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态出料炭化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374351发布日期:2022-01-07 21:17阅读:74来源:国知局
静态出料炭化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活性炭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静态出料炭化设备。


背景技术:

2.炭化炉是活性炭生产中的关键设备,炭化炉内高温烟气温度达到1000度以上,通过高温烟气对炉内物料进行高温炭化,炉头用于加入物料和排出烟气,炉尾用于通入烟气和排出炭化料,现有设计中,在炉尾侧壁上开设卸料口,在炉体旋转的过程中,炭化料由此排出,该排料方式为动态排料,存在炭化料扬尘,卸料口无法封闭的问题,而且敞开式的炉尾卸料口卸料时,外部空气进入炉体内部会影响炉内气流稳定性,且容易将空气中的氧气带入炉内,造成物料氧化。


技术实现要素:

3.有必要提出一种静态出料炭化设备,包括炉体、设置于炉尾处的卸料装置,炉体倾斜设置,炉尾端高度低于炉头端高度,炉体为回转体,卸料装置包括过渡接头、柔性连接件,过渡接头为两端开口的筒体,炉尾与过渡接头的一端连接,且炉体相对于过渡接头转动,过渡接头的另一端与提供高温烟气的外部设备连接,卸料装置的侧壁上开设卸料口,柔性连接件的一端与过渡接头连接,另一端与外部设备连接,外部设备保持固定不位移,柔性连接件自身长度可调节。
4.本方案将出料口从原来的炉尾的侧壁上移设至过渡接头上,不干涉炉体正常转动,而过渡接头保持不旋转,转动的炉尾中的物料被推送至过渡接头内,由卸料口排出,从而实现外部、静态出料。同时结合炭化工艺要求,碳化温度达到1000℃时,炉体受热膨胀,沿着炉体长度方向会发生位移,炉体直径方向也会发生形变,所以过渡接头与炉体、外部设备之间采用柔性连接。
附图说明
5.图1为静态出料炭化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6.图2、3为炉体、过渡接头的单体示意图。
7.图4为图1中部分结构放大图。
8.图5、6为回转驱动、支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9.图7为柔性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10.图8为炉体倾斜设置的示意图。
11.图9为回转驱动的结构示意图。
12.图10为本装置的主视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13.图11为本装置的俯视方向的结构示意图。该图中,为了清晰表达校对辊的结构,忽略了基础及底座的结构图。
14.图12为本装置的俯视方向的结构示意图。该图中,为了清晰表达底座,拉杆等的结
构,忽略了校对辊的结构图。
15.图13为图12中的局部放大图。
16.图14为本装置用于炉体的安装示意图。
17.图中:炉体10、过渡接头21、卸料口211、料箱212、柔性连接件31、弹簧32、螺杆33、滑轨41、滑轮42、齿圈51、弹性连接件510、内拉板511、外拉板512、铰接轴513、卷簧514、齿轮52、驱动53、抱箍61、间辊面611、左侧辊面612、右侧辊面613、支撑辊62、形变连接件63、第一校对辊631、底座6311、立轴6312、辊体6313、第二校对辊632、拉杆641、螺母642。
具体实施方式
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9.参见图1-9,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静态出料炭化设备,包括炉体10、设置于炉尾处的卸料装置,炉体10倾斜设置,炉尾端高度低于炉头端高度,炉体10为回转体,卸料装置包括过渡接头21、柔性连接件31,过渡接头21为两端开口的筒体,炉尾与过渡接头21的一端连接,且炉体10相对于过渡接头21转动,过渡接头21的另一端与提供高温烟气的外部设备连接,卸料装置的侧壁上开设卸料口211,柔性连接件31的一端与过渡接头21连接,另一端与外部设备连接,外部设备保持固定不位移,柔性连接件31自身长度可调节。
20.本方案将出料口从原来的炉尾的侧壁上移设至过渡接头21上,不干涉炉体10正常转动,而过渡接头21保持不旋转,转动的炉尾中的物料被推送至过渡接头21内,由卸料口211排出,从而实现外部、静态出料。
21.进一步,炉尾的开口插入至过渡接头21的一端,过渡接头21的另一端插入至外部设备的端部。
22.进一步,所述柔性连接件31包括弹簧32、螺杆33,弹簧32的一端与过渡接头21外壁连接,另一端与外部设备外壁连接,螺杆33的一端与与过渡接头21外壁连接,另一端与外部设备外壁连接,且螺杆33两端设置螺母,螺杆33的锁紧距离大于过渡接头21与外部设备之间的距离。
23.弹簧32的形变量成为炉体10受热膨胀形变的预留余量,预留锁紧距离的螺杆33也为炉体10受热膨胀形变预留余量。过渡接头21两端均采用插接的方式,并且配合柔性连接件31长度可调节,为炉体10膨胀预留余量,避免刚性连接引起的机械损坏。
24.进一步,还设置滑动导向机构,滑动导向机构包括滑轨41、滑轮42,滑轨41横向设置于过渡接头21的外壁附近,滑轨41的一端与外部设备的外壁固定连接,另一端支撑于过渡接头21的外壁附近,滑轮42设置于过渡接头21的外壁上,且滑轮42相对于过渡接头21能够转动,滑轮42的轮面与滑轨41滑动连接。
25.过渡接头21与外部设置之间采用插接的方式,过渡接头21膨胀移动时,相对于外部设备发生位移,虽然炉体10有支撑机构支撑,但是过渡接头21是没有重力方向支撑的,相对于炉体10或外部设备移动时,无导向机构,因自重原因会造成过渡接头21与外部设备或炉体10之间错位较劲,滑轮42将过渡接头21的重力传到至滑轨41上,由滑轨41支撑,碰撞形变时形成直线运动,以解决上述问题。
