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岩/矿棉离心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951388发布日期:2020-08-21 16:02阅读:451来源:国知局
一种岩/矿棉离心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岩/矿棉离心机。



背景技术:

目前岩/矿棉是广泛应用于建筑墙体的保温材料,岩/矿棉成纤设备是决定岩/矿棉产量和质量的重要设备。四辊成纤离心机是目前是市面上使用最多的岩/矿棉成纤设备,其具有四个离心辊,如图1所示,四根离心辊分别为第一辊1、第二辊2、第三辊3和第四辊4,传统的离心辊直径均为180-230毫米,其中,第一辊1为承接辊,用于承接熔融体;第二辊2位于第一辊1的侧下方,且高度差超过110mm,用于导向,使熔融体甩至第三辊3上;第三辊3位于第一辊1下方且其轴心向远离第二辊2的一侧偏移,用于成纤;第四辊4位于第二棍下方,用于排渣+成纤。由于只有两根辊用于成纤,因此这种布置方式及直径设计限制了岩/矿棉的成纤率,并且渣球较多,即限制了岩/矿棉的产量和质量,使得目前的岩/矿棉产量最高只能达到4吨/小时,无法进行突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高产量的岩/矿棉离心机。

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岩/矿棉离心机,包括:机座以及设置于所述机座上的四根离心辊;所述四根离心辊分别为第一辊、第二辊、第三辊和第四辊;其中,所述第二辊位于第一辊的一侧,第二辊的轴心与所述第一辊的轴心之间的高度差为-60~40mm;所述第三辊位于所述第一辊下方,且其轴心向靠近第二辊的一侧偏移。

进一步地,基座的两侧呈熊猫脸形状,即两侧面均由两端圆弧连接而成;四段圆弧分别于四根离心辊同轴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辊与所述第一辊相对面的外缘切线之间的间距为7.5~22mm。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辊轴心与所述第一辊轴心之间的水平间距为20~120mm。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辊的轴心与所述第一辊的轴心之间的高度差为290~390mm。

进一步地,所述第四辊直径不小于第三辊直径。

进一步地,以所述第一辊的轴心为原点建立坐标系,所述第二辊的轴心坐标为(-300mm±50mm,-10mm±50mm),所述第三辊的轴心坐标为(-70mm±50mm,-340mm±50mm),所述第四辊的轴心坐标为(-430mm±50mm,-480mm±50mm);

或者,以所述第一辊的轴心为原点建立坐标系,所述第二辊的轴心坐标为(300mm±50mm,-10mm±50mm),所述第三辊的轴心坐标为(70mm±50mm,-340mm±50mm),所述第四辊的轴心坐标为(430mm±50mm,-480mm±50mm)。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辊直径为260~328mm;所述第二辊直径为296~355mm;所述第三辊直径为313~377mm;所述第四辊直径为329~381mm。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辊直径大于所述第一辊直径。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辊直径为260mm~288mm或者288mm~318mm;所述第二辊直径为296mm~325mm或者325mm~355mm;所述第三辊直径为313mm~343mm或者343mm~377mm;所述第四辊直径为329mm~352mm或者352mm~381mm。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辊工作时的转速设置为3000~7500转/分钟,第二辊工作时的转速设置为4000~7500转/分钟,第三辊工作时的转速设置为5000~12000转/分钟,第四辊工作时的转速设置为5000~12000转/分钟。

本实用新型具有积极的效果:(1)本实用新型的第二辊的轴心与所述第一辊的轴心之间的高度差为-60~40mm,第三辊位于所述第一辊下方,且其轴心向靠近第二辊的一侧偏移,这种结构使得四根离心辊均能成纤,并且生产过程中渣球少,大大提升了岩/矿棉离心机的成纤率。

(2)相对于传统岩/矿棉离心机,本实用新型四根离心辊之间的间距设置,使得成纤范围得到了提升,使成纤更加均匀,产品质量更好。

(3)相对于传统岩/矿棉离心机,本实用新型增加了四根离心辊的直径,并且四根离心辊的直径不统一,不但能够进一步提升成纤率,还能减少一次毡的面密度,岩/矿棉板的拉拔强度和抗压强度提升,该岩/矿棉离心机的的产量最高可达8吨/小时,大大突破了现有岩/矿棉离心机的产量上限。

