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羊肚菇栽培基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626958阅读:282来源:国知局
一种羊肚菇栽培基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食用菌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羊肚菇栽培基质。
【背景技术】
[0002]
羊肚菌均属于盘菌目、羊肚菌科、羊肚菌属子囊菌,是世界上最名贵的真菌之一,是著名的野生珍稀食用菌,具有营养特别丰富、味道极其鲜美等诸多食用及药用价值,封建时代曾经作为朝廷贡品,十分珍贵,既是宴席上的珍品,又是久负盛名的良药,它的功能齐全、香味独特、食疗效果显著,市场供不应求,价格居高不下,极具开发前景,因其野生资源已逐渐枯竭,故开发人工栽培是解决羊肚菌紧俏的唯一出路,而人工栽培中栽培基质又对羊肚菇起着极其关键的作用。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羊肚菇栽培基质。
[0004]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羊肚菇栽培基质,其由以下原料重量组分组成: 稻谷壳100-110份、玉兰叶30-40份、黑麦草粉20-30份、悬铃木果10-20份、马铃薯淀粉18-20份、干猪粪40-50份、白糖5-7份、黄豆粉10_15份、松塔20-25份。
[0005]使用时,将玉兰叶、悬铃木果、松塔粉碎至15目,与稻谷壳、黑麦草粉、马铃薯淀粉、干猪粪、白糖、黄豆粉混合均匀,加适量水在40-45°C下堆积腐熟30天以上,即可使用。
[0006]采用本发明基质栽培羊肚菇,栽培前期羊肚菇菌丝长势较好,接种菌丝后,按常规方法进行管理,得到菌丝平均生长速率为11.02mm/d,菌丝平均生长指数为55.01,培养30天就可出菇,出菇量多,出菇后子实体形成较早,生物转化率最高,成熟的羊肚菌单个子实体鲜重高达432g。
【具体实施方式】
[0007]—种羊肚菇栽培基质,其由以下原料重量组分组成:
稻谷壳105份、玉兰叶35份、黑麦草粉25份、悬铃木果15份、马铃薯淀粉19份、干猪粪45份、白糖6份、黄豆粉12份、松塔22份。
【主权项】
1.一种羊肚菇栽培基质,其特征在于,其由以下原料重量组分组成: 稻谷壳100-110份、玉兰叶30-40份、黑麦草粉20-30份、悬铃木果10-20份、马铃薯淀粉18-20份、猪粪40-50份、白糖5-7份、黄豆粉10-15份、松塔20-25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羊肚菇栽培基质,其特征在于,其由以下原料重量组分组成:稻谷壳100份、玉兰叶30份、黑麦草粉20份、悬铃木果10份、马铃薯淀粉18份、猪粪40份、白糖5份、黄豆粉10份、松塔20份。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羊肚菇栽培基质,其特征在于,其由以下原料重量组分组成:稻谷壳110份、玉兰叶40份、黑麦草粉30份、悬铃木果20份、马铃薯淀粉20份、猪粪50份、白糖7份、黄豆粉15份、松塔25份。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食用菌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羊肚菇栽培基质,其由以下原料重量组分组成:稻谷壳100-110份、玉兰叶30-40份、黑麦草粉20-30份、悬铃木果10-20份、马铃薯淀粉18-20份、干猪粪40-50份、白糖5-7份、黄豆粉10-15份、松塔20-25份。采用本发明基质栽培羊肚菇,栽培前期羊肚菇菌丝长势较好,接种菌丝后,按常规方法进行管理,得到菌丝平均生长速率为11.02mm/d,菌丝平均生长指数为55.01,培养30天就可出菇,出菇量多,出菇后子实体形成较早,生物转化率最高,成熟的羊肚菌单个子实体鲜重高达432g。
【IPC分类】C05F15/00, C05F17/00
【公开号】CN105384476
【申请号】CN201510666353
【发明人】侯振兴
【申请人】淮北市振兴食药用菌研究所
【公开日】2016年3月9日
【申请日】2015年10月16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