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载小车及平放式真空玻璃连续制备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301729发布日期:2018-12-18 21:45阅读:152来源:国知局
承载小车及平放式真空玻璃连续制备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真空玻璃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承载小车及平放式真空玻璃连续制备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建筑能耗占全社会总能耗的比例将达到35%左右,超越工业用能,成为用能的第一大领域。最大限度地降低建筑能耗,已经成为建设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门窗作为建筑围护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散热损失占整个外围护结构的50%左右,因此高性能门窗是实现被动式建筑的先决条件,对于门窗中材料的选择、加工以及安装质量应该给予高度重视。玻璃约占外窗面积70%,在外窗采光、隔热、保温性能方面起着主要作用。因此具有保温、隔热、降噪性能的真空玻璃越来越受到关注。

但是现有的真空玻璃制造工艺面临效率低下,尤其是在封边及抽真空阶段,因为其保温时间长,物料装载时间长,加工数量少等原因,成为制约生成的瓶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缺陷,而提供一种平放式真空玻璃连续制备装置。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承载小车,包括底部设置有滚轮的框架,固定设置在框架上的抽真空装置及冷却系统,固定设置在框架上方的保温底板,固定设置在保温底板上的用以承载平放的待抽真空玻璃组的承载架,以及与待抽真空玻璃组的真空抽气口一一对应设置的罩盘,所述的罩盘与所述的抽真空装置通过金属波纹管对应连通。

所述的罩盘包括两端开口的筒状金属环体,固定设置在一个开口处的透光板,于所述的金属环体另一开口端设置有相对金属环体内腔独立的连接腔,所述的连接腔的内外两侧分别设置有用以与待抽真空玻璃密封贴合的密封条,所述的金属环体内腔与连接腔分别与所述的抽真空装置可控连通。

所述的连接腔的内侧设置有两道密封条。

还包括设置在承载架一侧用以驱动所述的罩盘贴紧或远离所述的待抽真空玻璃组的罩盘扣合机构。

所述的罩盘扣合机构包括与框架或承载架固定连接的竖直导筒,与所述的竖直导筒滑动配合且受驱动上下移动的支撑杆,与所述的支撑杆固定连接的支撑臂,所述的罩盘固定在所述的支撑臂端部,罩盘受驱动与待抽真空玻璃组的承载架的贴合或避让。

所述的竖直导筒的侧壁上设置有导向槽,所述的支撑杆上对应设置有穿过所述的导向槽的导引杆,所述的导向槽包括底部竖直槽以及与所述的竖直槽连通的曲面槽,所述的导引杆在导向槽内滑动时实现支撑杆上升或下降同时转动。

所述的承载架包括底架,固定设置在所述的底架上且高度可调的支撑体。

所述的抽真空装置包括真空泵和真空罐,所述的金属波纹管为两根以分别将连接腔和金属环体的内腔与真空罐连通。

一种平放式真空玻璃连续制备装置,包括隧道式炉窑,以及与加热区对应的多组移动式承载装置,每组承载装置包括至少一个承载小车,多个小车连接起来的保温底板形成炉底。

所述的加热区由受驱动上下移动的保温闸板分割炉腔构成,或者,所述的加热区由竖直固定设置在承载装置前部或后部的保温挡板分割炉腔构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玻璃采用平放设计,利用承载架,优选为多个分散布置的支撑体,如杆状、点状或者塔状等形状,实现多点悬空支撑,在玻璃下方形成10-30cm的空腔,实现对玻璃底面的有效加热,同时,采用平放式设计,罩盘扣合在玻璃的上表面,稳定性高,且在后续封口时易于操作。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2所示为罩盘结构示意图;

图3所示为平放式真空玻璃连续制备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4所示为第二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一

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承载小车,包括底部设置有滚轮的框架1,固定设置在框架上的抽真空装置2及冷却系统,如风冷系统或水冷系统以提高对框架下方各组件的散热效果,固定设置在框架上方的保温底板3,固定设置在保温底板上的用以承载平放的待抽真空玻璃组的承载架4,以及与待抽真空玻璃组 5的真空抽气口一一对应设置的罩盘6,所述的罩盘与所述的抽真空装置通过金属波纹管7对应连通。

具体地,所述的承载架包括底架,固定设置在所述的底架上且高度可调的支撑体。

玻璃采用平放设计,利用承载架,优选为多个分散布置的支撑体,如杆状、点状或者塔状等形状,实现多点悬空支撑,在玻璃下方形成10-30cm的空腔,实现对玻璃底面的有效加热,同时,采用平放式设计,罩盘扣合在玻璃的上表面,稳定性高,且在后续封口时易于操作。

实施例二

如图所示,所述的罩盘6为双气腔式照罩盘,其包括两端开口的筒状金属环体61,固定设置在一个开口处的透光板62,于所述的金属环体另一开口端设置有相对金属环体内腔独立的连接腔63,所述的连接腔的内外两侧分别设置有用以与待抽真空玻璃密封贴合的密封条65,所述的金属环体内腔64与连接腔 63分别与所述的抽真空装置可控连通。即,构成内外两个气室,内部的气室用于进行真空玻璃的抽真空,而外部的气室利用真空吸附实现罩盘的定位,而且利用内外两级真空腔,保证连接处的密封性,提高抽真空效果,保证真空玻璃的真空度。

优选地,所述的连接腔的内侧设置有两道密封条。所述的抽真空装置包括真空泵和真空罐,所述的金属波纹管为两根以分别将连接腔和金属环体的内腔与真空罐连通。优选地,金属环体上还形成有封闭的流道,以进行通风或者水流通以实现对罩体本身的降温,其余夹套式结构类似,在此不再展开描述。

