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培养葡萄霜霉菌的培养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35918发布日期:2018-11-23 21:48阅读:1306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培养葡萄霜霉菌的培养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生物技术器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葡萄培养霜霉菌的培养皿。



背景技术:

培养皿是生物等各个领域比较常用的一种器皿,具有普遍的实用性。

葡萄霜霉菌是葡萄比较常见的病害,在每年的夏秋季爆发严重,最近几年关于霜霉菌的研究也比较多,但是目前关于霜霉菌并没有一种实用的培养基可以培养霜霉菌,目前的方法是使用培养皿,在离体葡萄叶片上进行培养;其中,在培养过程中主要是使用琼脂培养基或使用吸过水的滤纸进行保湿,并使用封口膜进行培养皿缝隙的密封。

但是这种使用培养皿培养的方法,在葡萄叶片接种葡萄霜霉菌的过程中,要在叶片上滴上较多的水滴,要经过两天的前期侵染才能够使得霜霉菌从葡萄叶片气孔侵入到叶片组织内部;经过两天的侵染需要再打开培养皿的盖,将水滴擦拭掉;但是,两天的侵染会使得叶片形成一定的水渍痕迹,容易使得叶片腐烂,并且在打开培养皿的过程中容易感染杂菌;而且在叶片长出葡萄霜霉菌的过程需要一周左右,需要在25-30℃的培养箱内培养,期间封口膜并不能完全密封,其内部水分会通过封口膜散失,使得叶片边沿以致内部的水分散失,致使获得的葡萄霜霉菌在活性上难以反映其菌种的真实侵染能力,因此会导致所培养的菌种不能反映自然状态下葡萄霜霉菌的致病能力,使得试验的准确性降低。因此,需要一种保证菌种活力的培养方法或培养器皿。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目前培养葡萄霜霉菌的活性不稳定的情况,本申请设计了一种保存霜霉菌活力的培养皿,以用于霜霉菌的培养。

一种用于培养霜霉菌的培养皿,包括培养皿盖1和培养皿盒3,还包括支撑筛2。

所述培养皿盖1的盖顶上部边缘设有具有向上倾斜的盖檐1.1,所述盖檐1.1用于培养皿盖1的开启,所述培养皿盖1的盖顶下部边缘设有圆形的盖圈1.2;所述培养皿盖1的盖顶下部中央位置设有冲雾点1.3,所述冲雾点1.3呈半球状。

所述支撑筛2上部边缘设有密封圈2.1,所述密封圈2.1为弹性材料制作,所述密封圈2.1的外部面垂直于所述支撑筛2的上表面,所述密封圈2.1的内部面倾斜设置;所述支撑筛2上设有若干个通孔2.2,所述通孔2.2贯通所述支撑筛2的上下表面,所述支撑筛2的下表面设有支撑柱2.3,所述支撑柱2.3的个数在3个以上,所述支撑柱2.3能够保证支撑筛2的稳定。

所述培养皿盒3的上边缘具有内部倾斜的盒沿3.1,所述盒沿3.1的内部面倾斜,所述盒沿3.1内部面的倾斜角度与所述盖檐1.1的倾斜角度相同,靠近所述盒沿3.1的位置设有喷雾管,喷雾管外部进雾口3.2突出设置在所述养皿盒3的外部竖直壁上,进雾口3.2通过软管连接加湿器,所述喷雾管的出雾口3.3穿过培养皿盒3的竖直壁;所述进雾口3.2的通孔直径为2mm,所述出雾口3.3的通孔呈锥柱状,所述出雾口3.3的通孔向上倾斜设置,所述出雾口3.3的出口直径为1.5mm,所述出雾口3.3与进雾口3.2的通孔连接处的直径约为2mm;在靠近培养皿盒3的盒底3.5处的培养皿盒3的竖直壁上设有出水管3.4。

所述培养皿在使用过程中,雾气4.1通过进雾管进入,进雾口3.2的内部设有脱脂棉,所述雾气4.1通过出雾口3.3的锥柱状通孔后流动速度变快,所述雾气4.1喷出出雾口3.3后形成柱状雾气,所述柱状雾气打射在所述培养皿盖1下表面的冲雾点1.3,所述雾气4.1被打散开,所述雾气4.1被打散后向冲向培养皿的各角落。

所述培养皿在使用过程中,所述支撑筛2的上表面铺设有滤纸,所述滤纸的外沿覆盖密封圈2.1,并在水的作用下贴到培养皿盒3的竖直壁的内表面。

所述支撑筛2放入到所述培养皿盒3底部时,所述支撑筛2的下表面高于出水管3.4;所述密封圈2.1的顶部低于出雾口3.3。

所述出水管3.4内设有贯通的较长的脱脂棉4.3,所述脱脂棉的一端浸入到液面4.2下,所述脱脂棉4.3的另一端自然下垂,水流4.4通过所述脱脂棉4.3流出培养皿。

所述培养皿在组装后,使用封口膜对所述培养皿盖1和培养皿盒3的结合处进行密封。

平皿的所有材料使用透明塑料材料制作而成,以便观测培养皿内霜霉菌的生长情况。

有益技术效果为

1、本申请在培养霜霉菌时,只需在葡萄叶片上滴较少的水就能够保证霜霉菌的侵染,且不会在叶片上形成严重的水渍痕迹,降低了叶片腐烂和感染的概率;

2、进雾管内赛有脱脂棉,有效防止杂菌的进入;

