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开片钧瓷用暗红色组合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387151发布日期:2018-12-22 09:59阅读:51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到陶瓷领域中的钧瓷,具体涉及一种开片钧瓷用暗红色组合釉。

背景技术

陶瓷的发展与人类的进步有着密切而久远的联系,它是人类文明的时代标志。陶瓷中的钧瓷,经理了唐、宋、元、明、清的岁月洗礼,形成了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钧窑有着极美的色彩,釉在窑中变化万千,并具有自然美感,今天仍为各地瓷窑所继承和仿效,并不断创新,使钧窑这枝绚丽的花朵重放异彩。

钧窑为北方青瓷窑系,目前仍然有着很大的成就,一般采用柴、煤、炭和天然气烧制,不同的烧制工艺产生的釉色变化也不同。外部是釉料在经过高温熔融时产生绚丽的色彩斑斓变化,原因主要在釉料的配方,这是影响钧瓷成品外色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造成钧瓷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关键因素。

钧瓷在烧制过程中,因釉层厚和烧成温度等原因,出现多种流纹,进一步增强了釉面装饰的效果,比较常见且为人们欣赏的是蚯蚓走泥纹、冰片纹、莬丝纹等。

蚯蚓走泥纹是钧瓷的一种自然窑变纹饰。在钧瓷的釉层里,不断出现一条条不规则的如蚯蚓走泥的痕迹,蜿蜒曲折,耐人寻味。其形成原因,过去说法不一,通过匠师的实践和考古发现得知,钧瓷系两次烧成,素烧后施一层厚釉,烧成初期,有的釉层开裂,釉面出现不规则裂缝,再经高温,釉层熔融,釉面粘度较低的部分流入裂缝,予以弥合,烧成后因受温度影响而形成走泥纹。这种流纹一般出现在釉层温度偏低部位,色泽深浅不一,有暗红色,也有青色等。

冰片纹也叫“开甲”,即在釉面上出现像冰片一样不规则的裂纹。釉面开裂,在日用陶器上本是一种致命的缺陷,而它有幸出现在美术瓷上,却是一种艺术美。钧窑器釉面开裂,增加了的开片装饰,衬托得器物古雅有趣。釉面开裂的原因是釉内过高的硅量和胎釉的膨胀系数不同,出窑后冷却时出现开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开片钧瓷用暗红色组合釉,该组合釉由三种不同成分的釉料分别作为内层釉、中层釉和外层釉,其中,内层釉相对于中层釉和外层釉来说具有相对较高的膨胀系数,从而在高温烧结时釉面产生较大的张应力,使釉面形成许多裂纹,获得开片的装饰效果;中层釉具有很好的流动性,从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产生的裂纹进行修补,提高了钧瓷烧结时的韧性,提高了烧成率;外层釉具有很小的膨胀系数,而且其烧结温度相对较低,能够在烧结过程中迅速形成液化烧结层包覆住中层釉和内层釉,从而使中层釉和内层釉在烧结过程中产生的空气不能浮出釉面,而在釉中形成许多小气泡,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开片钧瓷用暗红色组合釉,该组合釉由内层釉、中层釉和外层釉组成,按照重量比,内层釉由钾长石40-50份,方解石15-20份,石英10-20份,铁矿石15-20份,氧化锌4.5-6份,铁红粉10-13份组成,中层釉由石英26~32份,长石24~30份,石灰石10~14份,碳酸钡12~16份,粘土4~8份,氧化锌4-6份,硼砂5-6份组,0.5-0.7份的磷酸铜成,外层釉由黑药土20-30份,25-27份的方解石,8-10份的石英,3-5份的白云石,4-6份的滑石粉组成。

所述内层釉中还含有1-3份的氧化铁和1-2份的氧化镁。

所述外层釉中还含有1.5-2份的萤石粉。

所述内层釉在施釉完毕后晾干并在400℃条件下烧结20min,自然冷却后施加中层釉,中层釉在施釉完毕后晾干并在300℃条件下烧结10min,自然冷却后施加外层釉,外层釉在施釉完毕后晾干并在450℃条件下烧结10min后完成施釉操作进行正常烧结即可。

