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药品微生物鉴定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827646发布日期:2018-06-30 09:07阅读:577来源:国知局
一种药品微生物鉴定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药品微生物检验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药品微生物鉴定方法。



背景技术:

微生物污染是造成药品不良事件的主要原因之一,杜绝受污染的药品流入市场,对于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意义重大。在药品微生物检验环节,能否检测出微观世界中的微生物,检验方法直观重要。薄膜过滤技术是药品微生物检验领域,用于附集微生物的一种重要技术。对于有抗菌活性的药物,需要采用薄膜过滤方法,充分消除药物的抗菌活性,以利于药品中休眠或损伤状态的微生物复苏、繁殖和检出。但目前该技术存在一定的缺陷,某些药物供试液中含有卡波姆、纤维素衍生物、胶体硅、钙皂和不溶性药物残渣等,试验过程中会经常堵塞滤膜,导致试验无法继续。

鉴于此,本发明所述的一种药品微生物鉴定方法,使药品与鉴定试剂溶液充分混合,通过观察溶液的颜色变化以确定药品中微生物的种类。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药品微生物鉴定方法,本发明主要用于提供一种鉴定药品中微生物种类的方法。本发明通过设置鉴定设备中加液模块和拉动模块带动鉴定筒中的搅动模块使药品与鉴定试剂溶液充分混合反应,不同的微生物遇到鉴定试剂会有不同的颜色显示,以此来鉴别微生物种类,大大提高微生物鉴定效率。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发明所述的一种药品微生物鉴定方法,该鉴定方法采用如下鉴定设备,该鉴定设备包括鉴定筒、基座、加液模块、拉动模块和搅动模块,所述鉴定筒为圆筒形,鉴定筒顶面中心开设过孔,鉴定筒内壁水平安装基座;所述加液模块设置在鉴定筒上方,加液模块用于向鉴定筒内部加入鉴定试剂;所述拉动模块位于加液模块上方,拉动模块用于将加液模块抽出鉴定筒外;所述搅动模块设置在加液模块下方,搅动模块用于对鉴定筒内部的液体进行搅动以加强微生物液体和鉴定试剂的混合;

该药品微生物鉴定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设备准备:先将鉴定筒用紫外线杀菌消毒待用;

步骤二:药品溶液的制备:向药品中加入蒸馏水,使其充分溶解混合形成药品溶液,再将药品溶液加入鉴定筒内;

步骤三:鉴定试剂的制备:将药品溶液鉴定所需的试剂配成液体鉴定试剂备用,再将液体鉴定试剂和鉴定筒一起放入温度为20-25摄氏度的空调房中放置2个小时;

步骤四:加液:控制连接件使搅拌轴固定,摇动手柄,使加液杆在搅拌轴内通过螺旋转动向下移动,将液体鉴定试剂从加液杆中心的一号通孔倒入鉴定筒内,液体鉴定试剂和药品溶液混合;

步骤五:混液:控制连接件使搅拌轴松动,加液杆和搅拌轴在钢丝绳、扭簧和卷轴的带动下旋转,搅拌板对药品溶液和液体鉴定试剂充分混合;

步骤六:观察:观察鉴定筒内部溶液的颜色变化。

所述加液模块包括加液杆、转动座和手柄,所述加液杆设置在搅拌轴内部,加液杆为圆柱体,加液杆中心竖直开设一号通孔且一号通孔的底部位于加液杆底部的上方,一号通孔的底部向加液杆外壁开设二号通孔,加液杆外壁设置螺纹;所述转动座水平安装在加液杆的顶部,转动座为圆盘型,转动座中心开设三号通孔且三号通孔与一号通孔相通;所述手柄安装在转动座的上表面,手柄方便人为拉动转动座转动。工作时,先通过摇动手柄,通过加液杆外壁的螺纹和搅拌轴内壁上的螺纹相配合将加液杆旋至搅拌轴内部,再通过加液杆中心的一号通孔向加液杆内部加入鉴定试剂。

所述拉动模块包括卷轴、扭簧和钢丝绳,所述鉴定筒顶部开设一号凹槽,一号凹槽里水平安装卷轴;所述扭簧安装在卷轴上;所述钢丝绳缠绕在加液杆上,钢丝绳的一端与加液杆连接,钢丝绳的另一端与卷轴连接。工作时,加液杆向下运动缠绕钢丝绳,钢丝绳带动卷轴转动,扭簧上力。

