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料粒剂及其制作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9007203发布日期:2019-10-29 23:50阅读:468来源:国知局
肥料粒剂及其制作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肥料粒剂及其制作方法,尤指一种将散布有表面材料的油剂、喷洒于原料颗粒表面的肥料粒剂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生物性肥料(biofertilizer),尤指利用微生物制成的微生物肥料(microbialfertilizer)相当受到重视,因其具有增进土壤的营养状况,协助农作物吸收养分,并增强农作物抗病、耐旱与耐寒的能力,以提升农作物的产量及品质。

已知微生物肥料有液体与固体(粉末)两种剂型,液体肥料的生产成本虽然较低,但保存期限不长、易发生质变,另有液体外渗和运输不便等缺点。固体肥料虽然保存期限较长、不易发生质变,运输上较液体肥料方便,但施用粉末时,易随风吹散而尘土飞扬,而容易导致人体吸入过量的粉末;另施用上易受地型限制的因素,而影响使用效率。

而且,生物性肥料通常会与各类的无机盐类混合制成,而无机盐类一般都有一定的吸水性,当不同的无机盐混合在一起时,其肥料更加容易吸收水气,进而增加肥料的含水量而导致结块,肥料的结块造成肥料外观及品质受到影响,同时也造成肥料运输、使用的困难。



技术实现要素:

传统液体微生物肥料具有保存期限短、液体易外渗、运输不便的缺点;而传统固体微生物肥料,如其为粉剂,于施用上易尘土飞扬。此外,肥料通常含有一定的吸水性,长时间吸收水气的肥料除了结块造成肥料外观及品质受到影响,同时也造成肥料运输、使用的困难。

因此,为了解决上述的各项缺失,本发明提供一种肥料粒剂,包括:一原料颗粒,以及一表面涂层,包裹于所述原料颗粒的表面,其中所述表面涂层包括:一油剂,以及至少一表面材料,散布于所述油剂中。此外,上述的肥料粒剂还可依需求添加一添加剂。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肥料粒剂的制作方法,其步骤包括:步骤s01为造粒,挤压或揉成一造粒原料,以形成一原料颗粒。步骤s02将至少一表面材料均匀散布于一油剂,并制成一喷洒液。步骤s03为包裹,将所述喷洒液经雾化后喷洒于所述原料颗粒,以形成一表面涂层包裹于所述原料颗粒的表面。步骤s04为干燥,将所述原料颗粒风干而形成一肥料粒剂。其中步骤s01的造粒过程还可以是,挤压或揉成一造粒原料及一添加剂,以形成一原料颗粒。

以上对本发明的简述,目的在于对本发明的数种面向和技术特征作一基本说明。发明简述并非对本发明的详细表述,因此其目的不在特别列举本发明的关键性或重要元件,也不是用来界定本发明的范围,仅为以简明的方式呈现本发明的数种概念而已。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肥料粒剂的制作方法的一实施例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肥料粒剂的制作方法的另一实施例流程图。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所述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所述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在本发明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所述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发明提出一种肥料粒剂及其制作方法。

如图1所示,其为本发明肥料粒剂的一实施例的制作方法流程图。肥料粒剂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步骤s01中,挤压或揉成一造粒原料,以形成一原料颗粒。在本步骤中,所述造粒原料可以是惰性材料,如尿素(urea)、碳酸钙(caco3)、硫酸钙(caso4)、硫酸镁(mgso4)、泥炭土、高岭土、粘土类、膨润土、硅藻土、酸性白土或其组合。所述造粒原料也可以是习知的混合肥料或有机肥料,台肥43号有机质复合肥料、台肥39号有机质复合肥料或台肥5号即溶复合肥料。

其中,经挤压或揉成所述造粒原料的所述原料颗粒,其颗粒粒径不大于325毫米(mm)。

在步骤s02中,将至少一表面材料均匀散布在一油剂中,并制成一喷洒液。在本步骤中,将所述至少一表面材料混入所述油剂后,搅拌均匀以制成所述喷洒液。其中所述油剂可为矿物油、基础油、润滑油、植物性油脂(棕榈油、沙拉油)或其组合,所述油剂的共通点在于皆含有大量的不饱含脂肪烃。

