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连续反向硬轴弯变弧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085142发布日期:2021-10-24 14:53阅读:128来源:国知局
一种连续反向硬轴弯变弧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钢化玻璃硬轴弯钢化成型设备,具体涉及一种连续反向硬轴弯变弧装置。


背景技术:

2.目前传统的反向硬轴弯玻璃钢化设备中的变弧装置一般采用多组链板组件顺次铰接而成,对其成弧时候,一般通过以下两种方式进行:一种是对变弧装置中间固定,两端牵拉实现正弯或反弯,正弯时,两端拉起,反弯时,两端下放;另一种是两端固定,而中间向上顶起或向下拉,正弯时,中间下落,反弯时,中间顶起。采用上述传统成弧方式会产生以下问题:(1)采用上述传统方式反向成弧后,玻璃弧边朝下,不能从辊道自动送出,需要在玻璃冷却后,使用人工从侧面将玻璃搬运出来,浪费人力增加成本,生产效率极低;(2)采用上述传统方式反向成弧,由于变弧装置入口端需要玻璃进入,因此在玻璃进入前,变弧装置需保持水平,玻璃全部进入后,再反弯成弧,等玻璃出片后,变弧装置还需要恢复水平状态,因此该方式需在每块玻璃出炉时变弧机构动作一次,成弧的效率和精度低,稳定度较差,玻璃成品率低、整齐度也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连续反向硬轴弯变弧装置,该装置通过自身结构的改进,改变了变弧机构的成弧方式,从而提高了玻璃成型的效率、精度和稳定性,进而保证较高的玻璃成品率。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连续反向硬轴弯变弧装置,包括机架、上变弧机构和下变弧机构,所述上变弧机构和下变弧机构均为链板机构,所述上变弧机构设置在提升架上,所述下变弧机构设置在机架上,所述上变弧机构和所述下变弧机构上下配合设置;所述上变弧机构的固定端固定在提升架上,所述下变弧机构的固定端固定在机架上,且上变弧机构的固定端和下变弧机构的固定端均位于所述机架的玻璃入口侧;所述上变弧机构中与其固定端相对的活动端与设置在机架上的上成弧机构连接,所述下变弧机构中与其固定端相对的活动端与设置在机架上的下成弧机构连接。
5.进一步的,所述上变弧机构的每个链板组件中设有上变弧限位机构,用以将上变弧机构允许的变形状态限制为水平状态或与目标玻璃弧度对应的反弯成弧状态;所述下变弧机构中设有下变弧限位机构,用以将下变弧机构允许的变形状态限制为水平状态或与目标玻璃弧度对应的反弯成弧状态。
6.作为优选,所述上成弧机构为下压反弯机构,下压反弯机构包括直线推动装置和倾斜移动装置,所述倾斜移动装置安装在所述提升架上,带动所连接的直线推动装置倾斜向上或向下移动,所述直线推动装置的伸缩端和上变弧机构的活动端铰接。
7.进一步的,所述倾斜移动装置包括电机、丝杠机构、倾斜导轨和滑座,所述倾斜导轨和电机固定在所述提升架上,所述滑座滑动设置在倾斜导轨上,且滑座和所述丝杠机构
中的螺母连接,所述丝杠机构中的丝杠通过传动机构和电机传动连接,所述直线推动装置铰接在所述滑座上。
8.作为优选,所述下成弧机构包括上提拉机构和下拉反弯机构,所述上提拉机构从下变弧机构的上方与下变弧机构的活动端连接,所述下拉反弯机构从下变弧机构的下方与下变弧机构的活动端连接。
9.进一步的,所述上提拉机构包括提升电机、传动链轮、提升链条和提升链轮;所述提升电机和提升链轮设置在所述机架的顶部,所述提升链轮设置为两个,并通过传动轴连接,所述提升电机上的传动链轮和其中一个提升链轮通过传动链条连接,每根提升链条的两端分别连接在提升链轮上和下变弧机构的活动端。
10.作为变形,所述上提拉机构还可以为钢丝绳提升机构,钢丝绳的提升端与所述上变弧机构的活动端连接。
11.进一步的,所述下拉反弯机构有两套,分别位于所述机架下部宽度方向的两侧,每套下拉反弯机构包括直线伸缩机构、拉弧链轮、多个过渡链轮和下拉链条,所述直线伸缩机构固定在所述机架的下部,直线伸缩机构的伸缩端设置有所述拉弧链轮,拉弧链轮位于所述下变弧机构固定端的下方,多个所述过渡链轮分别设置在所述拉弧链轮的上方和下方的机架上,所述拉弧链条安装在拉弧链轮和各个过渡链轮上,拉弧链条的一端和所述下变弧机构的活动端连接,另一端通过链条固定座固定在所述机架上。
12.作为变形,所述下拉反弯机构包括张紧轮、钢丝绳和配重块,所述张紧轮安装在所述下变弧机构固定端下方的机架上,所述钢丝绳绕过张紧轮,一端和下变弧机构的活动端连接,另一端和配重块连接。
