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环保型水稻有机菌肥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752594发布日期:2019-01-29 17:01阅读:21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农业科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环保型水稻有机菌肥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农药残留是是农药使用后一个时期内没有被分解而残留于生物体、收获物、土壤、水体、大气中的微量农药原体、有毒代谢物、降解物和杂质的总称。施用于作物上的农药,其中一部分附着于作物上,另一部分散落在土壤、大气和水等环境中,环境残存的农药中的一部分又会被植物吸收,残留农药直接通过植物果实或水、大气到达人、畜体内,或通过环境、食物链最终传递给人、畜。因此,降低农药的施用量是根本解决农药残留最环保也是最有效的途径。

水稻是我国大部分人口的主食,水稻生产过程中为防治虫害等目的通常需要施用一定量的农药。从根源上提升水稻的抗病虫灾害的能力,是避免或降低水稻种植过程中农药施用的有效途径,然而现有技术中,尚未有合适的有机肥料。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避免或者降低农药施用的环保型水稻有机菌肥及其制备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环保型水稻有机菌肥,包括以下原料:中药材残渣、牛粪、尿素、微生物发酵菌剂、椰糠、稻壳和豆秸秆。

进一步地,所述中药材残渣、牛粪、尿素、椰糠、稻壳和豆秸秆的重量之份数之比为:(10~20):(35~50):(5~8):(2~5):(12~18):(10~20):(30~40)。

优选地,所述中药材残渣、牛粪、尿素、椰糠、稻壳和豆秸秆的重量之份数之比为:15:40:6:3:15:15:35。

进一步地,所述微生物发酵菌剂的体积与环保型水稻有机菌肥总重量之比为(5~15)ml:1kg。

进一步地,所述微生物发酵菌剂中含有细黄链霉菌。

进一步地,所述微生物发酵菌剂中还含有黑曲霉菌。

进一步地,所述微生物发酵菌剂中还含有地衣芽孢杆菌。

进一步地,所述细黄链霉菌、黑曲霉菌和地衣芽孢杆菌的体积比为(5~8):(2~3):1。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方案的有机菌肥豆秸秆和稻壳等成分中含有大量的钙、氮、磷、钾等元素可充分保障水稻生长过程中的营养需求;添加中药材残渣中含有多种有机养分及一定量的活性成分,如氨基酸、粗蛋白、粗纤维、粗脂肪及氮、磷、钾、硅等多种微量元素,同时中药材残渣还可辅助防虫抗害;施用牛粪可大幅提高土壤养分含量、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活性等;椰糠具有良好的吸附作用,可将土壤中的重金属离子等有害成分富集,既可避免其被水稻吸收,也可避免其游离于环境中;本发明方案通过各原料组分间的复配,具有明显的增效性,对大量废弃物进行了有效地回收利用,在有效防治水稻虫害提升水稻抗病能力的同时,还可降低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本发明还包括上述环保型水稻有机菌肥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稻壳和豆秸秆粉碎后进行高温炭化,在无氧条件下处理成生物炭,将制得的生物炭粉碎后,过100~200目筛后备用;

s2、将豆秸秆、中药材残渣和牛粪混合后,粉碎,过100~200目筛,再与腐植酸钙和尿素混合得到混合物,将混合物进行堆放,保持温度为50~60℃,含水量为60%以上,每12~18h翻垛一次,视腐熟程度确定翻垛总次数,当垛内含水量稳定在15~20%,温度稳定在30~40℃时,得到腐熟物料,备用;

s3、将步骤s1制得的生物炭和步骤s2制得的腐熟物料混合干燥后,喷洒微生物发酵菌剂,混合后得到环保型水稻有机菌肥。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2中,若混合物的含水量低于60%,则向混合物中喷水,使含水量达到60%以上。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3中干燥操作为将生物炭和腐熟物料的混合物干燥至含水量小于5%。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采用本发明方案制备的有机菌肥可将各原料中的有效组分充分转化为作物可吸收的形态,同时,制得的有机菌肥可从根源上防治虫害,增强水稻的抗病害能力,避免或降低了农药施用率。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内容、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予以说明。

一种环保型水稻有机菌肥,包括以下原料:中药材残渣、牛粪、腐植酸钙、尿素、微生物发酵菌剂、稻壳和豆秸秆。

从上述描述可知,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方案的有机菌肥豆秸秆和稻壳等成分中含有大量的钙、氮、磷、钾等元素可充分保障水稻生长过程中的营养需求;添加中药材残渣中含有多种有机养分及一定量的活性成分,如氨基酸、粗蛋白、粗纤维、粗脂肪及氮、磷、钾、硅等多种微量元素,同时中药材残渣还可辅助防虫抗害;施用牛粪可大幅提高土壤养分含量、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活性等;椰糠具有良好的吸附作用,可将土壤中的重金属离子等有害成分富集,既可避免其被水稻吸收,也可避免其游离于环境中;本发明方案通过各原料组分间的复配,具有明显的增效性,对大量废弃物进行了有效地回收利用,在有效防治水稻虫害提升水稻抗病能力的同时,还可降低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进一步地,所述中药材残渣、牛粪、尿素、椰糠、稻壳和豆秸秆的重量之份数之比为:(10~20):(35~50):(5~8):(2~5):(12~18):(10~20):(30~40)。