在本步骤中,所述至少一表面材料可以是一生物性菌粉,所述生物性菌粉为溶磷菌粉、放线菌粉、酵母菌粉、木霉菌粉、真菌粉或其组合;更详细而言,所述生物性菌粉为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licheniformis)、液化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amyloliquefaciens)、萤光假单孢杆菌(pseudomonasfluorescens)、蕈状芽孢杆菌agb01(bacillusmycoidesagb01)、枯草杆菌(bacillussubtilis)或其组合。所述至少一表面材料也可以是木质磺酸钠(sodiumligninsulfonate)、木质磺酸钙(calciumligninsulfonate)、生物炭(biochar)、腐植酸(humicacid)、胺基酸(aminoacid)、微量元素(micronutrients)或其组合,其中上述所述原料颗粒及至少一微量元素的来源,可结合成为养分,至少一微量元素如硼(b)、钙(ca)、氯(cl)、钴(co)、铜(cu)、铁(fe)、锰(mn)、钼(mo)、镍(ni)、钠(na)、锌(zn)或其组合,这些养分以元素形式或以盐形式供应,如硫酸盐类、硝酸盐类或卤化物。

其中,散布在所述油剂中的至少一表面材料,其粒径大小不大于60目(mesh)。

其中,所述液化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amyloliquefaciens)、所述蕈状芽孢杆菌agb01(bacillusmycoidesagb01)以及所述枯草杆菌(bacillussubtilis)的16srdna基因序列的特征依序如序列表seqidno.1、seqidno.2及seqidno.3所示。

在步骤s03中,所述喷洒液经雾化后喷洒在所述原料颗粒,以形成一表面涂层包裹在所述原料颗粒的表面。在本步骤中,藉由机器气雾式的喷洒,能将带有表面材料的油剂(即喷洒液)均匀地包裹在原料颗粒的表面上,以形成一表面涂层。所述表面涂层不仅能将欲添加的表面材料,如生物性菌粉、木质磺酸钠(sodiumligninsulfonate)、生物炭(biochar)、腐植酸(humicacid)、胺基酸(aminoacid)等含有较高营养价值的材料涂覆在原料颗粒表面,使所述原料颗粒增加附加价值,同时亦可藉由油剂的保护,避免水气进入原料颗粒而导致肥料吸湿结块,并造成肥料外观及品质受到影响。

其中,在气雾式的喷洒所述喷洒液的过程中,气雾式的喷洒的机器应与所述原料颗粒保持适当的距离,若距离太近则喷洒液会反溅出来,而未能将原料颗粒完全包裹,影响了包裹的连续性;距离太远则喷洒液会太快冷却完全而不具备黏性,无法将其余包覆表面材料的油体涂覆在原料颗粒表面,而造成喷洒液的浪费。

在步骤s04中,风干所述原料颗粒而形成一肥料粒剂。在本步骤中,将已完成包裹喷洒液的原料颗粒放置在生产机台上,以冷风或热风吹干避免吸湿结块,待检验无问题后即完成所述肥料粒剂的制作。

请参考图1所示,其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肥料粒剂的制作方法流程图。肥料粒剂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步骤s11中,挤压或揉成一造粒原料及一添加剂,以形成一原料颗粒。在步骤s12中,将至少一表面材料均匀散布在一油剂,并制成一喷洒液。在步骤s13中,将所述喷洒液经雾化后喷洒在所述原料颗粒,以形成一表面涂层包裹在所述原料颗粒的表面。在步骤s14中,将所述原料颗粒风干而形成一肥料粒剂。

在本实施例中,肥料粒剂制作方法的差异仅在在步骤s11中,还可添加一添加剂与所述造粒原料一并挤压或揉成为原料颗粒。其中,所述添加剂为黏着剂、防结剂、杀生物剂、抗氧化剂、还原剂、表面活性剂或其组合,添加的内容物可依不同造粒原料选择合适的添加剂。