(4)相对于传统岩/矿棉离心机,本实用新型增加了四根离心辊的转速,能够得到更细的岩/矿棉纤维,更细的纤维可以降低导热系数,使得岩/矿棉产品的保温效果更好,进一步提升了产品质量。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地理解,下面根据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图1为现有岩/矿棉离心机的四根离心辊布置及岩/矿棉走向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岩/矿棉离心机的四根离心辊的布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见图2,本实施例的岩/矿棉离心机,包括:机座5以及设置于机座5上的四根离心辊。四根离心辊分别为第一辊1、第二辊2、第三辊3和第四辊4。

其中,第二辊2位于第一辊1的一侧,第二辊2的轴心与第一辊1的轴心之间的高度差为-60~40mm。第三辊3位于第一辊1下方,且其轴心向靠近第二辊2的一侧偏移。第二辊2与第一辊1相对面的外缘切线之间的间距为7.5~22mm,第三辊3轴心与第一辊1轴心之间的水平间距为20~120mm,第三辊3的轴心与第一辊1的轴心之间的高度差为290~390mm,此间距设置,使得成纤范围得到了提升,使成纤更加均匀。

以第一辊1的轴心为原点建立坐标系,第二辊2的轴心坐标为(-300mm±50mm,-10mm±50mm),第三辊3的轴心坐标为(-70mm±50mm,-340mm±50mm),第四辊4的轴心坐标为(-430mm±50mm,-480mm±50mm)。在此坐标系下,四根离心辊均能成纤。

第一辊1直径为260~328mm。第二辊2直径为296~355mm,并且第二辊2直径大于第一辊1直径。第三辊3直径为313~377mm。第四辊4直径为329~381mm,并且第四辊4直径不小于第三辊3直径。本实施例的岩/矿棉离心机增加了四根离心辊的直径,并且四根离心辊的直径不统一,不但能够进一步提升成纤率,还能减少一次毡的面密度,使得岩/矿棉板的拉拔强度和抗压强度提升,该岩/矿棉离心机的的产量最高可达8吨/小时,大大突破了现有岩/矿棉离心机的产量上限。

四根离心辊的工作速度分别为:第一辊1工作时的转速设置为3000~7500转/分钟,第二辊2工作时的转速设置为4000~7500转/分钟,第三辊3工作时的转速设置为5000~12000转/分钟,第四辊4工作时的转速设置为5000~12000转/分钟。在此转速设置下,岩/矿棉纤维更细,更细的纤维可以降低导热系数,使得岩/矿棉产品的保温效果更好,有效提升了产品质量。

基座5的两侧面均由两端圆弧连接而成,四段圆弧分别与四根离心辊同轴设置。

本实施例的岩/矿棉离心机生产岩/矿棉的方法为:熔融体落到所述第一辊1上,在所述第二辊2、所述第三辊3以及所述第四辊4之间流动,所述第一辊1、第二辊2、第三辊3和第四辊4均能成纤。具体地,第一辊1开始成纤,第二辊2、第三辊3和第四辊4均大量成纤。由于四根离心辊均能成纤,因此大大提升了岩/矿棉离心机的成纤率。

下面分别对两组不同直径的岩/矿棉离心机进行测试:

第一组:第一辊1直径为260mm~288mm,第二辊2直径为296mm~325mm,第三辊3直径为313mm~343mm,第四辊4直径为329mm~352mm。经测试,该组直径下的岩/矿棉离心机的产量可达4~6吨/小时。

第二组:第一辊1直径为288mm~318mm,第二辊2直径为325mm~355mm,第三辊3直径为343mm~377mm,第四辊4直径为352mm~381mm。经测试,该组直径下的岩/矿棉离心机的产量可达6~8吨/小时。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以第一辊1的轴心为原点建立坐标系,第二辊2的轴心坐标为(300mm±50mm,-10mm±50mm),第三辊3的轴心坐标为(70mm±50mm,-340mm±50mm),第四辊4的轴心坐标为(430mm±50mm,-480mm±50mm)。

与实施例1相比,本实施例四根离心辊的位置是实施例中四根离心辊的镜像位置。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