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用气体的智能生产系统及其生产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8330602发布日期:2022-01-05 03:40阅读:155来源:国知局
一种医用气体的智能生产系统及其生产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医用气体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医用气体的智能生产系统及其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2.空气中含氮气78%,氧气21%,医用氧气采用空气分离法,首先把空气预冷、净化,去除空气中的少量水分,然后进行压缩、冷却,使之成为液态空气,但是通过直接对空气进行冷却时,空气中的水分除去较慢,氧气的生产效率较低,而且对空气进行过滤时,滤芯通常只能对空气进行单次过滤,空气的过滤效果不够,影响氧气的纯度。


技术实现要素:

3.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提供一种医用气体的智能生产系统及其生产方法。
4.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5.一种医用气体的智能生产系统及其生产方法,其包括:
6.底座、设置于底座上的控制器、罐体一、罐体二、罐体三、空气压缩机、制冷压缩机,所述的罐体一的上端部连通有吸气网罩,吸气网罩用于向罐体一内吸入空气,所述的罐体一的壁部连通有排气管一,排气管一靠近罐体一的底部,罐体一的排气管一与空气压缩机之间通过导流管一连通,空气压缩机的排气端与罐体二的顶部之间通过导流管二连通,罐体二的壁部连通有排气管二,排气管二靠近罐体二的底部,罐体二的排气管二与罐体三的底部之间通过连通管五连通,罐体三内设置有分子筛,罐体三的顶部与罐体五之间通过连通管六连通,罐体五为氧气收集罐体,所述的罐体一、罐体二内分别设置有用于对空气进行冷却的冷凝板一、冷凝板二,制冷压缩机与罐体一、罐体二的底部接通并且对冷凝板一、冷凝板二进行制冷降温。
7.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罐体一内设置有分散组件一,分散组件一靠近罐体一的进气端,分散组件一包括进气管一、分散罩一,所述的进气管一、分散罩一为一体结构,进气管一的进气端与罐体一的进气口连通,分散罩一的开口朝上,分散罩一的罩体内设置有排气通道一,分散罩一的壁部开设有若干排气端口,排气通道一与分散罩一壁部的排气端口连通,分散罩一壁部的排气端口的排气方向与分散罩一的开口方向相同,分散罩一的底部开设有漏水孔,罐体一的底部设置有导水槽一,罐体一的壁部开设有排水管一,排水管一处于罐体一的底部,排水管一与导水槽一连通。
8.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罐体二内设置有用于对空气进行过滤的过滤机构,过滤机构包括进气管二、分散罩二、排气通道二、排气孔、滤芯,所述的进气管二、分散罩二与进气管一、分散罩一的结构相同且安装方式相同,分散罩一的内壁开设有排气孔,排气孔开设有若干个并且沿着分散罩一的内壁均匀间隔布置,所述的滤芯设置于分散罩一的顶部,滤芯呈水平布置,滤芯上开设有滤孔一、滤孔二,滤孔一开设有若干个并且均匀环绕于
滤芯的圆周方向,滤孔一靠近滤芯的中心,所述的滤孔二开设有若干个并且均匀环绕于滤芯的圆周方向,滤孔二远离滤芯的中心,分散罩二的端口壁部处于滤孔二与滤孔一之间,罐体二的底部设置有导水槽二,罐体二的壁部开设有排水管二,排水管二处于罐体二的底部,排水管二与导水槽二连通,罐体一的排水管一与罐体二的排水管二连通有导流管三。
9.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罐体三的一侧设置有罐体四,罐体四内也设置有分子筛,罐体三、罐体四的顶部与罐体五之间通过连通管六连通,底座上设置有连通座,连通座上设置有连通管三、连通管四,罐体三的底部连通有连通管一,连通管一的进气端口与连通管四的一端口接通,罐体四的底部连通有连通管二,连通管二的进气端口与连通管三的一端口接通,连通管五的排气端口可与连通管三的另一端口、连通管四的另一端口连通。
10.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罐体五上设置有检测器,检测器包括压力检测器、湿度检测器。
11.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冷凝板一、冷凝板二呈螺旋状。
12.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取得的进步以及优点在于本发明使用过程中,空气经罐体一的进气端进入至进气管一内,接着经排气通道一流通后经排气端口排出,从而对空气进行均匀分散流通,增大空气与冷凝板一的接触面积,提高了对空气中水分的冷凝效率;空气经罐体二的进气端口进入至进气管二内,接着经排气通道二流通后经排气孔排出,接着空气经滤孔一排出进行一次过滤,接着空气经滤孔二排出进行二次过滤,从而提高了对空气的过滤效果;罐体三、罐体四进行氧气筛选,从而提高了对氧气的筛选效率。
