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钢包上水口座砖使用寿命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4043768发布日期:2021-02-23 17:37阅读:214来源:国知局
一种提高钢包上水口座砖使用寿命的方法与流程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提高钢包上水口座砖使用寿命的方法,属于炼钢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
一般含碳材料的缺点是使用过程中碳容易被氧化,被氧化后材料与钢渣接触反应时对材料侵蚀速度加快,因此加入抗氧化剂,目的是增加抗氧化性;其中,使用最多的就是金属铝粉、金属硅粉、碳化硅等,其特点:价格最便宜、加入量大,即使手动计量误差范围也不大,一次搅拌一次投料,然而,这种抗氧化剂在钢包上水口使用寿命较低,主要原因是:材料热膨胀系数较高、抗热震稳定性不好、不耐侵蚀、抗钢水冲刷能力低等。
[0003]
在考虑使用其他抗氧化剂时,由于这些抗氧化剂价格高,存在加入量多时成本太高,用量少时,又得不到效果等问题,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加快生产节奏,降低生产成本,需要开发一种能提高钢包上水口使用寿命的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为了解决当前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提高钢包上水口座砖使用寿命的方法,该方法具有生产效率高,生产成本低,材料抗侵蚀性能强,使用寿命长等优点。
[0005]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手段是:一种提高钢包上水口座砖使用寿命的方法,原料构成为:镁砂、石墨、氮化硼、80%al的铝硅合金粉、含碳树脂液粉、树脂液、复合抗氧化剂,其中复合抗氧化剂为金属铝粉、金属硅粉、碳化硅、碳化硼复合;将复合抗氧化剂和其他细粉进行预混合;将骨料和树脂液低速混练2~3分钟后,与经过预混合处理后的细粉料,投入中速混练20~25分钟,然后出料,放入上水口砖型模具,压力机成型,体积密度2.95~3.03g/cm3,经过电窑烘烤温度200℃,24小时,座砖出窑。
[0006]
进一步的,所述复合抗氧化剂的重量百分比为2.5%。
[0007]
进一步的,所述树脂液的重量百分比为1.5~3%。
[0008]
进一步的,所述座砖中材质重量百分比:氧化镁83.86%、氧化铝2.42%、氧化硅2.39%、碳8.98%;常温下体积密度3.01g/cm
3 ,气孔率3.19%,常温下耐压强度52 mpa,1400*0.5h下高温抗折强度 18mpa,热膨胀率1.3%。
[0009]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采用复合抗氧化剂能够提高钢包上水口座砖抗侵蚀性能、抗热震稳定性,寿命提高为现有的1.3倍左右,能够降低生产成本,节约能耗,保护环境。
具体实施方式
[0010]
一种提高钢包上水口座砖使用寿命的方法,原料构成为:镁砂、石墨、氮化硼、80%al的铝硅合金粉、含碳树脂液粉、树脂液、复合抗氧化剂,其中复合抗氧化剂为金属铝粉、金属硅粉、碳化硅、碳化硼复合,将复合抗氧化剂和其他细粉进行预混合;
将骨料和树脂液低速混练2~3分钟后,与经过预混合处理后的细粉料,投入中速混练20~25分钟,然后出料,放入上水口砖型模具,压力机成型,体积密度2.95~3.03g/cm3经过电窑烘烤温度200℃,24小时,座砖出窑。
[0011]
作为优选,所述复合抗氧化剂的重量百分比为2.5%。
[0012]
作为优选,所述树脂液的重量百分比为1.5~3%。
[0013]
作为优选,所述座砖中材质重量百分比:氧化镁83.86%、氧化铝2.42%、氧化硅2.39%、碳8.98%;常温下体积密度3.01g/cm
3 ,气孔率3.19%,常温下耐压强度52 mpa,1400*0.5h下高温抗折强度 18mpa,热膨胀率1.3%。
[0014]
现有技术的材质和本发明材质各指标性能比较表:将本发明材质与现有技术的目前材质在钢包中实际应用后的比较:数据分析:钢包使用上水口砖是镁碳材质,使用次数平均12次左右,目前材质和本发明开发了产品同时进行实验,下线时检测钢包上水口孔径进行对比,从侵蚀速率判断是否能够提高抗侵蚀性。
[0015]
本发明材质进行5个钢包实验,目前材质同样方法检测5个钢包,数据如下:本发明材质使用5个钢包,结果使用一次最低0.83mm,最高1.15mm,5个钢包的平均值为0.96mm;目前材质同样使用5个钢包实验,结果使用一次最低0.85mm,最高1.92mm,5个钢包的平均值为1.23mm。
[0016]
本发明产品比目前材质抗侵蚀提供近30%,按照原有上水口12次寿命更换,同样孔径情况下,本发明的寿命可以用到15.36次;以一个月生产炉数2100次,平均炉数12次来计算,一个月需要钢包座砖175个,本发明材质只需要使用136个,减少39个,一年理论减少数量460个左右。
[0017]
可见,本发明采用复合抗氧化剂能够提高钢包上水口抗侵蚀性能、抗热震稳定性,寿命提高为现有的1.3倍左右,能够降低生产成本,节约能耗,保护环境。
[0018]
本发明所公开的实施例只是用于说明本申请所公开的技术特征,本领域技术人员通过简单的替换所进行的改变,仍然属于本申请所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