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管双面焊接单晶炉副炉室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483580发布日期:2020-10-13 07:47阅读:93来源:国知局
一种内管双面焊接单晶炉副炉室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单晶炉副炉室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内管双面焊接单晶炉副炉室。



背景技术:

单晶硅炉是一种在惰性气体(氮气、氦气为主)环境中,用石墨加热器将多晶硅等多晶材料熔化,用直拉法生长无错位单晶的设备,单晶硅生长炉是生产太阳能电池所需单晶硅的拉晶装置,它主要由副室、翻板箱、炉盖、主炉室、下炉室、炉底板六大部分组成;随着单晶硅太阳能电池需求的不断增加,市场竞争也日趋激烈,提高单晶硅炉设备的生产效率和降低制造成本越来越受到重视。

市场上的单晶炉,内管与上法兰,下法兰分别内外满焊,因为上下法兰外径比外管的内径要大,外管无法直接套用上去,只能借用工装顶开外管,使外管内径大于法兰的外径,然后套进去,因为要借用工装顶开外管,使外管内径大于法兰的外径,然后套进去,使用工装套进去,操作工装比较浪费时间,效率较低的问题,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内管双面焊接单晶炉副炉室。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管双面焊接单晶炉副炉室,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市场上的单晶炉,内管与上法兰,下法兰分别内外满焊,因为上下法兰外径比外管的内径要大,外管无法直接套用上去,只能借用工装顶开外管,使外管内径大于法兰的外径,然后套进去,因为要借用工装顶开外管,使外管内径大于法兰的外径,然后套进去,使用工装套进去,操作工装比较浪费时间,效率较低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内管双面焊接单晶炉副炉室,包括下法兰和第一外管,所述下法兰上端一侧焊接固定有第一侧立柱,且下法兰上端另一侧焊接固定有第二侧立柱,所述第一外管焊接固定于下法兰上端中部,且第一外管上端设置有活动调节组件,所述活动调节组件内部设置有卡合组件,且卡合组件上端设置有上法兰。

优选的,所述活动调节组件包括内连接管、连接管和第二外管,所述内连接管外侧卡合设置有连接管,且连接管外侧卡合设置有第二外管。

优选的,所述连接管的外侧与第二外管的内侧紧密贴合,且第二外管通过焊接与上法兰构成一体化结构。

优选的,所述卡合组件包括内卡合块、卡合槽和外卡合块,所述内卡合块外侧开设有卡合槽,且卡合槽外侧设置有外卡合块。

优选的,所述外卡合块通过焊接与连接管构成固定结构,所述内卡合块通过焊接与内连接管构成固定结构,且内卡合块通过卡合槽与外卡合块构成卡合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将连接管与上法兰下端的第二外管先焊接固定,再将内连接管沿着连接管内侧向下移动,直到内连接管与下法兰上端的第一外管接触,可将内连接管与第一外管焊接固定,可满足上法兰和下法兰与内连接管的焊接固定,操作简便,提高生产效率,进一步节约企业成本。

2、本实用新型在对该单晶炉进行组装时,将内连接管卡合固定于连接管内侧,同时内卡合块通过卡合槽与外卡合块可卡合进行固定,提高内连接管与连接管之间接触面的密封性和连接稳定性,提高使用该单晶炉副炉室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视剖析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局部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下法兰;2、第一侧立柱;3、第二侧立柱;4、第一外管;5、活动调节组件;501、内连接管;502、连接管;503、第二外管;6、卡合组件;601、内卡合块;602、卡合槽;603、外卡合块;7、上法兰。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内管双面焊接单晶炉副炉室,包括下法兰1、第一侧立柱2、第二侧立柱3、第一外管4、活动调节组件5、内连接管501、连接管502、第二外管503、卡合组件6、内卡合块601、卡合槽602、外卡合块603和上法兰7,下法兰1上端一侧焊接固定有第一侧立柱2,且下法兰1上端另一侧焊接固定有第二侧立柱3,第一外管4焊接固定于下法兰1上端中部,且第一外管4上端设置有活动调节组件5,活动调节组件5包括内连接管501、连接管502和第二外管503,内连接管501外侧卡合设置有连接管502,且连接管502外侧卡合设置有第二外管503,连接管502的外侧与第二外管503的内侧紧密贴合,且第二外管503通过焊接与上法兰7构成一体化结构,将连接管502与上法兰7下端的第二外管503先焊接固定,再将内连接管501沿着连接管502内侧向下移动,直到内连接管501与下法兰1上端的第一外管4接触,可将内连接管501与第一外管4焊接固定,可满足上法兰7和下法兰1与内连接管501的焊接固定,操作简便,提高生产效率,进一步节约企业成本,活动调节组件5内部设置有卡合组件6,且卡合组件6上端设置有上法兰7,卡合组件6包括内卡合块601、卡合槽602和外卡合块603,内卡合块601外侧开设有卡合槽602,且卡合槽602外侧设置有外卡合块603,外卡合块603通过焊接与连接管502构成固定结构,内卡合块601通过焊接与内连接管501构成固定结构,且内卡合块601通过卡合槽602与外卡合块603构成卡合结构,在对该单晶炉进行组装时,将内连接管501卡合固定于连接管502内侧,同时内卡合块601通过卡合槽602与外卡合块603可卡合进行固定,提高内连接管501与连接管502之间接触面的密封性和连接稳定性,提高使用该单晶炉副炉室的实用性。