优选地,所述中药材残渣、牛粪、尿素、椰糠、稻壳和豆秸秆的重量之份数之比为:15:40:6:3:15:15:35。

进一步地,所述微生物发酵菌剂的体积与环保型水稻有机菌肥总重量之比为(5~15)ml:1kg。

进一步地,所述微生物发酵菌剂中含有细黄链霉菌。

从上述描述可知,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细黄链霉菌,是最新一代的放线菌种,其代谢产物中含有生长素、抗菌素、苯乙酸、琥珀酸及细胞分裂等作物生长所必须的生长调节剂成分,具有转化土壤中氮、磷、钾元素,提高土壤肥力,减少化肥用量等作用,同时,其代谢产物具有抑制病菌繁殖,防病保苗,刺激细胞分裂,促进作物生根、发芽、成熟,提升作物产量促进有效物质合成等作用。

进一步地,所述微生物发酵菌剂中还含有黑曲霉菌。

从上述描述可知,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黑曲霉菌能够使秸秆中所含的有机质及磷、钾等元素成为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并产生大量有益微生物,刺激作物生产,提高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结构,同时还可补充土壤中有益微生物数量,进一步促进土壤中物质和能量转化,黑曲霉菌还将产生大量有益代谢物从而对有害菌起到抑制和杀死的作用。

进一步地,所述微生物发酵菌剂中还含有地衣芽孢杆菌。

从上述描述可知,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地衣芽孢杆菌,施入土壤后迅速繁殖增生,产生大量有益菌群,抑制有害病菌的生长,与共生的有益菌种能长期共存,使土壤微生态平衡;同时地衣芽孢杆菌在代谢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植物内源酶,明显提高作物对氮磷钾及微量元素等的相互协调和吸收率。

进一步地,所述细黄链霉菌、黑曲霉菌和地衣芽孢杆菌的体积比为(5~8):(2~3):1。

从上述描述可知,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采用本发明方案的配比的微生物发酵菌剂,可更好地防治虫害,相比于施用常规农药的对比实验组,本发明方案的水稻可增产20%以上。

本发明还包括上述环保型水稻有机菌肥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稻壳和豆秸秆粉碎后进行高温炭化,在无氧条件下处理成生物炭,将制得的生物炭粉碎后,过100~200目筛后备用;

s2、将豆秸秆、中药材残渣和牛粪混合后,粉碎,过100~200目筛,再与腐植酸钙和尿素混合得到混合物,将混合物进行堆放,保持温度为50~60℃,含水量为60%以上,每12~18h翻垛一次,视腐熟程度确定翻垛总次数,当垛内含水量稳定在15~20%,温度稳定在30~40℃时,得到腐熟物料,备用;

s3、将步骤s1制得的生物炭和步骤s2制得的腐熟物料混合干燥后,喷洒微生物发酵菌剂,混合后得到环保型水稻有机菌肥。

从上述描述可知,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采用本发明方案制备的有机菌肥可将各原料中的有效组分充分转化为作物可吸收的形态,同时,制得的有机菌肥可从根源上防治虫害,增强水稻的抗病害能力,避免或降低了农药施用率。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2中,若混合物的含水量低于60%,则向混合物中喷水,使含水量达到60%以上。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3中干燥操作为将生物炭和腐熟物料的混合物干燥至含水量小于5%。

优选地,所述高温为300~400℃。

本发明的实施例一为:一种环保型水稻有机菌肥,包括以下原料:中药材残渣、牛粪、尿素、椰糠、稻壳、豆秸秆和微生物发酵菌剂。所述中药材残渣、牛粪、尿素、椰糠、稻壳和豆秸秆的重量之份数之比为:10:35:5:2:12:10:30。所述微生物发酵菌剂的体积与环保型水稻有机菌肥总重量之比为5ml:1kg。所述微生物发酵菌剂中含有细黄链霉菌、黑曲霉菌、地衣芽孢杆菌。所述细黄链霉菌、黑曲霉菌和地衣芽孢杆菌的体积比为5:3:1。

本发明的实施例二为:一种环保型水稻有机菌肥,包括以下原料:中药材残渣、牛粪、尿素、椰糠、稻壳、豆秸秆和微生物发酵菌剂。所述中药材残渣、牛粪、尿素、椰糠、稻壳和豆秸秆的重量之份数之比为:20:50:8:5:18:20:40。所述微生物发酵菌剂的体积与环保型水稻有机菌肥总重量之比为15ml:1kg。所述微生物发酵菌剂中含有细黄链霉菌、黑曲霉菌、地衣芽孢杆菌。所述细黄链霉菌、黑曲霉菌和地衣芽孢杆菌的体积比为8:2:1。

本发明的实施例三为:一种环保型水稻有机菌肥,包括以下原料:中药材残渣、牛粪、尿素、椰糠、稻壳、豆秸秆和微生物发酵菌剂。所述中药材残渣、牛粪、尿素、椰糠、稻壳和豆秸秆的重量之份数之比为:15:40:6:4:15:15:35。所述微生物发酵菌剂的体积与环保型水稻有机菌肥总重量之比为10ml:1kg。所述微生物发酵菌剂中含有细黄链霉菌、黑曲霉菌、地衣芽孢杆菌。所述细黄链霉菌、黑曲霉菌和地衣芽孢杆菌的体积比为6:2:1。

上述环保型水稻有机菌肥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稻壳粉碎后进行高温(350℃)炭化,在无氧条件下处理成生物炭,将制得的生物炭粉碎后,过200目筛后备用;

s2、将豆秸秆、中药材残渣和牛粪混合后,粉碎,过200目筛,再与腐植酸钙和尿素混合得到混合物,将混合物进行堆放,保持温度为50~60℃,含水量为60~65%,每15h翻垛一次,视腐熟程度确定翻垛总次数,当垛内含水量稳定在15~18%,温度稳定在30~40℃时,得到腐熟物料,备用;

s3、将步骤s1制得的生物炭和步骤s2制得的腐熟物料混合干燥后,喷洒微生物发酵菌剂,混合后得到环保型水稻有机菌肥。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同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