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料软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26521阅读:14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燃料软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燃料软管,详细而言,涉及汽油、混合醇汽油、柴油机燃料、压缩天然气(CNG)、液化石油气(LPG)等汽车用燃料的输送软管等中使用的汽车用燃料软管。
背景技术
近年来,围绕着汽车的燃料气体的蒸散限制变得严格,研究了各种应对该限制的低透过性燃料软管。以往,燃料软管中使用氟树脂,但是在要求更为严格的燃料低透过性(燃料阻隔性)的情况下,不得不增加氟树脂层的厚度,因此存在软管变昂贵的难点。因此,作为比氟树脂更廉价、且燃料低透过性优异的树脂,例如聚酰胺6 (PA6)等脂肪族聚酰胺、聚酰胺9T(PA9T)等芳香族聚酰胺备受瞩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2)。现有技术文献_4] 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150500号公报专利文献2 :日本特开2007-126591号公报

发明内容
_7]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然而,PA6等脂肪族聚酰胺的耐化学试剂性(耐氯化钙性)差,PA9T等芳香族聚酰胺的刚性高、柔软性差,因此存在与连接体(connector)的接续加工性差的难点。本发明是鉴于这种情况而进行的,其目的在于提供燃料低透过性、耐化学试剂性、柔软性以及接续加工性优异的燃料软管。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燃料软管为具有与燃料接触的管状的树脂层的燃料软管,为如下构成上述树脂层由含有下述(A) (C)成分、(A)成分与(B)成分的重量混合比为(A)成分/(B)成分=95/5 60/40、且(A)成分与(B)成分为相容状态的树脂组合物形成,(A)脂肪族聚酰胺、(B)半芳香族聚酰胺、(C)弹性体。S卩,本发明人等为了获得燃料低透过性、耐化学试剂性、柔软性以及接续加工性优异的燃料软管,以与燃料接触的树脂层为中心反复进行了深入研究。而且,若将脂肪族聚酰胺(A成分)和半芳香族聚酰胺(B成分)的重量混合比设定为A成分/B成分=95/5 60/40的范围内,则脂肪族聚酰胺(A成分)和半芳香族聚酰胺(B成分)不采取海岛结构、而成为相容状态,因此能够良好地引出半芳香族聚酰胺(B成分)的效果即耐化学试剂性的性能,并使脂肪族聚酰胺(A成分)的缺点即耐化学试剂性的恶化变得难以产生,确保了使用它们而成的树脂层整体的耐化学试剂性的提高。而且,进一步继续研究,结果发现,使用含有上述规定量的脂肪族聚酰胺(A成分)以及半芳香族聚酰胺(B成分)、以及酸改性乙烯-α-烯烃共聚物等弹性体(C成分)的树脂组合物形成燃料软管的树脂层(最内层)时,燃料低透过性、耐化学试剂性、柔软性以及接续加工性优异,从而完成了本发明。发明的效果如以上所述,本发明的燃料软管的树脂层由含有脂肪族聚酰胺(Α成分)、半芳香族聚酰胺(B成分)以及弹性体(C成分)、Α成分与B成分的重量混合比被设定为A成分/B成分=95/5 60/40的范围内、且A成分与B成分为相容状态的树脂组合物形成。因此,本发明的燃料软管的燃料低透过性、耐化学试剂性、柔软性以及接续加工性优异。进而,若相对于A成分及B成分的总计100重量份,上述弹性体(C成分)的含量为5 30重量份的范围,则柔软性进一步提高。进而,若上述半芳香族聚酰胺(B成分)为聚酰胺9Τ(ΡΑ9Τ),则燃料低透过性、耐化 学试剂性变得提高。另外,若上述弹性体(C成分)为包含乙烯-α-烯烃共聚物以及酸改性乙烯-α -烯烃共聚物中的至少一者的烯烃系弹性体,则与A成分或B成分的亲和性提高。特别是,若上述A成分与B成分的重量混合比为A成分/B成分=70/30 65/35的范围,则软管扩径时的紧迫力变得提高。
