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透水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54708发布日期:2018-09-15 00:48阅读:28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海绵城市透水砖,属于环保材料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代城市的地表已经逐步被建筑物和混凝土等阻水材料所覆盖,从而形成了生态学上的“人造沙漠”。不透水的混凝土与沥青等做为城市主要的路面材料,使得自然下降的雨水不能够自然流畅的渗入地下;由此是造成缺乏对城市地表温度、湿度调节能力的主要原因,导致产生所谓城市的“热岛效应”或造成雨季城中看海的内涝问题。为了缓解对环境的损害,并且能从根本上治理好城市的稳定生态环境,近期,中央政府提出了建设“海绵城市”的新概念。“海绵城市”,即是比喻城市具备海绵一样的功能,在适应季节气候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干旱时需要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从而让水在城市中的迁移活动更加“自然”。

“海绵城市”建设的重点是构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强调通过源头分散的小型控制设施,维持和保护场地自然水文功能,有效缓解城市不透水面积增加造成的洪峰流量增加、径流系数增大、面源污染负荷加重等有关城市的生态环境问题。海绵城市建设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积存、渗透和净化,提高雨水资源化水平,保护生态环境。建设海绵城市就是要具有“海绵体”;“海绵体”既包括河、湖、池塘等水系,也包括绿地、花园、可渗透路面砖这样的城市配套设施。雨水通过这些“海绵体”下渗、滞蓄、净化、回用,最后剩余部分径流通过管网、泵站外排,从而可有效提高城市排水系统的标准,缓减城市内涝的压力。

透水砖也叫渗水砖、荷兰砖等,属于绿色环保建筑材料制品。原材料通常以采用水泥、砂、石子等混凝土物料为主,通过机械化定向振捣加压制品成型工艺来进行批量化生产地砖;整砖为一次性压缩而成,形成整体密度均匀一致不分层的同质砖。要求表面无脱层现象、耐磨性好,适合较高的路面移动重载荷的环境等诸多功能性指标。要求:外观精美、边角清晰、线条整齐、整体质感均匀一致;色泽自然、持久;透水性好、防滑功能强、使用寿命长;抗冻性能和耐油抗盐碱性高;不易破裂,抗压抗折强度达到30mpa以上的优质产品(如若在重载车辆使用通过的条件下,推荐交通道路使用的透水砖抗压强度应达到50mpa,厚度达到80mm以上,透水系数应达到1.2以上为宜)。透水砖铺装在交通道路的实际使用中,应能够达到行车安全、维护成本低、易于拆装更换、便于路面下管线埋设的使用性能;与四周环境相映衬,自然美观。

现有市场没有适合各种条件下的海绵城市透水砖。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海绵城市透水砖。

本发明的海绵城市透水砖,包括面层和基层,所述的面层与基层的厚度比为1:10;

所述的面层组分如下:砂、水泥、水、减水剂和颜料;

所述的基层组分如下:1)胶凝材料;2)骨料;3)复合添加剂;4)粘土;

所述的胶凝材料为硅酸盐水泥和矿粉;

所述的骨料为沙漠中的风积沙、废陶瓷、废玻璃或矿渣废料;

所述的复合添加剂包括成孔剂。

所述的成孔剂为木屑和碳酸盐。

本发明的海绵城市透水砖具有保持地面的透水性、保湿性,防滑、高强度、抗寒、耐风化、降噪、吸音等特点。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发明的海绵城市透水砖,包括面层和基层,所述的面层与基层的厚度比为1:10;

所述的面层组分如下:砂、水泥、水、减水剂和颜料;

所述的基层组分如下:1)胶凝材料;2)骨料;3)复合添加剂;4)粘土;

所述的胶凝材料为硅酸盐水泥和矿粉,

所述的骨料为沙漠中的风积沙、废陶瓷、废玻璃或矿渣废料;

所述的复合添加剂包括成孔剂。

所述的成孔剂为木屑和碳酸盐。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海绵城市透水砖,包括面层和基层,所述的面层与基层的厚度比为1:10;所述的面层组分如下:砂、水泥、水、减水剂和颜料;所述的基层组分如下:1)胶凝材料;2)骨料;3)复合添加剂;4)粘土;所述的胶凝材料为硅酸盐水泥和矿粉;所述的骨料为沙漠中的风积沙、废陶瓷、废玻璃或矿渣废料;所述的复合添加剂包括成孔剂。本发明的海绵城市透水砖具有保持地面的透水性、保湿性,防滑、高强度、抗寒、耐风化、降噪、吸音等特点。

技术研发人员:朱纯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天鹏机电制造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8.05.18
技术公布日:2018.09.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