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善鲁东南地区茶园土壤结构和PH的施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0611880发布日期:2020-05-06 19:40阅读:20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施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改善鲁东南地区茶园土壤结构和ph的施肥方法。



背景技术:

土壤团聚体是土壤结构构成的基础,影响土壤的各种理化性质,团聚体的稳定性直接影响土壤表层的水、土界面行为,能协调土壤中的水、肥、气、热等因素,为土壤中的各种微生物提供适宜生态环境,水稳性团聚体的数量和分布状况也反映了土壤结构的稳定性和抗侵蚀能力,因此水稳性团聚体的数量是评价土壤团聚体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土壤团聚体对影响土壤酶的种类和活性,维持和稳定土壤疏松熟化等也有重要作用。

茶是鲁东南丘陵区的重要产业,鲁东南茶区地处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2.6℃,年平均降雨量835.5mm,全年平均相对湿度72%,无霜期215天。茶区多为连绵成片的山地丘陵,降雨充沛,光照充足,排水良好,土壤为酸性棕壤,非常适合茶的生长。

鲁东南地区的日照作为山东省茶叶主产区,也是北方茶区的典型代表。南茶北引成功50多年来,茶农大多大量施用化肥而很少施用有机肥,造成了土壤板结、酸化的现象,土壤团聚体的稳定性下降,土壤中大团聚体含量降低,以及严重的酸化现象,极大的影响了茶园土壤质量以及茶叶的产量和品质。因此如何改善茶园土壤结构和酸化现象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由于茶喜酸性环境,ph在4.5-6.5时,比较适合茶的生长,尤其是ph在4.5-5.5时最为适宜,目前没有关于如何通过施肥方法的改变来改善茶园土壤结构和酸化现象的相关报道,也没有关于如何改善鲁东南地区的茶园土壤结构和酸化现象的相关报道。同时日照地区属于沿海地区,其海产品丰富,海产品副产物多且不便重新利用,现在一般作为废弃物直接遗弃,造成了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改善鲁东南地区茶园土壤结构和ph的施肥方法,本发明的复合肥料和施肥方法具有针对性,适用于我国鲁东南地区的茶园土壤,使用后能够改善茶园的土壤团粒结构和ph。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复合肥料,包括按重量比为(4-7):100混合的无机肥和有机肥;所述有机肥按照重量份数包括以下组分:鸡粪10-15份、猪粪20-30份、农作物秸秆20-25份和海产品副产物发酵渣6-10份。

优选的,所述无机肥包括尿素、磷肥和钾肥。

优选的,所述磷肥为磷酸二铵。

优选的,所述钾肥为硫酸钾、氯化钾中一种或两种的混合。

优选的,所述无机肥中氮、磷、钾化学养分质量比为n:p2o5:k2o=(20-30):(3-5):

(5-7)。

优选的,无机肥中氮、磷、钾化学养分质量比为25:12:20。

优选的,海产品副产物发酵渣是将海产品副产物粉碎后,加入麸皮进行有氧发酵,海产品副产物与麸皮的重量比为10:(1-3)。

优选的,所述海产品副产物是海产品提取有效成分后的胃、肠等内脏废弃物。

优选的,海产品副产物的有氧发酵具体是将海产品副产物中加入麸皮混拌均匀,然后控制堆高高度至1.2-1.4m,宽度为2-3m,做好堆后,当物料温度达到60-65℃时,进行翻堆,当堆温上升到70℃时,再进行翻堆,发酵10-15天。

优选的,所述有机肥制备时是将鸡粪、猪粪和农作物秸秆进行有氧发酵,当物料温度达到65℃时,进行翻堆,当在发酵期间第三次翻堆时拌入海产品副产物发酵渣。

优选的,控制堆高高度至1-1.2m,宽度为2-3m,做好堆后,当物料温度再次达到65℃时,再进行翻堆,反复翻堆3-4次,发酵25-30天。

优选的,所述农作物秸秆包括水稻、小麦、玉米的秸秆中的至少一种。

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利用上述的复合肥料在改善鲁东南地区茶园土壤结构和ph中的应用。

本发明第三方面,提供上述的复合肥料的施肥方法,步骤如下:(1)茶种植前在茶园土壤中作为基肥施用;(2)在茶生长阶段进行两次追肥,茶出芽前20-30天,进行第一次追肥,在第一次采芽结束后,进行第二次追肥,每次追肥的用量相同,两次追肥的总用量是基肥用量的50%;每次施肥前将复合肥料的有机肥和无机肥按比例混合。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的复合肥料和施肥方法具有针对性,适用于我国鲁东南地区的茶园土壤,使用后能够改善茶园的土壤团粒结构和ph,更利于茶的生长,利于茶的产量和质量提高。

