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性能高相容性再生PC/ABS合金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83788阅读:22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高分子材料改性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用高性能高相容性再生pc/abs合金。



背景技术:

聚碳酸酯(pc)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耐寒性、耐热性和尺寸稳定性等优点,而abs是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兼具了三种组分优点,具有良好的加工流动性和较好的耐化学腐蚀性等优点。pc/abs合金在性能上弥补了pc缺口敏感、耐化学药品性差和abs耐热性差、冲击强度低的不足,综合了两者的优良性能,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子产品、家电等领域。

pc与abs树脂中san链段的相容性较好,与聚丁二烯橡胶段的相容性较差,易发生相分离,导致力学性能下降,所以在实际应用中需对合金体系进行增容化处理以进一步改善共混体系的相容性;为了节约能源、降低环境污染,在生产再生pc/abs合金过程中就更需提高两者相容性来提高废旧塑料的使用率。

本发明使用了马来酸酐型相容剂和酰亚胺化丙烯酸类相容剂复配,作为反应型相容剂,马来酸酐型相容剂可与共混体系中一相相容,与不相容的另一相通过化学反应相容;酰亚胺化丙烯酸类相容剂是一种壳核型相容剂,以弹性体为核,热塑性塑料为壳,核赋予树脂基片以冲击韧性,壳与树脂基团相连。两种相容剂复配,既提高了再生材料的相容性,又提高了材料的力学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相容性好力学性能优异的再生pc/abs合金。

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方法,具有以下重量百分比组成:

聚碳酸酯(pc):55~70%

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三元共聚物(abs):30~40%

相容剂a:1~3%

相容剂b:0.5~1.5%

润滑剂:0.2~1%

抗氧剂:0.2~1%

进一步地,所述相容剂a为马来酸酐接枝abs,所述相容剂b为酰亚胺化丙烯酸类相容剂。

更进一步地,所述相容剂a与所述相容剂b的重量份比例为2∶1。

更进一步地,所述润滑剂为季戊四醇硬脂酸酯(pets)。

更进一步地,所述抗氧剂为n,n’-双-(3-(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酰基)己二胺(1098)。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达到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提供的pc/abs合金相容性更好,力学性能更高,且所用基体树脂为回收的pc和abs树脂,节约能源,降低了对环境的危害。

(2)酰亚胺化丙烯酸类相容剂和马来酸酐接枝abs相容剂的复配使用大大提高了pc/abs相容性,两者具有协同作用,使得合金中pc和abs分别发挥了自身更优异的性能,合金的抗冲击强度、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均得到明显提高。

(3)润滑剂pets在高温下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低挥发性,它的添加提高了pc/abs的加工流动性和表面光洁度。

(4)抗氧剂1098的添加提高了材料的热稳定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以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一种高性能高相容性再生pc/abs合金,由以下组分组成,重量百分比为:pc∶56%abs∶38.5%相容剂a∶3%相容剂b∶1.5%润滑剂pets∶0.4%抗氧剂1098∶0.6%。

实施例2

一种高性能高相容性再生pc/abs合金,由以下组分组成,重量百分比为:pc∶61%abs∶35%相容剂a∶2%相容剂b∶1%润滑剂pets∶0.5%抗氧剂1098∶0.5%。

实施例3

一种高性能高相容性再生pc/abs合金,由以下组分组成,重量百分比为:pc∶63%abs∶33.5%相容剂a∶1.6%相容剂b∶0.8%润滑剂pets∶0.6%抗氧剂1098∶0.5%。

实施例4

一种高性能高相容性再生pc/abs合金,由以下组分组成,重量百分比为:pc∶67.5%abs∶30%相容剂a∶1%相容剂b∶0.5%润滑剂pets∶0.5%抗氧剂1098∶0.5%。

实施例具体的操作步骤为:

将pc、abs、相容剂a、相容剂b、润滑剂、抗氧剂在高速搅拌下充分混合后,通过双螺杆挤出机熔融、混炼、挤出、冷却、干燥、切粒和包装。螺筒各区温度应保持在240-260℃。

下表为各实施例得到的pc/abs合金性能检测结果: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相容性好力学性能优异的再生PC/ABS合金,属于高分子材料领域,本发明由以下组分按重量百分比组成,聚碳酸酯(PC):55~70%;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三元共聚物(ABS):30‑40%;相容剂A:1~3%;相容剂B:0.5~1.5%;润滑剂:0.2~1%;抗氧剂:0.2~1%。相容剂A为马来酸酐接枝ABS,相容剂B为酰亚胺化丙烯酸类相容剂,相容剂A与所述相容剂B的重量份比例为2∶1;润滑剂为季戊四醇硬脂酸酯(PETS),抗氧剂为N,N’‑双‑(3‑(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酰基)己二胺(1098)。本发明的再生PC/ABS合金,相容性好,机械性能优异,可用于汽车内外饰、电子产品等领域。

技术研发人员:安峻莹;苏昱;黄兴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北京航天试验技术研究所;北京航天凯恩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09.13
技术公布日:2018.01.1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