所述搅动模块包括连接件、搅拌轴和搅拌板,所述鉴定筒内部设置连接件、搅拌轴和搅拌板,连接件与基座连接;所述搅拌轴设置在鉴定筒内部,搅拌轴通过连接件安装在鉴定筒内部,搅拌轴由两个不同半径的圆筒竖直叠加而成且上方的圆筒的直径小于下方的圆筒的直径,搅拌轴上半部分的内壁上设置螺纹,搅拌轴底部开设斜孔,斜孔用于搅拌轴内部空腔中鉴定试剂的流出;所述搅拌板与搅拌轴底部铰接且搅拌板位于相邻斜孔的中间位置,搅拌板倾斜设置。工作时,松开手柄,扭簧恢复带动钢丝绳从而带动搅拌轴转动,搅拌轴带动搅拌板转动对鉴定筒内的微生物液体和鉴定试剂进行搅拌使其充分混合。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连接件可以为轴承,轴承的内圈开设二号凹槽,轴承的外圈开设三号凹槽,二号凹槽与三号凹槽之间设置阻挡块,三号凹槽里安装一号电磁铁,一号电磁铁和阻挡块之间通过一号弹簧连接,轴承的内圈与搅拌轴连接。工作时,通过控制一号电磁铁从而使一号弹簧带动阻挡块卡在轴承内圈和外圈之间,此时轴承内圈和外圈相对固定。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连接件包括外环、二号电磁铁、二号弹簧、橡胶和内环,所述外环为圆环形,外环安装在基座上,外环内表面开设四号凹槽,四号凹槽底部安装二号电磁铁,二号电磁铁的另一端水平连接二号弹簧,二号弹簧的另一端连接橡胶;所述内环设置在外环的中心处,所述内环为圆环形,内环的外侧与橡胶相连接,内环的内侧与搅拌轴连接。工作时,通过控制二号电磁铁,二号电磁铁带动二号弹簧挤压橡胶,橡胶向内挤压内环,此时内环与外环相对固定。

相对连接件包括外环、二号电磁铁、二号弹簧、橡胶和内环而言,由于搅拌轴转动的过程中的力度较大,所述连接件为轴承所具有的优势是,橡胶在鉴定过程中磨损较大,而轴承的内圈和外圈材质比较坚硬,可提高搅拌轴转动时的稳定性;相对连接件为轴承而言,所述连接件包括外环、二号电磁铁、二号弹簧、橡胶和内环具有的优势是,橡胶材质较软,使搅拌轴本身磨损较小,提高搅拌轴的使用寿命。

所述搅拌板内部开设空腔,搅拌板表面开设微气孔,微气孔与空腔相通,空腔用于盛放PH缓冲液。工作时,搅拌板转动时,PH缓冲液从搅拌板表面的微气孔内被甩出,对鉴定筒内部的微生物液体和鉴定试剂的混合液体的PH进行缓冲,有利于搅拌过程平稳进行。

所述搅拌轴下半部分的空腔内壁安装紫外线灯,紫外线灯用于将进入空腔内部的鉴定试剂进行杀毒灭菌。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所述的一种药品微生物鉴定方法,本发明包括步骤一、步骤二、步骤三、步骤四、步骤五和步骤六,步骤一、步骤二和步骤三属于药品微生物鉴定前的准备工作,步骤四用于将药品溶液加入到鉴定设备中,步骤五用于将药品溶液和液体鉴定试剂充分混合,步骤六用于观察和鉴别药品微生物的种类,本发明通过六个步骤对药品中微生物的种类进行鉴别,方法简单,成本较低,可实现微生物的快速鉴别。

2.本发明所述的一种药品微生物鉴定方法,本发明中使用的鉴定设备通过设置搅拌轴内部的紫外线灯,可对就进入鉴定筒内部的鉴定试剂进行杀菌,避免鉴定试剂中存在其他菌种影响药品溶液中微生物种类的鉴别,提高微生物种类的鉴别准确性。

