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厂用平底炒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70670发布日期:2018-10-16 19:11阅读:22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油厂设备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炒芝麻用平底炒锅。



背景技术:

目前,芝麻油的生产工艺中,炒籽是非常重要的环节;芝麻在平底炒锅中经转动的搅拌叶搅拌,采用此种方式翻炒,经常会由于搅拌叶搅拌炒锅内的芝麻不充分,造成部分芝麻没有炒熟,而部分芝麻被炒糊的现象发生。

当芝麻被炒至枣红色时,需要往炒锅里泼洒炒籽量3%左右的冷水,泼洒冷水的作用是使芝麻的温度骤降,让芝麻内部组织酥软,利于磨酱;然而,现如今人们大都采用人工洒水,这样操作很容易造成洒水不均匀且劳动强度大,不利于规模化生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均匀翻炒且均匀洒水的油厂用平底炒锅。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油厂用平底炒锅,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座,其上方设有炒锅本体,所述炒锅本体的底部设有加热装置,所述炒锅本体与所述底座之间设有用于驱动炒锅本体转动的动力装置;

翻炒装置,其设于所述炒锅本体上方,所述翻炒装置具有竖置的转杆,所述转杆的一端连接有翻炒单元,所述翻炒单元设于所述炒锅本体内;

在外力驱动下,所述翻炒单元与炒锅本体其中之一具有沿顺时针的转动,另一个具有沿逆时针的转动;

水喷淋均布装置,其设于所述炒锅本体上方并与所述转杆转动连接。

作为限定,所述加热装置包括设于所述炒锅本体下方的加热室,所述加热室内设有电加热丝,所述加热室经固定支架与所述底座固连。

作为限定,所述加热室的底壁和侧壁内侧覆盖有保温层。

作为限定,所述动力装置包括第一驱动电机和竖置的转轴;所述转轴的一端与所述底座转动连接,所述转轴的另一端穿经所述加热室并固定连接于炒锅本体的中心处,于所述转轴上同轴设有从动圆柱齿轮;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有与所述从动圆柱齿轮相啮合的主动圆柱齿轮。

作为限定,所述翻炒装置包括第二驱动电机,所述转杆远离所述炒锅本体的一端端部固连有与所述转杆同轴的从动锥齿轮,所述第二驱动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有与所述从动锥齿轮相啮合的主动锥齿轮。

作为限定,所述翻炒单元包括设于所述转杆周向表面的第一翻炒部和第二翻炒部;所述第一翻炒部与第二翻炒部均由若干个竖置的翻炒板构成,各所述翻炒板位于所述转杆轴向的不同高度。

作为限定,所述翻炒单元还包括第三翻炒部,所述第三翻炒部包括竖置的板状的刮板,刮板的底端靠近所述炒锅本体的底壁,所述刮板上形成有若干个沿刮板底端端部向上延伸的条形缺口。

作为限定,所述水喷淋均布装置包括水平设于所述炒锅本体上方的圆环形的布水管,所述布水管所形成的圆环形结构的半径小于炒锅本体的半径,且沿圆环形结构的径向固连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与所述转杆转动连接;所述布水管下端均匀设于若干个喷嘴,所述布水管连接有进水总管,所述进水总管上设有控制阀。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上述的结构,其与现有技术相比,所取得的技术进步在于:

(1)本实用新型设置的炒锅本体与翻炒单元的转动方向相反,能够使炒锅本体内的芝麻被翻炒的频率增加,从而芝麻的受热均匀,避免的由于翻炒不均匀而导致的未炒熟和/或炒糊的现象发生;设置的水喷淋均布装置能够使冷水均匀喷洒在炒锅本体内的芝麻上,并且减少了劳动力;

(2)本实用新型的加热室内设置的保温层能够防止加热室内的热量除供给炒锅本体以外的流失;

(3)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翻炒部和第二翻炒部设置的翻炒板位置不同,能够翻炒位于炒锅本体不同位置的芝麻,使翻炒充分,避免了翻炒死角;

(4)本实用新型设置的第三翻炒部,其刮板的下端经条形缺口分隔成多个齿状结构,齿状结构对芝麻纵向翻炒,使芝麻的翻炒更加均匀;

(5)本实用新型设置圆环形的布水管和设置在布水管下端的喷嘴,能够均匀地将冷水喷入炒锅本体内的芝麻籽上,并且进水总管上设置的控制阀能够根据需求控制喷水量,此控制阀还具有控制喷水的启停的作用。

