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颖的窑变雨林蓝釉陶瓷容器的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1984763发布日期:2020-08-25 19:22阅读:25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陶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雨林蓝釉日用陶瓷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由于釉面是深蓝底色中密布着白色细纹,状如雨丝般垂落而下,颇有热带雨林的风情,故被命名为雨林蓝釉。由于在当前日用陶瓷企业在节能环保的新形势下,普遍采用了以天然气为清洁能源的辊道窑烧制陶瓷制品,而辊道窑的烧成周期很短,这对于烧成时间需要较长的窑变釉陶瓷制品烧成是个制约因素。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目的: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能适应辊道窑常规的5小时左右、实施烧成控制十分简便的雨林蓝釉陶瓷容器的制备方法,该釉面呈现出丝丝雨点垂落这一独特的神韵效果,可广泛应用于陶瓷制品的表面装饰。

技术方案: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新颖的窑变雨林蓝釉陶瓷容器的制备方法,它包括,

(1)坯料制备:将坯料:球:水按照质量比1:1:0.4-0.5配比,球磨3.5-5小时,搅拌过筛吸铁,储存陈腐,注浆成型;

(2)素烧:烧成温度960℃,烧成时间5小时;

(3)底釉及面釉制备:分别对底釉和面釉按料:球:水按照质量比1:1.5:1.1-1.2配比,球磨24小时,当釉浆细度达到250目筛筛余为0.4-0.6%即可,浓度调整到底釉为30波美度、面釉为42波美度;

(4)上釉:先用浸釉法施底釉,再用浸釉法或者淋釉法施面釉,釉层总厚度控制在1-2毫米;

(5)釉烧:待干燥后进入辊道窑,烧成温度1180-1190℃,烧成周期5小时,烧成出窑;

(6)检验:检查外釉面是否存在针孔缩釉、釉泡等缺陷。

优选地,在步骤(3)中,所述底釉:按照重量份数计,它包括长石32-40份,石英26-32份,方解石5-10份,苏州土3-6份,二氧化锰8-12份,宜兴白土10-13份,宜兴土骨1-3份。

优选地,在步骤(3)中,所述面釉:按照重量份数计,它包括平江钾长石34-42份,湖州石英4-7份,长兴方解石8-12份,苏州高岭土6-9份,玻璃粉8-12份,工业纯氧化锌5-7份,工业纯碳酸钡2-4份,工业纯碳酸锶3-6份,氧化铁6-9份,工业纯氧化铜3-5份,钴蓝色料2-4份。

优选地,在步骤(3)中,当釉浆细度达到250目筛筛余为0.5%即可。

优选地,在步骤(5)中,烧成温度为1185℃。

优选地,在步骤(5)中,无需单独进行冷却保温阶段的处置。

有益效果: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显著优点是:本发明采用二次施釉方法,即先在素烧好的坯体上用浸釉法施底釉,然后再用浸釉或淋釉法施面釉,因为在呈深蓝色的底釉中所采用两种宜兴本地传统特产的釉用原料白土和土骨,它们不仅成本低廉,而且均富含铁质成份,在釉料中起到发色作用和协助面釉在冷却过程中促进氧化铁微结晶体充分析出,同时面釉中是以氧化锌、氧化铁为引晶剂,最主要的是添加了碳酸钡和碳酸锶两种熔剂,由于引入该组合熔剂能够十分有效地通过底釉和面釉在高温煅烧过程中相互之间反应后,使结晶能力良好的氧化锌、氧化铁在釉体中呈现过饱和状态,这样能适应辊道窑快速烧成周期这一较快的冷却时间内,充分完成釉体熔质中晶核析出和成长发育,达到形成美丽高雅的雨林蓝釉面预期效果;通过对底釉和面釉组分的合理选择和比例的精确控制,在容器烧成过程中不必再单独进行冷却保温阶段的处置,即能获得雨林蓝釉的微结晶更稳定的釉面效果。采用该雨林蓝釉装饰的陶瓷制品,其铅、镉溶出量分别小于0.5mg/l和0.25mg/l,符合国家标准规定,确保用户健康。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新颖的窑变雨林蓝釉陶瓷容器的制备方法,它包括,

(1)坯料制备:将坯料:球:水按照质量比1:1:0.4配比,球磨4小时,搅拌过筛吸铁,储存陈腐,注浆成型;

(2)素烧:烧成温度960℃,烧成时间5小时;

(3)底釉及面釉制备:分别对底釉和面釉按料:球:水按照质量比1:1.5:1.1配比,球磨24小时,当釉浆细度达到250目筛筛余0.5%即可,浓度调整到底釉为30波美度、面釉为42波美度;

(4)上釉:先用浸釉法施底釉,再用浸釉法或者淋釉法施面釉,釉层总厚度控制在1.2毫米;

