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存活率高的医学试验用培养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57500发布日期:2018-08-10 23:10阅读:24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存活率高的医学试验用培养皿。



背景技术:

培养皿是一种用于微生物或细胞培养的实验室器皿,有一个平面圆盘状的底和一个盖组成,一般用于玻璃或者塑料制成。它最初由在德国生物学家罗伯特·科赫手下工作的细菌学家朱利斯·查理德·佩特里于1887年设计,故又称为“佩特里皿”。培养皿质地脆弱并且易碎,故在清洗及拿放时应当小心谨慎。

现有的一种医学试验用培养皿在使用上仍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使用时,培养皿的密封性较差,容易使得培养皿内部的细胞受到污染,且培养皿较脆弱,在移动过程中容易碎裂,且在培养皿中提取少量细胞进行检验时需要将整个培养皿盖打开,容易使细胞感染细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存活率高的医学试验用培养皿。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存活率高的医学试验用培养皿,包括内培养皿和保护壳体,所述保护壳体的内部内部底端位置处固定有内培养皿,所述保护壳体的内部位于内培养皿的下方位置处等距设置有多个减震弹簧,所述减震弹簧的下方位置处设置有减震垫,所述内培养皿的上方卡接有内培养皿盖,所述内培养皿盖的顶部竖直中线位置处开设有第二圆型通孔,所述内培养皿盖的顶部位于第二圆型通孔的一侧通过铰链与翻盖转动杆连接,所述保护壳体的外侧旋接有外培养皿盖,所述外培养皿盖的内部设置有活性炭层,所述外培养皿盖的顶部位于活性炭层的上方位置处设置有顶板,所述顶板的顶部等距开设有多个第二圆型通孔,所述外培养皿盖的底部竖直中线位置处固定有蘸取棒。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蘸取棒的外径与第二圆型通孔的内径大小相等。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外培养皿盖的内径与保护壳体的外径大小相等。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内培养皿的竖直中线与保护壳体的竖直中线位于同一直线上。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蘸取棒的一端设计为圆锥型结构。

本实用新型中,首先,内培养皿设置于保护壳体的内部,且保护壳体的外侧旋接有外培养皿盖,外培养皿盖的内部设置有活性炭过滤层,尽可能保证保护壳体内部的空气的洁净度,防止培养物受到污染,且内培养皿的顶部卡接有内培养皿盖,起到二次隔绝的作用,使保证培养物能在相对洁净的环境下进行培养,其次,外培养皿盖的底部竖直中线位置处固定有蘸取棒,且内培养皿盖的顶部竖直中线位置处开设有第二圆型通孔,向下旋动外培养皿盖,可使得蘸取棒与内培养皿接触,可蘸取少量的培养物进行检验研究,在培养物的提取过程中,避免将培养皿盖完全打开,使得培养物胞与空气完全接触,从而保证了培养物减少受空气中细菌污染的程度,保证了培养细胞可继续正常培养,最后,保护壳体的内部底端位置处等距设置有多个减震弹簧,且减震弹簧的下方位置处设置有减震垫,起到双重减震垫的效果,防止培养皿在移动过程中破碎,保证培养皿的完整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存活率高的医学试验用培养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存活率高的医学试验用培养皿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内培养皿的结构示意图。

图例说明:

1-顶板、2-活性炭过滤层、3-蘸取棒、4-第一圆型通孔、5-外培养皿盖、6-内培养皿、7-保护壳体、8-减震弹簧、9-减震垫、10-翻盖、11-第二圆型通孔、12-内培养皿盖。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3,一种存活率高的医学试验用培养皿,包括内培养皿6和保护壳体7,保护壳体7的内部内部底端位置处固定有内培养皿6,保护壳体7的内部位于内培养皿6的下方位置处等距设置有多个减震弹簧8,减震弹簧8的下方位置处设置有减震垫9,内培养皿6 的上方卡接有内培养皿盖12,内培养皿盖12的顶部竖直中线位置处开设有第二圆型通孔11,内培养皿盖12的顶部位于第二圆型通孔11 的一侧通过铰链与翻盖10转动杆连接,保护壳体7的外侧旋接有外培养皿盖5,外培养皿盖5的内部设置有活性炭层2,外培养皿盖5 的顶部位于活性炭层2的上方位置处设置有顶板1,顶板1的顶部等距开设有多个第二圆型通孔11,外培养皿盖5的底部竖直中线位置处固定有蘸取棒3。

蘸取棒3的外径与第二圆型通孔11的内径大小相等,外培养皿盖5的内径与保护壳体7的外径大小相等,内培养皿6的竖直中线与保护壳体7的竖直中线位于同一直线上,蘸取棒3的一端设计为圆锥型结构。

保护壳体7的内部底端位置处等距设置有多个减震弹簧8,且减震弹簧8的下方位置处设置有减震垫9,可起到双重减震的目的,减小培养皿在移动过程中破碎的几率。

工作原理:使用时,将培养物置于内培养皿6上,利用内培养皿盖12将内培养皿6关闭,利用外培养皿盖5将保护壳体7关闭,空气经过活性炭过滤层2,使得进入保护壳体7内部的空气相对洁净,当在培养过程中需要检验培养物时,向下旋动外培养皿盖5,从而带动蘸取棒3向下运动,直至与内培养皿6接触,而后向上旋动外培养皿盖5,将蘸取棒3带出,同时立即将翻盖10关闭,使得整个内培养皿6盖处于密封状态,最大程度的减少培养物与空气的直接接触,接着即可进行培养物的检验。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