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纳米凝胶地面用无机保温膏料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8816430发布日期:2022-02-09 06:15阅读:513来源:国知局
一种纳米凝胶地面用无机保温膏料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建筑保温材料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纳米凝胶地面用无机保温膏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2.建筑保温材料是通过对建筑外围护结构采取措施,减少建筑物室内热量向室外散发,从而保持建筑室内温度。
3.建筑外墙内侧主要保护界面砂浆、无机保温膏料、抗裂砂浆、玻璃纤维网布、抗裂抹面层和饰面层构成,其中,界面砂浆为界面层、无机保温膏料为保温层。
4.现有的无机保温膏料导热系数不稳定,导致无机保温膏料的保温性能不稳定,影响了无机保温膏料的保温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纳米凝胶地面用无机保温膏料及其制备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纳米凝胶地面用无机保温膏料,包括以下原料组份(按重量份计):水泥45-55份、石膏粉10-15份、硅酸镁铝5-10份、玻化微珠5-10份、外加剂3-8份、水70-80份。
7.其中,所述水泥包括以下原料组份(按重量份计):普通硅酸盐水泥35-40份、铝酸盐水泥15-20份。
8.其中,所述水泥由普通硅酸盐水泥和铝酸盐水泥按照质量比例2:1制备而成。
9.其中,所述外加剂包括以下原料组份(按重量份计):引气剂0.5-1.2份、成膜助剂0.5-1.2份、缓凝剂0.5-1.2份、保水剂0.5-1.2份、减水剂0.5-1.2份、增稠剂0.5-1.2份。
10.其中,所述引气剂为松香树脂类、烷基苯磺酸盐类和脂肪醇磺酸盐类中的一种或任意两种以上任意组合。
11.其中,所述成膜助剂为十二碳酸酯和十六碳酸中的一种或两者的任意组合。
12.其中,所述缓凝剂为有机酸类、碱性磷酸盐类和蛋白质类中的一种或任意两种以上的任意组合。
13.其中,所述保水剂采用甲基纤维素和羟丙基甲基纤维素醚中的一种或两者的任意组合;所述减水剂采用聚羧酸减水剂。
14.其中,所述增稠剂为碱溶胀型增稠剂和聚氨酯增稠剂中的一种或两者的任意组合。
15.一种纳米凝胶地面用无机保温膏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6.s1、按重量份分别称取水泥、石膏粉和硅酸镁铝,然后将称取后的水泥、石膏粉和硅酸镁铝依次加入到反应釜内,通过反应釜搅拌10-15分钟,将水泥、石膏粉和硅酸镁铝均匀混合到一起;
17.s2、按重量份称取玻化微珠,然后将称取后的玻化微珠加入到反应釜内,通过反应釜搅拌10-15分钟,使得玻化微珠均匀混合到反应釜内部的物料中;
18.s3、按重量份称取水,然后将水加入到反应釜内,通过反应釜搅拌15-20分钟,使得水与反应釜内部的物料均匀混合,得到初始原料;
19.s4、按重量份称取外加剂,然后将称取后的外加剂加入反应釜内,通过反应釜搅拌15-20分钟,使得外加剂均匀混合到初始原料中,然后取出,得到该无机保温膏料。
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21.本发明通过科学合理的配比,将水泥、石膏粉、硅酸镁铝、玻化微珠和外加剂均匀与水混合,得到该无机保温膏料,该无机保温膏料导热系数稳定,从而保证了该无机保温膏料具有稳定的保温隔热性能,在建筑外墙上增加该无机保温膏料,能够在建筑外墙形成稳定的保温隔热结构层,避免外界的高温浸入到室内,对提高人们的居住环境和节约能源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3.实施例1,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纳米凝胶地面用无机保温膏料,包括以下原料组份(按重量份计):水泥54份、石膏粉12份、硅酸镁铝8份、玻化微珠5份、外加剂5份、水75份。
24.其中,水泥包括以下原料组份(按重量份计):普通硅酸盐水泥36份、铝酸盐水泥18份。
25.其中,水泥由普通硅酸盐水泥和铝酸盐水泥按照质量比例2:1制备而成。
26.其中,外加剂包括以下原料组份(按重量份计):引气剂1.0份、成膜助剂0.8份、缓凝剂0.8份、保水剂0.8份、减水剂0.8份、增稠剂0.8份。
27.其中,引气剂为松香树脂类、烷基苯磺酸盐类和脂肪醇磺酸盐类中的一种或任意两种以上任意组合;成膜助剂为十二碳酸酯和十六碳酸中的一种或两者的任意组合;缓凝剂为有机酸类、碱性磷酸盐类和蛋白质类中的一种或任意两种以上的任意组合;保水剂采用甲基纤维素和羟丙基甲基纤维素醚中的一种或两者的任意组合;减水剂采用聚羧酸减水剂;增稠剂为碱溶胀型增稠剂和聚氨酯增稠剂中的一种或两者的任意组合。
