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青瓷和建盏的瓷器烧制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999256发布日期:2020-02-22 03:01阅读:476来源:国知局
结合青瓷和建盏的瓷器烧制工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瓷器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涉及结合青瓷和建盏的瓷器烧制工艺。



背景技术:

建盏,是黑瓷代表,中国宋代八大名瓷之一,为宋时皇室御用茶具。元代中晚期,随着战乱和社会时尚变化,建窑建盏趋于衰落,之后数百年,建窑建盏烧制技艺濒于失传。改革开放后,失传800年的建盏烧制技艺得到恢复发展。

青瓷作为中国汉族传统的制瓷珍品,其中尤以龙泉青瓷较为众人所熟知,人们用“质如玉、亮如镜、声如磬”来形容龙泉青瓷。龙泉青瓷具有胎质细腻坚韧,釉色温润如玉等优点。

瓷器由于受坯、釉成分及烧制工艺的限制,极难结合,目前,还没有发现将青瓷与建盏工艺结合烧制成的瓷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结合青瓷和建盏的瓷器烧制工艺,其将青瓷结合进入建盏,烧制成的瓷器具有独特的美感和艺术欣赏价值。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结合青瓷和建盏的瓷器烧制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制备坯体原料、建盏釉浆、青瓷釉浆,其中,

所述坯体原料通过以下方法制备:将6-8重量份的高岭土、1-2重量份的田泥及2-4重量份的红泥混合、粉碎、淘洗、研磨,过80-100目筛,压滤、炼泥、陈腐一年,得到坯体原料;

所述建盏釉浆通过以下方法制备:将4-6重量份的釉矿石、3-3.5重量份的草木灰、2-3重量份的田泥、0.2-0.3重量份的铁红混合,加3-3.5重量倍的水放入球磨机中研磨,再过80-100目筛,得到建盏釉浆;

所述青瓷釉浆通过以下方法制备:取60-70重量份的岭根釉土、5-6重量份的石灰石、6-7重量份的钾长石、2-3重量份的石英、1-2重量份的高岭土、2-3重量份的田泥、2-3重量份的红泥、3-4重量份的釉矿石混合,加3-3.5重量倍的水放入球磨机中研磨,再过80-100目筛,得到青瓷釉浆;

所述高岭土、田泥及红泥取自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水吉镇南山村,所述釉矿石取自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

(2)将坯体原料拉坯成杯型、修坯、杯体外雕刻图案、素烧、冷却,得到坯体;

(3)施釉:将坯体倒立,除底部外的其它部分浸入青瓷釉浆内上青瓷釉,取出晾干,再重复上两次青瓷釉浆;

晾干后,用刀片将坯体杯内的青瓷釉层刮除,将建盏釉浆舀入坯体杯内至与坯体杯口沿平齐,再将建盏釉浆倒出,晾干,再将坯体倒立,坯体杯口沿轻轻沾建盏釉浆,口沿浸入深度1-1.5mm,再晾干;

(4)将施釉晾干后的坯体放入电窑炉内焙烧,所述焙烧经过如下阶段:

第一阶段:炉门打开,窑炉温度经3h,从常温匀速升温到400℃;

第二阶段:窑炉温度再经3h,从400℃升温到900℃;

第三阶段:关闭炉门,窑炉温度再经3.5h,从900℃升温到1280℃;

第四阶段:1280℃保温2h;在保温达到0.5h、1h时分别投松香,在保温达到1h40min再次投松香,再每5min投一次,直至保温结束;保温阶段每次松香的用量为每立方米的窑炉空间投放111g;恒温阶段分阶段投松香,可使成品瓷器无釉覆盖处胎体细润,建盏釉面和青瓷釉面圆滑光润。

第五阶段:停炉,窑炉温度自然降到1130℃时,开始投松香,间隔10min投一次,共投6次,每次松香的用量为每立方米的窑炉空间投放133g;

如此操作,瓷器杯内建盏油滴晶体银蓝色,油滴数量适中,青瓷釉面色调淡绿色,淡雅质朴。

第六阶段:投完最后一次松香后,再经过20min,打开窑门,使空气进入,窑炉内充分氧化,瓷器杯体口沿润泽;

第七阶段:窑炉温度自然降到800℃时,关闭窑门,瓷器釉层硬化;

第八阶段:再加热烧至窑炉温度870℃,如此操作,可使青瓷釉面、建盏釉面润泽;