综上,本实用新型具有翻炒和洒水均匀的特点,适用于芝麻油生产中芝麻籽的翻炒工艺。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翻炒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水喷淋均布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中加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标注部件:1-底座,2-炒锅本体,3-水喷淋均布装置,31-进水总管,32-布水管,33-喷嘴,34-连接杆,35-控制阀,4-加热装置,41-加热室,42-电加热丝,43-固定支架,5-固定板,61-第二驱动电机,62-主动锥齿轮,63-转杆,64-从动锥齿轮,65-翻炒单元,651-第一翻炒部,652-第二翻炒部,653-第三翻炒部,654-条形缺口,71-转轴,72-从动圆柱齿轮,73-第一驱动电机,74-主动圆柱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油厂用平底炒锅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油厂用平底炒锅,参照图1和图2,包括底座1、动力装置、加热装置4、翻炒装置和水喷淋均布装置3。

加热装置4设置在炒锅本体2的底部,加热装置4包括安装在炒锅本体2下方的加热室41,加热室41的上边沿恰好包覆炒锅本体2的下端端部的外边沿,并且炒锅本体2发生转动时,加热室41不造成炒锅本体2转动的阻碍;加热室41的底壁和侧壁内侧覆盖有保温层,保温层可采用石棉材料制成,加热室41内部均匀地安装有多组电加热丝42;加热室41通过固定支架43与底座1固定连接。

动力装置,包括第一驱动电机73和竖直设置的转轴71;第一驱动电机73安装在底座1上,转轴71的一端与底座1转动连接,转轴71的另一端贯穿加热室41并且通过焊接固定连接在炒锅本体2的中心处,转轴71上安装有同轴线的从动圆柱齿轮72;第一驱动电机73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主动圆柱齿轮74,其中,主动圆柱齿轮74与从动圆柱齿轮72相互啮合。

翻炒装置,其安装在炒锅本体2的上方;翻炒装置包括第二驱动电机61、转杆63和翻炒单元65;

第二驱动电机61固定安装在在固定板5上,固定板5安装在平底炒锅的安装架(图中未示出)上;

转杆63竖置设置,其一端延伸至炒锅本体2内,此端与翻炒单元65固定连接,转杆63远离炒锅本体2的一端端部固定连接有与转杆63同轴线的从动锥齿轮64,第二驱动电机61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与从动锥齿轮64相互啮合的主动锥齿轮62;

翻炒单元65包括固定连接在转杆63周向表面的第一翻炒部651、第二翻炒部652和第三翻炒部653;第一翻炒部651与第二翻炒部652均由多个竖直设置的翻炒板构成,每个翻炒板位于转杆63的轴向不同的高度上;第三翻炒部653包括竖直设置的板状的刮板,刮板的底端靠近炒锅本体2的底壁,刮板上形成有多个沿刮板底端端部向上延伸的条形缺口654。

其中,翻炒单元65不仅仅局限于上述的三个翻炒部,也可以多于三个,设置数量应足够满足芝麻籽被均匀翻炒。

第一驱动电机73和第二驱动电机61运行时,炒锅本体2与翻炒单元65发生转动,且炒锅本体2与翻炒单元65其中之一为顺时针转动,另一个逆时针转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工作过程如下:

首先将芝麻放入炒锅本体2内,开启加热装置4、第一驱动电机73和第二驱动电机61,使炒锅本体2和翻炒装置的翻炒单元65转动;一段时间后,当芝麻的外表变为枣红色时,开启控制阀35,冷水流经进水总管31和布水管32后,通过喷嘴33均匀喷入炒锅本体2内,使芝麻的温度骤降,让芝麻内部组织变得酥软;在此期间,可根据芝麻的量或炒锅的温度通过调节控制阀35,来调节喷水量。

水喷淋均布装置3,其包括水平设置在炒锅本体2上方的圆环形的布水管32,布水管32所形成的圆环形结构的半径小于炒锅本体2的半径,沿圆环形结构的径向固定连接有两个对称的连接杆34,两个连接杆34与转杆63转动连接,连接杆34具有支撑转杆63的作用;

布水管32的下端均匀连通有多个喷嘴33,布水管32连接有进水总管31,进水总管31固定在固定板5上,并且进水总管31上安装有控制阀35。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