓷釉料的石材,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

方解石,方解石主要降低釉料熔融温度,增加釉色的光泽度和透明度,防治釉面龟裂和堆积,用量不能过多,否则会导致釉面析晶失透,造成温度变窄,变化过少,并引起釉面吸烟。

牛骨灰,牛骨灰采用牛骨煅烧制成,可作为助溶剂,使釉面光泽,促进液相分离。

玻璃,玻璃是由二氧化硅和其他化学物质熔融在一起形成的(主要生产原料为:纯碱、石灰石、石英)。在熔融时形成连续网络结构,冷却过程中粘度逐渐增大并硬化致使其结晶的硅酸盐类非金属材料,将玻璃加入釉料中,是一种强大的助溶剂。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