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病毒组织培养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81466发布日期:2018-06-12 22:19阅读:331来源:国知局
一种病毒组织培养箱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物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病毒组织培养箱。



背景技术:

对病毒的研究培养和检测是现代分子生物学在医学中的重要应用,通过对病毒的研究帮助医务人员了解由病毒引起的疾病的发病原理并得出相应的治疗方案,在病毒的研究过程中,需要对样本病毒进行获取培养。在培养的过程中,为保证病毒样本的纯洁度,需防止有过多的杂菌或其他病毒进入病毒样本中,因此在对病毒样本进行培养尤其是进行转移时试验人员必须实现进行杀菌消毒处理。

目前,试验人员进行病毒样本转移的操作步骤一般为:在专门的消毒间穿戴好防护服、将手浸泡在杀菌消毒液中,再佩戴无菌硅胶手套,随后走出消毒间,打开病毒组织培养箱,取出箱内的病毒样本。

这种操作方式虽然具有一定的防止样本被污染的作用,但是穿戴整齐的试验人员在由消毒间走向培养箱的过程中,还是会接触到室内空气中的少量细菌、病毒,因此依然存在污染病毒样本的风险。

基于上述原因,有必要设计一种病毒组织培养箱,减少试验人员在室内走动的时间,让试验人员可以完成消毒处理且随后便能立即进行转移操作,进一步降低病毒样本被污染的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病毒组织培养箱,该培养箱减少试验人员在室内走动的时间,让试验人员可以完成消毒处理且随后便能立即进行转移操作,进一步降低病毒样本被污染的风险。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病毒组织培养箱,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设置有培养室和操作间并分别配有主箱门和副箱门,所述操作间包括间隔设置的存储室和消毒室,所述消毒室内放置杀菌消毒液。

采用上述方案,在进行转移样本之前,穿好防护服的试验人员可以先打开副箱门,在消毒室内将手浸泡清洗一段时间,在从储存室取出硅胶手套戴上,关闭副箱门并打开主箱门后即可转移病毒样本,这样便极大缩短了试验人员手上的硅胶手套暴露在空气中的时间,极大降低了手套沾染杂菌、其它病毒的几率,从而大幅降低了病毒样本被污染的几率。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存储室和消毒室内均设置有紫外杀菌灯。

采用上述方案,紫外杀菌灯可以对存储室和消毒室内进行杀菌消毒,保证存储室和消毒室的卫生。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操作间还包括与存储室和消毒室间隔设置的回收室。

采用上述方案,回收室可以放入收集容器,来收集废弃的手套和小工具等,便于定期集中回收处理。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消毒室的底板上方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与所述底板之间为压力感应装置,所述支撑板上放置存储杀菌消毒液的容器,所述消毒室的侧壁上设置有人体感应装置,所述箱体内设置有计数驱动电路并在箱体外部设置显示屏,所述压力感应装置和人体感应装置与计数驱动电路电连接,所述计数驱动电路与显示屏电连接。

采用上述方案,可以实现提醒试验人员当前消毒室内的杀菌消毒液使用的次数,避免试验人员使用已经失效的杀菌消毒液洗手,保证洗手的效果。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压力感应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支撑板和所述底板之间的弹簧以及包括设置在底板上的触发开关,所述触发开关与计数驱动电路电连接。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压力感应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支撑板和所述底板之间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通过比较电路连接计数驱动电路。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人体感应装置为热释电传感器,所述热释电传感器与计数驱动电路电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该培养室自带操作间,在进行转移样本之前,穿好防护服的试验人员可以先打开副箱门,在消毒室内将手浸泡清洗一段时间,在从储存室取出硅胶手套戴上,关闭副箱门并打开主箱门后即可转移病毒样本,这样便极大缩短了试验人员手上的硅胶手套暴露在空气中的时间,极大降低了手套沾染杂菌、其它病毒的几率,从而大幅降低了病毒样本被污染的几率。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一中的培养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一中的电路原理图;

