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微生物培养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31397发布日期:2018-07-13 18:18阅读:23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微生物培养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便携式微生物培养箱。



背景技术:

近年来,地震、泥石流、洪涝等自然灾害;以及重大污染、传染病爆发、群体中毒等在国内外也不断发生;当灾害来临时为了确保水源、人们的身体健康及食品的安全,就必须现场对水质和食品进行各种卫生指标进行检测,尤其在出现自然灾害的现场进行检测,待检的样品不能及时送往实验室(或者没有实验室)。都涉及到细菌指标检测时的培养箱使用问题,另外,饮水和食品安全中的细菌指标的检测一直以来都得到大家广泛关注,希望能真正做到现场检测。但是该指标的检测不能像理化指标进行现场检测,其中一个难题就是细菌的现场培养。现有的培养箱存在以下不足之处问题:

例如,申请号为号201410008697.7,专利名称为一种便携式微生物培养箱的发明专利:

该专利全程操作只需轻触上盖表面的液晶显示屏,简单易操作,并且上、下箱体在展开取样,合上盖移动时均设有专用锁具,增加设备可靠性,本发明配备高效能聚合物锂电池,可保证持续工作10小时以上的续航能力同时配备车载电源及旅行用适配器确保设备各种场合的用电需求。在实现以上诸多功能时,本发明依然保持体积小、重量轻,易操作等特点,适用于在发生各种自然灾害情况下和部队野外作业时对水源、食品中的细菌的现场检测、培养工作。

但是,现有的幼儿休息小床仍然存在以下缺陷:

(1)现有的微生物培养箱在培养少数菌种时,占用空间不需要很大,使用的大型培养箱造成空间的浪费,或者菌种培育很多培养箱无法进行空间扩展导致菌种培养过程使用不便;

(2)现有的微生物培养箱运送过程艰难,常常无法进行移动或者是难于方便移动,如果需要将培养箱短途运输则实现不了,造成培养箱在移动过程存在弊端;

(3)现有的微生物培养箱为方便移动而添加有箱轮,但是移动过程无法保证微生物不受颠簸晃动污染培养物,或者遇到崎岖不平的道路例如山路楼梯等,当人们力气耗尽时无法利用箱轮运输,造成运输的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方案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便携式微生物培养箱,能有效的解决背景技术提出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便携式微生物培养箱,包括四根培养箱立柱,所述培养箱立柱的下端设置有两根水平方向的下折叠横梁,所述下折叠横梁的正上方设置有平行于所述下折叠横梁的上折叠横梁,所述上折叠横梁的中点位置设置有上穿插环,所述下折叠横梁的中点位置设置有下穿插环,后端两根所述培养箱立柱的后方连接有矩形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正上方设置有两个提拉杆孔,所述提拉杆孔内设置有竖直方向的提拉杆,两个所述提拉杆顶端之间连接有拉手,所述培养箱立柱与所述下折叠横梁的连接拐角处设置有固定板,前端两个所述培养箱立柱的下端连接有轮轴,所述轮轴上连接有后小轮,所述后小轮上设置有机械轮锁,后端两根所述培养箱立柱的最下端连接有横向星轮轴,所述横向星轮轴上连接有星型骨轴,所述星型骨轴上设置有三个等大的大星轮;

所述培养箱立柱的内设置有若干安装层板,所述安装层板,内侧连接有横板支撑轨,上端所述横板支撑轨上设置有上盛放板,下端所述横板支撑轨上设置有下盛放板,所述上盛放板与所述下盛放板上均设置有若干矩形固定槽。

进一步地,所述拉手的外表面设置有橡胶套。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板的表面上均匀设置有若干圆形孔。

进一步地,所述后小轮与所述大星轮的外表面上均设置有一层减震轮套。

进一步地,所述上盛放板与所述下盛放板的交汇处设置有固定套环。

进一步地,所述上盛放板与所述下盛放板内部均设置有板内插缝,所述上盛放板的右端连接有上穿插轴,所述下盛放板的左端连接有下穿插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培养箱立柱的下端设置有两根水平方向的下折叠横梁,下折叠横梁的正上方设置有平行于下折叠横梁的上折叠横梁,上折叠横梁的中点位置设置有上穿插环,下折叠横梁的中点位置设置有下穿插环以及培养箱立柱的内设置有若干安装层板,安装层板,内侧连接有横板支撑轨,上端横板支撑轨上设置有上盛放板,下端横板支撑轨上设置有下盛放板,上盛放板下盛放板上均设置有若干矩形固定槽的设计实现了培养箱折叠功能能够自由改变箱子占用体积大小,解决了现有的微生物培养箱在培养少数菌种时,占用空间不需要很大,使用的大型培养箱造成空间的浪费,或者菌种培育很多培养箱无法进行空间扩展导致菌种培养过程使用不便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通过前端两个所述培养箱立柱的下端连接有轮轴,轮轴上连接有后小轮,后小轮上设置有机械轮锁,后端两根培养箱立柱的最下端连接有横向星轮轴,横向星轮轴上连接有星型骨轴,星型骨轴上设置有三个等大的大星轮的设计,能够使得培养箱自由省力运输而且还能保证培养箱通过障碍物运输例如山路运输等解决了现有的微生物培养箱运送过程艰难,常常无法进行移动或者是难于方便移动,如果需要将培养箱短途运输则实现不了,造成培养箱在移动过程存在弊端.

