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物叶面肥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0070809发布日期:2022-05-18 02:01阅读:317来源:国知局
一种生物叶面肥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肥料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生物叶面肥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2.在现代化农业种植中,对农作物产品的需求不仅是产量,也开始追求品质,随着要求的不断提高,在针对作物养分上的商品也日益增多,叶面肥作为一种改善作物品质的根外追肥应运而生。
3.目前市场上叶面肥料种类繁多,主要为中微量元素的补充、药肥结合及功能微生物的添加等形式的产品,产品效果不好,肥效低。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生物叶面肥及其制备方法。
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6.一种生物叶面肥,它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
[0007][0008]
[0009]
所述组合功能菌粉包含质量份的50%~65%功能菌粉a、25%~ 30%功能菌粉b、10%~15%功能菌粉c,
[0010]
所述功能菌株a为贝莱斯芽孢杆菌,保藏登记号为cgmcc no.23616;
[0011]
所述功能菌株b为解淀粉芽孢杆菌,保藏登记号为cgmcc no.15 851;
[0012]
所述功能菌株c为枯草芽孢杆菌,保藏登记号为cgmcc no.1988 7;
[0013]
所述增效剂的质量比配方为50%γ-氨基丁酸,15%酵母肽,35%谷胱甘肽;
[0014]
所述悬浮剂为萘磺酸盐。
[0015]
进一步的,它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
[0016][0017][0018]
进一步的,它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
[0019][0020]
进一步的,它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
[0021][0022]
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3]
第一步,功能菌粉的制备:将准备好的功能菌株a、功能菌株b 及功能菌株c的菌种活化至lb平板培养基上,将活化后的菌株分别接种到1l液体lb培养基中,置于振荡培养箱中在温度37℃及振荡频率180r/min下培养24h,制得1l接种液,将接种液分别加入到1000l发酵罐体中,加入发酵罐体积60%的发酵培养基,在温度37℃、转速150r/min及通气量20m3/min的条件下培养24h,得到600l发酵液d,将发酵液d导入10000l的发酵罐体中,加入发酵罐体积60%的专用发酵培养基a,在温度37℃、转速150r/min 及通气量20m3/min的条件下培养24h,得到6000l发酵液,将发酵液导入离心机中,在转速6000r/min的条件下离心15min后取菌悬液,得到600l浓缩液,将浓缩液导入搅拌罐中,加入10%的助剂开始搅拌混合,混合均匀后导入干燥塔,通过干燥塔的喷头,在温度120℃及通气量4000m3/h的热风作用下,分别得到60kg功能菌粉a、60kg功能菌粉b及60kg功能菌粉c,将制得的三种菌粉按比例混合,混合均匀后得到功能菌粉组合;
[0024]
第二步,生物叶面肥的制备:称取功能菌粉、二氧化硅、硼酸钠、硫酸锌、硫酸铁、硫酸锰、硫酸镁、氨基酸、蔗糖、尿素、磷酸二氢钾、增效剂、悬浮剂,加入搅拌机混合,混合均匀后得到生物叶面肥。
[0025]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步中,发酵培养基的质量配比为玉米粉1%~ 1.5%、糖蜜粉0.2%~0.4%、硫酸铵1%~1.5%、磷酸二氢钾0.05%~ 0.1%、硫酸镁0.001%~
0.005%、磷酸氢二钾0.05%~0.1%、硫酸锰0.001%~0.005%。
[0026]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0027]
