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型自旋式循环加温充气发酵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821406发布日期:2022-04-27 11:06阅读:113来源:国知局
一种大型自旋式循环加温充气发酵罐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发酵罐技术领域,具体讲是一种大型自旋式循环加温充气发酵罐。


背景技术:

2.随着规模化养殖的发展,畜禽粪便的污染和处理问题日益突出,相对应的环保措施和技术手段相对不成熟、不成型,效果不令人满意。
3.目前对畜禽粪便处理方式推行的直接还田、干湿分离、厌氧处理、沼气能源利用、曝氧、生物氧化塘等综合处理。但在实践中每一个环节在技术、设备和运行中都存在很多问题,而且随着季节气温的变化运行很不稳定,这种方式也暴露出产气不足,沼渣难以清除,沼气利用率不高,沼液难以处理等问题。
4.同时由于养殖规模的扩大,对畜禽粪便的处理要求不产生二次污染,对厌氧处理的能力、效益、效率和稳定都提出更高的要求,过去的地下式沼气池不适合处理大量畜禽粪便,放大后的大型沼气池通常采用隧道式,又出现了沼气池建筑设施的强度和应力负载问题,给维护保养带来很大困难,目前大型沼气池都有发酵不好,建筑物开裂现象,运行更加不稳定,很难大道预期效果,同时除渣也带来极大不便。因此人们通过生物技术的利用,将畜禽粪便进行加工发酵制作有机复合肥。
5.故,在生物技术利用过程中,经常会涉及到生物发酵,常见方式是将其堆放某处自然发酵,此方式效果差、效率低、时间长后来使用立式结构的发酵装置,比如发酵罐,用于培养微生物或细胞的封闭容器或生物反应装置,可用于研究、分析或生产,在材料、大小和形状上有多种各异的产品;最常用的为搅拌式发酵罐,该装置通常具有一个罐体,通过电机等动力部件带动有固定转叶的中心转轴转动,实行搅拌发酵,但在运行过程中发现,这种搅拌式发酵罐因转轴的长短和叶片大小的限制,通常空间较小,物料搅拌很难均匀,不能大型化加工,并且经常会出现转轴叶片变形或断裂等缺陷。
6.为了解决现有问题,申请人四川七环猪种改良有限公司提出了专利号cn201320206155.1的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大型自旋式加温充气发酵罐,包括套热油储油罐、加热装置、电动机驱动装置、套热油管、旋转罐、油泵;罐体支撑架前端上设置前支撑台,罐体支撑架后端上设置后支撑台,旋转罐的两端整体置于前支撑台与后支撑台上,套热油储油罐通过管道与加热装置连接通,旋转罐的外表面设置有油槽,并通过保温层将整个旋转罐包裹。
7.该实用新型在实施时需要设置储油罐和旋转罐表面油槽等装置,热油填充至油槽内,对罐体进行加热,但是一定时间后,随着热量流失,油温下降,罐体内部温度也会有所下降,保温效果不好,且需要反复将油抽出、加热、注入加热,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8.因此,为了解决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在此提供一种设计合理,热油可循环流动对
罐体进行加热,提高加热效率与保温效果的大型自旋式循环加温充气发酵罐。
9.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构造一种大型自旋式循环加温充气发酵罐,包括支撑架、储油箱、油泵、加热装置、套热油管、第一驱动装置以及罐体;
10.所述罐体整体倾斜设置于支撑架上,外侧面设置有与罐体一体的环状的齿条,第一驱动装置安装在支撑架上,输出轴上安装有与齿条啮合的齿轮;
11.所述罐体外表面设置有蛇形的油槽,并通过保温层将整个罐体包裹,并与油槽形成密封;
12.所述储油箱通过第一管道与加热装置连接通,油泵与加热装置保持连接;
13.所述套热油管包括外管以及设置于外管内的内管,所述油泵通过内管与油槽一端连通,所述油槽另一端与外管连通,外管通过第二管道与储油箱连接通。
14.进一步的,所述罐体罐口处设置有安装在支撑架上的进料斗,进料斗下方设置有出料斗,此设置的目的在于,原材料自进料斗投入到罐体内,搅拌发酵完成后,自出料斗排出,便于原材料的投入以及发酵后材料的排出。
15.进一步的,所述出料斗下方设置有导料槽,所述导料槽与支撑架铰接,所述支撑架上安装有与导料槽保持连接的第二驱动装置,所述导料槽远离出料斗端设置有与导料槽铰接的延伸槽,此设置的目的在于,发酵后的材料自出料斗排出到导料槽内,导料槽将材料导出,第二驱动装置可驱动导料槽绕其与支撑架铰接轴转动,调节导料槽将原料导出的位置,拨动延伸槽,将延伸槽放下,延伸槽一端与导料槽衔接,便于灵活调节材料导出位置。
16.进一步的,所述罐体内设置有内螺纹,此设置的目的在于,操作旋转罐反时针转动,内螺纹带动物料自动螺旋出料,便于出料。
