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翻转式上风排限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296000发布日期:2022-03-17 02:03阅读:98来源:国知局
一种翻转式上风排限位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工程机械领域,具体为一种翻转式上风排限位装置。


背景技术:

2.玻璃钢化炉的工作原理是利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在玻璃表面形成压应力层,在玻璃内部形成拉应力层。当玻璃受到外力作用时,压应力层可将部分拉应力抵消,避免玻璃破碎,从而达到提高玻璃强度的目的。不仅如此,玻璃表面的微裂纹在这种压应力下变得更加细微,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玻璃的强度。目前普遍采用的物理钢化法是将玻璃加热至软化点后吹风骤冷以使其内应力均匀分布。而在上述工艺中,风排需要能够控制打开,以对其进行清洁修理等操作,但是,在风排打开后如果仅靠升降气缸固定,结构上不具足够的稳定性,有一定的安全隐患。
3.普通的悬吊式定位结构则容易影响到风排的下降,而整体升降式的风排成本高,对于不需要在风排工作时对其进行水平高度调节的,不采用整体升降式的风排,翻转打开式的风排常用于对钢化后的玻璃进行冷却降温,但是向上翻转打开的上风排仅由气缸承担其负载,难以达到足够的结构稳定性,可能出现由于升降气缸故障等原因导致上风排突然落下的问题,易导致事故的发生,而且由于长时间承受负载,气缸损耗较大、较快,易造成难以察觉的内部损伤,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翻转式上风排限位装置,可以支撑上风排并使其限制在水平工作位置,替升降气缸分担负载;且可对向上翻转打开后特定角度的上风排进行定位和固定,防止上风排由于气缸故障或其他结构故障而突然落下,减轻气缸损耗,提高生产安全性。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6.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翻转式上风排限位装置,应用于翻转式的风排装置中,其中所述的上风排安装于机架上,上风排其中一端与机架旋转连接,另一端由升降气缸带动以进行旋转,所述的翻转式上风排限位装置包括水平托块和定位组件,
[0007]-所述水平托块:固定设于所述机架上,对处于水平状态的所述上风排进行支撑,以将所述上风排限制在水平工作位置;
[0008]-所述定位组件:对向上翻转打开的上风排进行限制固定,定位组件包括牙杆和限位结构,所述牙杆通过链条悬吊于所述上风排上方的机架上,所述限位结构与所述上风排固定连接,限位结构设有用于所述牙杆卡入的限位槽,所述牙杆可在所述上风排翻转打开至特定角度时进入所述限位槽中时并卡住,当所述牙杆卡在限位槽中时,所述上风排被固定。
[0009]
优选的,牙杆外周设有环形定位块;所述限位结构为采用板结构的限位板,所述限位板表面形成有定位面和止回面,所述定位面位于限位板下侧,所述止回面与定位面相邻
且朝向所述牙杆设置,所述限位槽设于止回面上并延伸至定位面中,所述牙杆由止回面进入所述限位槽中,继而行进至所述定位面部分的限位槽中,当所述牙杆进入定位面部分的限位槽中后,所述定位面落在所述环形定位块的上表面;所述限位板的靠近止回面的一端设有用于限制牙杆活动的限制结构。
[0010]
优选的,限制结构包括有第一限制组件和第二限制组件,所述第一限制组件位于所述限位板上对应止回面上端部的位置处,第一限制组件包括对称设置于限位槽两侧的两个限位凸起;所述第二限制组件位于所述限位板上对应定位面外端部的位置处,第二限制组件包括对称设置于限位槽两侧的两个限位凸起。
[0011]
优选的,限位凸起为由弹性材料制成的球头柱塞,所述球头柱塞的球头位于限位槽中,球头柱塞尾端由限位槽贯穿至限位板外侧并由螺母锁紧固定。
[0012]
优选的,定位面与止回面之间的夹角介于100
°‑
120
°
,定位面与止回面通过弧面平滑过渡连接。
[0013]
优选的,限位板通过浮台方管与所述上风排固定连接。
[0014]
优选的,定位面与限位板的上表面之间的夹角等于所述上风排向上翻转的角度,当所述上风排处于完全落下状态时,所述限位板的上表面处于水平面;当所述上风向上翻转至设定位置时,所述定位面处于水平面。
[0015]
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的翻转式上风排限位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6]
一、通过水平托块对上风排的支撑作用,可以将上风排限制在水平工作位置,而不需要一直由升降气缸承担其负载,降低升降气缸的损耗,降低升降气缸故障发生率。
[0017]
二、上风排向上翻转打开至所需角度时,牙杆可以进入至与上风排连接的限位板的限位槽中,通过定位面落在牙杆的环形定位块上对上风排进行定位和固定,由于牙杆的限制,上风排无法发生翻转,能够有效防止上风排因升降气缸故障等原因突然落下,提高生产安全性。
[0018]
三、下牙杆在重力作用下保持竖直,因此只有在受到足够的外力时(如工人手动拉动牙杆时),才能使得牙杆克服弹性的限位凸起的阻力,从限位槽移出,此时便可放下上风排,可以避免牙杆轻易从限位槽中脱出,保证对上风排限制和固定的稳定性。
[0019]
四、位于定位面外端部处的限位凸起可用于对已经卡入限位槽中的牙杆进行限制,避免牙杆在上风排固定意外脱出;而设于止回面上端部的限位凸起,可以对已脱离限位槽的牙杆进行限制,防止在上风排下落时,牙杆左右晃动回到限位槽中(限位凸起对牙杆进入进入限位槽产生阻碍),对机构造成损害引发事故。
附图说明
[0020]
图1为本实用新型翻转式上风排限位装置实施例的实际应用示意图。
[0021]
图2为本实施例中定位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2]
图3为本实施例中限位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3]
图4为图4中a处视角的平面视图。
[0024]
附图标记:1、上风排;2、机架;3、升降气缸;4、水平托块;5、牙杆;50、环形定位块;6、链条;7、限位板;70、定位面;71、止回面;72、限位槽;8、浮台方管;9、限制结构;90、第一限
制组件;91、第二限制组件;92、球头柱塞;920、球头。
具体实施方式
[0025]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0026]
如图1至图4所示,采用本方案的翻转式上风排限位装置,应用于翻转式的风排装置中,其中的上风排1安装于机架2上,上风排1其中一端与机架2旋转连接,另一端由升降气缸3带动以进行旋转,所述的翻转式上风排限位装置包括水平托块4和定位组件。
[0027]
图1中

