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定向诱导重金属形成特定矿物的资源化回收方法

文档序号:31194934发布日期:2022-08-20 00:21阅读:68来源:国知局
一种定向诱导重金属形成特定矿物的资源化回收方法

1.本发明属于重金属污染物治理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定向诱导重金属形成特定矿物的资源化回收方法。


背景技术:

2.重金属污染所引起的环境和人类健康问题日益加剧,已受到全球广泛关注。重金属污染物包括铜、镉、铅、锌、铬、镍、汞等,具有致癌、致畸或其他毒性等,危害环境、动植物生产及人体健康。目前已发展了许多针对土壤、自然水体、废水等介质的重金属污染治理技术,如针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的钝化、固定化/稳定化、电动力学技术等;针对水体的吸附、絮凝沉淀等技术。这些技术可以很好的钝化或从水体中去除重金属离子,但是也存在明显的缺点。如土壤重金属钝化技术仅能实现短期内的重金属迁移活性和生物可利用性的降低,从长期来看重金属可以重新被活化。而像电动力学、吸附、絮凝沉淀等技术可以将重金属离子从水体中去除,但仍需对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物进行无害化处理,后续处理存在一定的难度以及较为繁琐。
3.重金属虽然是一类有害物质,但同时也是有用资源。那么,是否存在既可以解决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永久修复,又可以实现水体中重金属离子的去除且无需担心后续固体产物的安全处置的简便处理方法呢?目前的技术均无法同时实现重金属离子的高效去除,及产物易回收、可应用。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定向诱导重金属形成特定矿物的资源化回收方法,解决了目前无法同时实现重金属离子的高效去除,及产物易回收、可应用的问题。
5.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6.一种定向诱导重金属形成特定矿物的资源化回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7.步骤一、在含重金属离子的溶液中添加正三价及以上价态金属阳离子,随后调节ph至4~5,得到混合溶液;
8.步骤二、将矿物晶种颗粒加入到混合溶液中,同时调节混合溶液的酸碱性至目标反应ph值≥5,重金属离子与正三价及以上价态的金属阳离子共沉淀,得到沉淀物;
9.步骤三、洗涤沉淀物,洗去沉淀物表面的重金属离子,得到固体产物;
10.步骤四:将固体产物干燥后,得到目标矿物材料或化学试剂。
11.进一步,所述的矿物晶种包括金属氧/氢氧化物矿物、碱式阴离子盐矿物、以及其他与目标产物具有相似或相同晶体或表面结构的矿物。
12.进一步,正三价及以上价态金属阳离子为铝、铁、铬、锰、钛和稀土离子中的一种或多种。
13.进一步,干燥方式采用烘干、冷冻干燥或自然干燥;温度不超过150℃。
14.进一步,重金属离子为锌离子、镉离子、铜离子、镍离子或钴离子。
15.进一步,共沉淀的反应时间为2小时以上。
16.进一步,重金属离子与正三价及以上价态金属阳离子的摩尔比为(1-5):1。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18.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定向诱导重金属形成特定矿物的资源化回收方法,充分利用了矿物学上的晶种诱导成矿理论,利用矿物晶种结构特异性实现了重金属离子的定向诱导成矿,所得产物为与矿物晶种结构类似的矿物,且产物的晶体类别可由矿物晶种的种类决定,实现了污染介质中重金属离子的产品化和产物多元化,从而有望推动从土壤、自然水体、废水等介质中回收重金属离子为有价值的功能矿物或化学试剂的生产活动,为市场提供有价值的吸附剂、催化剂、电极材料、阻隔材料、化学原料等。本发明重金属资源化方法,在处理后能够直接获得有价值的能够直接使用的材料或化学试剂,从而实现重金属废物的资源化和有价值化。也即是说,这种处理方法同时满足重金属离子的高效去除,且产物易回收、可应用。成本低,处理简单、高效、能耗低,制备周期短,适于规模化制备,应用前景广阔。
