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AG玻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63996发布日期:2018-10-13 01:39阅读:35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玻璃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AG玻璃。



背景技术:

当电视机或显示器放在明亮的窗前或者灯光下,眼睛会感到来自显示屏周围的眩光,这时需要重新调整显示屏的位置或者安装窗帘。在太阳光底下,使用手机时,由于太阳光经屏幕反射的眩光,就会看不清屏幕的内容。因此,为解决这类问题,人们实用新型了防眩光的屏幕玻璃,即AG玻璃。

AG玻璃,又叫抗反射玻璃和防眩光玻璃,英文名为Anti-glare glass,是对玻璃表面进行特殊加工的一种玻璃。其特点是使原玻璃反光表面变为哑光无反射表面(表面凹凸不平)。其原理是把优质玻璃片的双面或单面经过特殊加工处理。使其与普通玻璃相比较具有较低的反射比,光的反射率由8%降低到1%以下,用技术创造出清晰透明的视觉效果,让观赏者能体验到更佳的感官视觉。

目前AG玻璃主要采用的生产工艺是粗化玻璃表面或者是用散射原理清除反射光,主要有化学粗化和喷涂细小微粒的方法,化学粗化用到氟化物,对环境污染较严重,喷涂细小微粒,有有机物挥发,也不利于环境,而且使用成本高。因此,应该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提出一种结构合理,防眩光效果好的新型AG玻璃。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新型AG玻璃,包括基板和膜层组,所述膜层组包括成形于所述基板上的八个膜层,由下而上依次是ITO膜层A、氟化镁膜层A、 ITO膜层B、氟化镁膜层B、ITO膜层C、氟化镁膜层C、ITO膜层D 和氟化镁膜层D。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

所述ITO膜层A的厚度为13.19nm,氟化镁膜层A的厚度为32.35nm、 ITO膜层B的厚度为142.84nm、氟化镁膜层B的厚度为28.54nm、ITO 膜层C的厚度为33.35nm、氟化镁膜层C的厚度为30.5nm,ITO膜层D 的厚度为130.3nm、氟化镁膜层D的厚度为89.74nm。

所述基板为BF33玻璃。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应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新型AG玻璃,通过将ITO膜层和氟化镁膜层共同构成减反膜系,控制玻璃基面的表面粗糙度,产生散射防眩光,同时采用特殊的八层设计,降低表面反射,对光的透过会有增强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其中:1、基板,2、ITO膜层A,3、氟化镁膜层A,4、ITO膜层B,5、氟化镁膜层B,6、ITO膜层C,7、氟化镁膜层C,8、ITO 膜层D,9、氟化镁膜层D。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下述实施例。

实施例一

一种新型AG玻璃,包括BF33玻璃基板1和膜层组,所述膜层组包括成形于所述基板上的八个膜层,由下而上依次是ITO膜层A2、氟化镁膜层A3、ITO膜层B4、氟化镁膜层B5、ITO膜层C6、氟化镁膜层C7、ITO膜层D8和氟化镁膜层D9,所述ITO膜层A2的厚度为 13.19nm,氟化镁膜层A3的厚度为32.35nm、ITO膜层B4的厚度为 142.84nm、氟化镁膜层B5的厚度为28.54nm、ITO膜层C6的厚度为 33.35nm、氟化镁膜层C7的厚度为30.5nm,ITO膜层D8的厚度为 130.3nm、氟化镁膜层D9的厚度为89.74nm。

本实用新型的新型AG玻璃,通过将ITO膜层和氟化镁膜层共同构成减反膜系,控制玻璃基面的表面粗糙度,产生散射防眩光,同时采用特殊的八层设计,降低表面反射,对光的透过会有增强效果。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