堆肥发酵用覆膜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975900发布日期:2022-02-19 18:48阅读:240来源:国知局
堆肥发酵用覆膜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属于发酵工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堆肥发酵用覆膜装置。


背景技术:

2.好氧堆肥发酵是解决畜禽粪便污染问题、实现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的重要途径之一。目前,好氧堆肥发酵采用纳米膜进行堆肥发酵,物料建堆后直接覆盖纳米膜,后续作业需要频繁的掀开纳米膜,由于纳米膜本身的重量较重,在有雨水情况下,重量更重,频繁掀盖人工很吃力,而且容易对纳米膜造成损伤,如遇上大风情况等极端天气,纳米膜采用常规覆盖方式容易导致压边脱落且造成纳米膜被刮扯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实施例提供堆肥发酵用覆膜装置,以解决现有的好氧堆肥发酵采用常规覆膜方式造成纳米膜掀盖困难、容易损坏的问题。
4.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堆肥发酵用覆膜装置,包括:
5.纳米膜,所述纳米膜具有过滤孔;
6.架体,所述纳米膜覆盖于所述架体上,所述架体内形成一发酵空间,所述发酵空间用于物料建堆,所述物料发酵产生不同气体分子,小于所述过滤孔的气体分子透过所述纳米膜,所述发酵空间具有供物料进出的开口。
7.可选的,所述架体包括拱形顶部和支撑部,所述拱形顶部安装于所述支撑部上。
8.可选的,所述支撑部包括两间隔相对设置的挡墙,所述拱形顶部跨设于所述挡墙上,所述纳米膜覆盖于所述拱形顶部上,且所述纳米膜与所述挡墙密封连接。
9.可选的,所述支撑部包括两间隔相对设置的支撑架,所述纳米膜覆盖所述拱形顶部和所述支撑架上。
10.可选的,所述拱形顶部为拱形钢架,所述钢架安装于所述支撑部上。
11.可选的,所述架体包括若干拱形杆,若干所述拱形杆沿预设方向间隔布置,所述纳米膜覆盖于所述拱形杆上。
12.可选的,所述架体还包括连接杆,连接杆沿预设方向延伸,若干所述拱形杆安装于所述连接杆上。
13.可选的,所述拱形杆上设有连接固定件,所述连接杆安装于所述连接固定件上。
14.可选的,所述架体与所述纳米膜的连接处设置有密封结构,所述架体与所述纳米膜通过所述密封结构密封连接。
15.可选的,所述密封结构包括密封部和密封配合部,所述密封部设置于所述架体上,所述纳米膜通过所述密封配合部密封安装于所述密封部上。
16.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堆肥发酵用覆膜装置,因为采用架体将纳米膜支撑悬空后形成一发酵空间,进行物料的好氧堆肥发酵,克服了现有好氧堆肥采用常规覆膜方式造成纳米膜掀盖困难、容易损坏的问题,进而达到减少人工进出或者其他作业掀盖纳米膜的工作
量,操作方便,节省人力与时间。
附图说明
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8.为了更完整地理解本技术及其有益效果,下面将结合附图来进行说明。其中,在下面的描述中相同的附图标号表示相同部分。
19.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堆肥发酵用覆膜装置为形式一且支撑部为挡墙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堆肥发酵用覆膜装置为形式一且支撑部为支撑架的结构示意图。
21.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堆肥发酵用覆膜装置为形式二且应用于发酵槽的结构示意图。
22.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发酵槽为形式一的结构示意图。
23.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堆肥发酵用覆膜装置为形式二应用于发酵槽为形式二的结构示意图。
24.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发酵槽为形式二的结构示意。
25.图7为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26.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密封结构的示意图。
