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温活性竹炭粉加热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984210阅读:402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温活性竹炭粉加热装置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温活性竹炭粉加热装置,包括移动座,移动座上设有加热箱,加热箱的端部上设有网架,网架上设有储物盘,加热箱的内顶部设有电热管,电热管的外表面设有电热丝,加热箱的内底部上设有温控器,电热管通过连接线连接。本实用新型的电热管通过电热丝可以大大提高电加热的效率;从而方便对网架进行电加热,从而方便对储物盘内的高温活性竹炭粉进行加热处理。
【专利说明】
一种高温活性竹炭粉加热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加热装置,特别涉及一种高温活性竹炭粉加热装置。
【背景技术】
[0002]高温活性竹炭是将优质竹材密封干馏炭化,再加高温1000°C-1200°C进行活化处理得到的炭化材料,具有净化空气和水质,吸湿调湿等作用。竹炭有蜂窝状的微孔结构,这种微孔结构使竹炭具有特殊的吸附能力,有吸潮、过滤、净化、消毒、蓄热、保湿的作用。高温活性竹炭含有生物成长所需要的多种矿物元素,常用来煮饭、泡茶,可以补充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摄取不足的矿物质,达到增强人体免疫能力的效果。高温活性竹炭粉是将优质高温活性竹炭进行粉体粉碎而成,该产品具有超强的吸附功能和产生负离子、辐射远红外线、增加碱性等功效,可以净化空气和水质,吸湿调湿,防霉抑菌,遮挡辐射,与人体接触能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现有的高温活性竹炭粉不方便加热,且对高温活性竹炭粉进行加热处理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主要是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技术问题,从而提供一种电热管通过电热丝可以大大提高电加热的效率;从而方便对网架进行电加热,从而方便对储物盘内的高温活性竹炭粉进行加热处理的高温活性竹炭粉加热装置。
[0004]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
[0005]—种高温活性竹炭粉加热装置,包括移动座,移动座的底部设有第一移动轮与第二移动轮,第一移动轮与第二移动轮的形状大小相同,第一移动轮与第二移动轮均为万向轮;移动座上设有加热箱,加热箱的一侧设有第一侧门,加热箱的另一侧设有第二侧门,加热箱的端部上设有网架,网架上设有第一储物盘与第二储物盘,第一储物盘与第二储物盘均为网状结构,网架的一端上设有第一限位管,第一限位管设置在第一储物盘的外侧壁位置,网架的另一端上设有第二限位管,第二限位管设置在第二储物盘的外侧壁位置,网架上设有隔管,隔管设置在第一储物盘与第二储物盘之间;第一限位管、第二限位管以及隔管呈平行布置;加热箱的内顶部设有第一电热管与第二电热管,第一电热管的外表面设有第一电热丝,第二电热管的外表面设有第二电热丝,加热箱的内底部上设有第一温控器与第二温控器,第一温控器与第二电热管通过第一连接线连接,第二温控器与第一电热管通过第二连接线连接。
[0006]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电热管与第二电热管的一侧设有第一对接片,第一电热管与第二电热管的另一侧设有第二对接片。
[000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对接片通过第一扣片与加热箱的内侧壁连接。
[0008]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对接片通过第二扣片与加热箱的内侧壁连接。
[0009]进一步地,所述加热箱的一内侧壁上设有第一载物板,第一对接片设置在第一载物板上,加热箱的另一内侧壁上设有第二载物板,第二对接片设置在第二载物板上。
[0010]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高温活性竹炭粉加热装置,可以将待处理的高温活性竹炭粉倒入第一储物盘与第二储物盘内;第一温控器通过第一连接线可以控制第二电热管实现电加热,第二电热管通过第二电热丝可以大大提高电加热的效率;第二温控器通过第二连接线可以控制第一电热管实现电加热,第一电热管通过第一电热丝可以大大提高电加热的效率;从而方便对网架进行电加热,从而方便对第一储物盘与第二储物盘内的高温活性竹炭粉进行加热处理。
【附图说明】