图3为实施例二中的电路原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箱体;2、主箱门;3、控制面板;4、显示屏;5、存储室;6、消毒室;7、回收室;8、洗手盆;9、支撑板;10、弹簧;11、触发开关;12、热释电传感器;13、紫外杀菌灯;14、副箱门。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参照图1,一种病毒组织培养箱,包括箱体1、主箱门2和副箱门14,主箱门2打开后为培养室,培养室用于放入病毒组织样本进行培养,副箱门14打开后为操作间,操作间被分隔成储存室、消毒室6和回收室7。其中储存室用于存储手套和其他工具;消毒室6用于存放消毒药水;而回收室7用于放置收集废弃物的容器。

箱体1上设置有控制面板3和显示屏4。

在存储室5、消毒室6和回收室7内均装设有紫外杀菌灯13;在消毒室6内设置有支撑板9,支撑板9位于消毒室6的底板的上方,支撑板9与底板之间通过弹簧10连接,在底板上位于支撑板9下方的部位安装有触发开关11,在支撑板9上放置有洗手盆8,洗手盆8内注入杀菌消毒液,在消毒室6的侧壁上且位于洗手盆8的上方装有热释电传感器12。

当洗手盆8放置在支撑板9上并装入杀菌消毒液后,支撑板9被压下,弹簧10压缩,支撑板9与触发开关11接触,触发开关11被触发而输出低电平信号。

参照图2,培养箱还包括计数电路和显示驱动电路,热释电传感器12的输出端连接计数电路的触发端,触发开关11的输出端连接计数电路的复位端,计数电路的信号输出端连接显示驱动电路,显示驱动电路连接显示屏4。

试验人员在对组织样本进行转移之前,需要打开副箱门14,将手浸泡在消毒室6内的洗手盆8内,浸泡一定时间后在从储存室内取出手套,戴好手套后,再关闭副箱门14,打开主箱门2,随后即可转移培养室内的病毒组织样本(放入或取出),转移工作完成后,即可关闭主箱门2。

手套使用完后,可以打开副箱门14,取下手套,将废弃的手套放入回收室7内的回收容器内。

该培养箱在使用的过程中,每次人手伸入洗手盆8的过程中,热释电传感器12检测到人手,并输出一高电平信号。

计数电路为高电平触发,高电平复位。

由于洗手盆8内的杀菌消毒液在使用一定次数后,其杀菌消毒效果会有降低,所以在使用培养箱的过程中,提醒试验人员消毒室6内的杀菌消毒液被使用的次数很有必要,以确保有效的杀菌效果并能提醒试验人员及时更换洗手盆8内的杀菌消毒液。

在使用该培养箱的过程中,每次人手伸入洗手盆8的过程中,热释电传感器12就会输出一高电平信号,计数电路接收到该高电平信号后就累加一次,并将计数信号发送给显示驱动电路,显示驱动电路驱动显示屏4对当前统计的次数予以显示。这样试验人员就能通过显示屏4看到洗手盆8内的杀菌消毒液使用的次数。

在洗手盆8杀菌消毒液使用一定的次数后,试验人员就需要更换洗手盆8内的杀菌消毒液。在更换过程中,试验人员从消毒室6取出洗手盆8,再倒出洗手盆8内的杀菌消毒液,最后注入新的杀菌消毒液,再将洗手盆8放回支撑板9上。在此过程中,当洗手盆8被从支撑板9上取下时,支撑板9失去压力向上弹起,此时触发开关11复位,其输出一高电平信号。该高电平信号被发送至计数电路,计数电路复位,显示屏4归零。

当更换新的杀菌消毒液的洗手盆8重新放到支撑板9上后,计数电路可以重新计数。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直观提醒试验人员,避免试验人员在已经失效的杀菌消毒液中洗手,确保杀菌消毒的效果,从而保证在转移病毒组织样本时,不会有杂菌或其他病毒造成污染。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以压力传感器代替实施例中的触发开关11。

压力传感器直接装在支撑板9与消毒室6的底板之间,无需使用弹簧10。

参照图3,压力传感器的输出端连接比较电路,比较电路的输出端连接计数电路的复位端。比较电路将压力传感器输出压力检测信号与预先设定的信号进行比较,以判断支撑板9上是否有洗手盆8,在支撑板9上有洗手盆8——即压力检测信号大于设定信号时,比较电路输出低电平信号;而当支撑板9上没有洗手盆8——即压力检测信号大于设定信号时,比较电路输出高电平信号。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