表示上风排1处于水平工作状态,图1中

表示上风排1处于向上翻转打开状态。水平托块4固定设于机架2上,用于对处于水平状态的上风排1进行支撑,以将上风排1限制在水平工作位置,可以替升降气缸3分担对上风排1的部分负载,降低升降气缸3的损耗和故障发生率。
[0028]
定位组件用于对向上翻转打开的上风排1进行限制固定,定位组件包括牙杆5和限位结构,牙杆5通过链条6悬吊于上风排1上方的机架2上,牙杆5外周设有环形定位块50。限位结构为采用板结构的限位板7,限位板7通过浮台方管8与上风排1固定连接,限位板7表面形成有定位面70和止回面71,定位面70位于限位板7下侧,止回面71与定位面70相邻且朝向牙杆5设置,定位面70与止回面71之间的夹角介于100
°‑
120
°
,定位面70与止回面71通过弧面平滑过渡连接。
[0029]
定位面70与限位板7的上表面之间的夹角等于上风排1向上翻转的角度,当上风排1处于完全落下状态时,限位板7的上表面处于水平面;当上风向上翻转至设定位置时,定位面70处于水平面。
[0030]
限位板7设有用于牙杆5卡入的限位槽72,限位槽72设于止回面71上并延伸至定位面70中。牙杆5可在上风排1翻转打开至特定角度时,由止回面71进入限位槽72中,继而行进至定位面70部分的限位槽72中,当牙杆5进入定位面70部分的限位槽72中后,上风排1的翻转被限制,定位面70落在环形定位块50的上表面。
[0031]
限位板7的靠近止回面71的一端设有用于限制牙杆5活动的限制结构9,限制结构9包括有第一限制组件90和第二限制组件91,第一限制组件90位于限位板7上对应止回面71上端部的位置处,第一限制组件90包括对称设置于限位槽72两侧的两个限位凸起;第二限制组件91位于限位板7上对应定位面70外端部的位置处,第二限制组件91包括对称设置于限位槽72两侧的两个限位凸起。
[0032]
限位凸起为由弹性材料制成的球头柱塞92,球头柱塞92的球头920位于限位槽72中,球头柱塞92尾端由限位槽72贯穿至限位板7外侧并由螺母锁紧固定。
[0033]
图2中的a表示牙杆5处于已完全卡入限位槽72中的状态,b表示牙杆5脱离限位槽72的状态。位于定位面70外端部处的球头柱塞92可用于对已经卡入限位槽72中的牙杆5进行限制,避免牙杆5在上风排1固定意外脱出;而设于止回面71上端部的球头柱塞92,可以对已脱离限位槽72的牙杆5进行限制,球头柱塞92对牙杆5进入进入限位槽72产生阻碍,防止在上风排1下落时,牙杆5左右晃动回到限位槽72中。
[0034]
以上所述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型和改进,这些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