13.进一步的,所述上变弧机构包括多个顺次转动连接的链板组件以及多根交叉设置的第一连杆,每个链板组件包括t型板和滑块,所述滑块滑动设置在t型板的滑槽中,滑块上设有滑块轴,所述t型板上固定设置有连杆轴,所述第一连杆的两端分别和相邻t型板上的连杆轴和滑块轴铰接,每根连杆轴和每根滑块轴上分别连接有两根第一连杆;所述的上变弧限位机构包括上限位螺栓和下限位螺栓,所述上限位螺栓安装在t型板的端部,所述上限位螺栓向下伸入滑槽,其伸入滑槽的长度与上变弧机构反弯成弧的弧度相适应;所述下限位螺栓安装在所述滑块的底部,各个链板组件中下限位螺栓和相应滑槽底部接触时,所述上变弧机构处于水平状态。
14.进一步的,所述下变弧机构包括多个顺次转动连接的链板组以及多根交叉设置的第二连杆,每个所述链板组中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t形板和位于两个t形板之间的顶板和底板,两个t形板、顶板和底板围成安装空间;任意相邻的两个链板组中,其中一个链板组的安装空间内设置有由锥齿轮组驱动的丝杠机构、第一固定连杆轴和花键连杆轴,花键连杆轴通过花键可活动的套设在与所述丝杠螺纹配合的花键轴上,另一个链板组的安装空间内设置有与所述丝杠平行的光轴、沿光轴滑动的滑套连杆轴以及第二固定连杆轴,花键连杆轴、第一固定连杆轴、滑套连杆轴和第二固定连杆轴平行;所述第二连杆两根为一组,其中一根第二连杆的上下两端分别和花键连杆轴以及第二固定连杆轴铰接,另一根第二连杆的上下两端分别和滑套连杆轴及第一固定连杆轴铰接;所述下变弧限位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花键轴顶部的限位环以及套设在光轴上、且位于滑套连杆轴下方的限位套,所述限位环用于限定花键连杆轴活动的最高位置,所述限位套用于限定滑套连杆轴活动的最低位置。
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中上变弧机构和下变弧机构均是一端固定,一端可活动,且固定端为玻璃进入的一端,这样在玻璃成型时,就可以预先对上变弧机构和下变弧机构进行反弯成弧,使其达到目标玻璃的弧形要求,然后固定该状态,玻璃连续进入上变弧机构和下变弧机构之间由辊道组成的成型通道,边输送边成型,最后从上变弧机构和下变弧机构活动端对应的成型通道出口出片,落在出片装置上,因此本装置可以做到玻璃连续反弯成型,期间无需再对变弧机构进行调整,既提高了玻璃成型效率,有提高了玻璃成型精度和整齐度。
16.本实用新型中上变弧机构中每个t型板设置了上限位螺栓和下限位螺栓,上限位螺栓伸入滑槽的长度大,所述滑块上移的距离就小,上变弧机构的反弯弧度大,反之,上限位螺栓伸入滑槽的长度小,上变弧机构的反弯弧度也小,这样就可以通过控制上限位螺栓的旋进量来控制成弧的大小。所设置的下限位螺栓在顶住滑槽的底面时,此时上变弧机构处于水平状态,且滑块不能继续下行,就可以保持上变弧机构的水平状态,避免因中部缺少支撑而出现下垂的情况。
17.本实用新型中下变弧机构的相邻链板组件的安装空间中采用不同设置,一个是花键轴和丝杠的配合,另一个是滑套连杆轴和光轴的配合,花键轴的上端设置限位环可以限定花键连杆轴的上移距离,且光轴上设置的限位套又可以限制滑套连杆轴的下移距离,两者结合可以确保下变弧机构处于水平位置而不会继续向上正弯,也不会出现中部下垂的情况;此外,通过丝杠的旋转可以调整花键轴的位置,进而对下变弧机构的成弧弧度大小进行调整。
18.本实用新型中上成弧机构采用下压反弯的方式,利用直线推动装置整体的倾斜移动以及伸缩段的伸缩下压上变弧机构的活动端,使其向下弯曲成弧,该成弧方式和上变弧机构的结构配合可提高上变弧机构反弯成弧的效率和精度。
19.本实用新型中下成弧机构分别从上下两个方向作用于下变弧机构,有利于控制下变弧机构反弯的速度,使其平稳反弯,同时也可以和下变弧机构的结构相配合,以提高反弯成弧的精度。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反弯时,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22.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上提升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3.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上变弧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4.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上成弧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5.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下变弧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6.图7为下变弧机构中ⅰ型链板组的结构示意图;