(2)按照本发明中规定的重量比将本发明有机肥和无机肥的掺混,可以有效改善茶园的土壤团粒结构和ph,提高土壤中团聚体的含量,改善土壤酸化程度,还能够提高肥料利用率。

(3)本发明将海产品副产物回收发酵后作为有机肥重新利用,不仅避免了环境污染,而且避免了资源浪费。

(4)海产品副产物经发酵后,富含丰富的氨基酸和微量元素,与鸡粪、猪粪和农作物秸秆相互协同促进,不仅能够增加土壤中的有机质,还能够实现对鲁东南地区茶园土壤结构和ph的改善,利用茶的生长,从而提高茶的产量和质量。

具体实施方式

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申请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正如背景技术部分介绍的,鲁东南地区的茶园土壤土壤板结、酸化现象严重,极大的影响了茶园土壤质量以及茶叶的产量和品质。目前没有关于如何通过施肥方法的改变来改善茶园土壤结构和酸化现象的相关报道,也没有关于如何改善鲁东南地区的茶园土壤结构和酸化现象的相关报道。

基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复合肥料和施肥方法,本发明的复合肥料和施肥方法具有针对性,适用于我国鲁东南地区的茶园土壤,而且海产品副产物经发酵后,富含丰富的氨基酸和微量元素,与鸡粪、猪粪和农作物秸秆相互协同促进,不仅能够增加土壤中的有机质,还能够实现对鲁东南地区茶园土壤结构和ph的改善,利用茶的生长,从而提高茶的产量和质量。

为了使得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更加清楚地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以下将结合具体的实施例详细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用的试验材料均为本领域常规的试验材料,均可通过商业渠道购买得到。

实施例1:制备复合肥料

(1)制备有机肥:①制备海产品副产物发酵渣:将海参内脏中加入麸皮混拌均匀,海产品副产物与麸皮的重量比为10:1,然后控制堆高高度至1.2-1.4m,宽度为2-3m,做好堆后,当物料温度达到60℃时,进行翻堆,当堆温上升到70℃时,再进行翻堆,发酵时间为10天,得到海产品副产物发酵渣;②将10份鸡粪、20份猪粪和20份农作物秸秆混合,控制堆高高度至1-1.2m,宽度为2-3m,做好堆后,当物料温度再次达到65℃时,再进行翻堆,当在发酵期间第三次翻堆时拌入6份海产品副产物发酵渣,反复翻堆3次,发酵25天,制得有机肥;

(2)将步骤(1)制得的有机肥与无机肥按重量比为100:4混合制得复合肥料,所述无机肥为尿素、磷酸二铵和硫酸钾,无机肥中氮、磷、钾化学养分质量比为n:p2o5:k2o=25:12:20。

实施例2:制备复合肥料

(1)制备有机肥:①制备海产品副产物发酵渣:将海参内脏中加入麸皮混拌均匀,海产品副产物与麸皮的重量比为10:3,然后控制堆高高度至1.2-1.4m,宽度为2-3m,做好堆后,当物料温度达到65℃时,进行翻堆,当堆温上升到70℃时,再进行翻堆,发酵时间为15天,得到海产品副产物发酵渣;②将15份鸡粪、30份猪粪和25份农作物秸秆混合,控制堆高高度至1-1.2m,宽度为2-3m,做好堆后,当物料温度再次达到65℃时,再进行翻堆,当在发酵期间第三次翻堆时拌入10份海产品副产物发酵渣,反复翻堆4次,发酵30天,制得有机肥;

(2)将步骤(1)制得的有机肥与无机肥按重量比为100:7混合制得复合肥料,所述无机肥为尿素、磷酸二铵和硫酸钾,无机肥中氮、磷、钾化学养分质量比为n:p2o5:k2o=25:12:20。

实施例3:制备复合肥料

(1)制备有机肥:①制备海产品副产物发酵渣:将海参内脏中加入麸皮混拌均匀,海产品副产物与麸皮的重量比为10:2,然后控制堆高高度至1.2-1.4m,宽度为2-3m,做好堆后,当物料温度达到65℃时,进行翻堆,当堆温上升到70℃时,再进行翻堆,发酵时间为12天,得到海产品副产物发酵渣;②将12份鸡粪、25份猪粪和22份农作物秸秆混合,控制堆高高度至1-1.2m,宽度为2-3m,做好堆后,当物料温度再次达到65℃时,再进行翻堆,当在发酵期间第三次翻堆时拌入8份海产品副产物发酵渣,反复翻堆3次,发酵26天,制得有机肥;

(2)将步骤(1)制得的有机肥与无机肥按重量比为100:6混合制得复合肥料,所述无机肥为尿素、磷酸二铵和硫酸钾,无机肥中氮、磷、钾化学养分质量比为n:p2o5:k2o=25:12:20。