附图说明
19.图1是实施案例1中zn和al摩尔比为5时各体系锌离子随时间变化的去除动力学曲线;
20.图2是实施案例1中zn和al摩尔比为3时各体系锌离子随时间变化的去除动力学曲线;
21.图3是实施案例1中zn和al摩尔比为1时各体系锌离子随时间变化的去除动力学曲线;
22.图4是实施案例1中zn和al摩尔比为3实验中不同体系的zn离子瞬时去除速率曲线;
23.图5是实施案例1中各体系(水滑石吸附体系ldh-zn、共沉淀体系zn-al、水滑石诱导体系ldh-zn-al)产物的x射线衍射图谱(xrd);
24.图6是实施案例1中zn和al摩尔比为3实验中水滑石吸附体系ldh-zn、共沉淀体系zn-al、水滑石诱导体系ldh-zn-al的产物的元素面扫和edx能谱分析结果。其中,图a代表水滑石吸附锌离子体系(ldh-zn)产物中mg、al、zn元素分布和相对含量;图b代表zn和al均相共沉淀体系(zn-al)产物中al、zn元素分布和相对含量;图c代表水滑石晶种诱导锌离子矿化体系(ldh-zn-al)产物中mg、al、zn元素分布和相对含量;
25.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2采用的水滑石晶种法诱导镉离子体系的镉离子去除效率图;
26.图8是实施案例3中氯化铜沉淀体系cu-cl、共沉淀体系cu-al、水滑石晶种诱导体系ldh-cu-al产物的xrd图谱;
27.图9是实施案例4中氯化铜沉淀体系cu-cl、共沉淀体系cu-al、副氯铜矿晶种诱导体系产物的xrd图谱;
28.图10是实施案例3和4对比结果简明示意图,表示在cu和al离子混合溶液中,添加水滑石晶种则最终产物为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矿物(cual-ldh),而添加副氯铜矿晶种则使得最终产物为碱式阴离子盐矿物。
具体实施方式
29.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定向诱导重金属形成特定矿物的重金属资源化回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30.1)调节含重金属离子的水体或土壤溶液ph至4~5间,使晶种不至于大量溶解;
31.2)按比例将细小的特定矿物晶种颗粒加入到含重金属的水体或土壤溶液中(如按1g矿物晶种/l水体的比例或其他比例添加晶种),随后向水体中加入高价金属阳离子并调节ph至目标反应ph值(≥5)使重金属离子和所添加的高价金属阳金属离子共同沉淀;亦可先加入高价金属阳离子,随后加入矿物晶种颗粒,最后调节ph至目标反应ph值。需要指出的是,反应目标ph的设定需要根据混合溶液中金属离子的沉淀ph确定,只需确保溶液中的金属离子能够发生沉淀反应即可。
32.3)上述反应可进行0~24小时,甚至更长时间。反应时间越长,所获得的产物的结晶程度越好。反应结束后,采用水洗涤步骤二中得到的混合物,洗去表面吸附态或附着态重金属离子;
33.4)最后将所得固体干燥制得特定矿物材料或化学试剂。
34.重金属离子为锌离子、镉离子、铜离子、镍离子或钴离子。当然不限于这几种。
35.所述的矿物晶种包括金属氧/氢氧化物矿物、碱式阴离子盐矿物、以及其他与目标产物具有相似或相同晶体或表面结构的矿物。
36.正三价及以上价态金属阳离子为铝、铁、铬、锰、钛和稀土离子中的一种或多种。
37.干燥方式采用烘干、冷冻干燥或自然干燥;温度不超过150℃。
38.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案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39.实施例1:
40.一种层状双金属矿物“水滑石”晶种定向诱导锌离子形成类水滑石矿物的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41.1)在含有锌离子的水体中,加入正三价铝离子,随后调节混合溶液的ph为5,得到1l ph为5的含有锌离子和铝离子的混合金属溶液中,zn离子和al离子的摩尔比为3:1;