第九阶段:停炉,自然降温冷却,出窑。

优选地,所述的草木灰通过以下方法制备:将干制的板栗壳2-3重量份、松油柴12-15重量份、稻谷壳1-2重量份,混合燃烧,得到灰烬,灰烬过80-100目筛,得到草木灰。

在本发明所述的草木灰中,特别添加松油柴,能极大增加上述组分的燃烧性,缩短燃烧时间,并且得到的草木灰,能很好提升釉面的亮滑光润性。

优选地,所述田泥为1-1.5m深度的田泥,此深度的田泥粘性好。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1、本发明将龙泉青瓷与建盏工艺进行结合,制得的瓷器杯子的杯内及口沿处为建盏釉面,杯外为具有雕刻图案的青瓷釉面,青瓷与建盏结合,冲破传统瓷器种类束缚,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感和艺术美感,对于瓷器领域具有里程碑意义。

2、青瓷釉浆与坯体的结合性好,获得的青瓷釉面圆滑光润、雕刻花纹呈现清晰、色调细腻晶莹、呈色稳定,无杂质、无黑点。建盏釉面整体银蓝色,油滴花斑莹润饱满。

3、本发明焙烧阶段采用单一组分松香作为还原材料,成分稳定,可燃性好,可准确控制窑炉内的燃烧情况和还原气氛,极大提高了成品质量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制得的瓷器的照片示例图;

图2为图1的主视图;

图3为图1的俯视图;

图4为本发明制得的瓷器的照片示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1

结合青瓷和建盏的瓷器烧制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制备坯体原料、建盏釉浆、青瓷釉浆,其中,

所述坯体原料通过以下方法制备:将7重量份的高岭土、1重量份的田泥及3重量份的红泥混合、粉碎、淘洗、研磨,过90目筛,压滤、炼泥、陈腐一年,得到坯体原料;

所述建盏釉浆通过以下方法制备:将5重量份的釉矿石、3重量份的草木灰、2重量份的田泥、0.3重量份的铁红混合,加3.5重量倍的水放入球磨机中研磨,再过90目筛,得到建盏釉浆;

所述青瓷釉浆通过以下方法制备:取65重量份的岭根釉土、6重量份的石灰石、7重量份的钾长石、3重量份的石英、2重量份的高岭土、2.5重量份的田泥、2.5重量份的红泥、4重量份的釉矿石混合,加3.5重量倍的水放入球磨机中研磨,再过90目筛,得到青瓷釉浆;

(2)将坯体原料拉坯成杯型、修坯、杯体外雕刻图案、素烧、冷却,得到坯体;

(3)施釉:将坯体倒立,除底部外的其它部分浸入青瓷釉浆内上青瓷釉,取出晾干,再重复上两次青瓷釉浆;

晾干后,用刀片将坯体杯内的青瓷釉层刮除,将建盏釉浆舀入坯体杯内至与坯体杯口沿平齐,再将建盏釉浆倒出,晾干,再将坯体倒立,坯体杯口沿轻轻沾建盏釉浆,口沿浸入深度1-1.5mm,再晾干;

(4)将施釉晾干后的坯体放入电窑炉内焙烧,所述焙烧经过如下阶段:

第一阶段:炉门打开,窑炉温度经3h,从常温匀速升温到400℃;

第二阶段:窑炉温度再经3h,从400℃升温到900℃;

第三阶段:关闭炉门,窑炉温度再经3.5h,从900℃升温到1280℃;

第四阶段:1280℃保温2h;在保温达到0.5h、1h时分别投松香,在保温达到1h40min再次投松香,再每5min投一次,直至保温结束;保温阶段每次松香的用量为每立方米的窑炉空间投放111g;

第五阶段:停炉,窑炉温度自然降到1130℃时,开始投松香,间隔10min投一次,共投6次,每次松香的用量为每立方米的窑炉空间投放133g;

第六阶段:投完最后一次松香后,再经过20min,打开窑门;

第七阶段:窑炉温度自然降到800℃时,关闭窑门;

第八阶段:再加热烧至窑炉温度870℃;

第九阶段:停炉,自然降温冷却,出窑。

所述的草木灰通过以下方法制备:将干制的板栗壳2.5重量份、松油柴15重量份、稻谷壳1.5重量份,混合燃烧,得到灰烬,灰烬过90目筛,得到草木灰。

参考图1、图2和图3,本实施例得到的瓷器,杯内及口沿处为建盏釉面,建盏釉面整体银蓝色,油滴花斑莹润饱满。杯外为具有雕刻图案的青瓷釉面,青瓷釉面圆滑光润、雕刻花纹呈现清晰、色调细腻晶莹、呈色稳定,无杂质、无黑点。

