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水稻产量用有机复混肥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78247发布日期:2018-11-17 00:01阅读:18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肥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提高水稻产量用有机复混肥。

背景技术

水稻是草本稻属的一种,也是稻属中作为粮食的最主要最悠久的一种,按稻谷类型,水稻可以分为籼稻和粳稻、早稻和中晚稻,糯稻和非糯稻。世界上近一半人口都以大米为食,并且水稻除可食用外,还可作为酿酒、制糖等工业原料,其稻壳和稻秆还可以作为饲料和肥料,因此,提高水稻产量对国民经济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现代农业中,水稻种植离不开肥料的生产使用,目前水稻用肥料存在缓释效果差,肥料利用率低,长期使用容易恶化土壤环境,从而影响水稻的产量。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背景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提高水稻产量用有机复混肥,其缓释性好,肥料利用率高,能有效改善土壤环境,在提高水稻产量的同时还有效改善水稻的品质。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提高水稻产量用有机复混肥,由核心颗粒和包覆在核心颗粒外表面的包膜层组成,核心颗粒的原料按重量份包括:秸秆粉末60-80份、厨余40-60份、沼渣20-40份、芝麻粕15-30份、棉籽粕15-30份、富硒酵母粉5-10份、多肽尿素45-60份、重过磷酸钙8-12份、硫酸钾35-50份、硼砂1-2份、柠檬酸锌0.2-0.6份、柠檬酸镁0.1-0.3份、黄腐酸0.1-0.4份、酒石酸0.2-0.7份、植物生长调节剂0.02-0.05份。

具体实施方式中,秸秆粉末的重量份还可以为62、65、68、70、72、75、78份,厨余的重量份还可以为42、45、48、50、52、55、58份,沼渣的重量份还可以为24、28、30、32、35、38份,芝麻粕的重量份还可以为18、20、22、25、28份,棉籽粕的重量份还可以为18、20、22、25、28份,富硒酵母粉的重量份还可以为6、7、7.5、8、8.5、9份,多肽尿素的重量份还可以为48、50、52、55、58份,重过磷酸钙的重量份还可以为9、9.5、10、10.5、11份,硫酸钾的重量份还可以为38、40、42、45、48份,硼砂的重量份还可以为1.2、1.4、1.5、1.6、1.8份,柠檬酸锌的重量份还可以为0.3、0.35、0.4、0.45、0.5份,柠檬酸镁的重量份还可以为0.14、0.18、0.2、0.23、0.26份,黄腐酸的重量份还可以为0.15、0.2、0.25、0.3、0.35份,酒石酸的重量份还可以为0.3、0.4、0.5、0.6份,植物生长调节剂的重量份还可以为0.025、0.03、0.035、0.04、0.045份。

优选地,秸秆粉末由玉米秸秆粉末、水稻秸秆粉末、芝麻秸秆粉末、高粱秸秆粉末中的至少一种组成。

优选地,植物生长调节剂由复硝酚钠、油菜素内酯按重量比为3-5:1-2组成。

优选地,秸秆粉末、厨余、沼渣、芝麻粕、棉籽粕之间的重量比为65-75:45-55:25-35:20-25:20-25。

优选地,包膜层的原料按重量份包括:纳米凹凸棒土20-40份、大豆淀粉15-25份、葡聚糖2-5份、复合菌0.1-0.2份、乙基纤维素4-8份、聚乙二醇6-9份、去离子水20-35份。

优选地,包膜层的原料按重量份包括:纳米凹凸棒土25-35份、大豆淀粉18-22份、葡聚糖3-4份、复合菌0.12-0.18份、乙基纤维素5-7份、聚乙二醇7-8份、去离子水25-30份。

优选地,复合菌由寡雄腐霉、芽孢杆菌、根瘤菌中至少两种组成。

优选地,包膜层的厚度为0.2-0.6mm。

本发明制品采用常规制备工艺制得,具体工艺为先将秸秆粉末、厨余和沼渣混合后常温发酵,发酵后与核心颗粒中的其他组分混合,造粒,再经包膜制得。

本发明核心颗粒选用秸秆粉末、厨余、沼渣、芝麻粕、棉籽粕、富硒酵母粉、多肽尿素、重过磷酸钙、硫酸钾、硼砂、柠檬酸锌、柠檬酸镁、黄腐酸、酒石酸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各组分配合,具有协同作用,其养分丰富且均衡,满足水稻生长需求,在提高水稻产量的同时有助于改善土壤环境,培肥土壤;包膜层中,纳米凹凸棒土、大豆淀粉、葡聚糖、复合菌、乙基纤维素和聚乙二醇相互配合,具有协同作用,其成膜性好,包膜层中各组分之间及包膜层与土壤之间相容性好,绿色无危害,可生物降解,对土壤完全无害,能增强土壤中有益微生物及复合菌活性,与核心颗粒中的植物生长调节剂配合,能长久高效调节水稻生长发育,对核心颗粒包膜后,通过改变肥料养分的溶出特性,控制肥料养分释放,使其养分的释放与作物的需肥规律相协调,包膜层和核心颗粒配合,有效调节水稻生长发育,水稻抗逆性好,产量高,品质好。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提高水稻产量用有机复混肥,其缓释性好,肥料利用率高,能有效改善土壤环境,在提高水稻产量的同时还有效改善水稻的品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提高水稻产量用有机复混肥,由核心颗粒和包覆在核心颗粒外表面的包膜层组成,核心颗粒的原料按重量份包括:秸秆粉末60份、厨余60份、沼渣20份、芝麻粕30份、棉籽粕15份、富硒酵母粉5份、多肽尿素45份、重过磷酸钙8份、硫酸钾35份、硼砂1份、柠檬酸锌0.6份、柠檬酸镁0.1份、黄腐酸0.1份、酒石酸0.7份、植物生长调节剂0.02份。

