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DNA特异片段的熊本牡蛎(Crassostreasikamea)鉴定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411379阅读:524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DNA特异片段的熊本牡蛎(Crassostreasikamea)鉴定方法与流程

本专利属于水生动物种质鉴定领域,涉及到一种基于dna特异性片段的熊本牡蛎物种鉴别的、全新的分子生物学方法,能从广泛分布的牡蛎中,高效、特异性地鉴别出熊本牡蛎。



背景技术:

中国沿海牡蛎资源丰富,种类繁多选择合适的的造礁牡蛎是生态学中的重要命题。牡蛎(ostreidae)为世界性广分布种类,俗称蚝,别名蛎黄、蚝白、海蛎子。它肉味鲜美,质地柔软细嫩,营养丰富,欧洲人称牡蛎是“海洋的玛娜”,“海洋的牛奶”,古罗马人把它誉为“海上美味圣鱼”。日本人则称其为“根之源”、“海洋之超米”。牡蛎是世界上第一大养殖贝类,共有100多种,在我国沿海常见的有5种,即:熊本牡蛎(crassostreasikamea)、近江牡蛎(c.ariakensis)、长牡蛎(c.gigas)、香港巨牡蛎(c.hongkongensis)、葡萄牙牡蛎(c.angulata)。牡蛎礁(oysterreef)是由大量牡蛎聚集生长于硬底物表面所形成的一种生物礁系统,它广泛分布于温带河口和滨海区。除为人类提供大量鲜活牡蛎以供食用外,牡蛎礁还具有十分重要的生态功能与环境服务价值。牡蛎是牡蛎礁生态系统的“基石物种(keystonespecies)”。据报道,在中国沿海分布的所有牡蛎中,有造礁能力的物种有近江牡蛎、长牡蛎、和熊本牡蛎;而葡萄牙牡蛎和香港牡蛎目前尚未报道。

准确鉴别牡蛎种类(包括成体和幼体),对于深入分析牡蛎的空间生态位及造礁能力,检验牡蛎对附着底物空间的竞争利用及定殖能力,阐明牡蛎礁生境复杂性与生态功能之间的相关性,都是至关重要的,可以为牡蛎礁恢复工程中目标物种的筛选提供科学指导。

牡蛎种类从形态上不易区分。牡蛎礁恢复已成为养护近岸渔业资源、修复近岸渔业水域生态系统的重要手段之一。牡蛎(ostreidae)为世界性广分布种类,由于牡蛎是营固着生活的软体动物,其外部形态常随生活环境的不同而发生极大的变化,大多数种类单纯依靠贝壳的外部形态是很难区分的。

牡蛎幼体难以鉴定。牡蛎幼体由于相似度大,鉴别更是困难重重;而传统的形态学分类指标,大多是经验性、专家依赖型的,对于普通人员,特别是基层工作者,使用起来不够方便和实用。因此,在日常的管理和研究中,迫切需要简明、快速、稳定的鉴别方法。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非常稳定,不易受环境的影响,是常用的种质鉴别标记。

中国专利cn105734133a公开了一种基于线粒体特异片段的近江牡蛎和熊本牡蛎的鉴定方法。包括:提取近江牡蛎和熊本牡蛎的基因组dna;利用上游引物和下游引物对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得到目的片段的pcr产物;其中,上游引物为5’-gttccgttccatccttat-3’,下游引物为5’-agaccacttatccctcca-3’;将pcr产物直接进行凝胶电泳,根据得到的pcr产物条带并结合测序的结果,来判断物种类别。该发明申请用到的dna的目的片段为1506±2bp,不能够快速、简便的区分出熊本牡蛎和其他4种牡蛎,最后还要进行结合测序来判断结果。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牡蛎成体和幼体鉴别中,传统的形态学指标难以鉴定的问题,本发明基于牡蛎基因组,开发出dna特异片段,利用pcr方法扩增出该特异片段,是一种操作简便、成本低、耗时短、准确率高的熊本牡蛎的分子鉴别方法。

本发明提供的基于dna特异片段的熊本牡蛎鉴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提取牡蛎基因组dna;

(2)用引物对步骤(1)中的牡蛎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得到目的片段的pcr产物;其中,上游引物为cs-f2:

5`-cgaagaggggcatgataaatgagg-3`,下游引物为cs-r2:

5`-atatgaacttctccaacctcccc-3`;

(3)将步骤(2)中的pcr产物进行凝胶电泳,在100bp出现信号带的即为熊本牡蛎,其他牡蛎没有信号条带。

其中,步骤(1)中提取牡蛎基因组dna的方法为用海洋动物组织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提取。

其中,步骤(2)中pcr产物条带中熊本牡蛎的目的片段为114bp。

其中,步骤(2)中pcr扩增的条件为先95℃预变性3min,然后是35个循环,每个循环包括95℃变性15sec,55℃复性15sec,72℃延伸15sec,最后是72℃延伸3min。

其中,步骤(3)中凝胶电泳的条件为3%的琼脂糖凝胶。

其中,步骤(3)中凝胶电泳的条件为:电压200v,时间28min,缓冲液为tbe。

采用本发明能够经济、快速、简便的进行熊本牡蛎的鉴别,测序验证的结果显示鉴别的准确率为100%;这种鉴定方法将在水产养殖、资源调查、环境保护、生态修复中发挥重要作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方法简单易行,不需要进行测序工作;

(2)根据琼脂糖凝胶电泳可直观地进行检测;

(3)本方法准确可行,应用广泛,可对牡蛎成体甚至对水体环境中牡蛎幼体进行检测。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中通过人工设计引物得到上游引物及其用mega7比对后在线粒体基因组的位置;

图2为实施例1中通过人工设计引物得到下游引物及其用mega7比对后在线粒体基因组的位置;

图3为实施例1中pcr产物电泳结果图;其中,左起第1泳道为marker、2-5泳道为熊本牡蛎、6-9泳道为近江牡蛎10-13泳道为葡萄牙牡蛎、14-17泳道为长牡蛎、18-21泳道为香港牡蛎、22-25泳道为阴性对照。

图4为pcr产物测序结果。从上至下各序列依次为:1-17为熊本牡蛎;20为熊本基因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

1、实验材料

在我国主要海区(浙江宁波;上海芦潮港;江苏海门;山东渤海:威海、大连湾;福建宁德;广东阳江)的潮间带采集5种牡蛎进行试验,包括熊本牡蛎、近江牡蛎、葡萄牙牡蛎、长牡蛎、香港牡蛎。采集样本肌肉组织,-20℃保存备用。

2、基因组dna提取

采用海洋动物组织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提取牡蛎的基因组dna。

3、pcr扩增

以牡蛎基因组dna为模板,根据熊本牡蛎与我国沿海出现的其他牡蛎种的线粒体dna序列,通过比对设计引物(引物序列为:cs-f2:5`-cgaagaggggcatgataaatgagg-3`,下游引物为cs-r2:5`-atatgaacttctccaacctcccc-3`),进行pcr扩增。引物位置见图1和图2。

其中,用我们设计的上述上下游引物扩增线粒体dna的目的片段pcr反应条件为:先95℃预变性3min,然后是35个循环,每个循环包括95℃变性15sec,55℃复性15sec,72℃延伸15sec,最后是72℃延伸3min。

4、pcr产物电泳

pcr产物在3%的琼脂糖凝胶中电泳,电泳条件为:电压200v,时间28min,缓冲液为tbe。结果显示确定在100bp处有条带的为熊本牡蛎(图3)。熊本牡蛎目的片段长度为114bp,而其他牡蛎种在100bp处均无条带。

5、对pcr产物的测序验证

利用sanger的双脱氧链终止法对pcr产物进行测序,然后用vectornti软件比对,结果显示和此引物的设计位置一致(见图4)。

以上所述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但本发明不应该局限于该实施例所公开的内容。所以凡是不脱离本发明所公开的精神下完成的等效或修改,都落入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序列表

<110>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

<120>一种基于dna特异片段的熊本牡蛎鉴定方法

<141>2017-10-30

<160>2

<170>siposequencelisting1.0

<210>1

<211>24

<212>dna

<213>artificialsequence

<400>1

cgaagaggggcatgataaatgagg24

<210>2

<211>23

<212>dna

<213>artificialsequence

<400>2

atatgaacttctccaacctcccc23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