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火柴加工用沾料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784038发布日期:2020-08-07 20:22阅读:270来源:国知局
一种火柴加工用沾料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沾料机,尤其涉及一种火柴加工用沾料机。



背景技术:

火柴是根据物体摩擦生热的原理,利用强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化学活性,制造出的一种能摩擦发火的取火工具。十八世纪的下半叶主要是利用黄磷为发火剂。由于黄磷有毒,后来又逐渐为硫化磷火柴取代。后者虽然无毒,但随时都有自燃的可能,很不安全。1855年,世界上在瑞典建立的火柴厂研制成功安全火柴,逐渐为世界各国所采用。火柴加工过程中,需要将火柴梗一端沾上适量的药料,才能完成火柴的制作。

目前,大多数都是通过人工将火柴梗沾好药料,首先需要先用工具将药料刮平整,再移动火柴梗一端插入药料内进行沾料,如此需要人移动工具和火柴梗移动,反复操作,人的手容易酸痛影响工作效率,且利用机器动力完成沾料动作的话,不具备将药料刮平整的功能,导致火柴梗难以均匀的沾料。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需要人手移动工具将药料刮平整,手易酸痛影响工作效率,且通过机器完成沾料,不能将药料刮平整,导致火柴梗难以均匀的沾料的缺点,技术问题为:提供一种能够代替人工将药料刮平整,避免手酸痛影响工作效率,使火柴梗能均匀的沾料的火柴加工用沾料机。

技术方案为:一种火柴加工用沾料机,包括有:底座,所述底座一侧边缘位置对称式的固接有支撑杆;装料框,所述装料框安装于远离所述底座的四根所述支撑杆端部之间;驱动机构,安装于朝向所述装料框的所述底座一侧,用于提供动力;刮料机构,安装于所述装料框与所述驱动机构之间,其与所述装料框配合,用于将药料刮平整。

进一步,驱动机构包括有:支板,所述支板的数量至少为两块,其对称式的安装于靠近所述支撑杆的所述底座一侧;转轴,所述转轴转动式的穿接于远离所述底座的两块所述支板一部之间,其中部固定套装有齿轮;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数量至少为两块,其对称式的安装于朝向所述装料框的所述底座一侧,且所述支撑板与所述支板相对应;转杆,所述转杆转动式的穿接于远离底座的两块所述支撑板一部之间,其一端与所述转轴一端之间连接有传动组件,其另一端与所述转轴另一端之间也连接有传动组件,且所述转杆与所述刮料机构连接;踏板,所述踏板铰接于朝向所述装料框的所述底座一侧中部,其远离底座的一侧中部固接有弧形齿条,所述弧形齿条与所述齿轮啮合;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数量至少为两根,其连接于远离所述装料框的所述踏板一侧与朝向所述装料框的所述底座一侧之间。

进一步,刮料机构包括有:异形槽,所述装料框靠近所述支撑杆的内两侧都开有异形槽;刮板,所述刮板滑动式的放置于两条所述异形槽之间,用于将药料刮平整;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数量至少为两根,其位于所述异形槽内,且所述第二弹簧一端与所述刮板一侧固定连接,另一端与远离所述刮板的所述异形槽内侧固定连接;导线轮,所述导线轮转动式的安装于远离所述刮板的所述异形槽内部;绕线轮,所述绕线轮固定套装于靠近所述支撑板的所述转杆一部,其上绕有拉线,所述拉线尾端绕过所述导线轮与朝向所述第二弹簧的所述刮板一侧固定连接。

进一步,还包括有压料机构,压料机构包括有:竖板,所述竖板安装于远离所述刮板的所述装料框外一侧;摆动板,所述摆动板铰接于远离所述底座的所述竖板两侧之间,其与所述踏板接触配合;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安装于远离所述底座与所述刮板的所述竖板一侧;缸体,所述缸体的数量至少为两个,其固定穿接于远离所述竖板的所述固定板一部;第一活塞杆,所述第一活塞杆滑动式的穿接于朝向所述摆动板的所述缸体一侧,其与所述缸体滑动配合,且所述第一活塞杆朝向所述摆动板的端部滑动式的放置有活动杆,所述活动杆与所述摆动板接触配合;弹性件,所述弹性件连接于远离所述摆动板的所述活动杆端部与所述第一活塞杆内部之间;弧形管,所述弧形管连接于远离所述底座的所述缸体一侧中部并连通;第二活塞杆,所述第二活塞杆滑动式的放置于所述弧形管内,其远离所述缸体的端部贯穿所述弧形管端部;第三弹簧,所述第三弹簧套装于所述第二活塞杆上,其一端与靠近所述缸体的所述第二活塞杆端部固定连接,另一端与远离所述缸体的所述弧形管内一侧固定连接;压板,所述压板铰接于远离所述底座的所述竖板一侧,其朝向所述缸体的一侧与远离所述缸体的所述第二活塞杆端部固定连接。