(5)釉烧:待干燥后进入辊道窑,烧成温度1183℃,烧成周期5小时,烧成出窑;

(6)检验:检查外釉面是否存在针孔缩釉、釉泡等缺陷。

在步骤(3)中,所述底釉:按照重量份数计,它包括长石32.3份,石英30.2份,方解石8.6份,苏州土5.7份,二氧化锰9.3份,宜兴白土11.5份,宜兴土骨2.4份。

在步骤(3)中,所述面釉:按照重量份数计,它包括平江钾长石33.1份,湖州石英6.7份,长兴方解石10.1份,苏州高岭土8.6份,玻璃粉10.3份,工业纯氧化锌6.5份,工业纯碳酸钡3.4份,工业纯碳酸锶5.9份,氧化铁7.7份,工业纯氧化铜4.2份,钴蓝色料3.5份。

在步骤(5)中,无需单独进行冷却保温阶段的处置。

实施例2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新颖的窑变雨林蓝釉陶瓷容器的制备方法,它包括,

(1)坯料制备:将坯料:球:水按照质量比1:1:0.5配比,球磨4.5小时,搅拌过筛吸铁,储存陈腐,注浆成型;

(2)素烧:烧成温度960℃,烧成时间5小时;

(3)底釉及面釉制备:分别对底釉和面釉按料:球:水按照质量比1:1.5:1.2配比,球磨24小时,当釉浆细度达到250目筛筛余0.45%即可,浓度调整到底釉为30波美度、面釉为42波美度;

(4)上釉:先用浸釉法施底釉,再用浸釉法或者淋釉法施面釉,釉层总厚度控制在1.5毫米;

(5)釉烧:待干燥后进入辊道窑,烧成温度1185℃,烧成周期5小时,烧成出窑;

(6)检验:检查外釉面是否存在针孔缩釉、釉泡等缺陷。

在步骤(3)中,所述底釉:按照重量份数计,它包括长石34.7份,石英31.5份,方解石7.6份,苏州土4.2份,二氧化锰9.8份,宜兴白土10.7份,宜兴土骨1.5份。

在步骤(3)中,所述面釉:按照重量份数计,它包括平江钾长石38.2份,湖州石英5.1份,长兴方解石11.9份,苏州高岭土7.4份,玻璃粉9.8份,工业纯氧化锌5.7份,工业纯碳酸钡2.6份,工业纯碳酸锶4.5份,氧化铁8.3份,工业纯氧化铜3.6份,钴蓝色料2.9份。

在步骤(5)中,无需单独进行冷却保温阶段的处置。

实施例3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新颖的窑变雨林蓝釉陶瓷容器的制备方法,它包括,

(1)坯料制备:将坯料:球:水按照质量比1:1:0.45配比,球磨5小时,搅拌过筛吸铁,储存陈腐,注浆成型;

(2)素烧:烧成温度960℃,烧成时间5小时;

(3)底釉及面釉制备:分别对底釉和面釉按料:球:水按照质量比1:1.5:1.2配比,球磨24小时,当釉浆细度达到250目筛筛余0.6%即可,浓度调整到底釉为30波美度、面釉为42波美度;

(4)上釉:先用浸釉法施底釉,再用浸釉法或者淋釉法施面釉,釉层总厚度控制在1.8毫米;

(5)釉烧:待干燥后进入辊道窑,烧成温度1188℃,烧成周期5小时,烧成出窑;

(6)检验:检查外釉面是否存在针孔缩釉、釉泡等缺陷。

在步骤(3)中,所述底釉:按照重量份数计,它包括长石32.4份,石英29.7份,方解石8.2份,苏州土3.9份,二氧化锰11.4份,宜兴白土11.9份,宜兴土骨2.5份。

在步骤(3)中,所述面釉:按照重量份数计,它包括平江钾长石39.6份,湖州石英6.8份,长兴方解石9.7份,苏州高岭土6.5份,玻璃粉11.2份,工业纯氧化锌6.1份,工业纯碳酸钡2.9份,工业纯碳酸锶3.4份,氧化铁6.6份,工业纯氧化铜3.7份,钴蓝色料3.5份。

在步骤(5)中,无需单独进行冷却保温阶段的处置。

本发明所烧制出的雨林蓝釉产品,其主要性能如下:

(1)该产品釉面光滑柔和,呈现出丝丝雨点垂落的釉面效果,意趣盎然地展现出现代陶艺风格;

(2)产品热稳定性好,在20-180℃热交换3次釉层不开裂;

(3)制成的雨林蓝釉其铅、镉溶出量分别小于0.5mg/l和0.25mg/l,达到国家标准规定。

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本实施例中未明确的各组成部分均可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