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取样的细菌培养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62069发布日期:2019-03-08 18:17阅读:394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于取样的细菌培养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物试验器械技术领域,具体设计一种便于取样的细菌培养瓶。



背景技术:

细菌培养技术是生物工程领域的一项重要技术,而培养瓶是细菌培养的基本容器之一。在传统的培养方法中,当对液体培养基中细菌的生长状态进行时时监测,或者对工程菌表达目的蛋白的状况进行测定时,需要在培养过程中定时的从培养瓶中取样。在此操作中要将封闭的培养瓶口打开,取样结束后再灭菌瓶口并封闭,操作相对繁琐,且容易造成二次污染。

现有技术中,专利申请号为CN201120389398、CN201120549621、CN201320591643和CN201720784088的专利都是在培养瓶的侧壁开取样口,避免了打开瓶口所带来的繁琐操作和污染可能。虽然侧壁开设取样口的方式避免了打开瓶口所带来的繁琐操作和污染可能,但是从取样口取样后同样面临着灭菌取样口的操作步骤和取样口的污染源风险。因此,这种培养瓶侧壁开口的方式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主要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在液体培养基培养过程中取样带来的灭菌操作繁琐和容易造成二次污染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于取样的细菌培养瓶,该实用新型在取样的过程中不必频繁打开密封盖和其他开口,只需要作用于吸球压力和其产生的负压交替作用,便可以对培养基进行取样,单向阀的引入也使溶液不会因倒吸而造成培养基的污染,实用性较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便于取样的细菌培养瓶,包括培养瓶本体,培养瓶本体内设有分隔板,分隔板将培养瓶本体内部分为培养区和隔离区,培养瓶本体上部连接有密封部件,密封部件包括密封盖,套桶套接在密封盖下部,套桶内部和培养瓶本体螺纹连接,密封盖内部设有密封板,密封板和密封盖上部构成储藏空间,软管的一端依次穿过密封盖、密封板和分隔板,软管的中间段和单向阀连接,吸球连接在软管上端。

优选的是,所述培养瓶本体内壁上设有固定块,分隔板通过固定块进行固定。

上述任一方案优选的是,所述吸球为橡胶球。

上述任一方案优选的是,所述密封盖、密封板和分隔板中间均设有通孔,通孔通过软密封片密封。

上述任一方案优选的是,所述套桶的外壁和密封盖螺纹连接,套桶的内壁和培养瓶本体螺纹连接。

上述任一方案优选的是,所述密封板水平设置,密封板外圈设有和密封盖相互匹配的外螺纹。

上述任一方案优选的是,所述密封板下部设有旋钮,旋钮空心设置。

上述任一方案优选的是,所述单向阀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单向阀能够分别固定在密封盖和分隔板的通孔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培养瓶本体内设有分隔板,分隔板将培养瓶本体内部分为培养区和隔离区,培养瓶本体上部连接有密封部件,密封部件包括密封盖,套桶套接在密封盖下部,套桶内部和培养瓶本体螺纹连接,密封盖内部设有密封板,密封板和密封盖上部构成储藏空间,软管的一端依次穿过密封盖、密封板和分隔板,软管的中间段和单向阀连接,吸球连接在软管上端。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于取样的细菌培养瓶,该实用新型在取样的过程中不必频繁打开密封盖和其他开口,只需要作用于吸球压力和其产生的负压交替作用,便可以对培养基进行取样,单向阀的引入也使溶液不会因倒吸而造成培养基的污染,实用性较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优选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非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一局部状态示意图;

图4为图2的另一局部状态示意图。

1、培养瓶本体,2、分隔板,3、培养区,4、隔离区,5、密封盖,6、套桶,7、密封板,8、储藏空间,9、软管,10、单向阀,11、吸球,12、固定块,13、通孔,14、密封片,15、旋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原理和工作原理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图4所示,一种便于取样的细菌培养瓶,包括培养瓶本体1,培养瓶本体1内设有分隔板2,分隔板2将培养瓶本体1内部分为培养区3和隔离区4,从而减少感染的机会。培养瓶本体1内壁上设有固定块12,分隔板2通过固定块12进行固定。

培养瓶本体1上部连接有密封部件,密封部件包括密封盖5,套桶6套接在密封盖5下部,套桶6内部和培养瓶本体1螺纹连接,套桶6的外壁和密封盖5螺纹连接。

密封盖5内部设有密封板7,密封板7和密封盖5上部构成储藏空间8,密封板7水平设置,密封板7外圈设有和密封盖5相互匹配的外螺纹。密封板7下部设有旋钮15,旋钮15空心设置。

软管9的一端依次穿过密封盖5、密封板7、旋钮15和分隔板2,软管9的中间段和单向阀10连接,单向阀10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单向阀10能够分别固定在密封板7和分隔板2的通孔13处。吸球11连接在软管9上端。吸球11为橡胶球,能够产生负压。

密封盖5、密封板7和分隔板2中间均设有通孔13,通孔13通过软密封片14密封,方便软管9和单向阀10插接、固定。

本申请的软管9的末端伸向培养瓶本体1的瓶底,两个单向阀10能够分别固定在密封盖5和分隔板2的通孔13处,软管9首先和单向阀10连接并通过通孔13固定,之后依次连接单向阀10、橡胶球。便于取样的细菌培养瓶,使用方便,易操作,不易污染、可重复利用。

本实用新型的细菌培养瓶具体使用步骤如下;

(1)对本申请的细菌培养瓶的各个组件进行灭菌;

(2)整个操作在超净工作台中进行,在培养瓶本体1中加入适量的灭菌后的液体培养基;

(3)将目标细菌接种至培养基中;

(4)将分隔板2通过固定块12进行固定;

(5)将套桶6通过螺纹连接在培养瓶本体1上部;

(6)将经软管9连接的单向阀10和橡胶球,一同放入密封盖5的储藏空间8内;

(7)将密封盖5与套桶6通过螺纹连接;

(8)将组装好的培养瓶放入恒温震荡器中,设定适宜的温度和转速,培养一定的时间;

(9)从震荡器中取出培养瓶;

(10)拧下密封盖5,取出经软管9和软管9连接的单向阀10、橡胶球,挤压排空橡胶球中的气体或液体,使橡胶球连接在软管9的开口端,橡胶球产生负压而吸取培养瓶本体1中的培养基,再次挤压橡胶球,并在软管9末端收集吸取的培养基;

(11)测定含有细菌的培养基的浓度;

(12)再次将经软管9连接的单向阀10和橡胶球,一同放入密封盖5的储藏空间8内;

(13)将密封盖5与套桶6通过螺纹连接;

(14)将组装好的细菌培养瓶放入恒温震荡器中,继续培养,直至下次取样。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