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菌电子显示屏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652831发布日期:2018-10-12 23:24阅读:25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显示屏材料
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抗菌电子显示屏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当下的电子产品越来越多,电子产品大多以电子显示屏作为基本的输入设备。电子显示屏大多以玻璃材质制成,而玻璃材质有以下缺点:(1)玻璃材质易碎,硬度相对较低,且抗摔打能力差;(2)玻璃材质重量较重,使得电子产品整体的重量增加,携带过程中增加负担;(3)玻璃材质的耐磨性较差,如今电子产品几乎一触摸电容屏为主,进过长时间的使用后,平板电脑屏幕容易刮花;(4)玻璃材质易留有指纹、细菌滋生较多。综上所述,因此需要一种更好的电子显示屏材料,来改善现有技术的不足。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抗菌电子显示屏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制备的电子显示屏具有优异的防菌性、耐热变形、阻燃性,改善了电子显示屏的使用效果。本发明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抗菌电子显示屏材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纳米基料22-29份、聚氯乙烯11-17份、聚偏二氟乙烯12-17份、聚丙烯13-18份、异氰尿酸三缩水甘油酯8-14份、碲化铋12-16份、羧甲基纤维素20-26份、碳酸钠14-18份、硅铝酸盐粉末12-17份、四羟甲基甲烷7-12份、乙醇8-12份、聚乙烯亚胺6-11份、硅烷偶联剂8-14份、阻燃剂6-10份、稳定剂5-10份、固化剂5-12份和水12-17份。优选的,所述电子显示屏材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纳米基料24-29份、聚氯乙烯11-16份、聚偏二氟乙烯12-15份、聚丙烯14-18份、异氰尿酸三缩水甘油酯8-12份、碲化铋13-16份、羧甲基纤维素20-24份、碳酸钠15-18份、硅铝酸盐粉末12-16份、四羟甲基甲烷9-12份、乙醇8-10份、聚乙烯亚胺6-8份、硅烷偶联剂8-11份、阻燃剂7-10份、稳定剂5-8份、固化剂6-12份和水12-16份。优选的,所述电子显示屏材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纳米基料26份、聚氯乙烯15份、聚偏二氟乙烯15份、聚丙烯14份、异氰尿酸三缩水甘油酯12份、碲化铋16份、羧甲基纤维素22份、碳酸钠18份、硅铝酸盐粉末12份、四羟甲基甲烷9份、乙醇8份、聚乙烯亚胺8份、硅烷偶联剂8份、阻燃剂7份、稳定剂8份、固化剂10份和水16份。一种抗菌电子显示屏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制备步骤:a、将聚氯乙烯、聚偏二氟乙烯和聚丙烯混合导入反应釜中,升温至70-90℃,搅拌反应1-2h,再升温至100-110℃,依次加入聚乙烯亚胺、稳定剂和硅烷偶联剂,保温搅拌反应40-60min,得到混合物一;b、将纳米基料、碲化铋、羧甲基纤维素、阻燃剂和水混合,在200-300r/min的转速下搅拌30-40min,再加入四羟甲基甲烷和乙醇,升温至50-60℃,在400-500r/min的转速下搅拌反应2-3h,再经减压蒸馏去除乙醇,置于60-80℃的烘箱中,干燥1-2h,得到混合物二;c、将混合物一、混合物二导入开炼机中,升温至170-230℃,再加入异氰尿酸三缩水甘油酯、碳酸钠、硅铝酸盐粉末和固化剂,开炼2-3h,得到混合物三;d、将混合物三导入挤出机中挤出成型,再导入模具中,压制成型,即可得到成品。优选的,所述步骤b的纳米基料由环氧树脂、添加助剂和纳米填料混合复配而成。优选的,所述添加助剂为甲基异丁基酮、过氧化甲乙酮和过氧化乙酸叔丁脂组成的混合物。优选的,所述纳米填料为纳米二氧化硅和纳米氧化铝按质量比1:1混合而成。优选的,所述步骤b的阻燃剂的制备方法为:将三氯化磷、三聚氰胺、乙醇和水按质量比为5:1:2:10混合加入到反应釜中,在70-80℃、200-300r/min的搅拌速度下,减压回流反应3-5h,即可得到阻燃剂。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制备的电子显示屏具有优异的防菌性、耐热变形、阻燃性,改善了电子显示屏的使用效果。本发明中的聚氯乙烯、聚偏二氟乙烯和聚丙烯的复配,制成的材料硬度较高、透明度高,机械加工性能优异,相较于常用的橡胶材料,其成本低廉、制备工艺简单。本发明中添加的纳米基料可以弥补传统橡胶材料硬度不足的情况,但是其质地却比传统橡胶要轻,从而可以减轻电子显示屏材料的重量;添加的碲化铋,在高温状态下,碲化铋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将热转换为电,赋予电子显示屏材料的耐热变性能,而且,碲化铋具有抑菌效果。