42.在磁力或机械搅拌的情况下,添加1g水滑石晶种(即由镁和铝元素组成的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矿物,mgal-ldh,下文统一简称为ldh)矿物粉末,随后采用ph自动控制加液机控制反应ph恒定为7(即目标反应ph值为7)。需要指出的是,反应目标ph的设定需要根据混合溶液中金属离子的沉淀ph确定,只需确保溶液中的金属离子能够发生沉淀反应即可。例如,此案例中的锌和铝离子亦可在ph大于7的碱性条件下进行反应。
43.2)持续搅拌下反应4小时,随后离心分离,得到固体产物。
44.3)对固体产物进行水洗,洗去表面吸附态或附着态重金属离子。随后,将固体在80℃下烘干,得到目标矿物。
45.对干燥后所得固体进行相关表征,对产物进行鉴定分析。水滑石晶种诱导体系简称为ldh-zn-al体系,该体系产物以“ldh-zn-al体系产物”指代。
46.同时,进行了对照例,具体如下:
47.对照例1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不添加水滑石矿物粉末,形成zn和al离子均相共沉淀体系,简称为zn-al体系,该体系产物以“zn-al体系产物”指代;
48.对照例2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不添加铝离子,形成水滑石晶种吸附锌离子体系
(溶液中无铝离子),简称为ldh-zn体系,该体系产物以“ldh-zn体系产物”指代。
49.为了探讨混合溶液中al离子添加量对重金属zn离子去除的影响,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固定zn离子的含量,通过改变铝离子的添加量,将zn和al的添加量摩尔比调整为5:1和1:1,再进行两组实验探究不同al离子添加量的影响。
50.对于本发明的实施例1和对照例1-2,对zn离子去除效率随反应时间的变化过程进行了跟踪测定,得到不同zn和al摩尔比下不同体系(即ldh-zn-al、zn-al和ldh-zn体系)zn离子去除动力学曲线,如图1-3所示。图中ldh-zn-al代表水滑石晶种诱导锌离子成矿体系;zn-al代表zn和al离子均相共沉淀体系;ldh-zn代表水滑石晶种吸附锌离子体系(溶液中无铝离子);zn-al+ldh-zn代表均相共沉淀和水滑石吸附两个体系的简单加和。
51.图1中zn和al的添加量摩尔比为5:1,图2中zn和al的添加量摩尔比为3:1,图3中zn和al的添加量摩尔比为1:1。
52.锌离子去除实验结果(图1-3)表明,水滑石晶种诱导可以显著提升锌离子去除率,在所有的不同zn和al比例的实验中,均表明水滑石诱导(即ldh-zn-al体系)下zn离子去除效率最好。此外,在锌铝摩尔比为3:1和1:1时的实验体系下,诱导体系(ldh-zn-al)的锌离子去除效果最好,高于吸附体系(ldh-zn)和均相共沉淀体系(zn-al)的锌离子去除率之和,达到“1+1大于2的效果”。总体而言,不管锌铝摩尔比是多少,铝离子的添加均能显著提高锌离子的去除效果,而该效果在水滑石晶种的诱导下更为明显。
53.此外,以zn和al摩尔比为3:1实验为例,从不同体系的zn离子瞬时去除速率曲线(图4)来看,诱导体系(ldh-zn-al)的锌离子去除速率远高于吸附体系(ldh-zn)和均相共沉淀体系(zn-al)的锌离子去除速率,甚至高于后两者体系的去除速率之和(即图中zn-al+ldh-zn)。体现在数值上(表1),诱导体系ldh-zn-al的锌离子去除速率,是吸附体系ldh-zn的2.5~5.9倍,是均相共沉淀体系zn-al的1.9~2.7倍,是zn-al和ldh-zn两体系去除速率之和的1.3~1.6倍,说明水滑石晶种诱导体系在zn离子去除率和去除速率上均能达到“1+1大于2”的效果。
54.图4是zn和al摩尔比为3:1实验中不同体系的zn离子瞬时去除速率曲线图,也即是ldh-zn、zn-al、ldh-zn-al以及zn-al+ldh-zn体系的锌离子的去除速率随时间变化图,结果表明水滑石晶种诱导锌离子成矿体系的去除速率最快。
55.表1水滑石晶种诱导体系重金属zn离子去除速率与其他体系的比值
[0056][0057]
注:表1中,(ldh-zn-al/ldh-zn表示水滑石晶种诱导体系(ldh-zn-al)与水滑石吸