为了证明本发明肥料和施肥方法的配合对茶园土壤结构和ph的改善效果,进行如下对比实验。

1.材料和方法

1.1试验区基本概况

试验在山东省日照市岚山区高兴镇白云村茶园进行,地处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2.59℃,日照时长2533.6小时,年均降水量858.1毫米,土壤分布以棕壤、潮土为主。

1.2供试材料

供试土壤:试验区土壤为潮土,土壤ph为4.27,有机质11.73g/kg、全氮1.16g/kg、碱解氮166.37mg/kg、有效磷52.64mg/kg、速效钾78.76mg/kg。耕层(0~20cm)土壤容重为1.48g/cm3。

1.3试验设计

施肥方法:在茶种植前在茶园土壤中施入基肥,在茶生长阶段进行两次追肥,茶出芽前20-30天,进行第一次追肥,在第一次采芽结束后,进行第二次追肥,每次追肥的用量相同,两次追肥的总用量是基肥用量的50%,基肥的施肥量是600kg/亩。

下面各组均采用上述施肥方法。

应用例1组:应用实施例2制备的复合肥料。

应用例2组:应用实施例1制备的复合肥料。

应用例3组:应用实施例3制备的复合肥料。

空白对照组:不施肥。

对比例1组:只施入无机肥料,无机肥料的用量与实施2制备复合肥料的用量相同。

对比例2组:将下面制备的复合肥料。该复合肥料的制备方法为:(1)将15份鸡粪、30份猪粪和25份农作物秸秆混合,控制堆高高度至1-1.2m,宽度为2-3m,做好堆后,当物料温度再次达到65℃时,再进行翻堆,反复翻堆4次,发酵30天,制得有机肥;(2)将步骤(1)制得的有机肥与无机肥按重量比为100:7混合制得复合肥料,所述无机肥为尿素、磷酸二铵和硫酸钾,无机肥中氮、磷、钾化学养分质量比为n:p2o5:k2o=25:12:20。

对比例2组与应用例1组在制备复合肥料时,有机肥的制备不加入海产品副产物发酵渣。

通过干筛法和湿筛法对土壤中土壤团聚体进行测定,对比结果见表1和表2。

表1不同组土壤中的力稳性团聚体情况(%)

表1中a、b和c代表差异的显著性。

力稳性团聚体是指土壤中能够抵机械力分散破坏的土壤团聚体,常常以经振动干筛后的团聚体的组成含量来反映。将当量粒径在>0.25mm的团聚体称为大团聚体,其含量越高,说明土壤团聚性越好。由表1可知,经过不同施肥处理,对比例1组、对比例2组、应用例1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耕层土壤>0.25mm土壤团聚体和>5mm土壤团聚体均表现出显著性差异,其中应用例1组耕层土壤>0.25mm土壤团聚体和>5mm土壤团聚体的含量增加最为显著,这是由于通过本发明的复合肥料,增加了土壤有机物质和养分的含量,而有机物质和土壤养分的增加有利于土壤团聚体的形成,使土壤的物理状况得到改善。

表2不同组土壤中的水稳性团聚体情况(%)

表2中a、b和c代表差异的显著性。

湿筛法获得的团聚体是水稳性团聚体,它能够更好地反映土壤抗水蚀的能力。湿筛法中,不同处理不同耕层均以小团聚体为主。由表2可以看出,4组中>0.25mm土壤团聚体含量大小顺序为:应用例1组>对比例2组>对比例1组>空白对照组,应用例1组>5mm团聚体所占比值显著高于其他组,对比例2组、对比例1组和空白对照组相比没有显著差异。

通过表1和表2可知,对于0.25~5mm粒径的团聚体含量,不同处理间无显著性差异,而处理间的差异性主要体现在>5mm土壤团聚体与>0.25mm土壤团聚体含量上面。无论干筛或湿筛>0.25mm土壤团聚体含量的最大值都是应用例1组,因此通过本发明的复合肥料和施肥方法配合能够改良土壤结构,使土壤团聚体含量增多,使土壤更适合茶的生长,利于茶的质量和产量。

进行各组的土壤ph测定,对比例2组的ph为4.62,应用例1组ph为5.16,对比例1组ph为4.42,空白对照组ph为4.29,应用例2组ph为4.87,应用例3组ph为4.96。因此本发明的复合肥料和施肥方法配合能够改善土壤的酸化程度,调节ph,使土壤更适合茶的生长,利于茶的质量和产量。

本发明实施例1、实施例2和实施例3的复合肥料在改良土壤和调节ph的效果方面无明显差异,其中实施例2的效果最优。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