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甘蔗渣成肥料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059904发布日期:2018-11-24 12:04阅读:254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生物化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甘蔗渣成肥料的方法。

背景技术

甘蔗渣是制糖工业的主要废弃物,来源集中、量大面广,是一种重要的可再生生物质资源,其结构组成主要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以及木质素。甘蔗渣的酶解糖化是将纤维素和半纤维素酶解成单糖,单糖再经发酵生产燃料酒精、生物柴油、酵母、医药品及其他化工原料。现有技术中,将甘蔗渣应用于饲料领域的研究少。而现有的甘蔗渣糖化技术主要采用的酶降解或者添加发酵菌降解,采用酶降解具有降解效果差,降解不充分的缺点,而采用发酵菌糖化则不易把控发酵糖化终点,不易糖化的成分,将糖化后的甘蔗渣制成肥料,肥料粘性大的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克服了上述将糖化后的甘蔗渣制成肥料,其粘性大的缺点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利用甘蔗渣成肥料的方法。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取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利用甘蔗渣成肥料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一种利用甘蔗渣成肥料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甘蔗渣预处理:通过微波烘干或添加水将甘蔗渣水分百分含量调整为15~20%;

(2)发酵:向甘蔗渣中添加发酵菌后置于25~30℃中发酵直至有甲烷生成时停止发酵,采用红外线对甘蔗渣进行灭菌,再向灭菌后的甘蔗渣添加葡萄酒酒渣、甘蔗渣木醋液、人畜粪便、未发酵甘蔗渣、沙质土继续厌氧腐熟降解2~6d,所述的发酵菌由里氏木霉、地衣芽孢杆菌、em菌、扣囊拟内饱酶酵母组成;

(3)调配:采用磷二氢钾、硫酸氢铵条配腐熟后的甘蔗渣的氮磷钾比为10:1~2:4~5。

其中,所述的发酵菌由活菌数数量比为1:4~6:4~9:1里氏木霉、地衣芽孢杆菌、em菌、扣囊拟内饱酶酵母组成。

其中,所述(2)发酵工艺中,葡萄酒酒渣的添加量为甘蔗渣质量的10~20%,甘蔗渣木醋液的添加量为甘蔗渣质量的3~5%和甘蔗渣木醋液的添加量为甘蔗渣质量的10~20%,沙质土的添加量为甘蔗渣质量的10~20%。

其中,所述的发酵菌的添加量为甘蔗渣质量的0.1~1%。

其中,所述干燥工艺中,所述(2)发酵工艺中的红外波长线为0.75~1000μm。

其中,所述的未发酵甘蔗渣的粒度为0.01~30mm。

其中,所述步骤(3)调配后的甘蔗渣肥料干燥至水分百分含量为10~15%。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采用里氏木霉、地衣芽孢杆菌、em菌、扣囊拟内饱酶酵母复合发酵甘蔗渣,可分泌大量的纤维素尤其是滤纸酶、cmc酶、β-葡萄糖苷酶,可将甘蔗渣糖化降解充分,本发明采用甲烷作为发酵终点的判断,产生甲烷后即对发酵菌进行灭菌,证明发酵充分,可将胶粘性物质降解充分。想发酵后的甘蔗渣添加葡萄酒酒渣、甘蔗渣木醋液、人畜粪便、未发酵甘蔗渣、沙质土,葡萄酒含有酵母菌及其有机物可进一步将混合腐熟,人畜粪便提高肥力、未发酵甘蔗渣和沙质土降低发酵后甘蔗渣的粘性,甘蔗木醋液可软化未发酵的甘蔗渣,改善土壤中土质,其相互配合制成的甘蔗渣肥料肥力高,粘性小。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试验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一种利用甘蔗渣成肥料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甘蔗渣预处理:通过微波烘干或添加水将甘蔗渣水分百分含量调整为20%;

(2)发酵:向甘蔗渣中添加发酵菌后置于25℃中发酵直至有甲烷生成时停止发酵,采用红外线对甘蔗渣进行灭菌,再向灭菌后的甘蔗渣添加葡萄酒酒渣、甘蔗渣木醋液、人畜粪便、未发酵甘蔗渣、沙质土继续厌氧腐熟降解6d,所述的发酵菌由里氏木霉、地衣芽孢杆菌、em菌、扣囊拟内饱酶酵母组成;所述的发酵菌由活菌数数量比为1:4:9:1里氏木霉、地衣芽孢杆菌、em菌、扣囊拟内饱酶酵母组成;所述(2)发酵工艺中,葡萄酒酒渣的添加量为甘蔗渣质量的20%,甘蔗渣木醋液的添加量为甘蔗渣质量的3%和甘蔗渣木醋液的添加量为甘蔗渣质量的20%,沙质土的添加量为甘蔗渣质量的10%,所述的发酵菌的添加量为甘蔗渣质量的1%。所述未发酵甘蔗渣的粒度为0.01mm。所述(2)发酵工艺中的红外波长线为1000μm