附zn离子体系(ldh-zn)zn离子去除速率的比值;ldh-zn-al/zn-al表示水滑石晶种诱导体系与zn离子和铝离子均相共沉淀体系(zn-al)的比值;ldh-zn-al/(ldh-zn+zn-al)表示水滑石晶种诱导体系与zn-al均相共沉淀体系和ldh-zn水滑石吸附体系加和的比值。以反应时间5分钟为例,5分钟时ldh-zn-al体系的zn离子瞬时去除速率是ldh-zn吸附体系的5.9倍,是zn-al均相共沉淀体系的2.1倍,是ldh-zn和zn-al两体系去除速率之和的1.6倍。
[0058]
对实施例1和相应对照例产生的目标产物进行xrd表征,得到如图5所示的xrd表征结果。图中pdf#52-1082和pdf#22-0700分别对应碱式碳酸锌水合物和水滑石的特征xrd谱线,用于对照揭示产物的物相。ldh表示实验中所使用的的水滑石矿物晶种,与pdf#22-0700的xrd衍射峰一致,说明晶种为纯种水滑石矿物。ldh-zn为吸附体系产物的xrd谱线,与ldh谱线一致,谱线来源于所加入的水滑石晶种。ldh-zn-al和zn-al分别表示晶种诱导体系和均相共沉淀体系的产物,由图可知,两个体系的产物不同。均相共沉淀(zn-al)体系产物是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和碱式碳酸锌水合物的混合物,而ldh-zn-al体系产物中只存在层状双金属矿物的物相。上述结果表明,水滑石晶种可以诱导锌离子和铝离子形成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矿物(znal-ldh)。
[0059]
通过对图1-3中所述实验中铝离子和锌离子的最终去除率的测定,结果表明,在锌和铝摩尔比≥3的水滑石晶种诱导体系(ldh-zn-al)中,溶液中被去除的锌和铝离子的摩尔比例约为3,说明水滑石晶种可能能够按比例诱导锌和铝离子的去除。而这个比例(即数值3)与水滑石晶种的结构组成元素镁和铝元素的比例接近(水滑石晶种是一种由镁和铝元素组成的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矿物mgal-ldh,其中镁和铝摩尔比约为3)。因此,水滑石晶种有可能诱导溶液中的锌和铝按比例形成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矿物(即znal-ldh),而该比例与所加入的水滑石晶种的结构组成有关。
[0060]
为进一步证实该猜测,以zn和al摩尔比为3:1的各体系产物为例,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进行元素面扫和元素含量edx分析,确定锌和铝的相对含量与相对分布。如图6所示的各体系产物的透射电镜元素面扫和edx元素相对含量分析,左侧图代表透射电镜元素面扫所选择的区域,右侧图为元素分布和相对含量。
[0061]
图6a是对照例2,即水滑石晶种吸附锌离子(ldh-zn)体系产物的透射电镜元素面扫和edx元素相对含量分析图。从左到右分别是透射电镜元素面扫所选区域、所选区域各元素的分布情况、所选区域各元素的相对含量。如图6a所示,产物中含有mg、al、zn三种元素,其中mg和al是水滑石晶种的结构组成元素,而zn元素的含量来源于被水滑石晶种所吸附的含量。由该图可知,zn元素随mg和al元素均匀分布,也即是被吸附的zn元素相对均匀的覆盖在水滑石晶种表面。此外,可得知所添加的水滑石晶种中结构mg和al的摩尔比为3.27。
[0062]
图6b是对照例1,即zn和al离子均相共沉淀体系(zn-al)产物的透射电镜元素面扫和edx元素相对含量分析图。从左到右分别是透射电镜元素面扫所选区域、所选区域各元素的分布情况、所选区域各元素的相对含量。如图6a所示,产物中含有zn、al两种元素,均来源于均相共沉淀,且zn和al元素相对均匀分布。从产物中该两种元素的摩尔比例即可得知均相体系溶液中zn和al相对去除比例。如图6b可知,产物中zn和al的摩尔比为1.67,也即是溶液中zn和al大致按1.67的比例被去除。而实验中所添加的zn和al的摩尔比为3,远高于产物中的1.67,说明在均相共沉淀体系中zn离子的去除量较低或更多的铝离子被沉淀去除。而从zn的去除动力学曲线图1-3来看,均相共沉淀体系中zn的去除效率并不高。
[0063]
