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薄荷脑烘制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746217发布日期:2018-10-23 23:16阅读:53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薄荷脑烘制方法 。



背景技术:

烘制工艺目的是将结晶后薄荷脑送到温度为42.5—44.5℃成品烘房内,将晶体表面的熔点在42.5℃以下的薄荷脑烘化,因为国家标准中明确规定,薄荷脑的熔点为42.5—44.5℃之间。烘制的最根本目的就是除杂,保证结晶的杂质尽可能的低。另烘化出来的饱和溶液,含有相当浓度薄荷脑与其他杂质,可与薄荷原油、冰油、或脑根等充分脱水混配后重结晶。

整个烘制工艺中,需要具有一定丰富经验的技术人员来控制温度、浓度以及变化幅度,但不可避免的是存在人为的误差,为使烘制工艺具备机械化、信息化以及自动化,需要进行薄荷脑烘制工艺的研发,以达到降低损耗、减少生产成本的目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薄荷脑烘制方法,具有机械化、信息化、自动化特点,尽可能地减少人为误差,达到降低损耗、减少生产成本。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薄荷脑烘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打开装有薄荷脑结晶的结晶桶的桶嘴,将结晶桶置于移动小车上,将移动小车沿着轨道推入烘房内,关闭烘房门,所述移动小车包括小车本体、转动设置于所述小车本体下方与所述导轨相配合的移动滚轮、转动设置于所述小车本体上方的偏心转盘、设置于所述小车本体下方驱动所述偏心转盘转动的驱动电机、设置于所述偏心转盘上方的用于固定所述结晶桶的固定装置,所述结晶桶包括桶本体、设置于所述桶本体底部的集油盘,所述桶嘴设置于所述桶本体的下部且位于所述集油盘的上方,所述结晶桶下端且内置换热管路的结晶盘表面设置有检测其温度的温度传感器,所述集油盘内沿着径向设置有若干格栅板,若干所述格栅板将所述集油盘分隔为若干集油格,所述格栅板上均开设有一个将相邻所述集油格连通的导孔,相邻所述格栅板上的导孔交错设置,所述桶嘴下方的所述集油格连接有检测烘油纯度的浓度检测仪以及液位传感器,所述烘房外设置有温度控制系统,所述温度控制系统包括PLC控制系统,所述温度传感器、所述浓度检测仪、所述液位传感器、所述蒸汽阀门以及所述驱动电机均与所述PLC控制系统相电气连接;

S2:第一次烘制,打开烘房的蒸汽阀门,同时驱动电机驱动偏心转盘转动,熔滴液以及残油在离心力作用下在所述结晶桶的内壁汇集而后在重力作用下通过桶嘴流入所述集油盘内,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结晶盘温度上升至42℃,PLC控制系统控制蒸汽阀门关闭;

S3:第二次烘制,液位传感器检测到熔滴液以及残油的液位,PLC控制系统控制驱动电机停止转动,同时打开蒸汽阀门打开,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结晶盘温度上升至42.5℃,PLC控制系统控制蒸汽阀门关闭,浓度检测仪检测到熔滴液的浓度与合格结晶的纯度相同,保温2小时后,打开烘房门降温。

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液位传感器位于所述格栅格容量的1/2-2/3处。

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固定夹、相对所述固定夹滑动设置的滑动夹、驱动所述滑动夹滑动的驱动气缸。

本发明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在结晶盘上设置温度传感器,实现自动温控,此外通过设置偏心转盘在第一次烘制时在离心力作用下快速将熔滴液以及残油快速分离,而在第二次烘制通过浓度检测,实现精准控制,不仅保证结晶的纯度而且减少了结晶体的损耗,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烘房示意图;

图2为集油盘示意图。

其中:1、烘房;2、蒸汽阀门;3、导轨;4、移动滚轮;5、小车本体;6、偏心转盘;7、驱动电机;8、桶本体;9、集油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如图1-图2所示,一种薄荷脑烘制方法 ,包括以下步骤:

S1:打开装有薄荷脑结晶的结晶桶的桶嘴,将结晶桶置于移动小车上,将移动小车沿着轨道推入烘房1内,关闭烘房1门,所述移动小车包括小车本体5、转动设置于所述小车本体5下方与所述导轨3相配合的移动滚轮4、转动设置于所述小车本体5上方的偏心转盘6、设置于所述小车本体5下方驱动所述偏心转盘6转动的驱动电机7、设置于所述偏心转盘6上方的用于固定所述结晶桶的固定装置,所述结晶桶包括桶本体8、设置于所述桶本体8底部的集油盘9,所述桶嘴设置于所述桶本体8的下部且位于所述集油盘9的上方,所述结晶桶下端且内置换热管路的结晶盘表面设置有检测其温度的温度传感器,所述集油盘9内沿着径向设置有若干格栅板,若干所述格栅板将所述集油盘9分隔为若干集油格,所述格栅板上均开设有一个将相邻所述集油格连通的导孔,相邻所述格栅板上的导孔交错设置,所述桶嘴下方的所述集油格连接有检测烘油纯度的浓度检测仪以及液位传感器,所述烘房1外设置有温度控制系统,所述温度控制系统包括PLC控制系统,所述温度传感器、所述浓度检测仪、所述液位传感器、所述蒸汽阀门2以及所述驱动电机7均与所述PLC控制系统相电气连接;

S2:第一次烘制,打开烘房1的蒸汽阀门2,同时驱动电机7驱动偏心转盘6转动,熔滴液以及残油在离心力作用下在所述结晶桶的内壁汇集而后在重力作用下通过桶嘴流入所述集油盘9内,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结晶盘温度上升至42℃,PLC控制系统控制蒸汽阀门2关闭;

S3:第二次烘制,液位传感器检测到熔滴液以及残油的液位,PLC控制系统控制驱动电机7停止转动,同时打开蒸汽阀门2打开,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结晶盘温度上升至42.5℃,PLC控制系统控制蒸汽阀门2关闭,浓度检测仪检测到熔滴液的浓度与合格结晶的纯度相同,保温2小时后,打开烘房1门降温。

现有的烘制工艺中,对于温度的控制通常为:前 5~10 小时烘房温度控制在 42.0—42.8℃之间,后 10~20 小时烘房温度控制在 42.5—44.5℃之间。结晶脑与结晶桶四周间隙在 0.8~1.0cm 时,则闭关蒸汽保温 1~2 小时。然后打开烘房门降温,首先温度的控制根据结晶桶内结晶状况不同全凭操作人员的经验进行时间控制,造成影响为:1、烘制不完全,造成杂质残留;2、过度烘制,造成结晶体降低,大大降低产品产量,此外对于终结烘制的时机把握,采用观察结晶体与桶体之间的间隙判断,无法精确。

而本方案中:通过在结晶盘上设置温度传感器,实现自动温控,此外通过设置偏心转盘6在第一次烘制时在离心力作用下快速将熔滴液以及残油快速分离,而在第二次烘制通过浓度检测,实现精准控制,不仅保证结晶的纯度而且减少了结晶体的损耗,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

在集油盘中设置了多个格栅板将集油盘分隔,因此熔滴液与残油随着烘制时间的进行依次分散开,而检测浓度的集油格中保证收集到最新的熔滴液,从而保证浓度检测的精准度,继而保证产品质量。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实施方式为,所述液位传感器位于所述格栅格容量的1/2-2/3处。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实施方式为,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固定夹、相对所述固定夹滑动设置的滑动夹、驱动所述滑动夹滑动的驱动气缸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固定夹、相对所述固定夹滑动设置的滑动夹、驱动所述滑动夹滑动的驱动气缸。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及其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