本发明瓷器杯子的雕刻图案可做成多个杯子连续式,参考图4所示,7个杯子构成了万里长城图案,意境优美,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和艺术价值。

实施例2

结合青瓷和建盏的瓷器烧制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制备坯体原料、建盏釉浆、青瓷釉浆,其中,

所述坯体原料通过以下方法制备:将6重量份的高岭土、2重量份的田泥及4重量份的红泥混合、粉碎、淘洗、研磨,过80目筛,压滤、炼泥、陈腐一年,得到坯体原料;

所述建盏釉浆通过以下方法制备:将4重量份的釉矿石、3重量份的草木灰、2重量份的田泥、0.3重量份的铁红混合,加3重量倍的水放入球磨机中研磨,再过80目筛,得到建盏釉浆;

所述青瓷釉浆通过以下方法制备:取70重量份的岭根釉土、6重量份的石灰石、6重量份的钾长石、3重量份的石英、1重量份的高岭土、3重量份的田泥、2重量份的红泥、3重量份的釉矿石混合,加3重量倍的水放入球磨机中研磨,再过80目筛,得到青瓷釉浆;

(2)将坯体原料拉坯成杯型、修坯、杯体外雕刻图案、素烧、冷却,得到坯体;

(3)施釉:将坯体倒立,除底部外的其它部分浸入青瓷釉浆内上青瓷釉,取出晾干,再重复上两次青瓷釉浆;

晾干后,用刀片将坯体杯内的青瓷釉层刮除,将建盏釉浆舀入坯体杯内至与坯体杯口沿平齐,再将建盏釉浆倒出,晾干,再将坯体倒立,坯体杯口沿轻轻沾建盏釉浆,口沿浸入深度1-1.5mm,再晾干;

(4)将施釉晾干后的坯体放入电窑炉内焙烧,所述焙烧经过如下阶段:

第一阶段:炉门打开,窑炉温度经3h,从常温匀速升温到400℃;

第二阶段:窑炉温度再经3h,从400℃升温到900℃;

第三阶段:关闭炉门,窑炉温度再经3.5h,从900℃升温到1280℃;

第四阶段:1280℃保温2h;在保温达到0.5h、1h时分别投松香,在保温达到1h40min再次投松香,再每5min投一次,直至保温结束;保温阶段每次松香的用量为每立方米的窑炉空间投放111g;

第五阶段:停炉,窑炉温度自然降到1130℃时,开始投松香,间隔10min投一次,共投6次,每次松香的用量为每立方米的窑炉空间投放133g;

第六阶段:投完最后一次松香后,再经过20min,打开窑门;

第七阶段:窑炉温度自然降到800℃时,关闭窑门;

第八阶段:再加热烧至窑炉温度870℃;

第九阶段:停炉,自然降温冷却,出窑。

所述的草木灰通过以下方法制备:将干制的板栗壳2重量份、松油柴12重量份、稻谷壳1重量份,混合燃烧,得到灰烬,灰烬过80目筛,得到草木灰。

实施例3

结合青瓷和建盏的瓷器烧制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制备坯体原料、建盏釉浆、青瓷釉浆,其中,

所述坯体原料通过以下方法制备:将8重量份的高岭土、1重量份的田泥及2重量份的红泥混合、粉碎、淘洗、研磨,过100目筛,压滤、炼泥、陈腐一年,得到坯体原料;

所述建盏釉浆通过以下方法制备:将6重量份的釉矿石、3.5重量份的草木灰、3重量份的田泥、0.2重量份的铁红混合,加3重量倍的水放入球磨机中研磨,再过100目筛,得到建盏釉浆;

所述青瓷釉浆通过以下方法制备:取60重量份的岭根釉土、5重量份的石灰石、7重量份的钾长石、2重量份的石英、1重量份的高岭土、2重量份的田泥、3重量份的红泥、3重量份的釉矿石混合,加3重量倍的水放入球磨机中研磨,再过100目筛,得到青瓷釉浆;

(2)将坯体原料拉坯成杯型、修坯、杯体外雕刻图案、素烧、冷却,得到坯体;

(3)施釉:将坯体倒立,除底部外的其它部分浸入青瓷釉浆内上青瓷釉,取出晾干,再重复上两次青瓷釉浆;