28.一种纳米凝胶地面用无机保温膏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29.s1、按重量份分别称取水泥、石膏粉和硅酸镁铝,然后将称取后的水泥、石膏粉和硅酸镁铝依次加入到反应釜内,通过反应釜搅拌10-15分钟,将水泥、石膏粉和硅酸镁铝均匀混合到一起;
30.s2、按重量份称取玻化微珠,然后将称取后的玻化微珠加入到反应釜内,通过反应釜搅拌10-15分钟,使得玻化微珠均匀混合到反应釜内部的物料中;
31.s3、按重量份称取水,然后将水加入到反应釜内,通过反应釜搅拌15-20分钟,使得水与反应釜内部的物料均匀混合,得到初始原料;
32.s4、按重量份称取外加剂,然后将称取后的外加剂加入反应釜内,通过反应釜搅拌15-20分钟,使得外加剂均匀混合到初始原料中,然后取出,得到该无机保温膏料。
33.实施例2,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纳米凝胶地面用无机保温膏料,包括以下原料组份(按重量份计):水泥54份、石膏粉12份、硅酸镁铝8份、玻化微珠8份、外加剂5份、水75份。
34.其中,水泥包括以下原料组份(按重量份计):普通硅酸盐水泥36份、铝酸盐水泥18份。
35.其中,水泥由普通硅酸盐水泥和铝酸盐水泥按照质量比例2:1制备而成。
36.其中,外加剂包括以下原料组份(按重量份计):引气剂1.0份、成膜助剂0.8份、缓凝剂0.8份、保水剂0.8份、减水剂0.8份、增稠剂0.8份。
37.其中,引气剂为松香树脂类、烷基苯磺酸盐类和脂肪醇磺酸盐类中的一种或任意两种以上任意组合;成膜助剂为十二碳酸酯和十六碳酸中的一种或两者的任意组合;缓凝剂为有机酸类、碱性磷酸盐类和蛋白质类中的一种或任意两种以上的任意组合;保水剂采用甲基纤维素和羟丙基甲基纤维素醚中的一种或两者的任意组合;减水剂采用聚羧酸减水剂;增稠剂为碱溶胀型增稠剂和聚氨酯增稠剂中的一种或两者的任意组合。
38.其中,该无机保温膏料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中的无机保温膏料的制备方法基本相同,不同之处仅在于各组分的配比不同。
39.实施例3,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纳米凝胶地面用无机保温膏料,包括以下原料组份(按重量份计):水泥54份、石膏粉12份、硅酸镁铝8份、玻化微珠10份、外加剂5份、水75份。
40.其中,水泥包括以下原料组份(按重量份计):普通硅酸盐水泥36份、铝酸盐水泥18份。
41.其中,水泥由普通硅酸盐水泥和铝酸盐水泥按照质量比例2:1制备而成。
42.其中,外加剂包括以下原料组份(按重量份计):引气剂1.0份、成膜助剂0.8份、缓凝剂0.8份、保水剂0.8份、减水剂0.8份、增稠剂0.8份。
43.其中,引气剂为松香树脂类、烷基苯磺酸盐类和脂肪醇磺酸盐类中的一种或任意两种以上任意组合;成膜助剂为十二碳酸酯和十六碳酸中的一种或两者的任意组合;缓凝剂为有机酸类、碱性磷酸盐类和蛋白质类中的一种或任意两种以上的任意组合;保水剂采用甲基纤维素和羟丙基甲基纤维素醚中的一种或两者的任意组合;减水剂采用聚羧酸减水剂;增稠剂为碱溶胀型增稠剂和聚氨酯增稠剂中的一种或两者的任意组合。
44.其中,该无机保温膏料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中的无机保温膏料的制备方法基本相同,不同之处仅在于各组分的配比不同。
45.实验例,使用实施例1-3中制备的无机保温膏料进行试验,每个实施例选取5组无机保温膏料分别进行导热系数试验、抗压强度试验、抗拉强度试验、压剪粘结强度试验、线性收缩率试验。
46.导热系数试验(按gb/t 10294或gb/t 10295的规定进行)、抗压强度试验(按jg/t 283的规定进行。抗压强度试块成型后,采用脱模养护56d,应在压缩变形10%时读取强度峰值)、抗拉强度试验(按jg/t 283的规定进行)、压剪粘结强度试验(按jg/t 283的规定进行)、线性收缩率试验(按jgj/t 70的规定进行),试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0047][0048][0049]
由上表可知,通过科学合理的配比,将水泥、石膏粉、硅酸镁铝、玻化微珠和外加剂均匀与水混合,得到该无机保温膏料,该无机保温膏料导热系数稳定,从而保证了该无机保温膏料具有稳定的保温隔热性能,在建筑外墙上增加该无机保温膏料,能够在建筑外墙形成稳定的保温隔热结构层,避免外界的高温浸入到室内,对提高人们的居住环境和节约能源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0050]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0051]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