有益效果

本发明组合釉由三种不同成分的釉料分别作为内层釉、中层釉和外层釉,其中,内层釉相对于中层釉和外层釉来说具有相对较高的膨胀系数,从而在高温烧结时釉面产生较大的张应力,使釉面形成许多裂纹,获得开片的装饰效果;中层釉具有很好的流动性,从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产生的裂纹进行修补,提高了钧瓷烧结时的韧性,提高了烧成率;外层釉具有很小的膨胀系数,而且其烧结温度相对较低,能够在烧结过程中迅速形成液化烧结层包覆住中层釉和内层釉,从而使中层釉和内层釉在烧结过程中产生的空气不能浮出釉面,而在釉中形成许多小气泡,由于烧成温度控制在1280~1310℃,使釉中残存一定数量的未溶石英颗粒,并形成大量的钙长石析晶,这些小气泡、石英颗粒和钙长石析晶进入釉层的光线发生散射,因而使釉层变得乳浊而不透明,经过热胀冷缩后,釉层就鱼鳞状开裂叠加,从而进一步形成釉层开片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阐述。

实施例1

一种开片钧瓷用暗红色组合釉,该组合釉由内层釉、中层釉和外层釉组成,按照重量比,内层釉由钾长石40份,方解石15份,石英10份,铁矿石16份,氧化锌5份,铁红粉10份组成,中层釉由石英26份,长石24份,石灰石12份,碳酸钡12份,粘土4份,氧化锌4份,硼砂5份组,0.5份的磷酸铜成,外层釉由黑药土20份,25份的方解石,8份的石英,3份的白云石,4份的滑石粉组成。

内层釉中还含有1份的氧化铁和1份的氧化镁,所述外层釉中还含有1.5份的萤石粉。

所述内层釉在施釉完毕后晾干并在400℃条件下烧结20min,自然冷却后施加中层釉,中层釉在施釉完毕后晾干并在300℃条件下烧结10min,自然冷却后施加外层釉,外层釉在施釉完毕后晾干并在450℃条件下烧结10min后完成施釉操作进行正常烧结即可。

实施例2

一种开片钧瓷用暗红色组合釉,该组合釉由内层釉、中层釉和外层釉组成,按照重量比,内层釉由钾长石40份,方解石15份,石英15份,铁矿石15份,氧化锌5份,铁红粉10份组成,中层釉由石英27份,长石24份,石灰石10~14份,碳酸钡15份,粘土7份,氧化锌4份,硼砂6份组,0.7份的磷酸铜成,外层釉由黑药土30份,26份的方解石,10份的石英,5份的白云石,6份的滑石粉组成。

该内层釉中还含有1份的氧化铁和1份的氧化镁,所述外层釉中还含有2份的萤石粉。

所述内层釉在施釉完毕后晾干并在400℃条件下烧结20min,自然冷却后施加中层釉,中层釉在施釉完毕后晾干并在300℃条件下烧结10min,自然冷却后施加外层釉,外层釉在施釉完毕后晾干并在450℃条件下烧结10min后完成施釉操作进行正常烧结即可。

以上各实施例中未提到的该组合釉在使用时的烧结方法,均为本领域常规烧结方法,比如可采用以下方法进行烧制:

(1)施釉:用压缩空气使釉浆变成雾状,然后均匀的喷在坯体上,依靠坯体的吸水性使釉吸附于坯体上;或者将坯体浸入天青釉的釉浆中片刻取出,利用坯体的吸水性,使釉浆均匀的附着于坯体表面;

(2)釉烧氧化焰阶段:施釉完毕后将坯体装入匣钵,将匣钵装窑,再将窑内温度从0℃逐渐升到1040℃,控制通气的烟囱匣板开放,窑顶天窗开放,窑内呈氧化气氛,匣钵、坯体及窑内的水分以及釉内的有机物等排出,釉层开始熔化,釉表面呈未烧结的小颗粒状;

(3)釉烧还原焰阶段:窑内温度在1040℃-1150℃,此阶段天窗关闭,烟道匣门关闭或半开放,煤不能充分燃烧,一氧化碳增多,窑内呈还原气氛,釉层熔化,釉面由多孔开始逐渐闭合,形成凹凸不平的状态;

(4)中性焰阶段:窑内温度由1150℃升到1270℃,窑内呈弱还原气氛,随着窑内温度升高釉层熔化成粘稠液体状并由上而下流动,釉层的熔融使釉面变平,釉层形成玻璃体状;

(5)氧化冷却阶段:当窑内温度升到1250℃-1300℃时,均热保温1-2小时后停火,打开窑门,大量氧气进入窑内,窑内呈氧化气氛,氧气对釉面氧化,冷却,釉色形成。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