附图说明
1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所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4.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6.图3为本发明的罐体一、罐体二配合示意图。
17.图4为本发明的罐体一内部结构示意图。
18.图5为本发明的罐体二内部结构示意图。
19.图6为本发明的分散罩二与滤芯配合示意图。
20.图7为本发明的罐体三、罐体四与罐体五连通示意图。
21.图8为本发明的罐体二与罐体三、罐体四连通示意图。
22.图中标示为:
23.10、底座;110、控制器;120、罐体一;121、进气管一;122、分散罩一;123、排气通道一;124、漏水孔;125、冷凝板一;126、排气管一;127、导水槽一;128、排水管一;130、罐体二;131、进气管二;132、分散罩二;133、排气通道二;134、排气孔;135、滤芯;136、滤孔一;137、滤孔二;138、冷凝板二;139、排气管二;141、导水槽二;142、排水管二;140、吸气网罩;150、罐体三;151、连通管一;160、罐体四;161、连通管二;162、连通座;163、连通管三;164、连通管四;165、连通管五;170、空气压缩机;180、罐体五;181、检测器;182、连通管六;190、制冷
压缩机;20、导流管一;30、导流管二;40、导流管三。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25.其中,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表示的仅是示意图,而非实物图,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
26.本发明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出现术语“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27.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出现术语“连接”等指示部件之间的连接关系,该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部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部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28.如图1

8所示,一种医用气体的智能生产系统及其生产方法,其包括:
29.底座10、设置于底座10上的控制器110、罐体一120、罐体二130、罐体三150、空气压缩机170、制冷压缩机190,所述的罐体一120的上端部连通有吸气网罩140,吸气网罩140用于向罐体一120内吸入空气,所述的罐体一120的壁部连通有排气管一126,排气管一126靠近罐体一120的底部,罐体一120的排气管一126与空气压缩机170之间通过导流管一20连通,空气压缩机170的排气端与罐体二130的顶部之间通过导流管二30连通,罐体二130的壁部连通有排气管二139,排气管二139靠近罐体二130的底部,罐体二130的排气管二139与罐体三150的底部之间通过连通管五165连通,罐体三150内设置有分子筛,罐体三150的顶部与罐体五180之间通过连通管六182连通,罐体五180为氧气收集罐体,所述的罐体一120、罐体二130内分别设置有用于对空气进行冷却的冷凝板一125、冷凝板二138,制冷压缩机190与罐体一120、罐体二130的底部接通并且对冷凝板一125、冷凝板二138进行制冷降温,空气进入至罐体一120内冷却后,空气中的水分冷凝成水珠,接着空气经空气压缩机170压缩后进入至罐体二130进行二次除水,接着空气经连通管五165内进入罐体三150内,分子筛对空气中的氮气、二氧化碳进行吸附,从而得到高纯度的氧气,接着氧气经连通管六182流至罐体五180内进行收集。
30.如图4所示,罐体一120内设置有分散组件一,分散组件一靠近罐体一120的进气端,分散组件一包括进气管一121、分散罩一122,所述的进气管一121、分散罩一122为一体结构,进气管一121的进气端与罐体一120的进气口连通,分散罩一122的开口朝上,分散罩一122的罩体内设置有排气通道一123,分散罩一122的壁部开设有若干排气端口,排气通道一123与分散罩一122壁部的排气端口连通,分散罩一122壁部的排气端口的排气方向与分
散罩一122的开口方向相同,分散罩一122的底部开设有漏水孔124,罐体一120的底部设置有导水槽一127,罐体一120的壁部开设有排水管一128,排水管一128处于罐体一120的底部,排水管一128与导水槽一127连通,空气经罐体一120的进气端进入至进气管一121内,接着经排气通道一123流通后经排气端口排出,从而对空气进行均匀分散流通,增大空气与冷凝板一125的接触面积,提高了对空气中水分的冷凝效率,接着冷凝后的水滴落至导水槽一127内,接着经排水管一128排出。