27.图9为图6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28.图10为图3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
29.图1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发酵槽为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31.本技术实施例提供堆肥发酵用覆膜装置,现有的好氧堆肥发酵采用常规覆膜方式造成纳米膜掀盖困难、容易损坏的问题。以下将结合附图对进行说明。
32.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堆肥发酵用覆膜装置可应用于堆肥发酵系统,示例性的,堆肥发酵系统包括控制系统和堆肥发酵用覆膜装置,堆肥发酵系统可用于各种畜禽粪污、作物秸秆、厨余垃圾、污泥废物、饼粕糟渣、农林废弃物、农产品加工废弃物等有机原料的处理,本技术实施例中以畜禽粪污为例进行说明,将畜禽粪便、辅料、微物菌剂按合适比例进行混合并搅拌均匀,置于发酵空间中,发酵周期相对于传统堆肥发酵所采用的时间至少缩短40%,堆肥发酵系统具有自动控制系统,设定参数以后,开机自动运行,无需特殊技术人员,操作简单。
33.为了更清楚的说明堆肥发酵用覆膜装置的结构,以下将结合附图对堆肥发酵用覆
膜装置进行介绍。
34.参见图1、图2和图3所示,堆肥发酵用覆膜装置,包括:纳米膜31和架体30,纳米膜31具有过滤孔,纳米膜31覆盖于架体30上,架体30内形成一发酵空间,发酵空间用于物料建堆,物料发酵产生不同的气体分子,小于过滤孔孔径的气体分子透过纳米膜31,发酵空间具有供物料进出的开口。可以理解的,通过架体30将纳米膜31支撑悬空,纳米膜31与发酵空间内的物料建堆无需直接接触,在物料建堆或者发酵中途作业时,只需要掀盖开口处的纳米膜31即可,克服了现有好氧堆肥采用常规覆膜方式造成纳米膜31掀盖困难、容易损坏的问题,进而达到减少因人工进出或者及其它作业需要掀盖纳米膜的工作量,操作方便,节省人力与时间,此外,纳米膜31的稳固性好,能够适应多种极端天气如大风。
35.堆肥发酵用覆膜装置具有如下两种形式,堆肥发酵用覆膜装置的形式一的结构可以作为发酵场所单独使用,堆肥发酵用覆膜装置的形式二的结构安装于发酵槽1上使用,具体如下:
3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参见图1和图2所示,堆肥发酵用覆膜装置为形式一的结构中,架体30包括拱形顶部301和支撑部303,拱形顶部301安装于支撑部303上。可以理解的,采用拱形顶部增加了发酵空间的高度,方便机械作业,拱形顶部301结构强度高,承重能力强,拱形纳米膜31抗风、抗暴雨均匀。
37.示例性的,参见图1所示,支撑部303包括两相对间隔设置的挡墙3030,拱形顶部301跨设于挡墙3030上,纳米膜31覆盖于拱形顶部301上,且纳米膜31与挡墙3030之间密封连接。利用拱形顶部301内侧空间和挡墙3030内部空间共同形成一发酵空间,且挡墙3030两端形成的开口供物料进出,在开口处同样覆盖纳米膜31,只需要掀盖开口处的纳米膜31即可,此种结构下,为物料发酵提供了场地,配合通风系统和控制系统,即可进行物料发酵使用,结构简单,施工成本低。
38.示例性的,参见图2所示,支撑部303包括两相对间隔设置的支撑架3031,纳米膜31覆盖于拱形顶部301和支撑架3031上,两支撑架3031之间的空间以及拱形顶部301内侧攻坚共同形成一发酵空间,两支撑架3031两端形成的开口供物料进出,在开口处同样覆盖纳米膜31,只需要掀盖开口处的纳米膜31,方便操作。其中,支撑架3031包括两竖直设置的第一支撑杆和水平设置的第二支撑杆,第二支撑杆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支撑杆连接,拱形顶部安装于第二支撑杆上,此种结构下,为物料发酵提供了场地,配合通风系统和控制系统,即可进行物料发酵使用,结构简单,施工成本低。
39.示例性的,参见图1和图2所示,拱形顶部301为拱形钢架,钢架由若干拱形框架制作而成,纳米膜31覆盖在拱形钢架上,拱形钢架结构强度高,承重能力强,拱形纳米膜31抗风、抗暴雨均匀。
4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参见图3所示,堆肥发酵用覆膜装置为形式二的结构中,架体30包括若干拱形杆3000,若干拱形杆3000沿预设方向间隔布置,纳米膜31覆盖于拱形杆3000上,拱形杆3000的两端固定跨设在发酵槽1上。
4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架体30还包括连接杆302,连接杆302沿预设方向延伸,若干拱形杆3000安装于连接杆302上,连接杆302串接所有的拱形杆3000形成拱形主框,连接杆302增加架体30的结构强度。