进一步,还包括有:挡杆,所述挡杆滑动式的穿接于远离所述摆动板的其中一根所述支撑杆一部,其与所述踏板接触配合;卡块,所述卡块安装于远离所述踏板的所述挡杆端部;双槽块,所述双槽块安装于靠近所述挡杆的所述支撑杆一侧,其与所述卡块接触配合。

进一步,还包括有:接触板,所述接触板滑动式的放置于远离所述弧形管的所述压板一侧;第四弹簧,所述第四弹簧的数量至少为九个,其间隔连接于朝向所述弧形管的所述接触板一侧与所述压板内部之间。

有益效果为:

1、通过将药料倒入装料框内,踩动踏板,即可使得刮板向后移动将药料刮平整,再将火柴梗一端插入药料内进行沾料,完成火柴的制作,则无需人们手动用工具将药料刮平整,避免手酸痛影响工作效率。

2、通过压料机构的作用,能将火柴梗压紧在药料内,也就使得火柴梗能更均匀的沾料,且无需人手将火柴梗扶着,比较省力。

3、通过挡杆的作用,能对踏板进行限位,无需使用踏板时,避免人们误碰到踏板导致刮板移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b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中零部件名称及序号:1底座,2支撑杆,3装料框,4驱动机构,41踏板,42支板,43转轴,44传动组件,45支撑板,46转杆,47弧形齿条,48第一弹簧,49齿轮,5刮料机构,51刮板,52绕线轮,53拉线,54异形槽,55导线轮,56第二弹簧,6压料机构,61竖板,62摆动板,63固定板,64缸体,65弧形管,66第一活塞杆,67压板,68第二活塞杆,69第三弹簧,610活动杆,611弹性件,7双槽块,8挡杆,9卡块,10接触板,11第四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图3,一种火柴加工用沾料机,包括有底座1、支撑杆2、装料框3、驱动机构4和刮料机构5,底座1顶部左右两侧前部都对称式的固接有支撑杆2,四根支撑杆2顶端之间固接有装料框3,底座1顶部设有驱动机构4,驱动机构4与装料框3之间设有刮料机构5,刮料机构5与装料框3配合。

驱动机构4包括有踏板41、支板42、转轴43、传动组件44、支撑板45、转杆46、弧形齿条47、第一弹簧48和齿轮49,底座1顶部中间铰接有踏板41,踏板41顶部中间固接有弧形齿条47,底座1顶部左右两侧前部都固接有支板42,支撑板45位于左右两侧支撑杆2之间,左右两侧支撑板45上部之间转动式的连接有转轴43,转轴43中部固接有齿轮49,齿轮49与弧形齿条47啮合,底座1顶部后侧左右两部都固接有支撑板45,左右两侧支撑板45上部之间转动式的连接有转杆46,转杆46左右两端分别与转轴43左右两部之间连接有传动组件44,转杆46左右两部都与刮料机构5连接,踏板41底部后侧左右两侧与底座1顶部后侧之间连接有第一弹簧48。

刮料机构5包括有刮板51、绕线轮52、拉线53、导线轮55和第二弹簧56,装料框3内左右两侧面上部都开有异形槽54,左右两侧异形槽54之间滑动式的设有刮板51,刮板51后侧面左右两侧与异形槽54后侧之间连接有第二弹簧56,异形槽54后部转动式的连接有导线轮55,转杆46左右两部都固接有绕线轮52,绕线轮52上绕有拉线53,左右两侧拉线53尾端分别绕过导线轮55与刮板51后侧面左右两侧固定连接。

首先操作人员将以蜡油和含氯酸钾合成的药料倒入装料框3内,再手拿一扎火柴梗,踩动驱动机构4运作,驱动机构4运作带动刮料机构5运作,刮料机构5运作将装料框3内的药料刮平整,即可将火柴梗一端插入药料内进行沾料。当火柴梗一端沾好药料后,移动火柴梗与药料脱离,松开驱动机构4运作复位,驱动机构4复位带动刮料机构5复位,如此反复,每当一扎火柴梗需要沾料时,即可使得药料平整,避免火柴梗端部不能均匀的沾到药料。

当适量的药料倒入装料框3内时,操作人员踩动踏板41前端向下摆动,踏板41前端向下摆动使得后端向上摆动,第一弹簧48拉伸,踏板41摆动带动弧形齿条47反转,弧形齿条47反转带动齿轮49反转,齿轮49反转带动转轴43反转,转轴43反转带动传动组件44反转,传动组件44反转带动转杆46反转,转杆46反转带动刮料机构5运作,刮料机构5运作将药料刮平整,即可将火柴梗一端插入药料内进行沾料。当火柴梗一端沾料完成,且与药料脱离时,松开踏板41,因第一弹簧48的作用,踏板41后端向下摆动复位,也就带动弧形齿条47正转复位,转杆46也就带动刮料机构5运作复位。

