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脚玻璃杯压制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76171发布日期:2018-12-14 22:35阅读:230来源:国知局
高脚玻璃杯压制模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高脚玻璃杯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高脚玻璃杯压制模具。



背景技术:

随着现在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使高脚玻璃杯的使用范围也随之逐渐增大,而在高脚玻璃杯加工过程中,通常会通过压制模具来对其进行压制成型,压制模具的作用就是使玻璃杯的浆料冷却并定型,因此玻璃杯压制模具在压制过程中的温度对产品的定型和性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同时压制模具内部的温度不仅决定了玻璃杯在压制后的冷却速率,而且对高脚玻璃杯的冲击性能会造成影响,冷却不到位,使玻璃杯在脱模后收缩率大,尺寸变化大,进而使其在成型时易产生变型的现象,而现有的压制模具因其内部缺少散热的组件,导致其内部的热量无法在第一时间进行散除,导致后续玻璃杯在定型固化过程中,易产生较大的偏动,同时由于现有的压制模具内部浆料导流的组件,导致压制模具在注浆过程中其内部浆料易产生堆积和分布不均的现象,进而使压制模具在压制玻璃杯的过程中,玻璃杯在固化时,容易因其内部的应力分布不均,从而降低了的玻璃杯成型后的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高脚玻璃杯压制模具,可以有效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而现有的压制模具因其内部缺少散热的组件,导致其内部的热量无法在第一时间进行散除,导致后续玻璃杯在定型固化过程中,易产生较大的偏动,同时由于现有的压制模具内部浆料导流的组件,导致压制模具在注浆过程中其内部浆料易产生堆积和分布不均的现象,进而使压制模具在压制玻璃杯的过程中,玻璃杯在固化时,容易因其内部的应力分布不均,从而降低了的玻璃杯成型后的质量等方面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高脚玻璃杯压制模具,包括第一压制模具、第二压制模具、橡胶边层、连接合页、定位凹槽、定位嵌柱、紧固卡扣、紧固凹槽、注浆口、两向分流管、浆料导流槽、透气孔隙、玻璃杯型模、注型模腔、抽芯模、型模支撑板、高导热散热片、拆卸模板、紧固卡座、水平支撑柱、防滑胶片和加固条棱,所述第一压制模具一侧边部通过连接合页转动连接有第二压制模具,所述第一压制模具与第二压制模具内侧边部均固定粘结有橡胶边层,所述第一压制模具内侧各顶角处均开设有定位凹槽,所述第二压制模具内侧各顶角处均固定焊接有定位嵌柱,所述第一压制模具底边内部固定安装有紧固卡扣,所述第二压制模具底边内部开设有紧固凹槽,所述第一压制模具第二压制模具顶边中部均开设有注浆口,所述注浆口底部下方两侧均密封连接有两向分流管,所述两向分流管下方两侧均连接有浆料导流槽,所述浆料导流槽内侧均开设有透气孔隙,所述浆料导流槽内侧贯通连接有玻璃杯型模,所述玻璃杯型模内侧开设有注型模腔,所述注型模腔内侧边部均安装有抽芯模,所述玻璃杯型模底部下方固定安装有型模支撑板,所述型模支撑板外侧表面均安装有高导热散热片,所述型模支撑板底部下方固定安装有拆卸模板,所述拆卸模板两侧端部均固定连接有紧固卡座,所述第一压制模具和第二压制模具外侧表面各顶角处均固定焊接有水平支撑柱,所述水平支撑柱底部内侧均固定粘结有防滑胶片,所述水平支撑柱内侧均通过焊接固定安装有加固条棱。

优选的,所述橡胶边层与第一压制模具和第二压制模具边部之间均通过活性粘结剂固定粘结。

优选的,所述定位凹槽的内直径大小与定位嵌柱的外直径大小相等。

优选的,所述注浆口外侧边部均粘结有浇口套。

优选的,所述拆卸模板通过其两侧端部的紧固卡座与第一压制模具和第二压制模具内壁的嵌合槽之间活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加固条棱为一种合金材质的构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结构科学合理,使用安全方便:

(1)、设置有两向分流管和浆料导流槽,在浆料注入时,通过两向分流管将浆料等量的输送至浆料导流槽内,通过浆料导流槽进而使浆料均匀的流入到模具内,避免模具内部浆料产生堆积的现象,使浆料在模具内部固化成型后其内部内应力的分布更加均匀,进而提高了玻璃杯在压制成型后的质量。

(2)、设置有透气孔隙和高导热散热片能够及时消除模具内部浆料在固化成型时产生的热量,加快了模具内部成型的高脚玻璃杯的冷却速率,避免模具内部的玻璃杯因收缩过大使其在成型时产生变型的现象。

(3)、设置有抽芯模和拆卸模板使成型后的玻璃杯在与压制模具之间拆模的过程中边的更加简单便捷,避免拆模时玻璃杯表面与模具之间因拆卸麻烦,使玻璃本与模具之间产生划伤,进而影响玻璃杯的加工质量。