3.本发明所述的一种药品微生物鉴定方法,本发明中使用的鉴定设备通过设置搅拌板内部的空腔和表面的微气孔存放PH缓冲液,可对药品溶液和液体鉴定试剂的PH进行调节缓冲,有利于微生物的生存,可提高微生物鉴别的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操作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中鉴定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连接件的示意图;

图4是连接件的示意图;

图中:鉴定筒1、基加液模块3、拉动模块4、搅动模块5、加液杆31、转动座32、手柄33、卷轴41、扭簧42、钢丝绳43、连接件51、搅拌轴52、搅拌板55、内圈511、外圈512、一号电磁铁514、阻挡块515、外环516、二号电磁铁517、二号弹簧518、橡胶519、内环52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药品微生物鉴定方法,该鉴定方法采用如下鉴定设备,该鉴定设备包括鉴定筒1、基座2、加液模块3、拉动模块4和搅动模块5,所述鉴定筒1为圆筒形,鉴定筒1顶面中心开设过孔,鉴定筒1内壁水平安装基座2;所述加液模块3设置在鉴定筒1上方,加液模块3用于向鉴定筒1内部加入鉴定试剂;所述拉动模块4位于加液模块3上方,拉动模块4用于将加液模块3抽出鉴定筒1外;所述搅动模块5设置在加液模块3下方,搅动模块5用于对鉴定筒1内部的液体进行搅动以加强微生物液体和鉴定试剂的混合;

该药品微生物鉴定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设备准备:先将鉴定筒1用紫外线杀菌消毒待用;

步骤二:药品溶液的制备:向药品中加入蒸馏水,使其充分溶解混合形成药品溶液,再将药品溶液加入鉴定筒1内;

步骤三:鉴定试剂的制备:将药品溶液鉴定所需的试剂配成液体鉴定试剂备用,再将液体鉴定试剂和鉴定筒1一起放入温度为20-25摄氏度的空调房中放置2个小时;

步骤四:加液:控制连接件使搅拌轴32固定,摇动手柄,使加液杆41和搅拌轴32通过螺纹配合相对固定,将液体鉴定试剂从加液杆41中心的一号通孔倒入鉴定筒1内,液体鉴定试剂和药品溶液混合;

步骤五:混液:控制连接件使搅拌轴32松动,加液杆41和搅拌轴32在钢丝绳53、扭簧52和卷轴51的带动下旋转,搅拌板33对药品溶液和液体鉴定试剂充分混合;

步骤六:观察:观察鉴定筒1内部溶液的颜色变化。

所述加液模块3包括加液杆31、转动座32和手柄33,所述加液杆31设置在搅拌轴32内部,加液杆31为圆柱体,加液杆31中心竖直开设一号通孔且一号通孔的底部位于加液杆31底部的上方,一号通孔的底部向加液杆31外壁开设二号通孔,加液杆31外壁设置螺纹;所述转动座32水平安装在加液杆31的顶部,转动座32为圆盘型,转动座32中心开设三号通孔且三号通孔与一号通孔相通;所述手柄33安装在转动座32的上表面,手柄33方便人为拉动转动座32转动。工作时,先通过摇动手柄33,通过加液杆31外壁的螺纹和搅拌轴32内壁上的螺纹相配合将加液杆31旋至搅拌轴32内部,再通过加液杆31中心的一号通孔向加液杆31内部加入鉴定试剂。

所述拉动模块4包括卷轴41、扭簧42和钢丝绳43,所述鉴定筒1顶部开设一号凹槽,一号凹槽里水平安装卷轴41;所述扭簧42安装在卷轴41上;所述钢丝绳43缠绕在加液杆31上,钢丝绳43的一端与加液杆31连接,钢丝绳43的另一端与卷轴41连接。工作时,加液杆31向下运动缠绕钢丝绳43,钢丝绳43带动卷轴41转动,扭簧42上力。