(3)调配:采用磷二氢钾、硫酸氢铵条配腐熟后的甘蔗渣的氮磷钾比为10:1:5,调配后的甘蔗渣肥料干燥至水分百分含量为10%。

实施例2

一种利用甘蔗渣成肥料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甘蔗渣预处理:通过微波烘干或添加水将甘蔗渣水分百分含量调整为20%;

(2)发酵:向甘蔗渣中添加发酵菌后置于25℃中发酵直至有甲烷生成时停止发酵,采用红外线对甘蔗渣进行灭菌,再向灭菌后的甘蔗渣添加葡萄酒酒渣、甘蔗渣木醋液、人畜粪便、未发酵甘蔗渣、沙质土继续厌氧腐熟降解6d,所述的发酵菌由里氏木霉、地衣芽孢杆菌、em菌、扣囊拟内饱酶酵母组成;所述的发酵菌由活菌数数量比为1:4:9:1里氏木霉、地衣芽孢杆菌、em菌、扣囊拟内饱酶酵母组成;所述(2)发酵工艺中,葡萄酒酒渣的添加量为甘蔗渣质量的10%,甘蔗渣木醋液的添加量为甘蔗渣质量的5%和甘蔗渣木醋液的添加量为甘蔗渣质量的10%,沙质土的添加量为甘蔗渣质量的20%,所述的发酵菌的添加量为甘蔗渣质量的0.1%。所述未发酵甘蔗渣的粒度为30mm。所述(2)发酵工艺中的红外波长线为0.75μm

(3)调配:采用磷二氢钾、硫酸氢铵条配腐熟后的甘蔗渣的氮磷钾比为10:2:4,调配后的甘蔗渣肥料干燥至水分百分含量为15%。

实施例3

一种利用甘蔗渣成肥料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甘蔗渣预处理:通过微波烘干或添加水将甘蔗渣水分百分含量调整为18%;

(2)发酵:向甘蔗渣中添加发酵菌后置于25~30℃中发酵直至有甲烷生成时停止发酵,采用红外线对甘蔗渣进行灭菌,再向灭菌后的甘蔗渣添加葡萄酒酒渣、甘蔗渣木醋液、人畜粪便、未发酵甘蔗渣、沙质土继续厌氧腐熟降解2~6d,所述的发酵菌由里氏木霉、地衣芽孢杆菌、em菌、扣囊拟内饱酶酵母组成;所述的发酵菌由活菌数数量比为1:5:8:1里氏木霉、地衣芽孢杆菌、em菌、扣囊拟内饱酶酵母组成;所述(2)发酵工艺中,葡萄酒酒渣的添加量为甘蔗渣质量的18%,甘蔗渣木醋液的添加量为甘蔗渣质量的4%和甘蔗渣木醋液的添加量为甘蔗渣质量的18%,沙质土的添加量为甘蔗渣质量的15%,所述的发酵菌的添加量为甘蔗渣质量的0.5%。所述未发酵甘蔗渣的粒度为30mm。所述(2)发酵工艺中的红外波长线为800μm

(3)调配:采用磷二氢钾、硫酸氢铵条配腐熟后的甘蔗渣的氮磷钾比为10:2:5,调配后的甘蔗渣肥料干燥至水分百分含量为12%。

为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效果,设置如下对照组:

对照组1

对照组1与实施例1的一种利用甘蔗渣成肥料的方法基本相同,区别在于,对照组1的不添加未发酵的甘蔗渣。

对照组2

对照组2与实施例1的一种利用甘蔗渣成肥料的方法基本相同,区别在于,对照组2的的不添加沙质土。

对照组3

对照组3与实施例1的一种利用甘蔗渣成肥料的方法基本相同,区别在于,对照组3的不添加甘蔗渣木醋液。

对照组4

对照组4与实施例1的一种利用甘蔗渣成肥料的方法基本相同,区别在于,对照组4的不添加葡萄酒渣。

对照组5

对照组5与实施例1的一种利用甘蔗渣成肥料的方法基本相同,区别在于,对照组5的不添加葡萄酒酒渣、甘蔗渣木醋液、人畜粪便、未发酵甘蔗渣、沙质土。

对照组6

对照组6与实施例1的一种利用甘蔗渣成肥料的方法基本相同,区别在于,对照组6的发酵菌由扣囊拟内饱酶酵母组成

对照组7

对照组7与实施例1的一种利用甘蔗渣成肥料的方法基本相同,区别在于,对照组7的发酵菌由地衣芽孢杆菌和em菌组成

技术效果

实施例1~实施例3以及对照组1~对照组4甘蔗渣肥料的粘性如下表1。

表1

由表1可知,实施例1~实施例3与对照组1~对照组5相比可知,采用葡萄酒酒渣、甘蔗渣木醋液、人畜粪便、未发酵甘蔗渣、沙质土与发酵后的甘蔗渣配合可降低甘蔗渣的粘性,实施例1~实施例3与对照组6~对照组7相比可知,本发明发酵菌相互配合可将甘蔗渣中的胶质降解充分,制成甘蔗渣肥料无粘性。

上述说明是针对本发明较佳可行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但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的专利申请范围,凡本发明所提示的技术精神下所完成的同等变化或修饰变更,均应属于本发明所涵盖专利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