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矿物质复合肥料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689968发布日期:2019-05-17 20:57阅读:24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肥料,尤其涉及一种复合肥料,还涉及一种复合肥料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在作物种植方面,大多还是施用化肥,虽然在增产、增收方面有一定的作用,但是长期施用,会产生很多弊端:

一、破坏土壤,导致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各类养分比例失调,土壤开始酸化、板结,土壤的理化性状及土壤微生物区系受到严重破坏,导致其保水、保肥、透气性差,难以满足农作物的实际生长需要;

二、农作物对化肥农药的依赖性较强,必须逐年增加期使用量,否则,农作物生长缓慢,病虫害严重,造成减产;

三、农业生态环境恶化,化肥施入农田后,实际利用率平均只有30%,大部分随农田排水流入江河湖泊或残留于土壤和植株及农作物体内,不仅带来环境污染而且危及人类和生命的安全和健康,这些都成为农业可持续性发展的障碍。

目前,国内现有的肥料不含有机质,板结土壤,污染环境,成本高,有效期短,对人体健康有害。

因此,为解决上述问题,特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满足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复合肥料,还提供一种复合肥料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复合肥料,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

磷矿粉5-10份;

动物骨骼15-18份;

木薯渣15-20份;

秸秆30-35份;

添加物15-20份;

钾肥5-10份;

氨基酸3-10份。

所述添加物为虾壳和蟹壳,所述虾壳与蟹壳的比例为1:1。

一种复合肥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动物骨骼、虾壳和蟹壳粉碎成粉末;

b、将秸秆粉碎,然后与木薯渣混合;

c、将磷矿粉、钾肥和氨基酸与水混合,充分溶解后,再加入步骤a和步骤b中的物料,混合均匀,进行脱水处理,脱水完成后,加入到制粒机中进行制粒,得到了复合肥料。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添加的动物骨骼、虾壳和蟹壳来源天然,富含有作物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其它原料的添加不仅能提供作物生长所需养分,改良土壤,还可以改善作物品质,提高作物产量,促进作物高产稳产,保持土壤肥力,同时可提高肥料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加深对本发明的理解,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述,该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定。

实施例1

一种复合肥料,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

磷矿粉5份;

动物骨骼15份;

木薯渣15份;

秸秆30份;

虾壳7.5份;

蟹壳7.5份;

钾肥5份;

氨基酸3份。

一种复合肥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动物骨骼、虾壳和蟹壳粉碎成粉末;

b、将秸秆粉碎,然后与木薯渣混合;

c、将磷矿粉、钾肥和氨基酸与水混合,充分溶解后,再加入步骤a和步骤b中的物料,混合均匀,进行脱水处理,脱水完成后,加入到制粒机中进行制粒,得到了复合肥料。

实施例2

一种复合肥料,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

磷矿粉7份;

动物骨骼17份;

木薯渣17份;

秸秆33份;

虾壳8.5份;

蟹壳8.5份

钾肥7份;

氨基酸6份。

一种复合肥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动物骨骼、虾壳和蟹壳粉碎成粉末;

b、将秸秆粉碎,然后与木薯渣混合;

c、将磷矿粉、钾肥和氨基酸与水混合,充分溶解后,再加入步骤a和步骤b中的物料,混合均匀,进行脱水处理,脱水完成后,加入到制粒机中进行制粒,得到了复合肥料。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复合肥料,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磷矿粉5‑10份;动物骨骼15‑18份;木薯渣15‑20份;秸秆30‑35份;添加物15‑20份;钾肥5‑10份;氨基酸3‑10份。一种复合肥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将动物骨骼、虾壳和蟹壳粉碎成粉末;b、将秸秆粉碎,然后与木薯渣混合;c、将磷矿粉、钾肥和氨基酸与水混合,充分溶解后,再加入步骤a和步骤b中的物料,混合均匀,进行脱水处理,脱水完成后,加入到制粒机中进行制粒,得到了复合肥料。

技术研发人员:曾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曾进
技术研发日:2017.11.09
技术公布日:2019.05.1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