其中前述的黏合剂可以是三仙胶、明胶、阿拉伯胶、黏土或其组合,黏合剂也可以是乙烯(c2h4)与乙酸乙烯酯(ch3cooch=ch2)的共聚物、氯丁橡胶(chloroprenerubber)-酚系黏着剂、聚乙二醇(peg)或甲基丙烯酸酯(mma)黏着剂等。

以下为本发明肥料粒剂的具体试验结果,由此可更容易了解本发明的优点。下列具体试验结果仅用以说明,不应以任何方式解释为限定本发明实施的范围。

在实施例一中,在简易网室进行番茄肥效试验,并分别以对照组a、对照组b以及试验组作为试验组别,其中对照组a为:仅对番茄种苗浇水。对照组b为:将硫酸钙(caso4)作为造粒原料,挤压或揉成为硫酸钙原料颗粒翻入田块中。试验组为:采用本发明的肥料粒剂制作方法所制作的肥料粒剂,并将所述肥料粒剂翻入田块中。其中所述肥料粒剂的制作步骤如下:首先,以硫酸钙(caso4)作为造粒原料,挤压或揉成为硫酸钙原料颗粒;再者,将菌数为2.2*107cfu/g的溶磷菌粉作为表面材料,均匀混入作为油剂的矿物油中成为喷洒液;最后,将喷洒液以雾化方式喷洒在硫酸钙原料颗粒的表面上,使所述喷洒液(即散布有溶磷菌粉的矿物油)包裹硫酸钙原料颗粒形成。

上述的番茄肥效试验步骤如下:首先,育植番茄种苗在台肥种花草园艺栽培土,其氮、磷、钾总含量在1%以下。再者,在定植前将前述的硫酸钙原料颗粒(对照组b)及本发明的肥料粒剂(试验组)分别翻入不同田块中,其中田块处理方式分别为对照组a、对照组b及试验组。接续,在定植后两天施用狮马牌蓝肥(nitrophoskaspecial)(n-p2o5-k2o=12.0-12.0-17.0)80克(g)至对照组a、对照组b及试验组的各田块中。最后,待三周后采收番茄果实并测量其重量、甜度及花序。

实施例一的番茄肥效试验结果如下表一所示,以番茄果实的总重量而言,试验组(即采用本发明制作方法所制成的肥料粒剂)的总重量最高(3267g),对照组b次之(1993g),对照组a的总重量最低(659g)。至于平均甜度与平均花序,各组之间结果虽无明显差异,但试验组的平均甜度(7.3bix)与平均花序(17片)仍大于对照组a及对照组b。