具体实施例方式接着,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本发明的燃料软管若为具有与燃料接触的管状的树脂层的燃料软管,则可以为仅由上述树脂层构成的单层结构,或者在上述树脂层的外周具有保护层等层的2层以上的多层结构。本发明中,上述树脂层的特征在于,由含有下述㈧ (C)成分、(A)成分与⑶成分的重量混合比为(A)成分/(B)成分=95/5 60/40、且(A)成分与(B)成分为相容状态的树脂组合物形成,(A)脂肪族聚酰胺、(B)半芳香族聚酰胺、(C)弹性体。本发明中,脂肪族聚酰胺(Α成分)与半芳香族聚酰胺(B成分)为相容状态是指,A成分与B成分不米取海-岛结构等分散状态、为非分散状态。另外,上述A成分与B成分为相容状态的确认例如通过利用差示扫描量热测定(DSC)等的热分析来进行。接着,对构成上述树脂层的树脂组合物的各成分进行具体说明。脂肪族聚酰胺(Α成分)作为上述脂肪族聚酰胺(Α成分),例如可列举出聚酰胺46 (ΡΑ46)、聚酰胺
6(ΡΑ6)、聚酰胺66 (ΡΑ66)、聚酰胺92 (ΡΑ92)、聚酰胺99 (ΡΑ99)、聚酰胺610 (ΡΑ610)、聚酰胺612(ΡΑ612)、聚酰胺11 (PAll)、聚酰胺912(ΡΑ912)、聚酰胺12(ΡΑ12)、聚酰胺6与聚酰胺66的共聚物(ΡΑ6/66)、聚酰胺6与聚酰胺12的共聚物(ΡΑ6/12)等。这些可以单独使用或将2种以上合并使用。这些之中,从相容性的观点来看,优选ΡΑ6。
半芳香族聚酰胺(B成分)作为上述半芳香族聚酰胺(B成分),例如可列举出聚酰胺4T (PA4T)、聚酰胺 6T (PA6T)、聚酰胺 MXD6 (PAMXD6)、聚酰胺 9T (PA9T)、聚酰胺 IOT (PAlOT)、聚酰胺ΙΙΤ(ΡΑΙΙΤ)、聚酰胺12T(PA12T)、聚酰胺13T(PA13T)等。这些可以单独使用或将2种以上合并使用。这些之中,从燃料低透过性、耐化学试剂性的观点来看,优选PA9T。本发明中,脂肪族聚酰胺(A成分)与半芳香族聚酰胺(B成分)的重量混合比为A成分/B成分=95/5 60/40,优选为A成分/B成分=70/30 65/35。若A成分过少(B成分过多),则柔软性差,若A成分过多(B成分过少),则耐化学试剂性变差。弹性体(C成分I作为上述弹性体(C成分),例如可列举出烯烃系弹性体、苯乙烯系弹性体、氯乙烯系弹性体、聚酯系弹性体、聚氨酯系弹性体、聚酰胺系弹性体等。这些可以单独使用或将2种以上合并使用。这些之中,从与A成分或B成分的亲和性的观点来看,优选烯烃系弹性体。另外,上述各种弹性体(C成分)可以进行马来酸酐改性、环氧改性而使用。作为上述烯烃系弹性体,例如可列举出将乙烯、丙烯、丁二烯等烯烃、二烯烃单体均聚或共聚而得到的物质等,具体而言,可列举出乙烯-丙烯-二烯烃橡胶(EPDM)、乙烯-丙烯橡胶(EPM)、或EPDM与EPM的共混物、乙烯-α -烯烃共聚物、改性乙烯-α -烯烃共聚物、反应器直接制备热塑性聚烯烃(reactor ΤΡ0)等。这些之中,从与A成分或B成分的亲和性的观点来看,优选乙烯-α -烯烃共聚物、改性乙烯-α -烯烃共聚物。作为上述乙烯- α-烯烃共聚物,例如可列举出乙烯与丙烯、1- 丁烯、1-戊烯、1-己烯、1-庚烯、1-辛烯、1-壬烯、1-癸烯等α -烯烃的共聚物。另外,作为上述改性乙烯-α -烯烃共聚物,可列举出将上述乙烯-α _烯烃共聚物的聚合物侧链或聚合物末端用马来酸酐、硅酮(硅烷)、氯、胺、丙烯酸、环氧化合物等化学修饰而得到的物质。其中,优选用马来酸酐等进行酸改性而得到的物质。