实施例2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提高水稻产量用有机复混肥,由核心颗粒和包覆在核心颗粒外表面的包膜层组成,核心颗粒的原料按重量份包括:玉米秸秆粉末80份、厨余40份、沼渣40份、芝麻粕15份、棉籽粕30份、富硒酵母粉10份、多肽尿素60份、重过磷酸钙12份、硫酸钾50份、硼砂2份、柠檬酸锌0.2份、柠檬酸镁0.3份、黄腐酸0.4份、酒石酸0.2份、植物生长调节剂0.05份。

其中,植物生长调节剂由复硝酚钠、油菜素内酯按重量比为3:1组成;

包膜层的厚度为0.2mm;包膜层的原料按重量份包括:纳米凹凸棒土20份、大豆淀粉25份、葡聚糖2份、复合菌0.1份、乙基纤维素4份、聚乙二醇6份、去离子水35份。

实施例3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提高水稻产量用有机复混肥,由核心颗粒和包覆在核心颗粒外表面的包膜层组成,核心颗粒的原料按重量份包括:秸秆粉末70份、厨余50份、沼渣30份、芝麻粕22份、棉籽粕22份、富硒酵母粉8份、多肽尿素52份、重过磷酸钙10份、硫酸钾42份、硼砂1.5份、柠檬酸锌0.5份、柠檬酸镁0.2份、黄腐酸0.3份、酒石酸0.5份、植物生长调节剂0.04份。

其中,秸秆粉末由玉米秸秆粉末、水稻秸秆粉末按重量比为2:1组成;

植物生长调节剂由复硝酚钠、油菜素内酯按重量比为4:1组成;

包膜层的厚度为0.5mm;包膜层的原料按重量份包括:纳米凹凸棒土30份、大豆淀粉20份、葡聚糖4份、复合菌0.15份、乙基纤维素6份、聚乙二醇7.5份、去离子水28份。

实施例4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提高水稻产量用有机复混肥,由核心颗粒和包覆在核心颗粒外表面的包膜层组成,核心颗粒的原料按重量份包括:高粱秸秆粉末65份、厨余45份、沼渣35份、芝麻粕20份、棉籽粕25份、富硒酵母粉6.5份、多肽尿素55份、重过磷酸钙10份、硫酸钾45份、硼砂1.2份、柠檬酸锌0.3份、柠檬酸镁0.15份、黄腐酸0.2份、酒石酸0.6份、植物生长调节剂0.03份。

其中,植物生长调节剂由复硝酚钠、油菜素内酯按重量比为3:2组成;

包膜层的厚度为0.6mm;包膜层的原料按重量份包括:纳米凹凸棒土40份、大豆淀粉15份、葡聚糖5份、复合菌0.2份、乙基纤维素8份、聚乙二醇9份、去离子水20份。

实施例5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提高水稻产量用有机复混肥,由核心颗粒和包覆在核心颗粒外表面的包膜层组成,核心颗粒的原料按重量份包括:秸秆粉末74份、厨余56份、沼渣24份、芝麻粕26份、棉籽粕17份、富硒酵母粉9份、多肽尿素48份、重过磷酸钙9.5份、硫酸钾40份、硼砂1.6份、柠檬酸锌0.5份、柠檬酸镁0.25份、黄腐酸0.3份、酒石酸0.3份、植物生长调节剂0.04份。

其中,秸秆粉末由玉米秸秆粉末、芝麻秸秆粉末、高粱秸秆粉末组成;

植物生长调节剂由复硝酚钠、油菜素内酯按重量比为5:2组成;

包膜层的厚度为0.4mm;包膜层的原料按重量份包括:纳米凹凸棒土25份、大豆淀粉18份、葡聚糖4份、复合菌0.15份、乙基纤维素5份、聚乙二醇7份、去离子水30份。

使用本发明实施例3-5中提高提高水稻产量用有机复混肥的农田中水稻植株健康,生长速度较快,成熟后的稻粒金黄饱满,与使用普通复混肥的农田相比,每亩增产分别为165、182和176公斤,表现出良好的经济效益。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