3、由于进雾管内塞有脱脂棉,因此会使得雾气弥散,对于该技术问题,本申请的进雾管的出雾口进行锥柱状设计,即出雾口内通孔由粗变细,使得进入的雾气的流速变快,使得雾气在培养皿内的流动过程中,尽量降低其消散的概率;

4、本申请的培养皿的进雾口和冲雾点设计,使得雾气弥散到培养皿的各个角落,使得雾气在培养皿内散布均匀;

5、出水口处塞有脱脂棉,在水外流的压力下,降低了从出水口感染病原菌的概率,并且脱脂棉具有导流的作用,可以使用其它容器接收流出的水,因此可以防止水从出水口流出后四处滴溅。

附图说明

图1为葡萄霜霉菌培养皿的各部件的组合示意图;

图2为葡萄霜霉菌培养皿的培养皿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葡萄霜霉菌培养皿的支撑筛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葡萄霜霉菌培养皿的培养皿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葡萄霜霉菌培养皿组装后的剖面示意图;

图中,1-培养皿盖,1.1-盖檐,1.2-盖圈,1.3-冲雾点,2-支撑筛,2.1-密封圈,2.2-筛孔,2.3-支撑柱,3-培养皿盒,3.1-盒沿,3.2-进雾口,3.3-出雾口,3.4-出水管,3.5-盒底,4.1-雾气,4.2-液面,4.3-脱脂棉,4.4-水流。

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5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和使用方法进一步说明。

一种用于培养霜霉菌的培养皿,包括培养皿盖1和培养皿盒3,还包括支撑筛2。

所述培养皿盖1的盖顶上部边缘设有具有向上倾斜的盖檐1.1,所述盖檐1.1用于培养皿盖1的开启,所述培养皿盖1的盖底下部边缘设有圆形的盖圈1.2;所述培养皿盖1的盖底下部中央位置设有冲雾点1.3,所述冲雾点1.3呈半球状。

所述支撑筛2上部边缘设有密封圈2.1,所述密封圈2.1由弹性材料制作,所述密封圈2.1的外部面垂直于所述支撑筛2的上表面,所述密封圈2.1的内部面倾斜设置;所述支撑筛2上设有若干个筛孔2.2,所述筛孔2.2贯通所述支撑筛2的上下表面,所述支撑筛2的下表面设有支撑柱2.3,所述支撑柱2.3的个数在3个以上,所述支撑柱2.3能够支撑滤筛2的稳定。

所述培养皿盒3的上边缘具有内部倾斜的盒沿3.1,所述盒沿3.1的内部面倾斜,所述盒沿3.1内部面的倾斜角度与所述盖檐1.1的倾斜角度相同,靠近所述盒沿3.1的位置设有喷雾管,喷雾管外部进雾口3.2突出设在所述养皿盒3的外部竖直壁上,所述进雾口3.2通过软管连接加湿器,所述喷雾管的出雾口3.3穿过所述培养皿盒3的竖直壁;进雾口3.2的内部通孔直径为2mm,所述出雾口3.3的通孔呈锥柱状,即圆锥柱台状,所述出雾口3.3的通孔向上倾斜设置,所述出雾口3.3的出口直径为1.5mm,所述出雾口3.3与进雾口3.2的内通孔连接处的直径约为2mm;在靠近培养皿盒3的盒底3.5处的培养皿盒3的竖直壁上设有出水管3.4。

所述培养皿在使用过程中,雾气4.1通过进雾管进入,进雾口3.2的内部设有脱脂棉,所述雾气4.1通过出雾口3.3的锥柱状通孔后流动速度变快,所述雾气4.1喷出出雾口3.3后形成柱状雾气,所述柱状雾气打射在所述培养皿盖1下表面的冲雾点1.3,使得雾气4.1被打散开,所述雾气4.1被打散后向冲向培养皿的各角落。

所述培养皿在使用过程中,所述支撑筛2的上表面铺设有滤纸,所述滤纸的外沿覆盖密封圈2.1,并在水的作用下贴到培养皿盒3的竖直壁的内表面。

所述支撑筛2放入到所述培养皿盒3底部时,所述支撑筛2的下表面高于出水管3.4;所述密封圈2.1的顶部低于出雾口3.3。

所述出水管3.4内设置有贯通的较长的脱脂棉4.3,所述脱脂棉的一端浸入到液面4.2下,脱脂棉4.3的另一端自然下垂,水流4.4通过脱脂棉4.3流出培养皿。

所述培养皿在组装后,使用封口膜对所述培养皿盖1和培养皿盒3的结合处进行密封。

培养皿的所有材料使用透明塑料材料制作而成,以便观测培养皿内霜霉菌的生长情况。

在霜霉菌的培养时,将支撑筛2放入到培养皿盒3的底部,在支撑筛2的表面铺设滤纸,将葡萄叶片使用打孔器打成叶盘,将葡萄叶盘铺设在滤纸上,将少量的水滴在叶盘上,将霜霉菌的孢子或菌丝接种到水滴中,之后盖上培养皿盖1,使用封口膜将培养皿盖1和培养皿盒3之间的缝隙密封。将进雾管的进雾口通过软管连接加湿器,加湿器和和培养皿均放置在培养箱内,培养皿平放。进行霜霉菌的培养,两天的侵染后无需打开培养皿的盖子,对叶片表面的水滴进行吸水处理;培养期间,可以根据雾气的大小对进入雾气的强度进行调节。培养7天进而可以得到活力较高的霜霉菌,继而用于霜霉菌的各种试验。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