1、通过试验及测试,研制专用中微量元配方,适用于瓜果蔬菜,配方添加中了氨基酸,可直接被植物利用,提高了叶面肥料的肥效速率。
[0028]
2、添加功能微生物组分成分,其中功能菌株a为贝莱斯芽孢杆菌,具备预防红蜘蛛危害的功能,功能菌株b为解淀粉芽孢杆菌,具备促进植物生长的功能,功能菌株c为枯草芽孢杆菌,具备预防细菌性角斑病的功能,通过试验研制专用添加比例,在促进叶面肥促生长功能的同时具备预防病虫害。
[0029]
3、谷胱甘肽、γ-氨基丁酸及酵母肽等添加成分,能促进氮素转运和养分吸收;可调节细胞渗透压、增强抗高、低温、抗旱的能力;调节植物体ph,保证作物健康生长;可诱导植物合成乙烯,促开花早熟;通过gaba受体,提高作物防病虫害能力。通过试验研制专用配方添加配方,改善作物品质的同时不会产生农药残留。
具体实施方式
[0030]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但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
[0031]
一种生物叶面肥及其制备方法,它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
[0032][0033][0034]
组合功能菌粉包含质量份的50%~65%功能菌粉a、25%~30%功能菌粉b、10%
~15%功能菌粉c,
[0035]
功能菌株a为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iezensis),贝莱斯芽孢杆菌的保藏登记号为cgmcc no.23616,保藏单位: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保藏日期为:2021年10月18日。
[0036]
功能菌株b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解淀粉芽孢杆菌的保藏登记号为cgmcc no.15851,保藏单位: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保藏日期为:2018年6月4日。
[0037]
功能菌株c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枯草芽孢杆菌的保藏登记号为cgmcc no.19887,保藏单位: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 号院3号,保藏日期为:2020年5月28日。
[0038]
增效剂的质量比配方为50%γ-氨基丁酸,15%酵母肽,35%谷胱甘肽。
[0039]
悬浮剂为萘磺酸盐。
[0040]
制备方法:
[0041]
第一步,功能菌粉的制备:将准备好的功能菌株a、功能菌株b 及功能菌株c的菌种活化至lb平板培养基上,将活化后的菌株分别接种到1l液体lb培养基中,置于振荡培养箱中在温度37℃及振荡频率180r/min下培养24h,制得1l接种液,将接种液分别加入到1000l发酵罐体中,加入发酵罐体积60%的专用发酵培养基a,在温度37℃、转速150r/min及通气量20m3/min的条件下培养24 h,得到600l发酵液d,将发酵液d导入10000l的发酵罐体中,加入发酵罐体积60%的专用发酵培养基a,在温度37℃、转速150 r/min及通气量20m3/min的条件下培养24h,得到6000l发酵液,将发酵液导入离心机中,在转速6000r/min的条件下离心15min后取菌悬液(发酵液体积的10%~15%),得到600l浓缩液,将浓缩液导入搅拌罐中,加入10%的助剂开始搅拌混合,混合均匀后导入干燥塔,通过干燥塔的喷头,在温度120℃及通气量4000m3/h的热风作用下,分别得到60kg功能菌粉a、60kg功能菌粉b及60kg 功能菌粉c,将制得的菌粉按60kg功能菌粉a、25kg功能菌粉b、 15kg功能菌粉c的比例混合,混合均匀后得到功能菌粉组合;
[0042]
第二步,生物叶面肥的制备:称取功能菌粉0.5kg、二氧化硅 50kg、硼酸钠2kg、硫酸锌2kg、硫酸铁0.5kg、硫酸锰0.5kg、硫酸镁8kg、氨基酸12kg、蔗糖10.5kg、尿素3kg、磷酸二氢钾 10kg、增效剂0.0001kg、悬浮剂1kg,称取后加入搅拌机混合,混合均匀后得到生物叶面肥。
[0043]
第一步中,专用发酵培养基a质量配比为玉米粉1%~1.5%、糖蜜粉0.2%~0.4%、硫酸铵1%~1.5%、磷酸二氢钾0.05%~0.1%、硫酸镁0.001%~0.005%、磷酸氢二钾0.05%~0.1%、硫酸锰0.001%~0.005%。
