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抗菌灭菌新材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32970发布日期:2018-11-14 01:56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高效抗菌灭菌新材料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向工业中和釜里加入丙烯酸,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制得水溶液A;

(2)向步骤(1)中制得的水溶液A中加入交联剂和丙烯酰胺,制得合成液B;

(3)将合成液B转移置辐射反应器中,加入氯化锌、氯化镁和表面活性剂,制得合成液C;

(4)用钴-60γ射线对合成液C进行辐照,制得胶状纳米材料D;

(5)对胶状纳米材料D进行粉碎、造粒处理,得到粒状纳米材料E;

(6)将步骤(5)中得到的粒状纳米材料E转移置超临界装置中,超临界状态下对粒状纳米材料E进行处理;

(7)对步骤(6)中经过超临界处理的粒状纳米材料E,进行干燥、筛分处理,最终制得高效抗菌灭菌新材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具体步骤:

(1)常温下,向带有夹套的工业中和釜里加入1000-2000Kg丙烯酸,往夹套里加满5-20℃的循环用冷却水,在搅拌的情况下向反应釜里逐步加入质量分数为20%的氢氧化钠溶液,控制丙烯酸的中合度为0.5-0.9,制得水溶液A;

(2)向步骤(1)中制得的水溶液A中加入0.1-0.3Kg的交联剂和40-65Kg的丙烯酰胺,充分搅拌,使加入的交联剂和丙烯酰胺充分溶解,溶解后,继续搅拌降温,制得合成液B;

(3)将合成液B转移置辐射反应器中,每个反应器中分装有70-80Kg的合成液B,然后向反应器中加入8-20g的氯化锌、2-5g的氯化镁和0.1-0.5g的表面活性剂,搅拌混合,使加入的氯化锌、氯化镁和表面活性剂充分溶解,制得合成液C;

(4)用钴-60γ射线对合成液C进行辐照,辐照剂量为50-200Gy/min,总辐射剂量为1-20KGy,制得胶状纳米材料D;

(5)对胶状纳米材料D进行粉碎、造粒处理,得到粒状纳米材料E;

(6)将步骤(5)中得到的粒状纳米材料E转移置超临界装置中,以CO2为溶剂,在20-25MPa,40-50℃的超临界状态下对粒状纳米材料E进行20-45min的超临界处理;

(7)对步骤(6)中经过超临界处理的粒状纳米材料E,进行干燥、筛分处理,最终制得高效抗菌灭菌新材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往夹套里加满5-15℃的循环冷却水,在搅拌的情况下向反应釜里逐步加入质量分数为20%的氢氧化钠溶液,控制丙烯酸的中合度为0.6-0.9。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控制氢氧化钠溶液的添加速度,使反应釜中溶液的温度保持在10-3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的交联剂是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新戊二醇双(甲基)丙烯酸脂、二乙(丙)二醇的双(甲基)丙烯酸脂、1,6-己二醇双(甲基)丙烯酸脂、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脂中的一种或数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待反应釜中溶液降温至10-25℃时,停止搅拌降温。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的表面活性剂为肥皂、洗洁精、吐温、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乙二醇、聚硫酸乙烯酯、海藻酸钠、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多磷酸钠、聚乙烯醇中的一种或多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辐照剂量为60-200Gy/min,总辐射剂量为1.2-20KGy。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6)中超临界处理的温度为42-48℃,超临界处理的压力为20-23MPa,超临界处理的时间为25-45min。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产方法制备的高效抗菌灭菌新材料。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