(3)本实用新型通过培养箱立柱的内设置有若干安装层板,安装层板,内侧连接有横板支撑轨,上端横板支撑轨上设置有上盛放板,下端横板支撑轨上设置有下盛放板,上盛放板与下盛放板上均设置有若干矩形固定槽设计保证了培养箱内的微生物在运送过程中不会发生晃动,解决了现有的微生物培养箱为方便移动而添加有箱轮,但是移动过程无法保证微生物不受颠簸晃动污染培养物,或者遇到崎岖不平的道路例如山路楼梯等,当人们力气耗尽时无法利用箱轮运输,造成运输的效率低下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骨架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内部盛放板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盛放板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

1-培养箱立柱,2-下折叠横梁,3-上折叠横梁,4-上穿插环,5-下穿插环,6-提拉杆孔,7-提拉杆,8-拉手,9-橡胶套,10-连接板,11-固定板,12-圆形孔,13-轮轴,14-后小轮,15-机械轮锁,16-横向星轮轴,17-星型骨轴,18-大星轮,19-安装层板,20-横板支撑轨,21-上盛放板,22-下盛放板,23-固定套环,24-矩形固定槽,25-上穿插轴,26-下穿插轴,27-板内插缝,28-减震轮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携式微生物培养箱包括四根培养箱立柱1,所述培养箱立柱1的下端设置有两根水平方向的下折叠横梁2,所述下折叠横梁2的正上方设置有平行于所述下折叠横梁2的上折叠横梁3,所述上折叠横梁3的中点位置设置有上穿插环4,所述下折叠横梁2的中点位置设置有下穿插环5,后端两根所述培养箱立柱1的后方连接有矩形的连接板10,所述连接板10的正上方设置有两个提拉杆孔6,所述提拉杆孔6内设置有竖直方向的提拉杆7,两个所述提拉杆7顶端之间连接有拉手8,所述培养箱立柱1与所述下折叠横梁2的连接拐角处设置有固定板11,前端两个所述培养箱立柱1的下端连接有轮轴13,所述轮轴13上连接有后小轮14,所述后小轮14上设置有机械轮锁15,后端两根所述培养箱立柱1的最下端连接有横向星轮轴16,所述横向星轮轴16上连接有星型骨轴17,所述星型骨轴17上设置有三个等大的大星轮18。

如图1所示,所述拉手8的外表面设置有橡胶套9,增大人手与拉手8之间摩擦,提高提拉的舒适度。

如图1所示,所述固定板11的表面上均匀设置有若干圆形孔12,在不改变基本骨架结构的情况下,适当设置孔洞减轻固定板11本身所带的重量,方便培养箱的运输。

如图1所示,所述后小轮14与所述大星轮18的外表面上均设置有一层减震轮套28,可以适当抵挡因颠簸带来的震动,有效保护培养箱内的微生物。

如图2所示,所述培养箱立柱1的内设置有若干安装层板19,所述安装层板19,内侧连接有横板支撑轨20,上端所述横板支撑轨20上设置有上盛放板21,下端所述横板支撑轨20上设置有下盛放板22,所述上盛放板21与所述下盛放板22上均设置有若干矩形固定槽24。

如图2所示,所述上盛放板21与所述下盛放板22的交汇处设置有固定套环23,在保证上盛放板21与所述下盛放板22保证在同一水平线上的情况下自由拉伸与压缩。

如图3所示,所述上盛放板21与所述下盛放板22内部均设置有板内插缝27,所述上盛放板21的右端连接有上穿插轴25,所述下盛放板22的左端连接有下穿插轴26,设置穿插轴目的是便于盛放板准确地在水平方向上抽拉折叠。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是,当微生物培养箱需要压缩空间时,利用箱体上下两端的下折叠横梁2与上折叠横梁3的特性在上穿插环4固定的情况下使得箱体外框架能够折叠压缩,而培养箱内部的上盛放板21与下盛放板22交错设置,利用板内插缝27与上下穿插轴的固定效果,使得压缩过程中下穿插轴能够在板内插缝27内自由穿插满足微生物培养箱空间压缩的目的,使得箱体占用空间更小更容易存放或者运输。当生物培养箱需要运输时,利用提拉杆7与拉手8牵动整个箱体由后小轮14与大星轮18带动,带轮子的箱体使得培养箱在短途运输时节省了很大的力气。当遇到比较难走的颠簸或者崎岖路段的时候,星型骨轴17的大骨架式设计能轻松越过一般障碍物,在星型骨轴17上固定有三个大星轮18,保证在翻越大型障碍物如楼梯时保证箱体的稳固性,翻越过程星型骨轴17与大星轮18一同旋转相互配合,避免箱体倾斜污染微生物。体积自由变化,轮式运输箱体使得本实用新型携带方便,存储方便,解决了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