作为上述苯乙烯系弹性体,例如可列举出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BS)、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EBS)、苯乙烯-异丁烯嵌段共聚物(SIB)、苯乙烯-异丁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IBS)、苯乙烯-乙烯丙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EPS)等。作为上述氯乙烯系弹性体,例如可列举出将在PVC/橡胶中共混了增塑剂的物质的一部分进行部分交联而得到的弹性体。作为上述聚酯系弹性体,例如可列举出以对苯二甲酸二甲酯、1,4-丁二醇、聚四亚甲基醚二醇(PTMG)为原料,通过酯交换、缩聚反应而得到的物质等,具体而言,可列举出聚萘二甲酸丁二醇酯(PBN)系弹性体、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 Τ)系弹性体等。作为上述聚氨酯系弹性体,例如可列举出通过聚醚多元醇、聚碳酸酯多元醇、聚酯多元醇等多元醇与异氰酸酯反应而得到的共聚物等。作为上述聚酰胺系弹性体,例如可列举出聚酰胺6、聚酰胺12等聚酰胺与聚醚或聚酯的共聚物等,具体而言,可列举出聚酰胺6/聚醚共聚物、聚酰胺12/聚醚共聚物、聚酰胺12/聚酯共聚物等。上述弹性体(C成分)的含量相对于A成分及B成分的总计100重量份, 优选为5 30重量份的范围,特别优选为10 15重量份的范围。若C成分过少,则可见到柔软性差的倾向,若C成分过多,则可能有损燃料低透过性。另外,在本发明中使用的树脂组合物中,上述弹性体(C成分)不与A成分或B成分相容,以在A成分与B成分相容的相容体系内、未交联的弹性体(C成分)以颗粒状分散的状态存在。上述弹性体(C成分)优选以平均粒径O.1 I μ m的颗粒状含有。若上述弹性体(C成分)的平均粒径过小,则可见到柔软性差的倾向,若平均粒径过大,则可能有损燃料低透过性。另外,上述弹性体(C成分)的平均粒径例如可以通过利用扫描探针显微镜(SPM)等测定大量的弹性体(C成分)的粒径、算出其平均值从而导出。另外,在构成上述树脂层的树脂组合物中,除了上述A C成分以外,还可以根据需要适当配合填充剂、增塑剂、抗老化剂、抗氧化剂、柔软成分、成核剂、耐热剂等。上述树脂组合物例如可以如下而制作。即,按照上述脂肪族聚酰胺(A成分)和半 芳香族聚酰胺(B成分)的重量混合比为前述规定的范围进行配合,接着,适当配合弹性体(C成分)及根据需要的其他成分,利用双轴混炼机等在规定的条件(例如,300 310°C下4 5分钟)下将它们混合从而调制。本发明的燃料软管只要具有如前所述与燃料接触的管状的树脂层,则可以为单层结构或2层以上的多层结构。另外,在本发明的燃料软管中,可在不损害本发明的效果的范围内,在上述树脂层的内周面形成最内层。从燃料低透过性的观点来看,上述最内层优选为由氟系树脂形成的氟系树脂层。作为上述氟系树脂,例如可列举出聚氟乙烯(PVF)、聚偏氟乙烯(PVDF)、聚氯三氟乙烯(CTFE)、聚四氟乙烯(PTFE)、四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FEP)、四氟乙烯-全氟烷基乙烯基醚共聚物(PFA)、四氟乙烯-六氟丙烯-偏氟乙烯共聚物(THV)、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ETFE)、乙烯-聚氯三氟乙烯共聚物(ECTFE)、它们的改性共聚物、各种接枝聚合物等。这些可以单独使用或将2种以上合并使用。另外,作为上述氟系树脂,也可以使用添加炭黑、碳纤维、碳纳米管、导电性高分子等而赋予导电性的导电氟系树脂。本发明的燃料软管通过如下而制作调制将上述A C成分作为必须成分的树脂组合物,将其挤出成型为管状,形成管状的树脂层。