当适量的药料倒入至装料框3内时,操作人员先踩动踏板41前端向下摆动,转杆46反转带动绕线轮52反转,绕线轮52反转将拉线53卷起,拉线53卷起带动刮板51向后移动,第二弹簧56压缩,刮板51向后移动则将药料刮平整,当刮板51向后移动至最大行程时,停止踩动踏板41,即可将火柴梗一端插入药料内进行沾料。当火柴梗一端沾料完成后,移动火柴梗与药料脱离,松开踏板41,转杆46正转带动绕线轮52正转,绕线轮52正转使得拉线53被放松,因第二弹簧56的作用,刮板51向前移动复位。如此,每当火柴梗一端需要沾料时,可将药料刮平整不影响沾料。

实施例2

请参阅图1和图2,本实施例相对于实施例1,主要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还包括有压料机构6,压料机构6包括有竖板61、摆动板62、固定板63、缸体64、弧形管65、第一活塞杆66、压板67、第二活塞杆68、第三弹簧69、活动杆610和弹性件611,装料框3外后侧面固接有竖板61,竖板61顶部中间铰接有压板67,竖板61后侧面上部固接有固定板63,固定板63后侧左右两部都嵌入式的安装有缸体64,缸体64内下部滑动式的设有第一活塞杆66,第一活塞杆66底部滑动式的设有活动杆610,活动杆610顶端与第一活塞杆66内部之间连接有弹性件611,缸体64顶部中间连接有弧形管65,弧形管65与缸体64内连通,弧形管65内滑动式的设有第二活塞杆68,第二活塞杆68前端与压板67后侧面上部固定连接,第二活塞杆68底端与弧形管65内前侧面之间绕接有第三弹簧69,竖板61左右两侧面上部之间铰接有摆动板62,摆动板62与踏板41后端接触,摆动板62后侧面与活动杆610底端接触。

初始时,缸体64内有适量的液体,首先操作人员用手将压板67挡住,当操作人员踩动踏板41前端向下摆动时,踏板41后端向上摆动带动摆动板62向上摆动,由于压板67被挡住,摆动板62向上摆动带动活动杆610向上移动,弹性件611压缩,当刮板51向后移动至最大行程时,操作人员停止踩动踏板41,将火柴梗的一端插入药料内,松开压板67,因弹性件611的作用,弹性件611带动第一活塞杆66向上移动,第一活塞杆66向上移动推动液体向上移动,液体向上移动排入弧形管65内,液体也就带动第二活塞杆68向前移动,第三弹簧69压缩,第二活塞杆68向前移动带动压板67向下摆动,压板67向下摆动与火柴梗接触将其压紧。当火柴梗一端沾料完成后,松开踏板41,摆动板62也就向下摆动复位,因第三弹簧69的作用,第二活塞杆68向后移动带动压板67向上摆动与火柴梗脱离,第二活塞杆68向后移动复位将液体推回至缸体64内,液体也就带动第一活塞杆66向下移动复位,第一活塞杆66通过弹性件611带动活动杆610向下移动复位,同时,踏板41复位使得绕线轮52正转,拉线53被放松,刮板51被火柴梗挡住,操作人员将火柴梗取下,因第二弹簧56的作用,刮板51向前移动复位带动拉线53复位。如此,可使火柴梗更好、更均匀的进行沾料。

实施例3

请参阅图1、图2和图4,本实施例相对于实施例1和实施例2,主要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还包括有双槽块7、挡杆8和卡块9,右方前侧支撑杆2上部横向滑动式的设有挡杆8,挡杆8左部与踏板41接触配合,挡杆8右端固接有卡块9,右侧前侧支撑杆2右侧下部固接有双槽块7,双槽块7与卡块9配合。

还包括有接触板10和第四弹簧11,压板67前侧滑动式的嵌入式设有接触板10,接触板10后侧面与压板67内部之间均匀间隔的连接有第四弹簧11。

当需要踩动踏板41前端向下摆动时,转动卡块9与双槽块7脱离,再拉动卡块9向右移动带动挡杆8向右移动,挡杆8向右移动不将踏板41挡住,松开卡块9,因重力的作用,卡块9转动至双槽块7内与其配合,卡块9与双槽块7配合将挡杆8固定,即可踩动踏板41。当无需使用本装置时,拉动卡块9转动与双槽块7脱离,推动卡块9带动挡杆8向左移动复位,松开卡块9,卡块9转动复位与双槽块7接触。如此,可避免人们误碰踏板41导致刮板51移动。

当压板67向下摆动时,压板67还带动接触板10向下摆动,接触板10向下摆动与火柴梗接触,因第四弹簧11的作用,接触板10始终与火柴梗接触。当压板67向上摆动复位时,压板67也就带动接触板10向上摆动复位。如此,可使压板67更好的将火柴梗压紧。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发明实施例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发明实施例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发明实施例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发明实施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