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强度人造纤维制造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492735发布日期:2020-04-21 22:10阅读:85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人造纤维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强度人造纤维制造工艺。



背景技术:

人造纤维是利用天然的纤维作为原料,在进行化学处理后调配成恰当的纺织溶液,之后再重新塑形为纤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满足人们不同需要的纺织品面料层出不穷,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人造纤维是化学纤维的两大类之一;用某些天然高分子化合物或其衍生物做原料,经溶解后制成纺织溶液,然后纺制成纤维,竹子、木材、甘蔗渣、棉子绒等都是制造人造纤维的原料。

经检索,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1410310242.0的专利,公开了一种人造纤维混纺面料,所述的人造纤维混纺面料由海藻纤维、铜氨纤维、硝酸酯纤维以及大豆蛋白纤维四种面料纤维混纺编织而成,所述的人造纤维混纺面料中各面料纤维成分所占重量百分比分别为:所述海藻纤维占25%-29%,所述铜氨纤维占23%-27%,所述硝酸酯纤维占18%-22%,所述大豆蛋白纤维占22%-34%。该面料采用海藻纤维、铜氨纤维、硝酸酯纤维以及大豆蛋白纤维四种面料纤维混纺编织而成,编织而成的面料手感柔软、吸湿透气性好、耐化学药品性好,同时具有护肤的功。

上述专利中的一种人造纤维混纺面料存在以下不足:该混纺面料生产使用后强度不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高强度人造纤维制造工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高强度人造纤维制造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选取配料:固体基料、氧化镁、氯化镁、淀粉、固体烧碱、双氧水、硼砂、竹木碎屑、防水隔热粉,将固体基料、竹木碎屑、防水隔热粉研磨成粉,并对研磨料进行筛选;

s2:用水将氯化镁调制波美度为27-29度,在搅拌条件下降淀粉、双氧水、烧碱饱和浴液依次加入到是它们总重量3-4倍的60-650c时,将其投入到撒有防水隔热粉的模具内,在投料完毕后在物料的面上均匀撒防水隔热粉,然后进行振动,振动后将其送入液压机内,用30kg/cm2的压力进行压制,压制后将其送入蒸汽保温室,将其在70-800c的温度下保温固化2小时,固化形成后将其送入冷却室;

s3:通过风冷使其温度降至35-300c,1小时后进行脱模;

s4:脱模后,将制品送入热风干燥车间,使其由600c经1-2天逐渐降至外界环境温度,当制品含水量降到2%以下时停止干燥,热风干燥后的热风通过管道导入至水热吸收系统并经过过滤后排放;

s5:干燥后对有毛边的制品用抛光机进行泡馍,然后包装、入库。

优选地:所述固体基料包括al2o3、sio2、sic。

优选地:所述al2o3、sio2、sic、竹木碎屑、防水隔热粉的平均粒径均在50nm-150nm。

优选地:所述al2o3、sio2、sic、竹木碎屑、防水隔热粉的平均粒径均在100nm。

优选地:所述配料组分组成:固体基料20%-40%、al2o310-30%、sio210-30%、氧化镁5-15%、氯化镁2-6%、淀粉1-4%、固体烧碱1-5%、双氧水1-4%、硼砂1-3%、竹木碎屑1-3%、防水隔热粉1-5%。

优选地:所述配料组分组成:固体基料30%、al2o320%、sio220%、氧化镁10%、氯化镁5%、淀粉3%、固体烧碱3%、双氧水2%、硼砂2%、竹木碎屑2%、防水隔热粉3%。

优选地:所述固体基料包括以下重量组分:al2o340%-60%、sio230%-60%、sic20%-30%。

优选地:所述固体基料包括以下重量组分:al2o345%、sio235%、sic20%。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该人造纤维,使用al2o3、sio2、sic的高强度原料为基质,以高聚物为基体,大幅提升了人造纤维的强度,且该工艺配方合理、工艺简单造价低、无毒扩大了适用范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实施例1:

一种高强度人造纤维制造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选取配料:固体基料、氧化镁、氯化镁、淀粉、固体烧碱、双氧水、硼砂、竹木碎屑、防水隔热粉,将固体基料、竹木碎屑、防水隔热粉研磨成粉,并对研磨料进行筛选;