工作原理:对于这一种内管双面焊接单晶炉副炉室首先下法兰1上端一侧焊接固定有第一侧立柱2,且下法兰1上端另一侧焊接固定有第二侧立柱3,第一外管4上端设置有活动调节组件5,将连接管502与上法兰7下端的第二外管503先焊接固定,再将内连接管501沿着连接管502内侧向下移动,直到内连接管501与下法兰1上端的第一外管4接触,可将内连接管501与第一外管4焊接固定,可满足上法兰7和下法兰1与内连接管501的焊接固定,操作简便,提高生产效率,进一步节约企业成本,且活动调节组件5内部设置有卡合组件6,在对该单晶炉进行组装时,将内连接管501卡合固定于连接管502内侧,同时内卡合块601通过卡合槽602与外卡合块603可卡合进行固定,提高内连接管501与连接管502之间接触面的密封性和连接稳定性,提高使用该单晶炉副炉室的实用性,就这样完成整个内管双面焊接单晶炉副炉室的使用过程。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技术特征:

1.一种内管双面焊接单晶炉副炉室,包括下法兰(1)和第一外管(4),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法兰(1)上端一侧焊接固定有第一侧立柱(2),且下法兰(1)上端另一侧焊接固定有第二侧立柱(3),所述第一外管(4)焊接固定于下法兰(1)上端中部,且第一外管(4)上端设置有活动调节组件(5),所述活动调节组件(5)内部设置有卡合组件(6),且卡合组件(6)上端设置有上法兰(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管双面焊接单晶炉副炉室,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调节组件(5)包括内连接管(501)、连接管(502)和第二外管(503),所述内连接管(501)外侧卡合设置有连接管(502),且连接管(502)外侧卡合设置有第二外管(50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内管双面焊接单晶炉副炉室,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502)的外侧与第二外管(503)的内侧紧密贴合,且第二外管(503)通过焊接与上法兰(7)构成一体化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管双面焊接单晶炉副炉室,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合组件(6)包括内卡合块(601)、卡合槽(602)和外卡合块(603),所述内卡合块(601)外侧开设有卡合槽(602),且卡合槽(602)外侧设置有外卡合块(60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内管双面焊接单晶炉副炉室,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卡合块(603)通过焊接与连接管(502)构成固定结构,所述内卡合块(601)通过焊接与内连接管(501)构成固定结构,且内卡合块(601)通过卡合槽(602)与外卡合块(603)构成卡合结构。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内管双面焊接单晶炉副炉室,包括下法兰和第一外管,所述下法兰上端一侧焊接固定有第一侧立柱,且下法兰上端另一侧焊接固定有第二侧立柱,所述第一外管焊接固定于下法兰上端中部,且第一外管上端设置有活动调节组件,所述活动调节组件内部设置有卡合组件,且卡合组件上端设置有上法兰。该内管双面焊接单晶炉副炉室,将连接管与上法兰下端的第二外管先焊接固定,再将内连接管沿着连接管内侧向下移动,直到内连接管与下法兰上端的第一外管接触,可将内连接管与第一外管焊接固定,可满足上法兰和下法兰与内连接管的焊接固定,操作简便,提高生产效率,进一步节约企业成本,提高该单晶炉副炉室的实用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凌宇;戴永丰;谭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德弘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2.11
技术公布日:2020.10.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