(4)、设置有定位凹槽、定位嵌柱、紧固卡扣和紧固凹槽等组件,使模具在连接后注型的过程中更加稳定,防止因模具自身变型而造成玻璃杯外形产生偏动。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水平支撑柱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玻璃杯型模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第一压制模具;2、第二压制模具;3、橡胶边层;4、连接合页;5、定位凹槽;6、定位嵌柱;7、紧固卡扣;8、紧固凹槽;9、注浆口;10、两向分流管;11、浆料导流槽;12、透气孔隙;13、玻璃杯型模;14、注型模腔;15、抽芯模;16、型模支撑板;17、高导热散热片;18、拆卸模板;19、紧固卡座;20、水平支撑柱;21、防滑胶片;22、加固条棱。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高脚玻璃杯压制模具,包括第一压制模具1、第二压制模具2、橡胶边层3、连接合页4、定位凹槽5、定位嵌柱6、紧固卡扣7、紧固凹槽8、注浆口9、两向分流管10、浆料导流槽11、透气孔隙12、玻璃杯型模13、注型模腔14、抽芯模15、型模支撑板16、高导热散热片17、拆卸模板18、紧固卡座19、水平支撑柱20、防滑胶片21和加固条棱22,第一压制模具1一侧边部通过连接合页4转动连接有第二压制模具2,第一压制模具1与第二压制模具2内侧边部均固定粘结有橡胶边层3,第一压制模具1内侧各顶角处均开设有定位凹槽5,第二压制模具2内侧各顶角处均固定焊接有定位嵌柱6,第一压制模具1底边内部固定安装有紧固卡扣7,第二压制模具2底边内部开设有紧固凹槽8,第一压制模具1第二压制模具2顶边中部均开设有注浆口9,注浆口9底部下方两侧均密封连接有两向分流管10,两向分流管10下方两侧均连接有浆料导流槽11,浆料导流槽11内侧均开设有透气孔隙12,浆料导流槽11内侧贯通连接有玻璃杯型模13,玻璃杯型模13内侧开设有注型模腔14,注型模腔14内侧边部均安装有抽芯模15,玻璃杯型模13底部下方固定安装有型模支撑板16,型模支撑板16外侧表面均安装有高导热散热片17,型模支撑板16底部下方固定安装有拆卸模板18,拆卸模板18两侧端部均固定连接有紧固卡座19,第一压制模具1和第二压制模具2外侧表面各顶角处均固定焊接有水平支撑柱20,水平支撑柱20底部内侧均固定粘结有防滑胶片21,水平支撑柱20内侧均通过焊接固定安装有加固条棱22。

为了使橡胶边层3与第一压制模具1和第二压制模具2之间的粘结更加固定,提高第一压制模具1和第二压制模具2在连接后的气密性,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橡胶边层3与第一压制模具1和第二压制模具2边部之间均通过活性粘结剂固定粘结。

为了使定位凹槽5与定位嵌柱6之间在嵌合连接后更加稳固,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定位凹槽5的内直径大小与定位嵌柱6的外直径大小相等。

为了防止浆料在通过注浆口9注入时,产生溢漏的现象,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注浆口9外侧边部均粘结有浇口套。

为了便于拆卸模板18与第一压制模具1和第二压制模具2之间的固定安装与活动拆卸,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拆卸模板18通过其两侧端部的紧固卡座19与第一压制模具1和第二压制模具2内壁的嵌合槽之间活动连接。

为了使加固条棱22具备更高的机械强度,进一步提高其对第一压制模具1和第二压制模具2的保护能力,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加固条棱22为一种合金材质的构件。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高脚玻璃杯压制模具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首先将第一压制模具1和第二压制模具2通过连接合页4、定位凹槽5和定位嵌柱6等连接定位的组件使其间进行紧密连接,在连接后再通过紧固卡扣7和紧固凹槽8进一步将第一压制模具1和第二压制模具2之间进行固定,并使其间不产生偏动,在模具连接后,再通过第一压制模具1和第二压制模具2外表面的水平支撑柱20和防滑胶片21使模具水平的置于工作台面上,在注浆过程中,通过注浆口9将浆料注入到两向分流管10内,再由两向分流管10将浆料等量的输送至其两侧的浆料导流槽11内,最后由浆料导流槽11均匀的将浆料输送至玻璃杯型模13内部的注型模腔14内,通过两向分流管10和浆料导流槽11使浆料在输送过程中不产生堆积的现象,同时也避免了注型模腔14内部浆料分布不均的现象,在浆料注入后固化成型的过程中,透气孔隙12和高导热散热片17能够将浆料成型后产生的热量及时的向外排出,避免浆料在冷却成型过程中,因冷却速率过低,从而影响成型后玻璃杯的质量,在浆料冷却成型后拆模过程中,抽芯模15便于成型后的玻璃杯与注型模腔14之间的分离,拆卸模板18通过其两端的紧固卡座19便于玻璃杯型模13整体与第一压制模具1和第二压制模具2之间的分离,防止成型后的玻璃杯在与模具之间脱模时,因拆卸繁琐,使玻璃杯与模具之间产生划伤的现象。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