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一种抗菌电子显示屏材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纳米基料22份、聚氯乙烯17份、聚偏二氟乙烯12份、聚丙烯18份、异氰尿酸三缩水甘油酯14份、碲化铋16份、羧甲基纤维素26份、碳酸钠14份、硅铝酸盐粉末12份、四羟甲基甲烷7份、乙醇12份、聚乙烯亚胺11份、硅烷偶联剂14份、阻燃剂6份、稳定剂10份、固化剂12份和水12份。一种抗菌电子显示屏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制备步骤:a、将聚氯乙烯、聚偏二氟乙烯和聚丙烯混合导入反应釜中,升温至90℃,搅拌反应2h,再升温至100℃,依次加入聚乙烯亚胺、稳定剂和硅烷偶联剂,保温搅拌反应40min,得到混合物一;b、将纳米基料、碲化铋、羧甲基纤维素、阻燃剂和水混合,在300r/min的转速下搅拌30min,再加入四羟甲基甲烷和乙醇,升温至60℃,在400r/min的转速下搅拌反应3h,再经减压蒸馏去除乙醇,置于60℃的烘箱中,干燥2h,得到混合物二;c、将混合物一、混合物二导入开炼机中,升温至230℃,再加入异氰尿酸三缩水甘油酯、碳酸钠、硅铝酸盐粉末和固化剂,开炼2h,得到混合物三;d、将混合物三导入挤出机中挤出成型,再导入模具中,压制成型,即可得到成品。步骤b的纳米基料由环氧树脂、添加助剂和纳米填料混合复配而成。添加助剂为甲基异丁基酮、过氧化甲乙酮和过氧化乙酸叔丁脂组成的混合物。纳米填料为纳米二氧化硅和纳米氧化铝按质量比1:1混合而成。步骤b的阻燃剂的制备方法为:将三氯化磷、三聚氰胺、乙醇和水按质量比为5:1:2:10混合加入到反应釜中,在70℃、200r/min的搅拌速度下,减压回流反应5h,即可得到阻燃剂。实施例2一种抗菌电子显示屏材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纳米基料24份、聚氯乙烯11份、聚偏二氟乙烯12份、聚丙烯14份、异氰尿酸三缩水甘油酯8份、碲化铋13份、羧甲基纤维素20份、碳酸钠15份、硅铝酸盐粉末12份、四羟甲基甲烷9份、乙醇8份、聚乙烯亚胺6份、硅烷偶联剂8份、阻燃剂7份、稳定剂5份、固化剂6份和水12份。一种抗菌电子显示屏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制备步骤:a、将聚氯乙烯、聚偏二氟乙烯和聚丙烯混合导入反应釜中,升温至70℃,搅拌反应1h,再升温至100℃,依次加入聚乙烯亚胺、稳定剂和硅烷偶联剂,保温搅拌反应40min,得到混合物一;b、将纳米基料、碲化铋、羧甲基纤维素、阻燃剂和水混合,在200r/min的转速下搅拌30min,再加入四羟甲基甲烷和乙醇,升温至50℃,在400r/min的转速下搅拌反应2h,再经减压蒸馏去除乙醇,置于60℃的烘箱中,干燥1h,得到混合物二;c、将混合物一、混合物二导入开炼机中,升温至170℃,再加入异氰尿酸三缩水甘油酯、碳酸钠、硅铝酸盐粉末和固化剂,开炼2h,得到混合物三;d、将混合物三导入挤出机中挤出成型,再导入模具中,压制成型,即可得到成品。步骤b的纳米基料由环氧树脂、添加助剂和纳米填料混合复配而成。添加助剂为甲基异丁基酮、过氧化甲乙酮和过氧化乙酸叔丁脂组成的混合物。纳米填料为纳米二氧化硅和纳米氧化铝按质量比1:1混合而成。步骤b的阻燃剂的制备方法为:将三氯化磷、三聚氰胺、乙醇和水按质量比为5:1:2:10混合加入到反应釜中,在70℃、200r/min的搅拌速度下,减压回流反应3h,即可得到阻燃剂。实施例3一种抗菌电子显示屏材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纳米基料26份、聚氯乙烯15份、聚偏二氟乙烯15份、聚丙烯14份、异氰尿酸三缩水甘油酯12份、碲化铋16份、羧甲基纤维素22份、碳酸钠18份、硅铝酸盐粉末12份、四羟甲基甲烷9份、乙醇8份、聚乙烯亚胺8份、硅烷偶联剂8份、阻燃剂7份、稳定剂8份、固化剂10份和水16份。一种抗菌电子显示屏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制备步骤:a、将聚氯乙烯、聚偏二氟乙烯和聚丙烯混合导入反应釜中,升温至90℃,搅拌反应2h,再升温至110℃,依次加入聚乙烯亚胺、稳定剂和硅烷偶联剂,保温搅拌反应60min,得到混合物一;b、将纳米基料、碲化铋、羧甲基纤维素、阻燃剂和水混合,在300r/min的转速下搅拌30-40min,再加入四羟甲基甲烷和乙醇,升温至50℃,在500r/min的转速下搅拌反应2-3h,再经减压蒸馏去除乙醇,置于80℃的烘箱中,干燥2h,得到混合物二;c、将混合物一、混合物二导入开炼机中,升温至170℃,再加入异氰尿酸三缩水甘油酯、碳酸钠、硅铝酸盐粉末和固化剂,开炼2h,得到混合物三;d、将混合物三导入挤出机中挤出成型,再导入模具中,压制成型,即可得到成品。步骤b的纳米基料由环氧树脂、添加助剂和纳米填料混合复配而成。添加助剂为甲基异丁基酮、过氧化甲乙酮和过氧化乙酸叔丁脂组成的混合物。纳米填料为纳米二氧化硅和纳米氧化铝按质量比1:1混合而成。步骤b的阻燃剂的制备方法为:将三氯化磷、三聚氰胺、乙醇和水按质量比为5:1:2:10混合加入到反应釜中,在80℃、300r/min的搅拌速度下,减压回流反应5h,即可得到阻燃剂。检测以上实施例制备的成品,得到以下检测数据:表一:项目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杀菌率(%/普通细菌)909591防辐射能力优异优异优异维卡软化点(℃)112107113透明度(%)939595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