27.图8为下变弧机构中ⅱ型链板组的结构示意图;
28.图9为本实用新型中下成弧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9.图中标记:1、机架,2、上提升装置,3、下成弧机构,4、上成弧机构,5、上变弧机构,6、下变弧机构;
30.201、减速电机,202、主动链轮,203、上提升链轮,204、上提升链条,205、吊耳,206、
提升架;
31.301、提升电机,302、传动链轮,303、提升链轮,304、提升链条;305、气缸,306、拉弧链轮,307、过渡链轮,308、下拉链条,309、链条固定支座;
32.401、下压气缸,402、滑座,403、电机,404、传动机构,405、丝杠机构,406、倾斜导轨,407、下压铰座,408、轴承座;
33.501、固定板,502、t型板,503、第一连杆,504、滑块轴,505、连杆轴,506、上限位螺栓,507、下限位螺栓,508、销轴,509、滑块,510、滑槽;
34.601、链板组,602、链板销,603、顶板,604、底板,605、双排链轮, 606、调节链轮,607、小锥齿轮,608、大锥齿轮,609、丝杠,610、花键轴,611、花键连杆轴,612、第一固定连杆轴,613、光轴,614、滑套连杆轴,615、限位套,616、第二固定连杆轴,618、上拉板,619、下拉板,620、第二连杆。
具体实施方式
35.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并不作为对实用新型做任何限制的依据。
36.参照附图1所示,一种连续反向硬轴弯钢化玻璃变弧装置,包括机架1、上提升装置2、下风栅反弯变弧装置和上风栅反弯变弧装置,其中下风栅反弯变弧装置包括下风栅、下变弧机构6和下成弧机构3,所述下风栅安装在下变弧机构6上,所述上风栅反弯变弧装置包括上风栅、上变弧机构5和上成弧机构4,所述上风栅安装在上变弧机构5上,所述上风栅和下风栅的结构均采用常规结构,在此不做详细说明;下面结合其他附图,对上提升装置2、下变弧机构6、下成弧机构3、上变弧机构5、上成弧机构4的结构分别进行详细说明。
37.如图3所示,所述的上提升装置2包括减速电机201、主动链轮202、上提升链轮203、上提升链条204和提升架206,所述减速电机201安装在所述机架1的顶部,主动链轮202安装在减速电机201的输出轴上,所述上提升链轮203设置四个,分别安装在所述机架1顶部的四角,机架1宽度方向两侧的两个上提升链轮203通过传动轴连接,所述的主动链轮202和其中一个上提升链轮203依靠传动链连接,所述上提升链条204设置两条,分别设置在机架1宽度方向的两侧,安装在同一侧的两个上提升链轮203上,上提升链条204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提升架206角部的吊耳205上;所述的上风栅反弯变弧装置安装在提升架上,减速电机201工作后,带动上风栅反弯变弧装置随同提升架206升高或降低。
38.如图4所示,所述的上变弧机构5的整体属于常规技术中的两排链板结构,两排链板结构之间设置上风栅,链板结构在反弯成弧时,带动上风栅动作。本实用新型为了确保上变弧机构5只能从水平状态到反弯成弧状态变化,在原有结构基础上增设了上变弧限位机构,为了说明上变弧限位机构的设置方式和具体结构,下面对组成上变弧机构5的链板结构进行简单说明。
39.上变弧机构5中的链板结构是由多个t型板502顺次铰接而成,t型板502的较长的板面上设有滑槽510,滑槽510内滑动设置滑块509,滑块509上设置有滑块轴504,在滑槽510的上方设有与滑块轴504平行的连杆轴505,连杆轴505固定设置在t型板502较长的板面上,任意相邻的两个t型板502之间连接有两根交叉的第一连杆503,每根第一连杆503的两端分别和一个t型板502的滑块轴504以及另一t型板502的连杆轴505转动连接。