在金属环体的开口端设置连接腔,该连接腔与抽真空装置单独相连通,在扣合后可以利用连接腔内的真空实现罩盘的有效定位,尤其适用于抽真空管已经焊接的状态,扣合后利用连接腔的真空定位能防止移动时的脱离或位移,保证后续封边及抽真空时的顺利进行。

实施例三

为拓展应用场景,还包括设置在承载架一侧用以驱动所述的罩盘贴紧或远离所述的待抽真空玻璃组的罩盘扣合机构8,所述的罩盘扣合机构包括与框架或承载架固定连接的竖直导筒81,与所述的竖直导筒滑动配合且受驱动上下移动的支撑杆82,与所述的支撑杆固定连接的支撑臂83,所述的罩盘固定在所述的支撑臂端部,罩盘受驱动与待抽真空玻璃组的承载架的贴合或避让。其中,所述的竖直导筒的侧壁上设置有导向槽84,所述的支撑杆上对应设置有穿过所述的导向槽的导引杆,所述的导向槽包括底部竖直槽以及与所述的竖直槽连通的曲面槽,所述的导引杆在导向槽内滑动时实现支撑杆上升或下降同时转动。所述的导引杆优选套设有轴套以减少摩擦,提高导引效果,同时,也可直接利用支撑臂实现导引杆的功能,如图所示,也可以另行设置导引杆。所述的罩盘可采用第二实施例中的罩盘,也可采用现有技术的罩盘。

所述的支撑杆上端部设置水平的支撑臂以便伸入玻璃上方,所述的支撑杆由气缸驱动实现上下移动,同时,利用导向槽的设计,实现罩盘在上下玻璃时旋转至竖直导筒后部,避免发生干涉,而且在加热时不会造成遮蔽,实现有效均衡加热,当需要扣合时,下降过程中从竖直导筒背后绕至前方并在竖直槽的导引下实现精准扣合,便于后续抽真空操作。

实施例四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平放式真空玻璃连续制备装置,包括隧道式炉窑,以及与加热区对应的多组移动式承载装置,每组承载装置包括至少所述的承载小车,多个小车连接起来的保温底板形成炉底。所述的加热区由受驱动上下移动的保温闸板分割炉腔构成,或者,所述的加热区由竖直固定设置在承载装置前部或后部的保温挡板分割炉腔构成。

采用平放玻璃式设计,能有效降低隧道窑的高度,而且能有效提高隧道窑内的温度均衡稳定性,相比于立式玻璃设计,将有效高度从100-200cm降低至之10-50cm,如30cm;温度浮动±7-±15℃,下降至±1-±6℃,温度均匀性得到大大提升,对低玻粉熔化的一致性具有重要作用,尤其在对钢化玻璃进行抽真空时,避免温度不稳定导致的去钢化,而且,空间高度的降低,无需加设炉内气体流动,利用热辐射即可实现均衡加热。

同时,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真空玻璃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涂覆封边玻璃粉和支撑体,并设置抽气口的玻璃夹紧后水平放置在承载小车上,所述的罩盘与真空抽气口错开,此时抽气口处的抽真空玻璃管并未焊接,错开可对该部位进行有效加热,实现焊接连接;

2)承载小车进入炉窑的封边加热区;玻璃粉熔化温度保温10-60分钟完成封边。在封边玻璃粉融化后,即将罩盘与玻璃扣紧并利用真空装置对罩盘进行抽真空,抽真空30-180分钟视对真空度的要求不等,150-350℃条件下抽真空封口,而本实用新型进行的抽真空步骤即在玻璃粉融化之后进行,玻璃粉融化之后抽真空,使玻璃腔内形成负压,能借助内外压强差进一步压紧封边玻璃粉,提高封边效果,将罩盘与玻璃扣紧,扣紧后利用抽真空装置对连接腔进行抽真空,实现初步定位后在对金属环体内腔进行抽真空,逐级有效提高最终真空度。所述的罩盘的驱动可由上述的驱动机构来实现,

3)在高温区待玻璃粉融化后,罩盘受驱动贴紧玻璃平面上的抽气孔并开始抽真空;

4)降温后移出炉外,利用激光或卤素聚光灯照射封口得到成品。

采用隧道炉抽真空封口的每段按节拍闸封也可以在每个小车抽气平台一侧,炉内保温。采用箱式炉抽真空封口的将抽气平台固定在炉内即可。实现了连续式生产,封边后直接进行抽真空,减少重复加热的过程,节约能源,而且,在抽真空后可以快速移出,提高了整体的生产节拍,进一步提升生产效率。

同时,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另一种真空玻璃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抽真空口处焊接好玻璃抽气管的待抽真空玻璃组水平放置在承载小车;所述的待抽真空玻璃组为已完成封边或者涂覆有封边封边玻璃粉待封边的待加热封边态,

2)将罩盘贴靠并对连接腔抽真空以使其吸附在抽气口处,推动承载小车进入炉体;

3)在炉体内进行预定加热后降温出炉,所述的加热用于辅助抽真空或者进行封边;升高炉体内温度至设定温度并进行预定保温后待降至60度左右出炉;其中,炉体内最高温要低于封边粉的熔化温度并低到高再到低的曲线梯形升降温度。

4)出炉后经激光或卤素聚光灯照射封口去除罩盘即得到成品。

将预先焊接好的玻璃组进行后续再单独抽真空,前期可实现大批量生产,而后续通过承载小车,可实现生产线式抽真空操作,避免了两步不协调导致的生产效率低下问题,而且,炉体内多个温度区的转换,也有利于节能减排。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