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制备淀粉基高性能减水剂的方法及其产品与流程

文档序号:24551266发布日期:2021-04-06 12:03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制备淀粉基高性能减水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淀粉基高性能减水剂以淀粉基功能大单体为主链骨架,通过不饱和聚醚、不饱和羧酸接枝到淀粉基主链骨架上,形成以淀粉基葡萄糖单元链为主链,不饱和聚醚及不饱和羧酸为侧链的旋转梳型结构分子形式的淀粉基高性能减水剂;

所述淀粉基高性能减水剂的制备包括以下步骤:

可控的酸降解淀粉原料的制备:用水作为反应介质,将淀粉配成质量百分比为20%~90%的淀粉混合物,加入用量为淀粉混合物质量1%~15%的酸解催化剂和用量为淀粉混合物质量1%~10%的氧化剂反应得到可控的酸降解淀粉原料;

淀粉基功能大单体的制备:将所述可控的酸降解淀粉原料和用量为可控的酸降解淀粉原料质量3%~30%的不饱和羧酸或酸酐混合,并加入用量为可控的酸降解淀粉原料质量1%~5%的酯化催化剂、用量为可控的酸降解淀粉原料质量0.02%~0.2%的阻聚剂,以进行酯化反应得到淀粉基功能大单体;

自由基共聚反应:将淀粉基功能大单体、不饱和聚醚、去离子水以(5~20):(5~15):(65~85)的比例在搅拌下加入质量0.2%~1.5%的引发剂进行预聚合反应,得到第一溶液,再分别将单体a、单体b、链转移剂以(75~90):(5~20):(1~5)质量比例混合成第二溶液,其中所述第一溶液与所述第二溶液的质量比为(90~99):(1~10),将第二溶液滴加至第一溶液中,搅拌使其充分反应后得到混合溶液,用碱性溶液将混合溶液中和至ph为5~7,得到淀粉基高性能减水剂;

所述单体a是丙烯酸、甲基丙烯酸、衣康酸、马来酸或马来酸酐、马来酸的钠盐、钾盐或铵盐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单体b是烯丙基磺酸钠、甲基烯丙基磺酸钠、苯乙烯磺酸钠中的一种或多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淀粉基高性能减水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淀粉是玉米淀粉、木薯淀粉、红薯淀粉、土豆淀粉、麦类淀粉、豆类淀粉或者变性淀粉中的一种或多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淀粉基高性能减水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酸解催化剂是硫酸、硝酸、硫酸氢钠、氨基磺酸或对甲苯磺酸中的一种或多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淀粉基高性能减水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氧化剂是高锰酸钾、过氧化氢、过硫酸铵、过硫酸钾或高碘酸中的一种或多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淀粉基高性能减水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控的酸降解淀粉是葡萄糖单元,其聚合度为10~150,重均分子量mw为1600~2500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淀粉基高性能减水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不饱和羧酸是甲基丙烯酸、丙烯酸或马来酸中的一种或多种,酸酐是马来酸酐。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淀粉基高性能减水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酯化催化剂是浓硫酸、对甲苯磺酸、磺酸型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四氯铝醚络合物中的一种或多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淀粉基高性能减水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阻聚剂是叔丁基邻苯二酚、对苯二酚、甲基苯胺或联苯胺中的一种或多种。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淀粉基高性能减水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淀粉基功能大单体重均分子量mw为1800~30000,其中淀粉基功能大单体mw在1800~5000分布区间所占的比例为35%~55%,淀粉基功能大单体mw在5000~30000分布区间所占的比例为45%~65%。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淀粉基高性能减水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不饱和聚醚是甲基丙烯酸聚氧乙烯酯、烯丙基聚氧乙烯醚、甲基烯丙基聚氧乙烯醚、异戊烯基聚氧乙烯醚、乙烯基聚乙二醇醚中的一种或多种,其重均分子量mw为1000~5000。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淀粉基高性能减水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发剂是硫酸亚铁铵、硝酸铈铵、过硫酸钾、过硫酸铵和过氧化氢中的一种或多种。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淀粉基高性能减水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链转移剂是2-巯基乙醇、2-巯基乙酸、3-巯基-1-丙醇、3-巯基丙酸、1-己硫醇、十二烷基硫醇中的一种或多种。

13.一种通过权利要求1-12任一项所述的制备淀粉基高性能减水剂的方法制得的淀粉基高性能减水剂。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制备淀粉基高性能减水剂的方法及其产品,该方法以淀粉基功能大单体为主链骨架,通过不饱和聚醚、不饱和羧酸接枝到淀粉基主链骨架上,形成旋转梳型结构分子形式。本发明还公开了上述淀粉基高性能减水剂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可控的酸降解淀粉原料的制备,淀粉基功能大单体的制备,自由基共聚反应。该工艺简单,制备过程中不产生废液、废气和废渣,为绿色低碳合成工艺。本发明的淀粉基高性能减水剂可以有效解决聚羧酸减水剂在掺量的敏感性、适应性问题,提高混凝土和易性、粘聚性等工作状态,降低混凝土收缩开裂。对于不同的水泥、掺合料、机制砂、尾矿砂、环境温度及混凝土配合比波动都有着优异的适应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万金;赖振峰;黄靖;冷发光;丁印;王浩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建研建材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3.05
技术公布日:2021.04.06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