17.进一步的,还包括有旋转速度和方向控制、定时、温控、进料出料和充气的自动控制装置,此设置的目的在于,便于对发酵罐的旋转速度、旋转方向、发酵时间、发酵温度以及进料出料和充气进行控制。
18.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通过第一驱动装置带动整个旋转罐转动,从而达到搅拌的目的,有助于内部的发酵,克服了采用传统的通过电机等动力部件带动固定有转叶的中心转轴转动,实行搅拌发酵时存在的诸多缺陷,整体设备运转方便,适合大型生产、效率高,加热装置对油进行加热,油泵通过内管向罐体外表面的蛇形槽注入热油,热油自蛇形槽另一端通过外管返回到储油箱内,实现热油的循环流动,提高了罐体的加热效率以及保温效果。
附图说明
19.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图;
20.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21.图3是图1中a-a剖视图;
22.图4是罐体表面示意图;
23.图5是蛇形槽的结构示意图;
24.图6是套热油管的结构示意图;
25.图中:1、储油箱;2、加热装置;3、油泵;4、罐体;4-1、蛇形槽;5、齿条;6、第一驱动装置;7、齿轮;8、进料斗;9、出料斗;10、保温层;11、延伸槽;12、第二驱动装置;13、第二管道;
14、内螺纹;15、导料槽;16、套热油管;16-1、外管;16-2、内管;17、支撑架。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将结合附图1-图5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7.本实用新型通过改进在此提供一种大型自旋式循环加温充气发酵罐,如图1~5所示,包括支撑架17、储油箱1、油泵3、加热装置2、套热油管16、第一驱动装置6以及罐体4;
28.所述罐体4整体倾斜设置于支撑架17上,外侧面设置有与罐体4一体的环状的齿条5,第一驱动装置6安装在支撑架17上,输出轴上安装有与齿条5啮合的齿轮7;
29.所述罐体4外表面设置有蛇形的油槽4-1,并通过保温层10将整个罐体4包裹,并与油槽4-1形成密封;
30.所述储油箱1通过第一管道与加热装置2连接通,油泵3与加热装置2保持连接;
31.所述套热油管包括外管16-1以及设置于外管16-1内的内管16-2,所述油泵3通过内管16-2与油槽4-1一端连通,所述油槽4-1另一端与外管16-1连通,外管16-1通过第二管道13与储油箱1连接通。
32.实施时,通过第一驱动装置6带动整个旋转罐转动,从而达到搅拌的目的,有助于内部的发酵,克服了采用传统的通过电机等动力部件带动固定有转叶的中心转轴转动,实行搅拌发酵时存在的诸多缺陷,整体设备运转方便,适合大型生产、效率高,加热装置对油进行加热,油泵3通过内管16-2向罐体外表面的蛇形槽4-1注入热油,热油自蛇形槽4-1另一端通过外管16-1返回到储油箱1内,实现热油的循环流动,提高了罐体1的加热效率以及保温效果。
33.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所述罐体4罐口处设置有安装在支撑架上的进料斗8,进料斗8下方设置有出料斗9,此设置的目的在于,原材料自进料斗8投入到罐体4内,搅拌发酵完成后,自出料斗9排出,便于原材料的投入以及发酵后材料的排出。
34.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所述出料斗9下方设置有导料槽15,所述导料槽15与支撑架17铰接,所述支撑架17上安装有与导料槽15保持连接的第二驱动装置12,所述导料槽15远离出料斗9端设置有与导料槽15铰接的延伸槽11,此设置的目的在于,发酵后的材料自出料斗9排出到导料槽15内,导料槽15将材料导出,第二驱动装置12可驱动导料槽15绕其与支撑架17铰接轴转动,调节导料槽15将原料导出的位置,拨动延伸槽11,将延伸槽11放下,延伸槽11一端与导料槽15衔接,便于灵活调节材料导出位置。
35.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所述罐体4内设置有内螺纹14,此设置的目的在于,操作旋转罐反时针转动,内螺纹14带动物料自动螺旋出料,便于出料。
36.在本实施例中,还包括有旋转速度和方向控制、定时、温控、进料出料和充气的自动控制装置,此设置的目的在于,便于对发酵罐的旋转速度、旋转方向、发酵时间、发酵温度以及进料出料和充气进行控制。
37.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
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