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制氧发生部的一体式臭氧发生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393494发布日期:2020-04-14 20:24阅读:191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制氧发生部的一体式臭氧发生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气体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臭氧发生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臭氧发生器通过吸收外界空气来加工形成臭氧,由于外界空气中的含氧量较低,使得臭氧发生器的制臭氧量也较低,影响使用体验,为此需要为臭氧发生器配置制氧机,由此提升臭氧量。但现有的制氧机和臭氧发生器为互为独立运行的设备,既需要分别运输,增加运输工作量,还需要在使用现场进行装配,费时费力,影响使用体验,此外,现有制氧机的支架包括立柱,导致相邻罐体组件间需要为立柱预留空间,导致罐体组件间不够紧凑,导致制氧机因无法减小自身体积而无法为臭氧发生器提供安装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带制氧发生部的一体式臭氧发生装置,在臭氧发生装置上增设臭氧发生部,既方便运输和使用,还有效提升臭氧生产效率,提升使用体验。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方式实现:一种带制氧发生部的一体式臭氧发生装置,包括支架,所述支架内设有制氧发生部和臭氧发生部,所述制氧发生部包括若干毗邻设置的罐体组件,所述支架包括底框、顶框以及中置框,所述罐体组件竖向设置,以使底框、顶框和中置框通过罐体组件固接,臭氧发生部接收来自制氧发生部生产的氧气并加工形成臭氧。在原有制氧机上增设臭氧发生部,罐体组件起到原有机器中立柱的功能,有效减小罐体组件间的预留空间,为安装臭氧发生部预留空间,使得制氧发生部和臭氧发生部均能固接在同一支架内,既能利用制氧发生部能为臭氧发生部提供高纯度的氧气,确保臭氧产量和纯度,满足使用要求,还无需分开运输和现场装配,有效提升使用体验。此外,原有的制氧机和臭氧发生装置需要独立控制并通过调试实现配合生产,本实用新型为统一控制,臭氧发生部在制氧发生部出产的氧气满足会用要求后才会开启,既确保生产效率,还有效降低能耗。

作为优选,所述中置框上开设通孔,所述罐体组件穿置固接在对应的通孔中,所述罐体组件的底端与底框固接,顶端与顶框固接。通孔对罐体组件起到限位固接作用,既确保相邻罐体组件间隔设置,还有效减小罐体组件间距离,提升结构紧凑性。罐体组件对承托顶框、中置框以及底框起到固接和限位作用,确保支架尺寸固定,对制氧发生部和臭氧发生部起到保护作用。

作为优选,所述罐体组件与底框、顶框以及中置框间均通过焊接方式固接,罐体组件与底框、顶框以及中置框间牢固连接,确保底框、顶框以及中置框间的相对位置固定,进而确保各罐体组件以及其余部件间相对位置固定。

作为优选,所述支架内设有安装腔,所述臭氧发生部设置在安装腔内。安装腔为臭氧发生部提供相对独立的安装空间,方便臭氧发生部通过独立生产后组装至臭氧发生装置上,提升使用体验。

作为优选,所述安装腔位于所述顶框和中置框间夹层的侧部。安装腔位于支架侧部,既方便臭氧发生部以整体装配方式安装,还方便对臭氧发生部进行检修,又方便臭氧发生部的出气管与外界通连。

作为优选,所述罐体组件包括一级除水罐组、二级除水罐组、制氧罐组以及储气罐组,所述二级除水罐组和制氧罐组分置在支架前部,所述储气罐组设置在支架中部,所述一级除水罐组设置在支架后部一侧,所述支架后部另一侧上部安装所述臭氧发生部。外界空气依次通过一级除水罐组、二级除水罐组、制氧罐组后形成氧气并存储在储气罐组内,以备臭氧发生部使用。

作为优选,所述顶框设有供臭氧发生部顶面敞露的敞口,所述臭氧发生部通过穿越敞口的出气管与外界通连。所述臭氧发生部设置在支架侧部上方,既方便出气管向外延伸,还方便支架四周设置侧板,起到保护制氧发生部和臭氧发生部的作用,提升美观性。

作为优选,所述制氧发生部包括与一级除水罐组串联的风冷机,所述风冷机设置在所述中置框下方且与所述臭氧发生部竖向对齐。风冷机的长度、宽度以及高度间比例趋近相同,安装到位后,风冷机位于臭氧发生部下方,有效利用中置框下方与安装腔竖向对应的空间,提升部件安装紧凑性。

作为优选,所述臭氧发生部的进气管与储气罐组通连,所述储气罐组上设有压力表。由于臭氧发生部和储气罐组的相对位置固定,方便预先将进气管与储气罐组连接,无需在现场安装,简化装配操作,方便使用。

作为优选,所述储气罐组包括若干储气罐体,所述储气罐体沿所述臭氧发生部边缘依次排列。通过增加储气罐体数量来减小储气罐体的体积,进而减小储气罐体的径向截面面积,能有效填充至一级除水罐组、二级除水罐组、制氧罐组间的缝隙中,有效利用支架内空间,进而为设置安装腔预留空间。