4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拱形杆3000上设有连接固定件304,连接杆302安装于连接固
定件304上,连接固定件304为安装环,安装环固定在拱形杆3000内侧,所有拱形杆3000上的安装环位于同一直线上,连接杆302穿设于安装环内,方便连接杆302安装拆卸,拱形杆3000外侧面平滑,保证纳米膜31表面平滑,避免纳米膜31局部受力破损。
43.在一些实施例中,架体30与纳米膜31的连接处设置有密封结构4,架体30与纳米膜31通过密封结构4密封连接。
44.在一些实施例中,密封结构4包括密封部40和密封配合部41,密封部40设置于架体30上,密封部40为密封条,密封条为横截面呈方形一侧开口的方型槽,密封配合部41为钢丝,通过钢丝将纳米膜31固定在方型槽内,钢丝与方型槽内壁接触,钢丝拧紧,固定纳米膜31的同时,保证纳米膜31与密封部40密封接触,密封结构简单,安装成本低,方便纳米膜31拆卸。可以理解的,密封部40和密封配合部41可以为卡扣结构,将纳米膜31扣合在密封部40和密封配合部41之间。
45.可以理解的,纳米膜31是一种选择性透气膜,膜上均匀分布0.2-0.3μm孔径的微型过滤孔,过滤孔不允许大分子通过,如有气味的气体分子、生物气溶胶、粉尘,水汽、二氧化碳气体分子则可以通过纳米膜31,膜内高温发酵产生的部分水汽在纳米膜31内表面形成水膜,有气味的气体分子如氨气和硫化氢气体极易溶于水,被纳米膜31内表面的水膜吸收拦截,并随水膜凝聚坠落堆料后再次被有机物分解,有助于减少臭气排放和氨的流失,提高有机肥氮含量,提高堆肥发酵的而成的有机肥的品质。纳米膜31具有防水、透湿、隔菌、除臭等功能,通风系统为槽体10内的物料发酵输送氧气,发酵槽1与纳米膜31形成一个密闭的发酵厂房,依托高温发酵联动技术,利用通风系统交换供氧,多因素智能联动控制微生物的活性,将开放式堆肥的简单、灵活与封闭式堆肥的快速、环保相结合,解决了畜禽粪污臭味四处扩散问题、能有效控制堆体内氨气挥发,又能快速的降低物料含水率、缩短堆肥周期。可实现畜禽粪污及有机废弃物的高效、环保、安全、低成本、无害化处理及肥料化利用。
46.以堆肥发酵用覆膜装置为形式二的结构应用在发酵槽1上为例,进行详细说明,具体如下:
47.参见图3所示,本技术的覆膜装置3与发酵槽1配合使用形成覆膜堆肥发酵装置,覆膜堆肥发酵装置包括发酵槽1、通风系统2和覆膜装置3,发酵槽1包括槽体10,槽体10设有具有用于容纳物料的内腔11和供物料进出的开口12,开口12与内腔11连通,通风系统2包括若干通风管20,设置于槽体10底部,通风管20与内腔11连通;覆膜装置3包括架体30和纳米膜31,架体30跨设于槽体10上,纳米膜31覆盖架体30和开口12,覆膜装置3与发酵槽1形成用于物料堆建的发酵空间。
48.将纳米膜31设置在架体30上,纳米膜31处于悬空状态,减少人工进出物料揭盖纳米膜31的工作量,避免频繁掀盖纳米膜31导致纳米膜31损坏,槽体10与纳米膜31之间的空间足够大,无需整体掀开纳米膜31,即可采用机器作业,从开口12侧进料出料,操作方便,节省人力与时间。
49.可以理解的,纳米膜31与槽体10形成一发酵空间仅通过纳米膜31自身因材质特性与外界连通,没有其他缝隙或结构与外界连通。
50.可以理解的,纳米膜31覆盖槽体10的裸露空间和开口12即可,以节省材料,降低成本。当然,纳米膜31也可以覆盖槽体10的其他部分。
51.示例性的,参见图3和图5所示,架体30包括拱形钢架300,钢架300跨设于槽体10的
顶部,钢架300沿槽体10的长度方向布置。纳米膜31覆盖在拱形钢架300,拱形钢架300结构强度高,承重能力强,拱形纳米膜31抗风、抗暴雨均匀。
52.示例性的,钢架300包括若干拱形杆3000,若干拱形杆3000沿槽体10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槽体10的顶部为敞开结构,拱形杆3000包括两竖直段和一弧形段,弧形段连接两竖直段的一端,竖直段的另一端分别设置在槽体10侧壁上,钢架300具有拱形顶部,两侧设置成竖直状,增大槽体10与纳米膜31之间的空间,提高场地利用率。
53.其中,钢架300的材质采用热镀锌包塑管材质,具有防腐蚀功效。
54.示例性的,架体30还包括连接杆302,连接杆302安装于拱形杆3000上,连接杆302沿槽体10的长度方向延伸,连接杆302串接所有的拱形杆3000,增加钢架300的结构强度。
55.示例性的,参见图10所示,钢架300朝向槽体的一侧设有连接固定件304,连接杆302安装于连接固定件304上,其中,连接固定件304为安装环,安装环固定拱形杆3000朝向槽体10的一侧,所有拱形杆3000上的安装环位于同一直线上,连接杆302穿设于安装环内,方便连接杆302安装拆卸,安装环位于拱形杆3000朝向槽体10的一侧,拱形杆3000外侧平滑,保证纳米膜31表面平滑,避免纳米膜31局部受力破损。