图6c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水滑石晶种诱导锌离子矿化体系(ldh-zn-al)所形成的产物的透射电镜元素面扫和edx元素相对含量分析图。从左到右分别是透射电镜元素面扫所选区域、所选区域各元素的分布情况、所选区域各元素的相对含量。如图6c所示,产物中含有mg、zn、al三种元素且相对均匀分布,来源于水滑石晶种和体系新生成的产物。确定产物中mg和al的摩尔比例和zn和al的摩尔比例即可得知均相体系溶液中zn和al相对去除比例。如图6c可知,产物中mg的原子百分比为66.00%,而mg来源于水滑石晶种。由对照例2(图6a)可知,水滑石晶种中mg和al的摩尔比为3.27,由此可计算得到水滑石晶种中al的百分含量为66.00%/3.27=20.18%。进一步地,可以计算得到ldh-zn-al体系中溶液中的zn和al离子所形成的新产物(znal-ldh)中al元素的百分含量为23.35%-20.18%=3.17%。由此,可得到新产物(znal-ldh)中zn和al的摩尔比例为10.05%/3.17%=3.17,也即是溶液中zn和al大致按3.17的比例被去除,而该摩尔比与所添加的水滑石晶种中mg和al的摩尔比(3.27)接近。
[0064]
综上,透射电镜元素扫描和edx能谱分析结果表明水滑石晶种可以定向诱导二价(zn
2+
)和三价金属离子(al
3+
)按一定比例形成类水滑石,且该比例与水滑石晶种中二价(mg
2+
)和三价金属离子(al
3+
)的摩尔比例接近。上述结果证明了水滑石晶种的结构元素组成比例对目标产物的元素组成比例具有明显的诱导效果,表明水滑石晶种的确能够诱导重金属离子选择性的形成特定组成的类水滑石矿物。
[0065]
实施例2
[0066]
一种水滑石晶种定向诱导镉离子快速从溶液中去除的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0067]
1)在含镉离子的水体中,加入铝离子,得到1l ph为5的含有镉离子和铝离子的混合金属溶液中,cd和al的添加量摩尔比为3:1;
[0068]
在磁力或机械搅拌的情况下,添加1g水滑石矿物粉末,随后采用ph自动控制加液机控制反应ph恒定为7。该体系简称为ldh-cd-al体系。
[0069]
2)持续搅拌下反应4小时,随后离心分离,得到固体产物。对固体产物进行水洗,洗去表面吸附态或附着态重金属离子。随后,将固体在80℃下烘干,得到目标产物。
[0070]
同时,进行了对照例,具体如下:
[0071]
对照例3为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不添加水滑石矿物粉末,形成cd和al离子均相共沉淀体系(cd-al);
[0072]
对照例4为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不添加铝离子,形成水滑石晶种吸附cd离子体系(ldh-cd,溶液中无铝离子)。
[0073]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2和对照例3-4中,对cd离子去除效率随反应时间的变化过程进行了跟踪测定,得到不同时间下cd离子去除动力学曲线,如图7所示。图中ldh-cd-al代表水滑石晶种诱导cd离子体系;cd-al代表cd和al离子均相共沉淀体系;ldh-cd代表水滑石晶种吸附cd离子体系(溶液中无铝离子);cd-al+ldh-cd代表均相共沉淀和水滑石吸附两个体系的简单加和。
[0074]
cd离子去除实验结果亦表明水滑石晶种诱导下重金属cd离子的去除效率得到显著提升(图7),说明水滑石晶种诱导方法同样适用于其他重金属离子。
[0075]
实施例3
[0076]
一种水滑石晶种定向诱导铜离子形成类水滑石矿物的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0077]
在含铜离子的水体中,加入铝离子,得到1l ph为4.5的铜离子(采用氯化铜)(1.0mmol/l)、铝离子(采用氯化铝)的混合溶液中,其中铜与铝离子的摩尔比为2:1。
[0078]
在磁力搅拌下加入1g水滑石晶种,使用ph自动加液机控制溶液ph恒定为5或7,也即是反应ph为5或7。该体系简称为ldh-cu-al体系。
[0079]
持续搅拌下反应2小时,随后离心分离,得到固体产物。
[0080]
对固体产物进行水洗,洗去表面吸附态或附着态重金属离子。随后,将固体在80℃下烘干,得到目标产物。
[0081]
对目标产物进行相关表征,对产物进行鉴定分析。
[0082]
同时,进行了对照例,具体如下:
[0083]
对照例5为在实施例3的基础上不添加水滑石矿物粉末,形成cu和al离子均相共沉淀体系(cu-al);