26.进一步,还在炉体10外壁设置回转驱动53,所述回转机构包括齿圈51、齿轮52、驱动53,驱动53连接齿轮52,齿轮52与齿圈51啮合连接,齿圈51环设于炉体10外壁上,在齿圈51与炉体10之间设置若干弹性连接件510,弹性连接件510包括内拉板511、外拉板512、铰接轴513、卷簧514,内拉板511的一端与炉体10外壁连接,另一端与铰接轴513铰接,外拉板512的一端与齿圈51内壁连接,另一端与与铰接轴513铰接,卷簧514套设于铰接轴513上,卷簧514的两端与内拉板511、外拉板512分别连接。
27.在炉体10受热膨胀时,其直径也发生轻微形变,所以将炉体10与齿圈51之间设置为柔性连接,通过内拉板511和外拉板512之间的铰接,且通过卷簧514将二者连接,达到适应轻微形变的目的,卷簧514的形变可以选择适合于轻微形变适应的形变参数。
28.进一步,还在炉体10外壁设置支撑机构,支撑机构包括抱箍61、支撑辊62,抱箍61环设于炉体10外壁上,在抱箍61与炉体10外壁之间设置形变连接件63,支撑辊62设置于抱箍61的侧下方,抱箍61为两个端面直径不等的梯形环件,支撑辊62也为两个端面直径不等的梯形环件,支撑辊62的梯形面角度与抱箍61的梯形面角度相同。以使二者面面接触后,抱箍61的轴线与平台或地面之间呈平行状态。由于炉体10是倾斜安装的,例如倾斜角度为5度,则为了平衡该倾斜角度带来的炉体10向较低方向侧滑的问题,将抱箍61、支撑辊62分别设置为对应角度(例如5度)的倾斜表面,用于抵消炉体10倾斜的侧滑势能,从而避免炉体10向较低方向侧滑的问题。
29.作为支撑机构的另一种实施例:支撑机构包括参见图10-1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防止倾斜炉体窜动装置,包括抱箍61、支撑辊62、校对机构,抱箍61环设于炉体10外壁上,且与炉体外壁连接,抱箍61为环形辊,在抱箍61的左下方和右下方设置两个支撑辊62,支撑辊62设置于外部基础上,且相对于外部基础转动,支撑辊62的辊面与抱箍61的辊面面面接触,用于滚动支撑抱箍61的重量,校对机构包括对称设置于抱箍61两侧的第一校对辊631、第二校对辊632,第一校对辊631、第二校对辊632具有相同结构,第一校对辊631包括底座6311、立轴6312、辊体6313,底座6311固定于外部基础上,立轴6312竖直设置,立轴6312下端固定于底座6311上,上端用于安装辊体6313,辊体6313为一回转体,辊体6313的轴线与立轴6312重合,且辊体6313相对于立轴6312转动,辊体6313的回转面与抱箍61的侧壁滚动接触。
30.进一步,在辊体6313与立轴6312之间设置轴承以实现二者的相对转动。
31.进一步,抱箍61的辊面包括位于赤道线的中间辊面611、位于中间辊面611两侧的左侧辊面612和右侧辊面613,中间辊面611的表面为平面,左侧辊面612和右侧辊面613为斜面,形成肩部,辊体6313的回转面为斜面,用于与左侧辊面612或右侧辊面613的斜面面接触。此方案中,辊面不需要与抱箍61的侧壁接触,由于抱箍61的侧壁为金属材质,对辊面磨损严重,而是将抱箍61的辊面设置为两侧斜面、中间平面的结构,进而通过抱箍61的斜面与第一校对辊631、第二校对辊632的回转面面面接触,由第一校对辊631、第二校对辊632对抱箍61进行限位校对,若炉体向倾斜方向窜动,则带动抱箍61也向倾斜方向窜动,此时由于校对机构于基础固定设置,所以由其反作用于抱箍61,对其限位,防止窜动。
32.进一步,第一校对辊631的底座6311和第二校对辊632的底座6311之间设置可调节拉紧机构,可调节拉紧机构的两端与第一校对辊631的底座6311和第二校对辊632的底座6311连接,以将二者拉紧。拉紧的两个校对辊能够保证与抱箍61尖部紧密的贴合,从而起到
实际限位的作用,避免二者不接触造成的虚限位。
33.进一步,所述可调节拉紧机构为拉杆641,在拉杆641的两端设置螺纹,且为拉杆641两端设置螺母642。当然其它可调节方式也可以实现,例如在拉杆641两端设置卡扣等锁紧件等。
34.该方案中,支撑杆仍然可以为等径圆柱体,无需设计为两个端面直径不等的梯形环件。
35.进一步,所述弹性连接件510为若干钢板叠放焊接形成,相邻钢板之间预留焊接间隙。本方案利用了钢板自身的形变性能,或者利用预留的间隙来提供可能形变的余量。
36.进一步,钢板为可形变板。例如为弧形板。
37.进一步,所述卸料口211外部设置料箱212,且料箱212稳定不移动,料箱212与卸料口211密封连接,料箱212还用于与输出物料的皮带机或斗提机连接。该方案将卸料口211密封,在卸料时,避免外界空气沿着卸料口211反串至炉体10,影响炉内气流稳定性,或将空气中的氧气带入炉内。
38.本发明实施例装置中的模块或单元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合并、划分和删减。
39.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专利文件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之权利范围,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流程,并依本发明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发明所涵盖的范围。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40.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