晾干后,用刀片将坯体杯内的青瓷釉层刮除,将建盏釉浆舀入坯体杯内至与坯体杯口沿平齐,再将建盏釉浆倒出,晾干,再将坯体倒立,坯体杯口沿轻轻沾建盏釉浆,口沿浸入深度1-1.5mm,再晾干;

(4)将施釉晾干后的坯体放入电窑炉内焙烧,所述焙烧经过如下阶段:

第一阶段:炉门打开,窑炉温度经3h,从常温匀速升温到400℃;

第二阶段:窑炉温度再经3h,从400℃升温到900℃;

第三阶段:关闭炉门,窑炉温度再经3.5h,从900℃升温到1280℃;

第四阶段:1280℃保温2h;在保温达到0.5h、1h时分别投松香,在保温达到1h40min再次投松香,再每5min投一次,直至保温结束;保温阶段每次松香的用量为每立方米的窑炉空间投放111g;

第五阶段:停炉,窑炉温度自然降到1130℃时,开始投松香,间隔10min投一次,共投6次,每次松香的用量为每立方米的窑炉空间投放133g;

第六阶段:投完最后一次松香后,再经过20min,打开窑门;

第七阶段:窑炉温度自然降到800℃时,关闭窑门;

第八阶段:再加热烧至窑炉温度870℃;

第九阶段:停炉,自然降温冷却,出窑。

所述的草木灰通过以下方法制备:将干制的板栗壳2重量份、松油柴12重量份、稻谷壳1重量份,混合燃烧,得到灰烬,灰烬过100目筛,得到草木灰。

上述实施例1-3中,所述高岭土、田泥及红泥取自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水吉镇南山村,所述釉矿石取自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所述田泥为1-1.5m深度的田泥,粘性好。

所述釉矿石按重量百分比主要含有以下成分:sio260-65%,al2o318-20%,fe2o38-10%。

本发明瓷器对原料组分和制备工艺参数非常敏感,工艺步骤或工艺参数很小范围变化也会对瓷器最终产品的外观等特性造成很大不利影响,甚至导致瓷器制备失败,申请人在制备该瓷器过程中,经过了大量的实验筛选和优选如对坯釉原料组分选择、焙烧过程中的烧制曲线等,才制备出优美的瓷器。

对比例1

本对比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

步骤(1)中,所述青瓷釉浆通过以下方法制备:取65重量份的岭根釉土、6重量份的石灰石、7重量份的钾长石、3重量份的石英、2重量份的高岭土混合,加3.5重量倍的水放入球磨机中研磨,再过90目筛,得到青瓷釉浆。

本对比例得到的瓷器,青瓷釉面光润度差、雕刻花纹呈现不清晰、色调暗沉,有黑点。

对比例2

本对比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

步骤(4)焙烧的第四阶段为:

1280℃保温2h,在保温达到1.5h时投松香,间隔5min投一次,直至保温结束,每次松香的用量为每立方米的窑炉空间投放111g。

本对比例得到的瓷器,无釉覆盖处胎体细润度稍差、釉面光润度稍差。

对比例3

本对比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

步骤(4)焙烧的第五阶段为:

停炉,窑炉温度自然降到1130℃时,开始投松香,间隔10min投一次,共投6次,每次松香的用量为每立方米的窑炉空间投放110g。

本对比例得到的瓷器,杯内建盏釉面不银蓝,蓝色较淡,青瓷釉面发白。

对比例4

本对比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

步骤(4)焙烧的第五阶段为:

停炉,窑炉温度自然降到1130℃时,开始投松香,间隔10min投一次,共投6次,每次松香的用量为每立方米的窑炉空间投放150g。

本对比例得到的瓷器,杯内建盏釉面油滴结晶稀疏,大多数油滴晶体隐匿不可见,青瓷釉面偏黑,整体美感欠缺。

对比例5

本对比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

第七阶段至第九阶段为:窑炉温度自然降到800℃时,关闭窑门,自然降温冷却,出窑。

本对比例得到的瓷器,建盏釉面和青瓷釉面润泽度稍微欠缺。

对比例6

本对比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

所述的草木灰通过以下方法制备:将干制的板栗壳2.5重量份、稻谷壳1.5重量份,混合燃烧,得到灰烬,灰烬过90目筛,得到草木灰。

本对比例得到的瓷器,建盏釉面和青瓷釉面润泽度稍微欠缺。

以上,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