此外,在将软管形成蛇腹状时,可以通过使上述管状体(管)通过波纹成形机(corrugated forming machine),从而制作规定尺寸的蛇腹状软管。本发明的燃料软管中,软管内径优选为I 40mm的范围,特别优选为2 36mm的范围,软管外径优选为2 44mm的范围,特别优选为3 40mm的范围。另外,树脂层的厚度优选为O. 02 1. Omm的范围,特别优选为O. 05 O. 6mm的范围。实施例接着,对实施例和比较例进行说明。其中,本发明不受这些实施例的任何限定。首先,在实施例和比较例之前,先准备下述所示的材料。〔脂肪族聚酰胺(A成分)〕PA6(宇部兴产公司制,尼龙61030B)〔半芳香族聚酰胺(B成分)〕PA9T(kuraray 公司制,GENESTAR N1001A)〔弹性体⑴(C成分)〕
乙烯-α -烯烃共聚物(三井化学公司制,TAFMER Α-4085)〔弹性体(ii)(C成分)〕马来酸酐改性乙烯-α -烯烃共聚物(三井化学公司制,TAFMER ΜΗ7020)实施例1树脂组合物的调制将ΡΑ6(Α成分)和ΡΑ9Τ(Β成分)以下述表I所示的比例配合,使用双轴混炼机(JSff公司制),在300°C下混炼I 2分钟。接着,以同表所示的比例配合弹性体(i) (C成分),使用双轴混炼机(JSW公司制,TEX- α ),在300°C下混合2 3分钟,从而调制树脂组合物。软管的制作将上述树脂组合物挤出成形为管状,制作仅由管状的树脂层(厚度1. Omm)构成的单层结构的软管(内径12_)。实施例2 8,比较例I 3将各成分的配合比例变更为下述表I所示的比例,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作树脂组合物。而且,除了使用该树脂组合物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作软管。[表I](重量份)
权利要求
1.一种燃料软管,其特征在于,其为具有与燃料接触的管状的树脂层的燃料软管,上述树脂层由含有下述㈧ (C)成分、㈧成分与⑶成分的重量混合比为㈧成分/(B)成分=95/5 60/40、且(A)成分与(B)成分为相容状态的树脂组合物形成, (A)脂肪族聚酰胺、 (B)半芳香族聚酰胺、 (C)弹性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软管,其中,相对于(A)成分及(B)成分的总计100重量份,(C)成分的含量为5 30重量份的范围。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燃料软管,其中,(B)成分为聚酰胺9T即PA9T。
4.根据权利要求1 3中任一项所述的燃料软管,其中,(C)成分为包含乙烯-α-烯烃共聚物以及酸改性乙烯-α -烯烃共聚物中的至少一者的烯烃系弹性体。
5.根据权利要求1 4中任一项所述的燃料软管,其中,(A)成分与(B)成分的重量混合比为(A)成分/(B)成分=70/30 65/35。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燃料低透过性、耐化学试剂性、柔软性以及接续加工性优异的燃料软管。本发明为一种具有与燃料接触的管状的树脂层的燃料软管,上述树脂层由含有下述(A)~(C)成分、(A)成分与(B)成分的重量混合比为(A)成分/(B)成分=95/5~60/40、且(A)成分与(B)成分为相容状态的树脂组合物形成,(A)脂肪族聚酰胺、(B)半芳香族聚酰胺、(C)弹性体。
文档编号C08L23/26GK102996921SQ20121034202
公开日2013年3月27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14日 优先权日2011年9月15日
发明者小柳津直树, 片山和孝, 水谷幸治 申请人:东海橡塑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