31.更为具体的,罐体二130内设置有用于对空气进行过滤的过滤机构,过滤机构包括进气管二131、分散罩二132、排气通道二133、排气孔134、滤芯135,所述的进气管二131、分散罩二132与进气管一121、分散罩一122的结构相同且安装方式相同,分散罩一122的内壁开设有排气孔134,排气孔134开设有若干个并且沿着分散罩一122的内壁均匀间隔布置,所述的滤芯135设置于分散罩一122的顶部,滤芯135呈水平布置,滤芯135上开设有滤孔一136、滤孔二137,滤孔一136开设有若干个并且均匀环绕于滤芯135的圆周方向,滤孔一136靠近滤芯135的中心,所述的滤孔二137开设有若干个并且均匀环绕于滤芯135的圆周方向,滤孔二137远离滤芯135的中心,分散罩二132的端口壁部处于滤孔二137与滤孔一136之间,罐体二130的底部设置有导水槽二141,罐体二130的壁部开设有排水管二142,排水管二142处于罐体二130的底部,排水管二142与导水槽二141连通,罐体一120的排水管一128与罐体二130的排水管二142连通有导流管三40,空气经罐体二130的进气端口进入至进气管二131内,接着经排气通道二133流通后经排气孔134排出,接着空气经滤孔一136排出进行一次过滤,接着空气经滤孔二137排出进行二次过滤,从而提高了对空气的过滤效果,接着流通的空气经冷凝板二138冷凝后,空气中的水分凝结成水滴,落至导水槽二141内,接着经排水管二142、导流管三40排出。
32.更为具体的,罐体三150的一侧设置有罐体四160,罐体四160内也设置有分子筛,罐体三150、罐体四160的顶部与罐体五180之间通过连通管六182连通,底座10上设置有连通座162,连通座162上设置有连通管三163、连通管四164,罐体三150的底部连通有连通管一151,连通管一151的进气端口与连通管四164的一端口接通,罐体四160的底部连通有连通管二161,连通管二161的进气端口与连通管三163的一端口接通,连通管五165的排气端口可与连通管三163的另一端口、连通管四164的另一端口连通,罐体二130内的空气经连通管五165流至连通管三163、连通管二161内后进入至罐体四160内,罐体四160内的分子筛对空气中的氮气、二氧化碳进行吸附,从而得到高纯度的氧气,接着氧气经连通管六182流至罐体五180内进行收集,接着将连通管五165的排气端与连通管四164接通,罐体四160内的氮气、二氧化碳气体经连通管三163的端口排出,空气进入罐体三150内进行氧气筛选,从而提高了对氧气的筛选效率。
33.更为具体的,罐体五180上设置有检测器181,检测器181包括压力检测器、湿度检测器,从而对罐体五180内收集的氧气进行压力、湿度检测。
34.更为具体的,所述的冷凝板一125、冷凝板二138呈螺旋状,进一步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提高对空气的冷却效率。
35.工作原理:
36.本发明在使用过程中,空气进入至罐体一120内冷却后,空气中的水分冷凝成水珠,接着空气经空气压缩机170压缩后进入至罐体二130进行二次除水,接着空气经连通管
五165内进入罐体三150内,分子筛对空气中的氮气、二氧化碳进行吸附,从而得到高纯度的氧气,接着氧气经连通管六182流至罐体五180内进行收集,空气经罐体一120的进气端进入至进气管一121内,接着经排气通道一123流通后经排气端口排出,从而对空气进行均匀分散流通,增大空气与冷凝板一125的接触面积,提高了对空气中水分的冷凝效率,接着冷凝后的水滴落至导水槽一127内,接着经排水管一128排出,空气经罐体二130的进气端口进入至进气管二131内,接着经排气通道二133流通后经排气孔134排出,接着空气经滤孔一136排出进行一次过滤,接着空气经滤孔二137排出进行二次过滤,从而提高了对空气的过滤效果,接着流通的空气经冷凝板二138冷凝后,空气中的水分凝结成水滴,落至导水槽二141内,接着经排水管二142、导流管三40排出,罐体二130内的空气经连通管五165流至连通管三163、连通管二161内后进入至罐体四160内,罐体四160内的分子筛对空气中的氮气、二氧化碳进行吸附,从而得到高纯度的氧气,接着氧气经连通管六182流至罐体五180内进行收集,接着将连通管五165的排气端与连通管四164接通,罐体四160内的氮气、二氧化碳气体经连通管三163的端口排出,空气进入罐体三150内进行氧气筛选,从而提高了对氧气的筛选效率。
37.需要声明的是,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还可以对本发明做各种修改、等同替换、变化等等。但是,这些变换只要未背离本发明的精神,都应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另外,本技术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所使用的一些术语并不是限制,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