[0084]
对照例6为在实施例3的基础上不添加铝离子和水滑石晶种,形成cu和cl离子体系(cu-cl)。因实施例3中使用化学试剂为cucl2,因此设置cu-cl对照例,消除试剂本身的影响。
[0085]
上述各体系产物的xrd表征结果如图8所示,图中pdf#22-0700和pdf#86-1391分别对应水滑石和碱式阴离子盐矿物中的副氯铜矿的特征xrd谱线,用于对照揭示产物的物相。cu-cl-ph 5表示氯化铜在ph 5下获得的固体产物,cu-al-ph 5表示氯化铜溶液中添加铝离子后的均相共沉淀体系的产物,ldh-cu-al-ph 5和ldh-cu-al-ph 7表示水滑石晶种诱导体系分别在ph 5和7下反应获得的产物。上述结果表明,cu-cl体系产物为副氯铜矿,cu-al体系产物为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和副氯铜矿的混合物,ldh-cu-al体系产物为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矿物。上述结果同样表明了水滑石晶种可以诱导铜离子和铝离子形成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矿物(cual-ldh),也即是水滑石晶种诱导体系同样适用于其他重金属离子。
[0086]
实施例4
[0087]
一种副氯铜矿晶种定向诱导铜离子形成碱式阴离子盐矿物的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0088]
在含铜离子的水体中,加入铝离子,得到1l ph为4.5的铜离子(采用氯化铜)(1.0mmol/l)、铝离子(采用氯化铝)的混合溶液中,其中铜与铝离子的摩尔比为2:1。
[0089]
在磁力搅拌下加入1g副氯铜矿晶种,使用ph自动加液机控制溶液ph恒定为5。该体系简称为副氯铜矿诱导体系。
[0090]
持续搅拌下反应2小时,随后离心分离,得到固体产物。
[0091]
对固体产物进行水洗,洗去表面吸附态或附着态重金属离子。随后,将固体在80℃下烘干,得到目标产物。
[0092]
对目标产物进行相关表征,对产物进行鉴定分析。
[0093]
同时,进行了对照例,具体如下:
[0094]
对照例7为在实施例4的基础上不添加副氯铜矿矿物粉末,形成cu和al离子均相共沉淀体系(cu-al);
[0095]
对照例8为在实施例4的基础上不添加铝离子和水滑石晶种,形成cu和cl离子体系(cu-cl)。因实施例3中使用化学试剂为cucl2,因此设置cu-cl对照例,消除试剂本身的影响。
[0096]
上述各体系产物的xrd表征结果如图9所示,图中pdf#22-0700和pdf#86-1391分别对应水滑石和碱式阴离子盐矿物中的副氯铜矿的特征xrd谱线,用于对照揭示产物的物相。cu-cl-ph 5表示氯化铜在ph 5下获得的固体产物,cu-al-ph 5表示氯化铜溶液中添加铝离子后的均相共沉淀体系的产物,副氯铜矿诱导-ph 5表示副氯铜矿晶种诱导体系在ph 5下反应获得的产物。上述结果表明,cu-cl体系产物为副氯铜矿,cu-al体系产物为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和副氯铜矿的混合物,副氯铜矿诱导体系产物为副氯铜矿。上述结果说明,即使在锌和铝离子的混合溶液中,副氯铜矿晶种可以诱导铜离子形成碱式阴离子盐矿物,且不生成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矿物。
[0097]
对比实施案例3和案例4的结果,表明溶液中重金属离子最终所形成的结晶产物受所添加的矿物晶种的结构所影响。在cu和al离子混合溶液中,添加水滑石晶种则最终产物为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矿物(cual-ldh),而添加副氯铜矿晶种则使得最终产物为碱式阴离子盐矿物(如图10所示),说明矿物晶种对重金属离子的结晶具备结构诱导效应。
[0098]
利用本发明所述的技术方案,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启发下,设计出类似的技术方案,而达到上述技术效果的,均是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