作为优选,所述储气罐体为互为并联的两组,各组内储气罐体依次串联设置。储气罐体被分为互为并联的两组,既确保储气罐组的总体容积,还提升储气罐组的输气流量,满足使用要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原有制氧机上增设臭氧发生部,罐体组件起到原有机器中立柱的功能,有效减小罐体组件间的预留空间,为安装臭氧发生部预留空间,使得制氧发生部和臭氧发生部均能固接在同一支架内,既能利用制氧发生部能为臭氧发生部提供高纯度的氧气,确保臭氧产量和纯度,满足使用要求,还无需分开运输和现场装配,有效提升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图1为所述臭氧发生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所述臭氧发生装置拆除臭氧发生部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制氧发生部,2、臭氧发生部,3、底框,4、中置框,5、顶框,6、通孔,7、安装腔,8、制氧罐组,9、储气罐体,10、二级除水罐组,11、风冷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实质性特点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所示的一种带制氧发生部的一体式臭氧发生装置,由支架以及设于支架内的制氧发生部1和臭氧发生部2组成,所述制氧发生部1包括若干毗邻设置的罐体组件,所述支架包括底框3、顶框5以及中置框4,所述罐体组件竖向设置,以使底框3、顶框5和中置框4通过罐体组件固接,臭氧发生部2接收来自制氧发生部1生产的氧气并加工形成臭氧。通过合理优化支架结构来减小制氧发生部1的体积,进而在不增加原有制氧机体积的情况下,将臭氧发生部2和制氧发生部1统一装配,既确保制氧发生部1与臭氧发生部2匹配工作,无需在实用现场进行装配调试,还将制氧发生部1和臭氧发生部2安装在一个呈立方体状的支架内,使得整机外轮廓归整,方便运输和安装。

在实际操作中,所述支架包括底框3、顶框5以及中置框4,底框3顶框5以及中置框4间通过竖置的罐体组件固接,通过省去原有结构中的立柱来减小相邻罐体组件间距离,进而为安装臭氧发生部2腾出安装腔7。罐体组件既起到存储和处理气体的作用,还起到立柱的作用,确保底框3、顶框5以及中置框4自身姿态以及相对位置固定,由此确保其余部件获得有效定位支撑,还能确保整体外轮廓保持不变,为安装侧板提供有效支撑。

在实际操作中,所述中置框4上开设通孔6,所述罐体组件穿置固接在对应的通孔6中,所述罐体组件的底端与底框3固接,顶端与顶框5固接。所述通孔6的数量和位置均与各罐体组件内的各单元罐体逐一对应匹配,中置框4对各单元罐体起到水平向定位的作用,各单元罐体对中置框4起到竖向承托定位的作用。所述底框3和顶框5均至少与部分单元罐体固接,起到相互定位的作用。

在实际操作中,所述罐体组件与底框3、顶框5以及中置框4间均通过焊接方式固接。所述罐体组件与支架间还可以使用其他固接方式,例如螺栓连接、卡扣固接等,均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

在实际操作中,所述支架内设有安装腔7(如图2所示),所述臭氧发生部2设置在安装腔7内。所述安装腔7位于所述顶框5和中置框4间夹层的侧部。所述安装腔7位于支架上部一侧,既方便通过整体方式安装臭氧发生部2,还方便对臭氧发生部2进行检修和更换,提升使用体验。此外,将安装腔7设置在支架一侧,方便制氧发生部1集中设置和优化结构,有效提升节省空间效果。

在实际操作中,所述罐体组件包括一级除水罐组、二级除水罐组10、制氧罐组8以及储气罐组,所述二级除水罐组10和制氧罐组8分置在支架前部,所述储气罐组设置在支架中部,所述一级除水罐组设置在支架后部一侧,所述支架后部另一侧上部安装所述臭氧发生部2。外界空气依次通过一级除水罐组、二级除水罐组10后通过制氧罐组8生成可储存于储气罐组的高浓度氧气,以备臭氧发生部2使用。

在实际操作中,所述顶框5设有供臭氧发生部2顶面敞露的敞口,所述臭氧发生部2通过穿越敞口的出气管与外界通连,顶框5设有敞口,方便散热和向外铺设出气管,以便产生的臭氧被及时外排使用。

在实际操作中,所述制氧发生部1包括与一级除水罐组串联的风冷机11,所述风冷机11设置在所述中置框4下方且与所述臭氧发生部2竖向对齐。风冷机11对空气进行降温,以使空气内湿气冷凝并外排,由于风冷机11呈长方体,所以,可以将风冷机11与臭氧发生部2竖向叠置设置,既有效利用位于安装腔7下方的空间,还方便整机拆装维护。

在实际操作中,所述臭氧发生部2的进气管与储气罐组通连,所述储气罐组上设有压力表。所述制氧发生部1和臭氧发生部2会通过一体式的控制系统进行统一控制,由于臭氧发生部2对原料的纯度和压力均有要求,在使用时,先启动制氧发生部1,并对储气罐组内的氧气原料的检测,当储气罐组内的氧气原料满足臭氧发生部2的使用要求后,再开启臭氧发生部2,既有效提升臭氧生产效率,还有效降低能耗,防止臭氧发生部2因提前运行而发生增加能耗的情况。此外,当储气罐组内氧气原料在预设时间内始终未达到设置要求时,系统发出报警并控制制氧发生部1停机,避免制氧发生部1因长时间运行而发生增加能耗的情况。

在实际操作中,所述储气罐组包括若干储气罐体9,所述储气罐体9沿所述臭氧发生部2边缘依次排列。为了有效利用各罐体组件间的空隙,将储气罐组拆分形成若干储气罐体9,各储气罐体9具有较小的直径,既能有效填充各罐体组件间的空隙,还有效减小相邻罐体组件间距离,进而提升制氧发生部1的紧凑性。由于各罐体组件的直径较小,会影响罐体组件瞬时储气量和出气量,所以,所述储气罐体9为互为并联的两组,各组内储气罐体9依次串联设置,两组储气罐体9同步接收和外排,提升罐体组件瞬时储气量和出气量,满足对流量的要求。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