40.所述的上变弧限位结构包括上限位螺栓506和下限位螺栓507,所述上限位螺栓506安装在t型板502较长板面的上端部,所述上限位螺栓506向下伸入所述滑槽510的长度对应上变弧机构5反弯成弧的弧度大小;所述下限位螺栓507安装在所述滑块509的底部,各个链板组件中下限位螺栓507和相应滑槽510底部接触时,所述上变弧机构5处于水平状态。由于上变弧机构5如果要正弯时,所述的滑块509势必要向下滑动,但是此时滑槽510的底部顶住下限位螺栓507阻止滑块509的下移,因此就可以避免上变弧机构5出现正弯的情况,而只能处于水平状态或者是在外力作用下,向下反弯。
41.上变弧机构5在安装时,需要在原有的链板结构的一端转动设置固定板501,所述固定板501需要固定在所述提升架206上,作为上变弧机构5的固定端,链板结构的另一端作为上变弧机构5的活动端,以便于和所述上成弧机构4连接。
42.所述上变弧机构5中设置固定板501的一端为玻璃的进入端,和机架1的相对位置关系是位于所述机架1的入口侧。
43.所述的上成弧机构4采用如图5所示的下压反弯机构,包括直线推动装置和倾斜移动装置,所述倾斜移动装置安装在所述提升架206上,倾斜移动装置带动所连接的直线推动装置倾斜向上或向下移动,所述直线推动装置的伸缩端和上变弧机构5的活动端铰接。所述的提升架206具有一个斜向下的倾斜支架,所述倾斜移动装置包括电机403、丝杠机构405、倾斜导轨406和滑座402,倾斜导轨406设置两根,分别位于倾斜支架的宽度方向的两侧边,沿倾斜支架倾斜方向设置;倾斜导轨406上滑动设置所述的滑座402,所述滑座402的中部和所述丝杠机构405中的螺母连接,所述丝杠机构405中丝杠的两端分别转动支撑在倾斜支架两端的轴承座408中,丝杠上端通过传动机构404和电机403连接,电机403启动后,通过丝杠机构405带动滑座402沿倾斜导轨406滑动。所述的直线推动装置包括两个安装在滑座402上的下压气缸401,下压气缸401的缸体铰接在滑座402的安装孔中,下压气缸401的伸缩端转动连接下压铰座407,下压铰座407和所述上变弧机构5中链板结构活动端连接。
44.在具体实施时,所述的下压气缸401也可以用油缸、电缸等可以实现直线伸缩的动力机构替代。
45.如图6所示,所述的下变弧机构6的基础结构为常规结构,主要是由两排链板结构组成,每一排链板结构是由多个链板组顺次转动连接而成,两排链板结构之间设置成型辊道、下风栅,链板结构在反弯成弧时,带动成型辊道和上风栅动作,成型辊道和上风栅的设置也属于常规技术,并且和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无关,因此在此不做过多的说明。本实用新型为了确保下变弧机构6只能从水平状态到反弯成弧状态变化,在原有结构基础上增设了下变弧限位机构,为了说明下变弧限位机构的设置方式和具体结构,下面对所述下变弧机构6的链板结构进行简单说明。
46.如图6~8所示,所述下变弧机构6的链板结构包括多个顺次转动连接的链板组601以及多根交叉设置的第二连杆620,每个所述链板组601中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t形板和位于两个t形板之间的顶板603和底板604,两个t形板通过顶板603和底板604连接围成两侧开口的安装空间;为了便于描述,将任意相邻的两个链板组601分别定义为ⅰ型链板组和ⅱ型链板组。如图7所示,在ⅰ型链板组的安装空间内设置有锥齿轮组驱动的丝杠609、第一固定连杆轴612和花键连杆轴611,花键连杆轴611通过花键可上下活动的套设在与所述丝杠609螺纹配合的花键轴610上;在参考图8所示,在ⅱ型链板组的安装空间内设有与所述丝杠609
平行的光轴613、沿光轴613上下滑动的滑套连杆轴614以及第二固定连杆轴616,花键连杆轴610、第一固定连杆轴612、滑套连杆轴614和第二固定连杆轴616平行设置;所述第二连杆620两根为一组交叉设置,其中一根第二连杆620的上下两端分别和花键连杆轴611以及第二固定连杆轴616铰接,另一根第二连杆620的上下两端分别和滑套连杆轴614及第一固定连杆轴612铰接。
47.所述下变弧机构6在反弯时,所述ⅰ型链板组内的花键连杆轴611沿花键轴610上移,同时ⅱ型链板组内的滑套连杆轴614沿光轴613上移,从反弯状态回位时,花键连杆轴611和滑套连杆轴614均为下移。因此,如果要控制成弧的弧度,就必须进行上限位,而如果要将下变弧机构6控制在水平状态阻止其正弯,就需要设置下限位。基于以上考虑,本实用新型中下变弧机构6的下变弧限位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花键轴610顶部的限位环以及套设在光轴613上、且位于滑套连杆轴610下方的限位套615,所述限位环的外径大于所述花键连杆轴611的内径,以使限位环能够挡住花键连杆轴611,使下变弧机构6反弯达到需要的弧形;所述光轴613上的限位套615可以在滑套连杆轴614下移过程中顶住滑套连杆轴614,使得滑套连杆轴614无法继续下移,此时对应的下变弧机构6的状态为水平状态。