[0044]
具体实施例1
[0045]
一种生物叶面肥及其制备方法,它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
[0046][0047]
具体实施例2
[0048]
一种生物叶面肥及其制备方法,它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
[0049]
[0050][0051]
具体实施例3
[0052]
一种生物叶面肥及其制备方法,它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
[0053][0054]
[0055]
具体实施例4
[0056]
一种生物叶面肥及其制备方法,它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
[0057][0058]
产品效果验证:
[0059]
1、生物叶面肥在白菜上的应用研究
[0060]
为验证生物叶面肥料的基本功效,通过盆栽试验将生物叶面肥与氨基酸叶面肥在白菜上进行喷施对比,调查白菜农艺性状及生物量变化,为后期田间应用提供技术支撑。
[0061]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0062]
1.1 试验地点
[0063]
云南省微生物发酵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研发楼。
[0064]
1.2试验材料
[0065]
1.2.1试验作物
[0066]
白菜
[0067]
1.2.2试验肥料
[0068]
生物叶面肥,含氨基酸叶面肥(先正达叶面肥),复合肥料(n
‑ꢀ
p2o
5-k2o=15-15-15)
[0069]
1.3试验方法
[0070]
试验采用盆栽方式开展,设置3个处理,每个处理设8次重复。采用白菜苗移栽种植
模式开展试验,每个盆中种植1白菜,每个盆中施用12.5g复合肥料(n-p2o
5-k2o=15-15-15),移栽30天后每株白菜 200倍兑水稀释浇施叶面肥叶面喷施1次,其后15天喷施1次。试验除叶面喷施中施用叶面肥种类不同,其余管理措施均保持一致。试验具体处理如下:
[0071][0072]
2结果与分析
[0073]
2.1促生长型功能生物有机肥对白菜农艺性状及生物量的影响
[0074]
由表2可以看出,不同处理白菜的株高为处理1>处理2>ck,处理1为峰值,说明喷施叶面肥能促进白菜株高的增长,且采用喷施生物叶面肥的效果更佳;不同处理白菜的最大叶片的叶长为处理1>处理2>ck,处理1为峰值,不同处理白菜的最大叶片的叶宽为处理 1>处理2>ck,处理1为峰值,白菜叶片的叶面积与叶长、叶宽呈正相关,说明喷施叶面肥能促进白菜叶片的生长,且采用喷施生物叶面肥的效果更佳;不同处理白菜的生物量为理1>处理2>ck,处理 1为峰值,且差异显著,说明喷施叶面肥能提高白菜的产量,且喷施生物叶面肥的效果更佳。
[0075][0076]
3结论与讨论
[0077]
本试验为验证生物叶面肥料的基本功效,通过盆栽试验将生物叶面肥与氨基酸叶面肥在白菜上进行喷施对比,调查白菜农艺性状及生物量变化,为后期田间应用提供技术支撑。
[0078]
从白菜的农艺状看,喷施生物叶面肥的处理在白菜株高上较ck、喷施含氨基酸叶面肥的处理分别提高了3.82%、0.77%,喷施生物叶面肥的处理在白菜的最大叶叶长上较
ck、喷施含氨基酸叶面肥的处理分别提高了9.12%、0.11%,喷施生物叶面肥的处理在白菜的最大叶叶宽上较ck、喷施含氨基酸叶面肥的处理分别提高了10.74%、2. 60%,说明采用叶面肥能提白菜的农艺性状,促进白菜生长发育,且采用生物叶面肥的效果更佳。
[0079]
从白菜的生物量看,喷施生物叶面肥的处理在白菜生物量上较c k、喷施含氨基酸叶面肥的处理分别提高了34.72%、9.74%,说明生物叶面肥能提高白菜的生物量,从而提高白菜的产量及经济价值。
[0080]
采用本技术的叶面肥,实验白菜没有红蜘蛛虫害,没有发生角斑病。
[0081]
综上所述,叶面追肥能提高白菜的农艺性状及经济性状,采用功能微生物与氨基酸叶面肥复合后,可提高产品效果,防治虫害效果好。
[0082]
显然,本发明的上述实施方式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是属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列。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