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直流两用便携式自动臭氧发生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61114阅读:38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交直流两用便携式自动臭氧发生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利用小于200毫微米波长以下的电磁波束激发空气中氧分子经分解聚合产生臭氧的便携式臭氧发生装置,用以对空气、水和物体表面进行快速、高效的消毒与净化,也可用于食物保鲜,可广泛应用于防疫消毒,空气水质净化,餐具茶具灭菌、电冰箱除臭,以及水果禽蛋保鲜、粮食保藏等各种场合。
与传统的药剂消毒净化,紫外灭菌灯消毒等常规消毒与净化方法相比,臭氧消毒净化具有效率高、作用快、效果好、应用广等一系列优点。但以往的臭氧发生装置或是高压电场无声放电臭氧发生器一类,或是高压电火花臭氧发生器一类,前者结构复杂,体积笨重,操作繁锁,后者消毒效果差,安全程度低,易燃易爆场合不宜使用;而且两者都系高压电器,投资大,成本高,臭氧产量低。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使用普通电源的结构简单,体形轻巧,操作方便,成本低廉、高效快速又安全的便携式交直流两用臭氧发生器;其核心部件是采用能直接通过小于200毫微米电磁波的特殊石英玻壳的低压汞灯,以利用小于200毫微米波长以下的电磁波激发空气中的氧分子分解聚合生成臭氧。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机理如下电磁波发生源发出小于200毫微米波长的电磁波,为周围空气中的氧分子所吸收,一部份氧分子随即分解为二个氧原子;同时,小于200毫微米波长的电磁波又促使一部份氧分子与游离的氧原子结合,一个氧分子与一个氧原子聚合成一个臭氧分子。
其化学反应式为在小于200毫微米电磁波作用下 O2-→O-+O-在小于200毫微米电磁波作用下 O2+O--→O3本实用新型具体是这样实现的,参照图一,采用特殊石英玻璃玻壳的化学成份中杂质的总含量低于0.03%,即保证其SiO2纯度不低于99.97%,杂质含量中尤其需要控制铁氧化物含量与钛氧化物含量,铁含量低于0.006%,钛含量低于0.005%;特殊石英玻璃壳的化学成份限定保证了低压汞灯发出小于200毫微米的电磁波,以激发周围空气中的氧分子分解聚合成臭氧。为了加速产生的臭氧分子扩散和空气原料的补充,可以在低压汞灯管四周安设微型风扇2,利用风扇促成的强制流动来提高臭氧的产量。本实用新型外壳壳体3可以分别设计成闭合式,开放式、调节式;闭合式外壳将臭氧发生室与环境空气相隔离,空气原料从进风口进入臭氧发生室,在其中经小于200毫微米的电磁波作用后,氧分子分解聚合而生成臭氧,再从出风口将臭氧及过剩空气送入需要的方向与场合,例如水质处理等;开启式外壳使臭氧发生空间与环境空气全面相通,中间并无隔障;调节式外壳可视需要变化,或调节为闭合式外壳,或调节为开启式外壳;闭合式外壳尤适宜水质处理;开启式尤适宜于空气消毒、及物体表面消毒等场合。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这种臭氧发生器由于采用了低压汞灯1,所以既可以使用普通电压的交流电,也可使用直流电经逆变器转换成交流电。在需要的场合,还可以采用定时器5以定时控制。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便携式交直流两用臭氧发生器相对于以往的高电场无声放电臭氧发生器与高压电火花臭氧发生器,具有一系列积极效果,其体积小,重量轻,成本低,臭氧产量高,无噪音,易操作,适用面大,利于推广。可广泛应用于农村山区交通工具的消毒,公共场所的空气净化,公用器具的卫生消毒,各种生活或工业用水的水质净化以及污水处理,普通家庭的空气洁净与餐具茶具消毒,还有禽蛋水果与蔬菜保鲜及粮食仓库的保藏等各种场合。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参见图二。
便携式交直流两用臭氧发生器低压汞灯1功率12W交流电源200V50Hz或直流电源12V逆变器4普通型石英管径φ16mm石英管长350mm石英管厚1.0mm石英纯度>99.97%风扇普通型微型风扇外壳3类型调节式外壳3材质0.3mm塑料复合钢板定时器5普通型
权利要求1.一种利用200毫微米以下的电磁波来激发空气中的氧分子分解聚合产生臭氧的臭氧发生器,其特征在于特殊石英玻璃玻壳低压汞灯1为200毫微米以下电磁波束的发生源,特殊石英玻壳成分杂质含量低于0.03%。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臭氧发生器,其特征在于带有用于加速空气流动和臭氧扩散的风扇2。
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臭氧发生器,其特征在于外壳壳体3采用闭合式,或开启式,或调节式。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臭氧发生器,其特征在于电源采用交直流两用电。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通过特殊石英玻璃壳低压汞灯发出小于200毫微米电磁波,激发空气中的氧分子分解聚合生产臭氧,用于消毒净化或保鲜保藏。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交直流两用,效率高,产量大,易操作,便于携带,利于推广。可广泛应用于各种场合的消毒,空气与水质净化,餐具茶具、生活用品的灭菌消毒、禽蛋水果蔬菜的保鲜与粮食的保藏。
文档编号C01B13/11GK2048471SQ8921142
公开日1989年11月29日 申请日期1989年1月30日 优先权日1989年1月30日
发明者陈君胜 申请人:陈君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