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流式厌氧发酵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62596发布日期:2018-09-05 01:00阅读:37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有机肥发酵领域,尤其是设计一种折流式厌氧发酵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有机废弃物(如餐厨垃圾、畜禽粪便、农业废弃物、有机生活垃圾以及污水处理厂产生的污泥)的排放对生态环境所造成的污染问题日益严重,采用厌氧发酵技术对有机废弃物污染进行治理已成为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

目前采用厌氧发酵技术处理有机废弃物,主要有推流式厌氧发酵装置、水压式厌氧发酵装置和全混合厌氧发酵装置等,尤以湿法全混合工艺占主导地位;按反应装置内物料含固率的不同,分为湿法与干法两大类,湿法发酵物料的含固率为4~12%,干法发酵物料的含固率可达25~35%。湿法发酵一般采用立式圆柱体全混合式反应装置,因为发酵物料中的含固率低,导致单位有机废弃物所需要的反应装置容积大,占地大,能耗高,投资大,单位容积产气率低。

干法发酵在被用于废弃物处理和残余垃圾处理时的优点是:能够处理含固率较高的有机放废弃物,其发酵前的原材料制备处理成本低,在被计量投入发酵反应器前一般不需要对杂质做进一步的剔除,但是由于卧式干法发酵装置一般采用卧式方柱结构或卧式圆柱形结构,发酵罐整体结构较为细长,比表面积较大,导致反应装置的散热面积较大,不利于发酵反应时温度的稳定控制,同时为了使发酵物料得到充分的反应时间,一般反应装置都很长,反应装置的搅拌装置也相应的较长,设计复杂,机械加工难度大,成本高,投资大。所以,反应器的腔体结构和搅拌排布设计方式,对物料的处理效果影响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能够折流式厌氧发酵反应装置,能够对高含固率有机废弃物进行有效的干法厌氧发酵,实现以较低的投入,获得对大量有机垃圾灵活、高效的处理。

为达到上述目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折流式厌氧发酵设备,包括水泥发酵池、机械搅拌装置及加热装置,其中:

水泥发酵池,其包括为上端扣设有密封盖的池子,其内部通过隔墙分隔成为具有三个腔室的池子且三个腔室分别为依次相邻的进料腔、主发酵腔及出料腔,所述进料腔对应的密封盖上设置有进料口,而出料腔侧侧壁上设置有出料口;

机械搅拌装置,其包括第一搅拌组、第二搅拌组及第三搅拌组,第一搅拌组装于进料腔内,而第二搅拌组装于主发酵腔内,第三搅拌组装于出料腔内;

加热装置,其为电加热管,且穿设于水泥搅拌池的底部。

进一步,所述进料腔与主发酵腔之间的隔墙上间隔的开设有多个转料缺口。

进一步,所述主发酵腔与出料腔之间的隔墙上开设有一出料缺口,且出料缺口开设于远离出料口一侧。

进一步,所述第一搅拌组包括由电机依次带动的主轴及多个搅拌叶片,各搅拌叶片为X形叶片且多个搅拌叶片间隔的同轴排布。

进一步,所述第二搅拌组包括多个独立的搅拌体且多个搅拌体间隔排布,其中各搅拌体包括电机、转轴及叶片,转轴与电机输出端连动,叶片则装于转轴上并由转轴带动。

进一步,所述第三搅拌组为一锥状搅拌轴,该锥状搅拌的内径最小端靠近出料口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及有益效果如下:

由于水泥发酵池的体积较大并通过隔墙将其分隔为相互连通的三个腔体,且三个腔体上分别设置有对应的搅拌组通间歇或连续的搅拌使物料在反应装置内流动,充分均匀混合,以达到完全反应的目的,同时推动物料在发酵装置内由隔墙一侧的缺口折流到隔墙另一侧的缺口,最终流向出料口,通过出料装置被抽出反应装置;本新型所述水泥发酵池内的发酵物料含固率可以达到25~40%,同时厌氧微生物的浓度也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使得单位容积的产气率大大提高。本发明结构简单,维护与操作简单,无固体沉积物产生,密闭无废气释放。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主发酵腔剖面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折流式厌氧发酵设备,包括水泥发酵池、机械搅拌装置及加热装置。

如图1至图3所示,水泥发酵池,其包括为上端扣设有密封盖的池子,其内部通过隔墙分隔成为具有三个腔室的池子且三个腔室分别为依次相邻的进料腔1、主发酵腔2及出料腔3,所述进料腔1对应的密封盖上设置有进料口11,而出料腔3侧侧壁上设置有出料口31。具体的说:所述密封盖上还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液位仪及气体排放口(未示出),所述三个腔室的底面均呈弧形状。

如图1至图3所示,所述进料腔1与主发酵腔2之间的隔墙上间隔的开设有多个转料缺口4;所述主发酵腔2与出料腔3之间的隔墙上开设有一出料缺口5,且出料缺口5开设于远离出料口31一侧。具体的说:所述转料缺口4为三个且间隔分布于进料腔1与主发酵腔2之间的隔墙上,三个转料缺口4中的一个三个转料缺口4为隔墙与水泥发酵池内侧壁之间形成且远离进料口11设置;对应转料缺口4处的小侧壁为导流侧壁6,该导流侧壁6为弧形侧壁且朝向出料腔弯折。

如图1至图3所示,机械搅拌装置,其包括第一搅拌组7、第二搅拌组8及第三搅拌组9,第一搅拌组7装于进料腔1内,而第二搅拌组8装于主发酵腔内2,第三搅拌组9装于出料腔3内。

具体的说:如图1至图3所示,所述第一搅拌组7包括由电机依次带动的主轴及多个搅拌叶片,各搅拌叶片为X形叶片且多个搅拌叶片间隔的同轴排布;所述主轴穿设于进料腔内且其上固定有多个搅拌叶片,各搅拌叶片包括X形状的搅拌架及固定于搅拌机架端处的横向叶片;

如图1至图3所示,所述第二搅拌组8包括多个独立的搅拌体且多个搅拌体81间隔排布,其中各搅拌体81包括电机、转轴及叶片,转轴与电机输出端连动,叶片则装于转轴上并由转轴带动;各搅拌体81中安装有三组搅拌叶片,三组搅拌叶片沿转轴轴向间隔固定且三组搅拌叶片均为朝向腔室底面弯折的弧形叶片,三组搅拌叶片的长度从上至下依次减小,形成锥状搅拌旋涡提高搅拌效果;

如图1至图3所示,所述第三搅拌组9为一锥状搅拌轴,该锥状搅拌的内径最小端靠近出料口31设置;所述锥状搅拌轴有电机带动旋转,锥状搅拌穿过出料腔3设置且其小径端对应出料口31设置,形成有机肥传输搅拌结构,该锥状搅拌轴上固定有搅拌叶片。

如图3所示,加热装置,其为电加热管10,且穿设于水泥搅拌池的底部。具体的说:所述电加热管装于三个腔体的弧形底面内,提供发酵用的温度。

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实施方式,在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各种变化。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从上述的构思出发,不经过创造性的劳动,所作出的种种变换,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