所述固体基料包括al2o3、sio2、sic;al2o3、sio2、sic、竹木碎屑、防水隔热粉的平均粒径均在50nm-150nm以下;

s2:用水将氯化镁调制波美度为27-29度,在搅拌条件下降淀粉、双氧水、烧碱饱和浴液依次加入到是它们总重量3-4倍的60-650c时,将其投入到撒有防水隔热粉的模具内,在投料完毕后在物料的面上均匀撒防水隔热粉,然后进行振动,振动后将其送入液压机内,用30kg/cm2的压力进行压制,压制后将其送入蒸汽保温室,将其在70-800c的温度下保温固化2小时,固化形成后将其送入冷却室;

s3:通过风冷使其温度降至35-300c,1小时后进行脱模;

s4:脱模后,将制品送入热风干燥车间,使其由600c经1-2天逐渐降至外界环境温度,当制品含水量降到2%以下时停止干燥,热风干燥后的热风通过管道导入至水热吸收系统并经过过滤后排放;

s5:干燥后对有毛边的制品用抛光机进行泡馍,然后包装、入库。

其中,所述配料组分组成:

固体基料30%、al2o320%、sio220%、氧化镁10%、氯化镁5%、淀粉3%、固体烧碱3%、双氧水2%、硼砂2%、竹木碎屑2%、防水隔热粉3%。

其中,所述固体基料包括以下重量组分:al2o340%-60%、sio230%-60%、sic20%-30%。

实施例2:

一种高强度人造纤维制造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选取配料:固体基料、氧化镁、氯化镁、淀粉、固体烧碱、双氧水、硼砂、竹木碎屑、防水隔热粉,将固体基料、竹木碎屑、防水隔热粉研磨成粉,并对研磨料进行筛选;

所述固体基料包括al2o3、sio2、sic;al2o3、sio2、sic、竹木碎屑、防水隔热粉的平均粒径均在50nm-150nm以下;

s2:用水将氯化镁调制波美度为27-29度,在搅拌条件下降淀粉、双氧水、烧碱饱和浴液依次加入到是它们总重量3-4倍的60-650c时,将其投入到撒有防水隔热粉的模具内,在投料完毕后在物料的面上均匀撒防水隔热粉,然后进行振动,振动后将其送入液压机内,用30kg/cm2的压力进行压制,压制后将其送入蒸汽保温室,将其在70-800c的温度下保温固化2小时,固化形成后将其送入冷却室;

s3:通过风冷使其温度降至35-300c,1小时后进行脱模;

s4:脱模后,将制品送入热风干燥车间,使其由600c经1-2天逐渐降至外界环境温度,当制品含水量降到2%以下时停止干燥,热风干燥后的热风通过管道导入至水热吸收系统并经过过滤后排放;

s5:干燥后对有毛边的制品用抛光机进行泡馍,然后包装、入库。

其中,所述配料组分组成:固体基料20%-40%、al2o310-30%、sio210-30%、氧化镁5-15%、氯化镁2-6%、淀粉1-4%、固体烧碱1-5%、双氧水1-4%、硼砂1-3%、竹木碎屑1-3%、防水隔热粉1-5%。

其中,所述固体基料包括以下重量组分:al2o340%-60%、sio230%-60%、sic20%-30%。

实施例3:

一种高强度人造纤维制造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选取配料:固体基料、氧化镁、氯化镁、淀粉、固体烧碱、双氧水、硼砂、竹木碎屑、防水隔热粉,将固体基料、竹木碎屑、防水隔热粉研磨成粉,并对研磨料进行筛选;

所述固体基料包括al2o3、sio2、sic;al2o3、sio2、sic、竹木碎屑、防水隔热粉的平均粒径均在50nm-150nm以下;

s2:用水将氯化镁调制波美度为27-29度,在搅拌条件下降淀粉、双氧水、烧碱饱和浴液依次加入到是它们总重量3-4倍的60-650c时,将其投入到撒有防水隔热粉的模具内,在投料完毕后在物料的面上均匀撒防水隔热粉,然后进行振动,振动后将其送入液压机内,用30kg/cm2的压力进行压制,压制后将其送入蒸汽保温室,将其在70-800c的温度下保温固化2小时,固化形成后将其送入冷却室;

s3:通过风冷使其温度降至35-300c,1小时后进行脱模;

s4:脱模后,将制品送入热风干燥车间,使其由600c经1-2天逐渐降至外界环境温度,当制品含水量降到2%以下时停止干燥,热风干燥后的热风通过管道导入至水热吸收系统并经过过滤后排放;

s5:干燥后对有毛边的制品用抛光机进行泡馍,然后包装、入库。

其中,所述配料组分组成:

固体基料30%、al2o320%、sio220%、氧化镁10%、氯化镁5%、淀粉3%、固体烧碱3%、双氧水2%、硼砂2%、竹木碎屑2%、防水隔热粉3%。

其中,所述固体基料包括以下重量组分:al2o345%、sio235%、sic20%。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