[001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2]图1为本实用新型高温活性竹炭粉加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0014]如图1所示,一种高温活性竹炭粉加热装置,包括移动座11,移动座11的底部设有第一移动轮12与第二移动轮13,第一移动轮12与第二移动轮13的形状大小相同,第一移动轮12与第二移动轮13均为万向轮;移动座11上设有加热箱14,加热箱14的一侧设有第一侧门15,加热箱14的另一侧设有第二侧门16,加热箱14的端部上设有网架17,网架17上设有第一储物盘18与第二储物盘19,第一储物盘18与第二储物盘19均为网状结构,网架17的一端上设有第一限位管20,第一限位管20设置在第一储物盘18的外侧壁位置,网架17的另一端上设有第二限位管21,第二限位管21设置在第二储物盘19的外侧壁位置,网架17上设有隔管22,隔管22设置在第一储物盘18与第二储物盘19之间;第一限位管20、第二限位管21以及隔管22呈平行布置;加热箱14的内顶部设有第一电热管23与第二电热管25,第一电热管23的外表面设有第一电热丝24,第二电热管25的外表面设有第二电热丝26,加热箱14的内底部上设有第一温控器27与第二温控器29,第一温控器27与第二电热管25通过第一连接线28连接,第二温控器29与第一电热管23通过第二连接线30连接;第一电热管23与第二电热管25的一侧设有第一对接片32,第一电热管23与第二电热管25的另一侧设有第二对接片35;第一对接片32通过第一扣片33与加热箱14的内侧壁连接,第二对接片35通过第二扣片36与加热箱14的内侧壁连接,加热箱14的一内侧壁上设有第一载物板31,第一对接片32设置在第一载物板31上,加热箱14的另一内侧壁上设有第二载物板34,第二对接片35设置在第二载物板34上。
[0015]本实用新型高温活性竹炭粉加热装置,可以将待处理的高温活性竹炭粉倒入第一储物盘18与第二储物盘19内;第一温控器27通过第一连接线28可以控制第二电热管25实现电加热,第二电热管25通过第二电热丝26可以大大提高电加热的效率;第二温控器29通过第二连接线30可以控制第一电热管23实现电加热,第一电热管23通过第一电热丝24可以大大提高电加热的效率;从而方便对网架17进行电加热,从而方便对第一储物盘18与第二储物盘19内的高温活性竹炭粉进行加热处理。
[0016]其中,第一电热管23与第二电热管25的一侧设有第一对接片32,第一电热管23与第二电热管25的另一侧设有第二对接片35;第一对接片32通过第一扣片33与加热箱14的内侧壁连接,第二对接片35通过第二扣片36与加热箱14的内侧壁连接,加热箱14的一内侧壁上设有第一载物板31,第一对接片32设置在第一载物板31上,加热箱14的另一内侧壁上设有第二载物板34,第二对接片35设置在第二载物板34上;所以方便对第一电热管23与第二电热管25进行对接以及安装。
[0017]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主权项】
1.一种高温活性竹炭粉加热装置,包括移动座(11),其特征在于:移动座(11)的底部设有第一移动轮(12)与第二移动轮(13),第一移动轮(12)与第二移动轮(13)的形状大小相同,第一移动轮(12)与第二移动轮(13)均为万向轮;移动座(II)上设有加热箱(14),加热箱(14)的一侧设有第一侧门(15),加热箱(14)的另一侧设有第二侧门(16),加热箱(14)的端部上设有网架(17),网架(17)上设有第一储物盘(18)与第二储物盘(19),第一储物盘(18)与第二储物盘(19)均为网状结构,网架(17)的一端上设有第一限位管(20),第一限位管(20)设置在第一储物盘(18)的外侧壁位置,网架(17)的另一端上设有第二限位管(21),第二限位管(21)设置在第二储物盘(19)的外侧壁位置,网架(17)上设有隔管(22),隔管(22)设置在第一储物盘(18)与第二储物盘(19)之间;第一限位管(20)、第二限位管(21)以及隔管(22)呈平行布置;加热箱(14)的内顶部设有第一电热管(23)与第二电热管(25),第一电热管(23)的外表面设有第一电热丝(24),第二电热管(25)的外表面设有第二电热丝(26),加热箱(14)的内底部上设有第一温控器(27)与第二温控器(29),第一温控器(27)与第二电热管(25)通过第一连接线(28)连接,第二温控器(29)与第一电热管(23)通过第二连接线(30)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温活性竹炭粉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电热管(23)与第二电热管(25)的一侧设有第一对接片(32),第一电热管(23)与第二电热管(25)的另一侧设有第二对接片(35)。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温活性竹炭粉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对接片(32)通过第一扣片(33)与加热箱(14)的内侧壁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温活性竹炭粉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二对接片(35)通过第二扣片(36)与加热箱(14)的内侧壁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温活性竹炭粉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加热箱(14)的一内侧壁上设有第一载物板(31),第一对接片(32)设置在第一载物板(31)上,加热箱(14)的另一内侧壁上设有第二载物板(34 ),第二对接片(35)设置在第二载物板(34)上。
【文档编号】C01B31/08GK205676163SQ201620681181
【公开日】2016年11月9日
【申请日】2016年6月27日 公开号201620681181.3, CN 201620681181, CN 205676163 U, CN 205676163U, CN-U-205676163, CN201620681181, CN201620681181.3, CN205676163 U, CN205676163U
【发明人】潘文斌
【申请人】潘文斌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