56.示例性的,槽体10与纳米膜31的连接处设置密封结构4,槽体10与纳米膜31通过密封结构4密封连接,密封结构4保证槽体10与纳米膜31密封连接,避免槽体10与纳米膜31连接处发生泄漏的现象,避免发酵过程中产生的臭气外漏,污染环境。
57.示例性的,参见图7和图8所示,密封结构4包括密封部40和密封配合部41,密封部40设置于槽体10的顶部和开口12处的侧部,密封配合部41将纳米膜31固定在密封部40上,其中,密封部40为密封条,密封条为横截面呈方形一侧开口的方型槽,密封配合部41为钢丝,通过钢丝将纳米膜31固定在方型槽内,钢丝与方型槽内壁接触,钢丝拧紧,固定纳米膜31的同时,保证纳米膜31与密封部40密封接触,密封结构简单,安装成本低,方便纳米膜31拆卸。可以理解的,密封部40和密封配合部41可以为卡扣结构,将纳米膜31扣合在密封部40和密封配合部41之间。
58.示例性的,参见图3和图5所示,钢架300的两侧设有密封部40,密封配合部41将纳米膜31固定在钢架300的密封部40上,其中,密封部40为密封条,密封条沿钢架300的长度方向延伸,密封条为横截面呈方形一侧开口的方型槽,密封配合部41为钢丝,通过钢丝将纳米膜31固定在方型槽内,钢丝与方型槽内壁接触,钢丝拧紧,方便纳米膜31安装和拆卸,密封效果好。
59.示例性的,参见图3和图4所示,发酵槽为形式一,槽体10包括池底100和三侧壁102围合而成,槽体10一侧形成开口12,架体30跨设在两对的侧壁102上,开口12为进料口和出料口。
60.示例性的,参见图5和图6所示,发酵槽为形式二,槽体10由池底100和两侧壁102围合而成,两侧壁102平行布置,槽体10两端形成开口12,架体30跨设在两侧壁102上,其中一开口12为进料口,另一开口12为出料口。
61.可以理解的,发酵槽为形式一或者形式二,可根据实际场地大小决定。
62.可以理解的,槽体10可以为混凝土构筑而成,也可以为其他密闭材料构筑而成的一体结构。当槽体10采用混凝土构筑而成时,首先硬化基建场地,堆砌侧壁,架体30通过预埋固定,也可以采用地脚螺栓固定。
63.可以理解的,槽体10可以为地下槽、地面槽或者半地面槽的结构。
64.示例性的,参见图4、图6和图11所示,通风系统2包括风机和污水收集池5,若干通风管20的一端连接风机,通风管20的另一端连接污水收集池5,通风管20的一端与风机之间设有第一开关件22,通风管20的另一端于污水收集池5之间设有第二开关件。第一开关件22打开,风机流出的氧气经通风管20进入槽体10内,为物料发酵提供氧气,第二开关件打开,槽体10内因发酵产生污水经通风管20流入污水收集池5,统一收集处理,风机和污水收集池5分别位于通风管20的两端,当风机出氧气时,给通风管20内施加一定的压力,有利于污水排出,通风管兼具通风和排污的功能。
65.示例性的,参见图4和图9所示,若干通风管20沿垂直于开口12侧的方向布置,若干通风管20的末端连通一连通管21,连通管21与风机连通,连通管21上设有第一开关件22,通过第一开关件22控制所有的通风管20同时打开或关闭,适用于一次整体堆肥控制。
66.示例性的,参见图6所示,若干通风管20沿平行于开口12侧的方向布置,每一通风管20设置一第一开关件22,通风管20的末端通过一连通管21与风机连通,其中,槽体10上设置两开口12,分别为进料口和出料口,根据使用需求,可以分批次利用槽体10内的空间进行分批次堆肥,采用先进先出的原则,分别控制一批堆肥下方的通风管20的第一开关件22打开或关闭。
67.示例性的,第一开关件22为球阀,可调节通风管20的进风量。
68.其中,通风管20为pe管,通风管20上间隔开设有通风孔。可以理解的,相邻两通风管20上的通风孔交错布置。
69.可以理解的,为了保证槽体10底部的平整度,方便堆肥过程中的进料和出料,槽体10底部设有管槽101,通风管20铺设于对应的管槽101内,通风管20的一端延伸出槽体10,第一开关件22位于槽体10外部。
70.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71.在本技术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特征。
72.以上对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堆肥发酵用覆膜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技术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技术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