所述搅动模块5包括连接件51、搅拌轴52和搅拌板53,所述鉴定筒1内部设置连接件51、搅拌轴52和搅拌板53,连接件51与基座2连接;所述搅拌轴52设置在鉴定筒1内部,搅拌轴52通过连接件51安装在鉴定筒1内部,搅拌轴52由两个不同半径的圆筒竖直叠加而成且上方的圆筒的直径小于下方的圆筒的直径,搅拌轴52上半部分的内壁上设置螺纹,搅拌轴52底部开设斜孔,斜孔用于搅拌轴52内部空腔中鉴定试剂的流出;所述搅拌板53与搅拌轴52底部铰接且搅拌板53位于相邻斜孔的中间位置,搅拌板53倾斜设置。工作时,松开手柄33,扭簧42恢复带动钢丝绳43从而带动搅拌轴52转动,搅拌轴52带动搅拌板53转动对鉴定筒1内的微生物液体和鉴定试剂进行搅拌使其充分混合。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连接件51可以为轴承,轴承的内圈511开设二号凹槽,轴承的外圈512开设三号凹槽,二号凹槽与三号凹槽之间设置阻挡块513,三号凹槽里安装一号电磁铁514,一号电磁铁514和阻挡块513之间通过一号弹簧515连接,轴承的内圈511与搅拌轴52连接。工作时,通过控制一号电磁铁514从而使一号弹簧515带动阻挡块513卡在轴承内圈511和外圈512之间,此时轴承内圈511和外圈512相对固定。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连接件51包括外环516、二号电磁铁517、二号弹簧518、橡胶519和内环520,所述外环516为圆环形,外环516安装在基座2上,外环516内表面开设四号凹槽,四号凹槽底部安装二号电磁铁517,二号电磁铁517的另一端水平连接二号弹簧518,二号弹簧518的另一端连接橡胶519;所述内环520设置在外环516的中心处,所述内环520为圆环形,内环520的外侧与橡胶519相连接,内环520的内侧与搅拌轴52连接。工作时,通过控制二号电磁铁517,二号电磁铁517带动二号弹簧518挤压橡胶519,橡胶519向内挤压内环520,此时内环520与外环516相对固定。

相对连接件51包括外环515、二号电磁铁516、二号弹簧517、橡胶518和内环519而言,由于搅拌轴52转动的过程中的力度较大,所述连接件51为轴承所具有的优势是,橡胶518在鉴定过程中磨损较大,而轴承的内圈511和外圈512材质比较坚硬,可提高搅拌轴52转动时的稳定性;相对连接件51为轴承而言,所述连接件51包括外环515、二号电磁铁516、二号弹簧517、橡胶518和内环519具有的优势是,橡胶518材质较软,使搅拌轴52本身磨损较小,提高搅拌轴52的使用寿命。

所述搅拌板53内部开设空腔,搅拌板53表面开设微气孔,微气孔与空腔相通,空腔用于盛放PH缓冲液。工作时,搅拌板53转动时,PH缓冲液从搅拌板53表面的微气孔内被甩出,对鉴定筒1内部的微生物液体和鉴定试剂的混合液体的PH进行缓冲,有利于搅拌过程平稳进行。

所述搅拌轴52下半部分的空腔内壁安装紫外线灯6,紫外线灯6用于将进入空腔内部的鉴定试剂进行杀毒灭菌。

工作时,先将鉴定筒1用紫外线杀菌消毒待用,向药品中加入蒸馏水,使其充分溶解混合形成药品溶液,再将药品溶液加入鉴定筒1内。

将药品溶液鉴定所需的试剂配成液体鉴定试剂备用,再将液体鉴定试剂和鉴定筒1一起放入温度为20-25摄氏度的空调房中放置2个小时。

控制连接件51使搅拌轴52固定,摇动手柄33,手柄33带动加液杆31缠绕钢丝绳43向下转动,钢丝绳43带动卷轴51转动,扭簧42上力,同时加液杆31与搅拌轴52通过螺纹配合相对固定。

再通过加液杆31中心的一号通孔向加液杆31内部加入鉴定试剂,鉴定试剂经过二号通孔流入搅拌轴52下半部分的圆筒空腔内,再经过搅拌轴52底部的斜孔流入到鉴定筒1内部与微生物液体混合。

控制连接件51使搅拌轴52松动,此时加液杆31在扭簧42的作用下向上运动,同时带动搅拌轴52旋转,搅拌轴52底部的搅拌板55随之旋转对鉴定筒1内部的鉴定试剂和微生物液体进行充分搅拌混合。

观察鉴定筒1内部溶液的颜色变化来确定药品中微生物的种类。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