由上述实验结果可知,采用本发明肥料粒剂制作方法所制成的肥料粒剂可以使番茄的重量明显增加,番茄的平均甜度及平均花序亦有所增加。

表一、实施例一之番茄果实果重、甜度即花序。

实施例二为本发明之肥料粒剂的实际开发案例,实施例二的肥料粒剂开发成品如表二所示。其中,肥料a的制作步骤是将有机质40%的氮磷钾肥(n-p2o5-k2o=11.0-5.5-22.0)作为造粒原料,挤压或揉成为原料颗粒a;以蕈状芽孢杆菌agb01(bacillusmycoidesagb01)作为表面材料混入矿物油中,并以雾状方式均匀喷洒在原料颗粒a的表面后,以摄氏100度加以烘干形成肥料粒剂a(即肥料a)。肥料b的制作步骤是将有机质50%的氮磷钾肥(n-p2o5-k2o=15.0-18.0-10.0)作为造粒原料,挤压或揉成为原料颗粒b;以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safensis)作为表面材料混入矿物油中,并以雾状方式均匀喷洒在原料颗粒b的表面后,以摄氏100度加以烘干形成肥料粒剂b(即肥料b)。肥料c的制作步骤是将有机质60%的氮磷钾肥(n-p2o5-k2o=3.0-3.0-3.0)作为造粒原料,挤压或揉成为原料颗粒c;以枯草芽孢杆菌作为表面材料混入矿物油中,并以雾状方式均匀喷洒在原料颗粒c的表面后,以摄氏110度加以烘干形成肥料粒剂c(即肥料c)。肥料d的制作步骤是将氮磷钾肥(n-p2o5-k2o=3.0-3.0-3.0)作为造粒原料,挤压或揉成为原料颗粒d;以枯草芽孢杆菌作为表面材料混入矿物油中,并以雾状方式均匀喷洒在原料颗粒d的表面后,以摄氏70-80度加以烘干形成肥料粒剂d(即肥料d)。肥料e的制作步骤是将氮磷钾肥(n-p2o5-k2o=3.0-5.0-5.0)作为造粒原料,挤压或揉成为原料颗粒e;以枯草芽孢杆菌作为表面材料混入矿物油中,并以雾状方式均匀喷洒在原料颗粒e的表面上形成肥料粒剂e(即肥料e)。肥料f的制作步骤是将氮磷钾肥(n-p2o5-k2o=2.5-5.5-5.5)作为造粒原料,挤压或揉成为原料颗粒f;以蕈状芽孢杆菌agb01作为表面材料混入矿物油中,并以雾状方式均匀喷洒在原料颗粒f的表面上形成肥料粒剂f(即肥料f)。

表二、实施例二之肥料粒剂的实际开发案例。

实施例三之瓮菜肥效试验结果如下表三所示,以瓮菜的鲜重而言,处理e的鲜重最高(111.2g),其增重率为73.8%(以b处理作为基准进行换算);处理d的鲜重次之(80.8g),其增重率为80.8%。由上述试验结果可知,采用本发明肥料粒剂制作方法所制成的肥料粒剂可以使瓮菜的鲜重明显增加。

表三、实施例三之瓮菜鲜种及叶片数量。

注:表三增重率以b处理作为基准进行换算。

实施例四为另一肥料复合试验,以本发明之肥料粒剂的制作方法并将另一习知的肥料作为造粒原料制成肥料粒剂,其中表四为不同肥料处理方法对瓮菜的肥效试验结果。如下表四所示,处理a为空白组,仅对瓮菜进行浇水处理;处理a是将二分之一份的新洋丰肥料a(在本实施例中,新洋丰肥料a为有机质20%的氮磷钾肥(n-p2o5-k2o=12.0-8.0-10.0))作为造粒原料挤压或揉成为原料颗粒,并施作于瓮菜田块中;处理c是将一份的新洋丰肥料a作为造粒原料,挤压或揉成为原料颗粒,并施作于瓮菜田块中;处理d是将一份的新洋丰肥料a作为造粒原料,挤压或揉成为原料颗粒,以溶磷菌粉作为表面材料散布于矿物油中制成喷洒液,并将所述喷洒液以雾状方式喷洒于原料颗粒表面制成肥料粒剂后,施作于瓮菜田块中;处理e是将一份的新洋丰肥料a与硫酸钙(caso4)作为造粒原料,挤压或揉成为原料颗粒,以溶磷菌粉作为表面材料散布于矿物油中制成喷洒液,并将所述喷洒液以雾状方式喷洒于原料颗粒表面制成肥料粒剂后,施作于瓮菜田块中。

实施例四之瓮菜肥效试验结果如下表三所示,以瓮菜的鲜重而言,处理e的鲜重最高(126.4g),其增重率为31.1%(以a处理作为基准进行换算);处理d的鲜重次之(116.4g),其增重率为20.7%。由上述试验结果可知,采用本发明肥料粒剂制作方法所制成的肥料粒剂可以使瓮菜的鲜重明显增加。

表四、实施例四之瓮菜鲜种及叶片数量

注:表四增重率以a肥料作为基准进行换算。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序列表

<110>联发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20>肥料粒剂及其制作方法

<160>3

<170>siposequencelisting1.0

<210>1

<211>637

<212>dna

<213>液化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amyloliquefaciens)

<220>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