48.以上所述的下变弧机构6在安装时,所述链板结构的一端通过固定板固定在机架1上,作为下变弧机构6的固定端,链板结构的另一端作为下变弧机构6的活动端,安装有上拉板618和下拉板619,以便和下成弧机构3连接。下变弧机构6设置固定板的一端为玻璃的进入端,和机架1的相对位置关系是位于所述机架1的入口侧,并位于上变弧机构5的固定端下方。
49.如图9所示,所述下成弧机构包括上提拉机构和下拉反弯机构,所述上提拉机构从下变弧机构6的上方和下变弧机构6的活动端连接,所述下拉反弯机构从下变弧机构6的下方和下变弧机构6的活动端连接。
50.所述上提拉机构包括提升电机301、传动链轮302、提升链条304和提升链轮303;所述提升电机301和提升链轮303设置在所述机架1的顶部,所述提升链轮303设置为两个,并通过传动轴连接,所述提升电机301上的传动链轮302和其中一个提升链轮303通过传动链条连接,每根提升链条304的两端分别连接在提升链轮303上和下变弧机构6活动端的上拉板618。
51.所述下拉反弯机构设置两套,分别位于所述机架1下部宽度方向的两侧,每套下拉反弯机构包括直线伸缩机构、拉弧链轮306、多个过渡链轮307和下拉链条308,所述直线伸缩机构采用水平固定在所述机架下部的气缸305,气缸305的伸缩端设置所述拉弧链轮306,拉弧链轮306位于所述下变弧机构6固定端的下方,所述多个过渡链轮307分别设置在所述拉弧链轮306的上方和下方的机架1上,所述拉弧链条308安装在拉弧链轮306和各个过渡链轮307上,拉弧链条308的一端和所述下变弧机构6活动端的下拉板619连接,另一端和所述机架1上固定的链条固定座309连接。
52.所述直线伸缩机构还可以采用液压缸或电缸,安装时也可以不采用水平安装,而是倾斜安装。
53.作为变形,所述上提拉机构还可以采用钢丝绳提升机构,钢丝绳的提升端与所述上变弧机构6的活动端连接。所述下拉反弯机构包括张紧轮、钢丝绳和配重块,所述张紧轮安装在所述下变弧机构6固定端下方的机架1上,所述钢丝绳绕过张紧轮,一端和上变弧机
构的活动端连接,另一端和配重块连接。
54.所述上提拉机构和下拉反弯机构一上一下配合动作,实现下变弧机构6的反弯成弧和水平状态的恢复。
55.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连续反向硬轴弯变弧装置在使用时,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56.步骤一,调整上变弧机构5中上限位螺栓506的旋进量,旋转下变弧机构6中链板组内的丝杠609,使得花键轴610沿丝杠609移动,调整的目的是使上变弧机构5和下变弧机构6能够反弯得到对应的目标弧形;
57.步骤二,通过上提升装置2升高提升架206,然后分别对上变弧机构5进行反弯成弧和对下变弧机构6进行反弯成弧,再将提升架206落下,如图2所示;
58.步骤三,软态玻璃通过输送装置进入上变弧机构5和下变弧机构6之间的硬轴反弯成型通道,被反弯成型,并由上风栅和下风栅吹风钢化,随后从上变弧机构5和下变弧机构6的活动端对应的通道出口出片,落在下方的出片装置上。
59.本实用新型在对玻璃反弯成型时,只需要预先调整好上变弧机构5和下变弧机构6的成弧形状,中间就无需多次变弧,玻璃连续进入成弧即可,与现有技术中每次都需要重新成弧的方式相比,效率高、弧形稳定、整齐度好,玻璃出片容易。
60.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进行限制,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参照上述实施例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这些未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任何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均在申请待批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